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出 守楼

◎甲申十月

(外、小生拿内阁灯笼、衣、银跟轿上)天上从无差月老,人间竟有错花星。

(外)我们奉老爷之命,硬娶香君,只得快走。

(小生)旧院李家母子两个,知他谁是香君。

(末急上呼介)转来同我去罢。

(外见介)杨姑老爷肯去,定娶不错了。

(同行介)月照青溪水,霜沾长板桥。来此已是,快快叫门。(叫门介)

(杂扮保儿上)才关后户,又开前庭;迎官接客,卑职驿丞。

(问介)那个叫门?

(外)快开门来。

(杂开门惊介)呵呀!灯笼火把,轿马人夫,杨老爷来夸官了。

(末)唗!快唤贞娘出来。

(杂大叫介)妈妈出来,杨老爷到门了。

(小旦急上问介)老爷从那里赴席回来么?

(末)适在马舅爷相府,特来报喜。

(小旦)有什么喜?

(末)有个大老官来娶你令爱哩。(指介)

〖渔家傲〗你看这彩轿青衣门外催,你看这三百花银,一套绣衣。(小旦惊介)是那家来娶,怎不早说?(末)你看灯笼大字成双对,是中堂阁内。(小旦)就是内阁老爷自己娶么?(末)非也。漕抚田公,同乡至戚,赠个佳人捧玉杯。

(小旦)田家亲事,久已回断,如何又来歪缠?

(小生拿银交介)你就是香君么,请受财礼。

(小旦)待我进去商量。

(外)相府要人,还等你商量;快快收了银子,出来上轿罢。

(末)他怎敢不去,你们在外伺候,待我拿银进去,催他梳洗。

(末接银,杂接衣,同小旦作进介)

(小生、外)我们且寻个老表子燥脾去。(俱暂下)

(小旦、末、杂作上楼介)

(末唤介)香君睡下不曾?

(旦上)有甚紧事,一片吵闹。

(小旦)你还不知么?

(旦见末介)想是杨老爷要来听歌。

(小旦)还说甚么歌不歌哩。

〖剔银灯〗忙忙的来交聘礼,凶凶的强夺歌妓;对着面一时难回避,执着名别人谁替。(旦惊介)唬杀奴也!又是那个天杀的?(小旦)还是田仰,又借着相府的势力,硬来娶你。堪悲,青楼薄命,一霎时杨花乱吹。

(小旦向末介)杨老爷从来疼俺母子,为何下这毒手?

(末)不干我事,那马瑶草知你拒绝田仰,动了大怒,差一班恶仆登门强娶。下官怕你受气,特为护你而来。

(小旦)这等多谢了,还求老爷始终救解。

(末)依我说三百财礼,也不算吃亏;香君嫁个漕抚,也不算失所;你有多大本事,能敌他两家势力?

(小旦思介)杨老爷说的有理,看这局面,拗不去了。孩儿趁早收拾下楼罢!

(旦怒介)妈妈说那里话来!当日杨老爷作媒,妈妈主婚,把奴嫁与侯郎,满堂宾客,谁没看见。现收着定盟之物。

(急向内取出扇介)这首定情诗,杨老爷都看过,难道忘了不成?

〖摊破锦地花〗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末)那侯郎避祸逃走,不知去向;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么?(旦)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末)呵呀!好性气,又像摘翠脱衣骂阮圆海的那番光景了。(旦)可又来,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内喊介)夜已深了,快些上轿,还要赶到船上去哩。(小旦劝介)傻丫头!嫁到田府,少不了你的吃穿哩。(旦)呸!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忍寒饥,决不下这翠楼梯。

(小旦)事到今日,也顾不得他了。

(叫介)杨老爷放下财礼,大家帮他梳头穿衣。

(小旦替梳头,末替穿衣介)

(旦持扇前后乱打介)

(末)好利害,一柄诗扇,倒像一把防身的利剑。

(小旦)草草妆完,抱他下楼罢。

(末抱介)

(旦哭介)奴家就死不下此楼。(倒地撞头晕卧介)

(小旦惊介)呵呀!我儿苏醒,竟把花容,碰了个稀烂。

(末指扇介)你看血喷满地,连这诗扇都溅坏了。(拾扇付杂介)

(小旦唤介)保儿,扶起香君,且到卧房安歇罢。

(杂扶旦下)

(内喊介)夜已三更了,诓去银子,不打发上轿;我们要上楼拿人哩。

(末向楼下介)管家略等一等;他母子难舍,其实可怜的。

(小旦急介)孩儿碰坏,外边声声要人,这怎么处?

(末)那宰相势力,你是知道的,这番羞了他去,你母子不要性命了。

(小旦怕介)求杨老爷救俺则个。

(末)没奈何,且寻个权宜之法罢!

(小旦)有何权宜之法?

(末)娼家从良,原是好事,况且嫁与田府,不少吃穿,香君既没造化,你倒替他享受去罢。

(小旦急介)这断不能。一时一霎,叫我如何舍得。

(末怒介)明日早来拿人,看你舍得舍不得。

(小旦呆介)也罢!叫香君守着楼,我去走一遭儿。

(想介)不好,不好,只怕有人认得。

(末)我说你是香君,谁能辨别。

(小旦)既是这等,少不得又妆新人了。

(忙打扮完介)

(向内叫介)香君我儿,好好将息,我替你去了。

(又嘱介)三百两银子,替我收好,不要花费了。

(末扶小旦下楼介)

〖麻婆子〗(小旦)下楼下楼三更夜,红灯满路辉;出户出户寒风起,看花未必归。(小生、外打灯抬轿上)好,好,新人出来了,快请上轿。(小旦别末介)别过杨老爷罢。(末)前途保重,后会有期。(小旦)老爷今晚且宿院中,照管孩儿。(末)自然。(小旦上轿介)萧郎从此路人窥,侯门再出岂容易。(行介)舍了笙歌队,今夜伴阿谁。(俱下)

(末笑介)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叹介)只是母子分别,未免伤心。

匆匆夜去替蛾眉,一曲歌同易水悲;

燕子楼中人卧病,灯昏被冷有谁知。

猜你喜欢
  第一齣~第十齣·佚名
  第三十二出 哭像·洪昇
  钱霖·隋树森
  卷十九·黄希
  寂寞·戴望舒
  目录·赵崇祚
  卷四·袁华
  卷50 ·佚名
  卷一百四十八·陈思
  卷四·陈思
  卷三百六十下·曹学佺
  卷二百六十三·曹学佺
  提要·苏泂
  卷一·孟浩然
  卷十八·郭元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566_1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王传   朱紫联辉照日新,芳菲全属断金人。华筵重处宗盟地,   白雪飞时郢曲春。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自怜亦是膺门客,吟想恩荣气益振。   卷566_2

  • 汪存·唐圭璋

      存字公泽,婺源(今江西省)人。元丰七年(1084),领乡荐。元祐中,授西京文学。上封事,有报,弃官归养。政和间,复故官,力辞乞归。学者称四友先生。   步蟾宫   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

  • 第十八出 夜怨·洪昇

    【正宫引子·破齐阵】【破阵子头】〔旦上〕宠极难拚轻舍,欢浓分外生怜。【齐天乐】比目游双,鸳鸯眠并,未许恩移情变。【破阵子尾】只恐行云随风引,争奈闲花竞日妍,终朝心暗牵。  〔清平乐〕卷帘不语,谁识愁千缕。生

  • 李子昌·隋树森

    李子昌,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正宫】梁州令南 芳草长亭露带沙,盼游子来家。翠消红减乱如麻,隔妆台慷梳掠掩菱花。 【赛鸿秋北】我这里望宾鸿目断夕阳下,盼情人独立在帘儿下。夜香烧祷告在花阴下

  • 卷二百六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四菌类【附石耳】七言古【附长短句】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宋】黄庭坚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颖川水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竹萌粉饵相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戊辰朔福建泉州府地震○辛未诏免河南府祥符阳武封丘三县水灾田租时三县之田连三岁为河水暴决浸没有司不以言 上闻之即遣官核实免其租且切责三县官吏坐视民灾之罪○壬申以湖广全州及灌阳县隶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佚名

    ·二七三、平南將軍趙國祚密揭欽命掛平南將軍印固山額真趙國祚為海逆攻圍象邑、文武協力全城、謹將賊■〈舟宗〉南遁、並堵殺獲捷塘報據實馳奏、以慰睿懷事:竊照閩逆鄭成功於羊山遇颶,沉溺賊船,官兵剿獲各情形,職已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佚名

    太宗三房玄龄杜如晦【吕温 孙之翰】魏郑公【吕温 张唐英 曽子固 白乐天 范祖禹 孙之翰 颍滨】房玄龄李靖魏郑公【司空圗 张唐英】房玄龄杜如晦吕温房玄龄赞曰梁公先觉龙卧待君长彗流光扫天布新义师雷兴公跃其

  • 赵纆传·张廷玉

    赵亻叔,字本初,山阴人。元朝进士。洪武六年(1373),征召被授予国子博士。太祖曾亲临奉天殿,召赵亻叔和钱宰、贝琼等人说“:你们一定要以孔子所定的经书为教导,不要掺杂苏秦、张仪的纵横学说。”诸臣叩头受命。赵亻叔请求颁布

  • 北洋海军章程第六·佚名

    俸饷 官弁俸银 兵匠钱粮 船上差缺薪粮 各船俸饷总数 官弁伤废俸 兵丁加赏 行船公费 医药费 酬应公费 查英国海军饷章,有常俸、膳俸、劳绩俸、责任俸。德国海军初创,其饷章有常俸、房租、粮食、马匹、膳银等项。告退之官

  • 卷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六职官志五职官【内务府上驷院 内务府奉宸院 内务府武备院 盛京内务府 銮仪卫 领侍卫府 御前侍?】内务府上驷院上驷院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卿二人【正三品】【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

  •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三·陆陇其

    朱子集中吴伯丰问孟子序说引史记列传以为孟子之书孟子自作韩子曰轲之书非自着先生谓二说不同史记近是而于滕文公首章道性善注则曰门人不能尽记其词又于第四章决汝汉处注曰记者之误不知如何朱子答云前说是后两处失之熟

  • 卷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补卷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方日斯【名迈福建人康熈进士初授萧山令逾月调兰溪去】寄问大学格物两字早嵗读程朱注解窃疑如此格物将白首钻研难言知至皇问诚正乎若格正物欲又遗却在外功夫先生谓物即物有本

  • 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目录卷首圣制纲领卷一曲礼上第一之一卷二曲礼上第一之二卷三曲礼上第一之三卷四曲礼上第一之四卷五曲礼上第一之五卷六曲礼下第二之一卷七曲礼下第二之二卷八曲礼下第二之三卷九檀弓上第

  •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弘赞

      粤东鼎湖沙门释 弘赞在犙 注沙弥学戒仪轨颂沙弥有二。一形同沙弥。谓剃除须发。未受十戒者。形相虽同。以无戒故。非真沙弥也。二法同沙弥。谓从师禀受十戒法者。此有三种。一从七岁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以其

  • 太师诚意伯刘文公集·刘基

    诗文别集。简称《诚意伯文集》元明之际刘基撰。刘著有《郁离子》、《天说》、《春秋明经》及序、记、诗文等,后人编为此集,共20卷。《天说》中谓人生来禀受“以理为心”的“正气”,故性本善。恶则是由“邪气”所致,而“邪

  • 水经注集释订讹·沈炳巽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沈炳巽撰。四十卷。炳巽字绎旃,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沈氏以明嘉靖间黄省曾《水经注》刊本为蓝本,进行校定,历九年纂为是编。雍正九年(1731)成书,五十四万余字。其中有以己意厘正者;对郦道元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