首页 / 正文

脉诀汇辨

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颇多,遂汇集七十余种脉学文献,结合其家学和个人体会,于康熙三年(1664)撰成此书。全书十四万二千字。卷一为论著,论述脉诊应比类以析其似,对举以明相反,辨其兼至,以明相互之脉,察平脉以定其常,准时令以见四时之变状,察真脏以明不治之脉。卷二至卷六,论述浮、沉、迟、数、滑、涩等二十八种脉象。卷七言望、闻、问三诊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论述运气与脉法的关系。卷九选录李中梓治验五十七则,以脉参证,以示脉诊在临床上的应用。卷十为经络,论述与脉学有关的经络脏象。论理有源,辨证有据,切于实际,颇具参考价值,为重要的脉学著作。有康熙五年(1666)李氏自刊本,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脉诀汇辨》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奇经八脉考·李时珍
  吴医汇讲·唐大烈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佚名
  青天歌注释·王道渊
  陆先生道门科略·陆修静
  仙乐集·刘处玄
  方症会要·吴迈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佚名
  周易郑康成注·王应麟
  焦氏易林注·尚秉和
  碧苑坛经·王常月
  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佚名
  幼幼新书·刘昉
  五篇灵文·吕洞宾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守楼·孔尚任

    ◎甲申十月(外、小生拿内阁灯笼、衣、银跟轿上)天上从无差月老,人间竟有错花星。(外)我们奉老爷之命,硬娶香君,只得快走。(小生)旧院李家母子两个,知他谁是香君。(末急上呼介)转来同我去罢。(外见介)杨姑老爷肯去,定娶不错了。(同行介

  • 卷之六·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六常衮常衮,京兆人。建中四年卒于福建观察使任,年五十五。补诗二首。送薛县丞还家之子一为别,秋霜万里心。野花山路冷,明月柳边阴。聚首情犹浅,垂鞭意更深。望君自珍重,幽赏托瑶琴。赴京旅次感怀万里云烟绕画

  • 刘希夷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希夷(约651—678 ?)字延之(一作庭芝), 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原有集,已失传。 公子行 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 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

  • 第三章 徽商经营的行业·佚名

    第一节 盐  业316 邑中之以盐旬祭酒而甲天下者,初则有黄氏,后则汪氏、吴氏,相递而起,皆由数十万以汰百万者。   万历《歙志》卷10317 《传》之所谓大贾者,……皆燕、齐、秦、晋之人,而今之所谓大贾者,莫

  • 第十章 三十年代·林语堂

    北京大学的教授出版了几个杂志,其中有《现代评论》,由胡适之为中心的若干人办的;一个是颇有名气的《语丝》,由周作人,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等人主办的。胡适之那一派之中包括徐志摩,陈源(西滢),蒋廷黻,周甦生,陶孟和。说来也

  • 元徽传·李延寿

    元徽是元鸾的儿子,字显顺,粗知文史,颇有为官之才。宣武帝时,袭封王爵,任河内太守。在郡时治理得清净严整,在当时很有声誉。明帝时,担任并州刺史。早先,并州夏天受了霜灾,很少有人安于本业,元徽便要开仓赈济,文武官员们都出来劝谏

  • 后梁纪二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司马光

    后梁纪二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 [1]八月,吴越王遣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草也,避梁讳改焉 [1]八月,吴越王钱派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带着奏表前往大梁,陈述攻取淮南的计策。王景仁,即王茂章,

  •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吕思勉

    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

  • 浮邱子卷九·汤鹏

      释和上  浮邱子曰:揆于道德,完于性始之谓中。条而达之,无所往而不利之谓和。故居里巷之侧,父不和于子,则慈孝格;兄不和子弟,则友恭衰;夫不和于梱外,妇不和于梱内,则家道恶,而神衹诃之。立朝廷之上,君子不和于君子,则意气横;小

  • 论语纂疏卷六·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论语纂疏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六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先进第十一此篇多评弟子贤否【愚谓评其贤则能者劝评其否则不能者勉无非教也然此篇所及其称贤者盖三倍于否亦足以见贤之

  • 卷五·梁益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五      元 梁益 撰国风豳豳国名豳者后稷之曽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栒音荀栒邑有豳乡公刘以夏后太康时失其官守窜于此地犹修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而国成

  • 卷八十八·道世

    △五戒部第四(此别六部)▲述意部第一夫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含识所资,不杀盗淫妄酒也。虽道俗相乖,渐教通也。故发於仁者则不杀,奉於义者则不盗,敬於礼者则不淫,悦於信者则不妄,师於智者则不酒。斯盖接化於一时,非即修本之教

  • 卷第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有解脱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五·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释四天王品四天王者。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半须弥。东黄金埵王名提头赖吒。此翻持国。领乾闼婆富单那。南琉璃埵王名毗留勒叉。此翻增长。领鸠槃茶薜荔多。西白银埵王名毗留博叉。此

  • 卷第一百六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二无常想等摄几静虑等耶。答无常想摄四静虑四无色四解脱。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如分别论者。

  • 卷之二十·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世 灵隐岳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灭翁天目文礼禅师 杭临安阮氏子。家天目之麓。故号天目。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念携之者谁。遂有出家志。年十六

  • 卷第八·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八 经教 看经 讲经 论义 祖偈 经教 世尊灭后。诸圣弟子於毕钵岩中结集法藏。阿难既升座。形仪与佛无殊。大众遂生三疑。一疑阿难成佛。二疑佛再现身。三疑他方佛化。阿难唱云。如是我闻。众疑皆息。

  • 伤寒审证表·包诚

    一卷。清包诚撰。包诚字兴言,泾县(今属安徽)人。同治年间曾官湖北同知。从学于张宛邻,私淑黄元御。张宛邻崇拜黄元御之医术,令包氏校雠黄氏诸书。包氏尤致力于 《伤寒论》的研究。认为《伤寒论》文奥义精,难以记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