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坡诗集注

诗文注。南宋王十朋(1112—1171)撰。三十二卷。十朋字龟龄,自号梅溪。浙江乐清人。绍兴进士,历知饶夔湖泉诸州,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著有《梅溪集》、《会稽三赋》等。此集收所注东坡诗有纪行一卷,游览二卷,古迹、咏史、述怀各一卷,书事、闲适、贻赠、简寄四卷,酬和、酬答四卷,送别二卷,燕集、怀旧、仙释各一卷,庆贺、伤悼一卷,禅悟一卷,时序、寺观、居室、花木、泉石、书画各一卷,题咏、咏物三卷,和陶诗、乐府各一卷。书中大字为苏诗,小字双行为王注。体例与《杜诗千家注》相同,后人指摘其误十之五,疑此本非十朋所为。然仍不失读苏诗之参考。有《四库全书》本。

《东坡诗集注》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序
(3)卷一
(4)卷二
(5)卷三
(6)卷四
(7)卷五
(8)卷六
(9)卷七
(10)卷八
(11)卷九
(12)卷十
(13)卷十一
(14)卷十二
(15)卷十三
(16)卷十四
(17)卷十五
(18)卷十六
(19)卷十七
(20)卷十八
(21)卷十九
(22)卷二十
(23)卷二十一
(24)卷二十二
(25)卷二十三
(26)卷二十四
(27)卷二十五
(28)卷二十六
(29)卷二十七
(30)卷二十八
(31)卷二十九
(32)卷三十
(33)卷三十一
(34)卷三十二

猜你喜欢
  庐山集·董嗣杲
  两军师隔江斗智·佚名
  争报恩三虎下山·佚名
  杨时诗话·杨时
  惜香乐府·赵长卿
  词洁辑评·先著
  乐府群玉·佚名
  咏史诗·胡曾
  比红儿诗注·沈可培
  杨氏女杀狗劝夫·萧德祥
  东海渔歌·顾太清
  飞丸记·张景
  六一词·欧阳修
  藏海诗话·吴可
  玉环记·杨柔胜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琦·龙榆生

    张琦字翰风,江苏阳湖人。初名翊,号宛邻。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举人,历署匈平、章邱、馆陶知县,所至有政绩。工诗、词、古文及分隶,尤精舆地之学,兼善医。词与兄惠言齐名,以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生,道光十三年(一

  • 59.韩愈:华山女·施蜇存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如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

  • 虚舟集巻五·王偁

    (明)王偁 撰○七言律诗登无诸钓龙台懐古髙台逺枕大江流江上云屏宿霭收才子挥毫春作赋商人醉酒晚移舟空潭龙去山河改古殿云寒剑戟愁莫向此中多感慨汉家陵树已千秋留别梅溪诸友凉风才动芰荷衣却忆青山赋独归近别慈亲温省

  • 东都事略卷三十七·王称

    列传二十  张洎滁州全椒人也江南李景开贡举登进士第爲上元尉擢监察御史景徙豫章留洎掌李煜记室李煜袭位擢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洎旧字师黯煜令字偕仁王师围金陵与枢密使陈乔引符命劝煜勿降又云茍有不

  • ●平闽纪卷之十·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牌檄檄守备余福牌行建宁郭副将牌委总理戎旗游击崔升檄游击晋淑玉等檄参将朱起龙等檄副将田万侯檄守备赵士奇牌行各协营檄建宁营郭副将檄伪副将蔡斌檄游击韩六合檄中军马总兵票檄随征副将曾荣檄同安、洛

  • 金陵纪略·佚名

    呜呼!立君难,立国难,立法度尤难。余于南中始末,而不能不慨叹于任事者之寡识也。北都陷于甲申之三月十九日,四海皇皇,金陵蠢动。闻召外兵复仇,人莫不手额,然鉴往事者已而忧之。燕及姜先生与史道邻同时誓死,至文德桥,有拉之立君图

  • 卢勇传·李延寿

    卢勇,字季礼,是卢景裕的堂弟。父亲卢壁,为魏下邳太守。卢勇以前和卢景裕一起念书,他叔叔卢同道:“白头以后必定因为文才而扬名,季礼将会因为武功而显达。振兴我们家门的,就靠这两个孩子了。”幽州的反叛之人仆骨邢任命卢勇为

  • 校点说明·谢绛

      《公孫龍子注》(一卷),據冼玉清《廣東釋道著述考》云:《番禺縣志 藝文志》有著錄,爲汪兆鏞抄本。據汪云:當時『門人傳抄,多有出入』(《公孫龍子注跋》)。則汪本只是其中之一。後來,汪兆鏞(微尚齋)在陳澧先生孫子陳仲獻處得見

  • 卷一百二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五仲春之月日在奎【月令】考异古本注建星在斗上下有也字疏言万物降落而收敛【一叶左三行】宋板无万字补遗宋板疏尚书如此则别【二叶右七行】

  • 达生第十九·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全生之道也。如此之类,世有之矣。 〔释文〕无离力智反,下同。大甚音泰。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注〕非我所制,则无为有怀于其间。 〔疏〕生死去来,委之造物,妙

  • 《仪礼》的流传与注本·佚名

    《仪礼》,汉代称《礼》,又称《士礼》,无《仪礼》之名。晋元帝时荀崧请置郑《仪礼》博士,但《仪礼》的书名尚未普遍使用。唐文宗开成年间石刻《九经》,以《周礼》、《礼记》与《仪礼》并列为三礼,乃正式标以《仪礼》之名。西

  • 卷六·佚名

    △初分相应品第三之三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眼触有。不著眼触非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触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触非有。不著眼触常。不著眼触无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触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触无常。不著

  • 家齐国治天下平之大本原·太虚

    ──七年秋作──孔氏之门,有大学之道,将以亲民而先之以明明德。亲民者,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明明德者,修身也。故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夫修身、固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言之者。身者云何?盖心、意

  • 宗镜录卷第九十·延寿

    夫如上所说。涅槃非有。故经云。设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说如幻如梦。即后学之人。徒劳景慕。答。斯言破着。非坏法性。如观和尚云。难一切法如幻者。妄法缘生。可许如幻。涅槃真实。又不从缘。如何同幻。故牒释有二意

  • 观音义疏记卷第二·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罗刹难二。初列义门。二随门释三。初贴文二。初科经。二人数下随释二。初明难五。初举数二。初释人数。若百若千或万或亿。以其泛海必乘大舶故。云结伴不可独往。二贤愚下明入海。二次遭下难由三。

  • 卷之十六·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六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诗偈祝黄檗和尚半百黄檗三三潭潭潭老龙窟复有二六峰峰峰高突兀潭潭澈师心峰峰肖师骨骨瘦貌崚嶒地天藉一撑心空含万象不觉四时行早梅记师诞

  •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佚名

    述弄神出身、投胎换舍、尸解、隐遁诸术。

  • 譬喻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系佛陀于舍卫城为胜光王(波斯匿王)所说之譬喻。谓往昔有一人,于旷野为恶象所逐,乃依树根而入空井中,以避恶象。时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井四边有毒蛇,井底复有毒龙。其人心畏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