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齐国治天下平之大本原
──七年秋作──
孔氏之门,有大学之道,将以亲民而先之以明明德。亲民者,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明明德者,修身也。故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夫修身、固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言之者。身者云何?盖心、意、知、物之大中和也。心者、神灵之元原;意者、志性之主宰;知者、灵明之功能;物者、觉受之体相。格物物格之格,当读如“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之格,格者、极至之义。极一切物之体相完成吾身,是谓格物物格;证明离舍吾身别无宇宙万物之体相,是谓致知知至;知至则志立性定而主宰不惑,故意诚;意诚则神清情和而元原不昧,故心正。知大学明明德之道,在乎由格物物格、致知知至、诚意意诚、正心心正而反诸其身。身之修、明明德之至善也。知大学亲民之道,在乎由修身身修、齐家家齐、治国国治而推之天下,天下之平,亲民之至善也。知大学明德亲民之终极地,惟在得止乎至善,更无他事,是谓格物致知,亦谓物格知至,亦即谓之知止。故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定、能静意之诚,能安、能虑心之正,总之则谓身修。能得者,家得其齐、国得其治、天下得其平也,故修诸其身无不得者。
然世人虽知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本,顾于修身之大原,往往瞢焉!或以纵身心之欲,极口体之奉,谓之修身焉──古之杨朱及今之边沁之快乐伦理学等是──。或以遵习俗之常,要浮伪之誉,谓之修身焉──此即孔子所谓乡愿──。或以严宪律之守,凛权责之分,谓之修身焉──此即今之所谓国民道德、公民道德等学派是──。或以践仁义之形,履忠孝之实,谓之修身焉──此若儒家──,或以专大神之敬,广博爱之怀,谓之修身焉──此若墨子、耶稣等是──。夫此之五家,去其初之二家,其后之三家,固未始非修身之道,然未知修身之原也。人莫不知将欲行远,不可不先备其资粮,将欲伐木,不可不先利其斤斧;乃将欲凝至道要德,而开物成物、厚生利用,翻于身心不为之缮治葆养焉,宁非惑欤!试问目失其明,耳失其聪,身失其刚柔,心失其灵悟,其质不存,所谓忠孝等等其将奚从而施乎?或谓学校则有体械之操练,社会则有水陆之运动,健康则卫其生,疾患则医其药,有何不足来此讥也?然之数者,仅能修治物身,且于物身亦未能完全修治也。不知身者固兼夫知身、意身、心身而言,统修乎物、知、意、心之全,乃得谓之修治其身耳。必焉调和其体气,融化其物欲,安固其情性,精浚其神灵,然后一身粹美,万事顺成。兹述其要于此,勤而行之,是在上士。(见觉社丛书第一期)
(附注)此下备述调身调息调心之修身法,以编入佛教救世主义,今略之。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三·玄奘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佚名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佚名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卷第十·费隐通容 论建立国际合众国·太虚 嘱累品第六十七·佚名 卷十三·佚名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欧阳竟无 观音义疏卷上·智顗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佚名 卷之十五·别庵性统 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