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二十二 张邵

桓玄篡位,父敞先爲尚书,以答事微谬,降爲廷尉卿。及宋武帝讨桓玄,邵白敞表献忠款,帝大悦,命署寺门曰:“有犯张廷尉家者,军法论。”事平,以敞爲吴郡太守。及王谧爲扬州,召邵补主簿。

刘毅位居亚相,好士爱才,当世莫不辐凑,唯邵不往。亲故怪而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言于帝,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

卢循至蔡洲,武帝至石头,使邵守南城。时百姓水际望贼,帝不解其意,以问邵。邵曰:“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暇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帝以邵勤练忧公,重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衆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各条仓库及舟船人领,至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最,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宿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人忧虑矣。”

九年,世子始开徵虏府,以邵补录事参军,转号中军,迁谘议参军,领记室。

十一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宜有远虑。 若刘穆之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若有不讳,则处分云何?”帝曰:“此自委穆之与卿耳。”

青州刺史檀祗镇广陵,辄率衆至滁中掩讨亡命,刘穆之虑其爲变,议欲遣军。邵曰:“檀韶据中流,道济爲军首,若有相疑之迹,则大府立危。不如逆遣慰劳,必无患也。”祗果不动。

及穆之暴卒,朝廷恇惧,便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独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然世子无专行之义,宜须谘。”信反,方使世子出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悉谘徐司马,其馀啓还。”武帝善其临事不挠,得大臣节。

十四年,世子改授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外出,敢以死请。”世子竟不行。

文帝爲中郎将、荆州刺史,以邵爲司马,领南郡相,衆事悉决于邵。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临沮伯。分荆州立湘州,以邵爲刺史,将署府,邵以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府妨人,乖爲政要。从之。荆州刺史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使呈文帝。

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甯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不和,及华参要,亲旧爲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岂以私隙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创田数千顷,公私充给。丹、淅二川蛮屡爲寇,邵诱其帅并出,因大会诛之,遣军掩其村落,悉禽。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路断。七年,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欲断取之,会蠕蠕国献使下,蛮以爲是敷,因掠之。邵坐降号扬烈将军。

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爲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九年,坐在雍州营私畜取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 爵土。后爲吴兴太守,卒。追复爵邑,谥曰简伯。

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爲车需车,诸子从焉。长子敷。

敷字景胤,生而母亡。年数岁问知之,虽童蒙便有感慕之色。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扇,乃缄录之。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见从母,悲感哽咽。

性整贵,风韵甚高,好读玄言,兼属文论。初,父邵使与高士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于是名价日重。

宋武帝闻其美,召见奇之,曰:“真千里驹也。”以爲世子中军参军,数见接引。累迁江夏王义恭抚军记室参军。义恭就文帝求一学义沙门,会敷赴假还江陵,入辞,文帝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诏,曰:“臣性不耐杂。”上甚不悦。

迁正员中书郎。敷小名樝,父邵小名梨 。文帝戏之曰 :“樝何如梨?”答曰:“梨是百果之宗,樝何敢比也。”中书舍人秋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接,便不如勿往,讵可轻行。”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敷先旁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敷呼左右曰:“移我远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标遇如此。

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馀响久之不绝。张氏后进皆慕之,其源起自敷也。

迁黄门侍郎,始兴王浚后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父在吴兴亡,成服凡十馀日,始进水浆。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伯父茂度每止譬之,辄更感恸,绝而复续。茂度曰:“我冀譬汝有益,但更甚耳。”自是不复往。未期而卒。孝武即位,诏旌其孝道,追赠侍中,改其所居称孝张里。

敷弟柬袭父封,位通直郎。柬勇力,手格猛兽,元凶以爲辅国将军。孝武至新亭,柬出奔,坠淮死。子式嗣。弟冲。

冲字思约,出继伯父敷。冲母戴颙女,有仪范,张氏内取则焉。 冲少有至性,随从叔永爲将帅,除盱眙太守。永征彭城遇寒,军人足胫冻断者十七八,冲足指皆堕。齐永明八年,爲假节,监青冀二州行刺史事。冲父初卒,遗命“祭我必以乡土所産,无用牲物”。冲在镇,四时还吴国取果菜,每至烝尝,辄流涕荐焉。仍转刺史。

永元二年,爲南兖州刺史,迁司州。裴叔业以寿春降魏,又迁冲南兖州刺史,并未拜。崔慧景事平,征建安王宝夤还都,以冲爲郢州刺史,一岁之中,频授四州刺史,至是乃受任,封定襄侯。

梁武帝起兵,手书喻意,又遣辩士说之,冲确然不回。东昏遣骁骑将军薛元嗣、制局监暨荣伯领兵及粮运送冲,使拒西师。元嗣等惩刘山阳之败,疑冲不敢进,停住夏首浦。闻梁武师将至,元嗣、荣伯相率入郢城。时竟陵太守房僧寄被代还至郢,东昏敕僧寄留守鲁山,除骁骑将军。僧寄谓冲曰:“下官虽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荫其树者不折其枝,实欲微立尘效。”冲深相许诺,共结盟誓,分部拒守。遣军主孙乐祖数千人助僧寄据鲁山岸立城垒。

明年二月,梁武围鲁山城,遣军主曹景宗等过江攻郢城。冲中兵参军陈光静等间出击之,光静战死,冲固守不出。病将死,厉府僚以诚节,言终而卒。元嗣、荣伯与冲子孜及长史江夏程茂固守。东昏诏赠冲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元嗣等处围城之中,无他经略,唯迎蒋子文及苏侯神,日禺中于州听上祀以求福,铃铎声昼夜不止。又使子文导从登陴 巡行,旦日辄复如之。识者知其将亡。

僧寄病死,孙乐祖窘,以城降。

郢被围二百馀日,士庶病死者七八百家。鲁山陷后二日,程茂及元嗣等议降,使孜爲书与梁武帝。冲故吏青州中从事房长瑜谓孜曰:“前使君忠贯昊天,操愈松竹,郎君但当端坐画一,以荷析薪。若天运不与,幅巾待命,以下从使君。今若随诸人之计,非唯郢州士女失高山之望,亦恐彼所不取也。”不从,卒以郢城降。时以冲及房僧寄比臧洪之被围也。赠僧寄益州刺史。

畅字少微,邵兄袆子也。袆少有操行,爲晋琅邪王国郎中令。从王至洛。还京都,宋武帝封药酒一罂付袆,使密加酖毒,受命于道自饮而卒。

畅少与从兄敷、演、镜齐名,爲后进之秀。起家爲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服尽哀,爲论者所美。弟牧尝爲猘犬所伤,医云宜食虾蟆,牧甚难之。畅含笑先尝,牧因此乃食,创亦即愈。

累迁太子中庶子。孝武镇彭城,畅爲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南征,太尉江夏王义恭统诸军出镇彭城。太武亲率大衆,去彭城数十里。彭城衆力虽多,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时历城衆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议欲以车营爲函箱阵,精兵爲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历城,分城兵配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还都。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畅曰:

“若历城、郁洲有可至之理,下官敢不高赞 。今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但以关扃严固,欲去莫从耳。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若此计必用,下官请以颈血 汙君马迹。”孝武闻畅议,谓义恭曰:“张长史言不可异也。”义恭乃止。

魏太武得至,仍登城南亚父冢,于戏马台立毡屋。先是队主蒯应见执,其日晡时,太武遣送应至小巿门致意,求甘蔗及酒。孝武遣人送酒二器,甘蔗百挺;求骆驼。明日,太武又自上戏马台,复遣使至小巿门求与孝武相见,遣送骆驼并致杂物,使于南门受之。畅于城上与魏尚书李孝伯语。孝伯问:“君何姓?”答云:“姓张。”孝伯曰:“张长史。”畅曰:“君何得见识?”孝伯曰:“君声名远闻,足使我知。”因言说久之。城内有具思者尝在魏,义恭遣视,知是孝伯,乃开门进饷物。

太武又求酒及甘橘,畅宣孝武旨,又致螺杯杂粽,南土所珍。太武复令孝伯传语曰:“魏主有诏借博具。”畅曰:“博具当爲申致,有诏之言,政可施于彼国,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邻国之君,何爲不称诏于邻国之臣?”畅曰:“君之此称,尚不可闻于中华,况在诸王之贵,而独曰邻国之君邪。”孝伯曰:“魏主言太尉、镇军久阙南信,殊当忧邑,若欲遣信,当爲护送。”畅曰:“此方间路甚多,不复以此劳魏主。”孝伯曰:“亦知有水路,似爲白贼所断。”畅曰:“君着白衣,故称白贼邪?”孝伯大笑曰:“今之白贼亦不异黄巾、赤眉。”畅曰:“黄巾、赤眉似不在江南。”孝伯曰:“亦不离青、徐。”畅曰:“今者青、徐实爲有贼,但非白贼耳。”又求博具,俄送与。

太武又遣送毡及九种盐并胡豉,云“此诸盐各有所宜:白盐是魏主所食;黑者疗腹胀气懑,细刮取六铢,以酒服之;胡盐疗目痛;柔盐不用食,疗马脊创;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中食。胡豉亦中噉。”又求黄甘,并云“魏主致意太尉、安北,何不遣人来至我间?彼此之情虽不可尽,要须 见我小大,知我老少,观我爲人。若诸佐不可遣,亦可使僮来。”畅又宣旨答曰:“魏主形状才力,久爲来往所具,李尚书亲自衔命,不患彼此不尽。故不复遣信。”又云:“魏主恨向所送马殊不称意,安北若须大马,当更送之;脱须蜀马,亦有佳者。”畅曰:“安北不乏良驷,送自彼意,非此所求。”义恭又饷炬烛十挺,孝武亦致锦一匹。又曰:“知更须黄甘,诚非所吝,但会不足周彼一军。向给魏主,未应便乏,故不复重付。”

太武复求甘蔗安石榴,畅曰:“石榴出自邺下,亦当非彼所乏。”孝伯曰:“君南土膏粱,何爲着屩?君而着此,使将士云何?”畅曰:“膏粱之言,诚爲多愧,但以不武,受命统军,戎阵之间,不容缓服。”

太武又遣就二王借箜篌、琵琶、筝、笛等器及棋子。孝伯辞辩亦北土之美,畅随宜应答,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孝伯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时魏声云当出襄阳,故以畅爲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 三十年,元凶弑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爲元佐,位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举哀毕,改服着黄裤褶,出射堂简人。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者皆愿爲尽命。事平,征爲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

义宣既有异图,蔡超等以畅人望,劝义宣留之。乃解南蛮校尉以授畅,加冠军将军,领丞相长史。畅遣门生荀僧宝下都,因顔竣陈义宣衅状。僧宝有私货,停巴陵不时下。会义宣起兵,津路断绝,僧宝遂不得去。

义宣将爲逆,遣嬖人翟灵宝告畅,畅陈必无此理,请以死保之。灵宝知畅不回,劝义宣杀以徇衆,赖丞相司马竺超人得免。进号抚军,别立军部,以收人望。畅虽署文檄,而饮酒常 醉,不省文书。随义宣东下。梁山战败,于乱兵自归,爲军人所掠,衣服都尽。遇右将军王玄谟乘舆出营,畅已得败衣,因排玄谟上舆。玄谟意甚不悦,诸将请杀之,队主张世营救得免。执送都,下廷尉,寻见原。

起爲都官尚书,转侍中,代子淹领太子右卫率。孝武宴朝贤,畅亦在坐。何偃因醉曰:“张畅故是奇才,同义宣作贼,亦能无咎,非才何以致此?”畅乃厉声曰:“太初之时,谁黄其合?”帝曰:“何事相苦。”初,元凶时,偃父尚之爲元凶司空,义师至新林,门生皆逃,尚之父子与婢妾共洗黄合,故畅讥之。

孝建二年,出爲会稽太守。卒,谥曰宣。畅爱弟子辑,临终遗命,与辑合坟,论者非之。

畅弟悦亦有美称,历侍中、临海王子顼前军长史、南郡太守。晋安王子勋建僞号,召拜爲吏部尚书,与邓琬共辅僞政。事败,悦杀琬归降,复爲太子中庶子。后拜雍州刺史。泰始六年,明帝于巴郡置三巴校尉,以悦补之,加持节、辅师将军,领巴郡太守。未拜卒。

畅子浩,官至义阳王昶征北谘议参军。浩弟淹,黄门郎,封广晋县子,太子右卫率,东阳太守。逼郡吏烧臂照佛。百姓有罪,使礼佛赎愆,动至数千拜。坐免官禁锢。起爲光禄勋,临川内史。后与晋安王子勋同逆,军败见杀。淹弟融。

融字思光,弱冠有名。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之,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解褐爲宋新安王子鸾行参军。王母殷淑仪薨,后四月八日建斋并灌佛,僚佐儭者多至一万,少不减五千,融独注儭百钱。帝不悦曰:“融殊贫,当序以佳禄。”出爲封溪令。从叔永出后渚送之曰:“似闻朝旨,汝寻当还。”融曰:“不患不还,政恐还而复去。”及行,路 经嶂崄,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

浮海至交州,于海中遇风,终无惧色,方咏曰:“干鱼自可还其本乡,肉脯复何爲者哉。”又作海赋,文辞诡激,独与衆异。后以示镇军将军顾觊之,觊之曰:“卿此赋实超玄虚,但恨不道盐耳。”融即求笔注曰:“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此四句后所足也。觊之与融兄有恩好,觊之卒,融身负坟土。在南与交趾太守卞展善。展于岭南爲人所杀,融挺身奔赴。

举秀才,对策中第。爲尚书殿中郎,不就,改爲仪曹郎。寻请假奔叔父丧,道中罚干钱敬道鞭杖五十,寄系延陵狱。大明五年制,二品清官行僮干杖,不得出十。爲左丞孙缅所奏,免官。 重定,摄祠部、仓部二曹。时领军刘勉战死,融以祠部议,上应哭勉,见从。又俗人忌以正月开太仓,融议不宜拘束小忌。寻兼掌正厨,见宰杀,回车径去,自表解职。

再迁南阳王友。融父畅爲丞相长史,义宣事难,畅将爲王玄谟所杀,时玄谟子瞻爲南阳王长史,融啓求去官,不许。融家贫欲禄,乃与从叔征北将军永书曰:“融昔幼学,早训家风,虽则不敏,率以成性。布衣韦带,弱年所安,箪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榛栗枣修,女贽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昔求三吴一丞,虽属舛错,今闻南康缺守,愿得爲之。融不知阶级,阶级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复求丞。”又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曰:“融天地之逸人也,进不辨贵,退不知贱,实以家贫累积,孤寡伤心,八侄俱孤,二弟顿弱,岂能山海陋禄,申融情累。阮籍爱东平土风,融亦 欣晋平闲外。”时议以融非御人才,竟不果。

辟齐太傅掾,稍迁中书郎,非其所好。乞爲中散大夫,不许。张氏自敷以来,并以理音辞、修仪范爲事。至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见者惊异,聚观成巿,而融了无惭色。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高帝素爱融,爲太尉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着,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登阶。及就席,上曰:“何乃迟爲?“对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何意忽来忽去。”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公卿咸以爲捷。

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融假还乡,诣王俭别。俭立此地举袂不前,融亦举手呼俭曰:“歜曰‘王前’。”俭不得已趋就之。融曰:“使融不爲慕势,而令君爲趍士,岂不善乎。”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下车入门,乃曰:“非是。”至户望澄,又曰:“非是。”既造席视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爲异如此。

又爲长沙王镇军,竟陵王征北谘议,并领记室,司徒从事中郎。永明二年,总明观讲,敕朝臣集听。融扶入就榻,私索酒饮之。事毕,乃长叹曰:“呜呼!仲尼独何人哉。”爲御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寻复职。

融形貌短丑,精神清彻,王敬则见融革带宽,殆将至髀,谓曰:“革带太急。”融曰:“既非步吏,急带何爲?”融假东出,武帝问融住在何处,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无水。”后上问其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

后使融接对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顾而言曰:“张融是宋彭城长史张畅子不?”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达六夷。”豫章王大会宾僚,融食炙,始行毕,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

八年,朝臣贺衆瑞公事,融扶入拜起,复爲有司所奏,见原。迁司徒兼右长史。竟陵张欣时爲诸暨令,坐罪当死,欣时父兴世讨宋南谯王义宣,官军欲杀融父畅,兴世以袍覆畅而坐之,以此得免。兴世卒,融着高履爲负土成坟。至是,融啓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时死。子良答曰:“此乃是长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长史所怀。”迁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融有孝义,忌月三旬不听乐,事嫂甚谨。父畅临终谓诸子曰:“昔丞相事难,吾以不同将见杀,缘司马竺超人得活,尔等必报其子。”后超人孙微冬月遭母丧居贫,融吊之,悉脱衣以爲赙,披牛被而反。常以兄事微。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经佐吏,哭辄尽恸。建武四年,病卒,遗令建白旐无旒,不设祭,令人捉麈尾登屋复魂。曰:“吾生平所善,自当陵云一笑。三千买棺,无制新衾。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妾二人哀事毕,各遣还家。”曰:“吾生平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不须暂停闺合。”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高谈鲜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爲门律,自序云:“吾文章之体,多爲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爲心师也。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爲常,政当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临卒,又戒其子曰:“手泽存焉,父书不读,况父音情,婉在其韵。吾意不然,别遗尔旨。吾文体英变,变而屡奇,岂吾天挺,盖不隤家声。汝可号哭而看之。”融文集数十卷行于世,自名其集爲玉海。司徒褚彦回问其故,融云:“盖玉以比德,海崇上善耳。”张氏前有敷、演、镜、畅,后有充、融、卷、稷。第六弟宝积,建武中,出爲庐陵太守。时名流谢伷、何点、陆惠晓、孔珪至融弟铁之舍。点造坐便曰:“今日可谓盛集,二五我兄弟之流,阿六张氏保家之子。”顾见王思远曰:“卿诈作善,非实得也。”二五谓孔珪及融并第五。

宝积永元中爲湘州行事萧颖胄于江陵,乘腰舆诣颖胄,举动自若。颖胄问:“何至之晚?”答曰:“本朝危乱,四海横流,既不能爲比干之死,实未忍爲微子之去,是以至晚。”颖胄深以爲善,即用爲相府谘议。后位御史中丞。

融与东海徐文伯兄弟厚。文伯字德秀,濮阳太守熙曾孙也。熙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求饮,留一瓠卢瓜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精心学之,遂名震海内。生子秋夫,弥工其术,仕至射阳令。尝夜有鬼呻吟,声甚凄怆,秋夫问何须,答言姓某,家在东阳,患腰痛死。虽爲鬼痛犹难忍,请疗之 。秋夫曰 :“云何厝法?”鬼请爲刍人,案孔穴针之,秋夫如言,爲灸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埋之。明日见一人谢恩,忽然不见。当世伏其通灵。

秋夫生道度、叔向,皆能精其业。道度有脚疾不能行,宋 文帝令乘小舆入殿,爲诸皇子疗疾,无不绝验。位兰陵太守。宋文帝云:“天下有五绝,而皆出钱唐。”谓杜道鞠弹棋,范悦诗,褚欣远模书,褚胤围棋,徐道度疗疾也。

道度生文伯,叔向生嗣伯。文伯亦精其业,兼有学行,倜傥不屈意于公卿,不以医自业。融谓文伯、嗣伯曰:“昔王微、嵇叔夜并学而不能,殷仲堪之徒故所不论。得之者由神明洞彻,然后可至,故非吾徒所及。且褚侍中澄富贵亦能救人疾,卿此更成不达。”答曰:“唯达者知此可崇,不达者多以爲深累,既鄙之何能不耻之。”文伯爲效与嗣伯相埒。宋孝武路太后病,衆医不识。文伯诊之曰:“此石博小肠耳。”乃爲水剂消石汤,病即愈。除鄱阳王常侍,遗以千金,旬日恩意隆重。宋明帝宫人患腰痛牵心,每至辄气欲绝,衆医以爲肉症。文伯曰:“此发症。”以油投之,即吐得物如发。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挂门上适尽一发而已,病都差。宋后废帝出乐游苑门,逢一妇人有娠,帝亦善诊,诊之曰:“此腹是女也。”问文伯,曰:“腹有两子,一男一女,男左边,青黑,形小于女。”帝性急,便欲使剖。文伯恻然曰:“若刀斧恐其变异,请针之立落。”便写足太阴,补手阳明,胎便应针而落。两儿相续出,如其言。

子雄亦传家业,尤工诊察,位奉朝请。能清言,多爲贵游所善。事母孝谨,母终,毁瘠几至自灭。俄而兄亡,扶杖临丧,抚膺一恸,遂以哀卒。

嗣伯字叔绍,亦有孝行,善清言,位正员郎,诸府佐,弥爲临川王映所重。时直合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无益,更患冷,夏日常复衣。嗣伯爲诊之,曰:“卿伏热,应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冰雪大盛,令二人夹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伯玉口噤气绝,家人 啼哭请止。嗣伯遣人执杖防合,敢有谏者挝之。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而见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与之,一饮一升,病都差。自尔恒发热,冬月犹单裈衫,体更肥壮。

常有妪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爲诊之曰:“此尸注也,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缺,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衆医不能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蚘耳,极难疗。当取死人枕煮之。”依语煮枕,以汤投之,得大利,并蚘虫头坚如石,五升,病即差。后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 。嗣伯曰 :“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何也?”答曰:“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沈滞。得死人枕投之,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故尸注可差。石蚘者久蚘也,医疗既僻,蚘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遣,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而邪物以鈎之,故用死人枕也。气因枕去,故令埋于冢间也。”又春月出南篱门戏,闻笪屋中有呻吟声 。嗣伯曰:“此病甚重,更二日不疗必死。”乃往视,见一老姥称体痛,而处处有黑敢黑无数。嗣伯还煮斗余汤送令服之,服讫痛势愈甚,跳投床者无数。须臾所黑处皆拔出钉,长寸许。以膏涂诸疮口,三日而复,云“此名钉疽也”。

时又有薛伯宗善徙痈疽,公孙泰患背,伯宗爲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稍稍长二十馀日,瘤大脓烂,出黄赤汁斗馀,树爲之痿损。

论曰:有晋自宅淮海,张氏无乏贤良。及宋齐之间,雅道弥盛。其前则云敷、演、镜、畅,盖其尤着者也。然景胤敬爱 之道,少微立履所由,其殆优矣。思光行己卓越,非常俗所遵,齐高帝所云“不可有二,不可无一”,斯言其几得矣。徐氏妙理通灵,盖非常所至,虽古之和、鹊,何以加兹。融与文伯款好,故附之云尔。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魏徵
  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二十六·张廷玉
  第八十二回 孝妇伸冤于公造福 淫妪失德霍氏横行·蔡东藩
  第三十三回 遭弹劾改任国务员 冒公民胁举大总统·蔡东藩
  ○崔李两总管四则·许指严
  一一八一 谕内阁着皇六子永瑢等将《乐律全书》疏漏处订正载于提要后·佚名
  六四九 全书处汇核七至九月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总裁等清单·佚名
  卷四十七·鄂尔泰
  顺帝本纪·沈约
  王则传·李百药
  李琪传(附李繵传)·欧阳修
  ●皇朝通典卷十二·佚名
  卷八十四·赵汝愚
  卷二百十六·佚名
  卷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化番(中吕调萧豪韵)·丁耀亢

    【缕缕金】(丑持斧上)穷老汉,住西郊。高年无脚力,少柴烧。临洮南山里,煤窑是宝。奈土番占住,把山包,断了煤山道。老汉是这临洮一个里长。俺这边城地方。偏是柴贵。往常年,西山里有一座煤窑,极是便的。只因有这些

  • 列传第三十三 王褒 庾信·令狐德棻

    王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人也。曾祖俭,齐侍中、太尉、南昌文宪公。祖骞,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南昌安侯。父规,梁侍中、左民尚书、南昌章侯。并有重名于江左。褒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梁国子祭酒

  •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刘昫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名家类四 墨家类五纵横家类六杂家类七农家类八 小说类九天文类十 历算类十一 兵书类十二 五行类十三 杂艺术类十四 事类十五

  •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欧阳修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六代祖范,有勋力周、隋间。皋始仕为建陵挽郎,诸帅府更辟,擢监察御史。张镒节度凤翔,署营田判官。以殿中侍御史知陇州行营留事。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硃泚,陇州刺史郝通奔降楚琳。始,泚以范阳

  • 第十卷 诸山 附:沙岛·缪荃孙

    江宁府白山 《舆地纪胜》:在上元县东三十里。《建康志》:南连蒋山,北连摄山,西有水下注平陆。阶础碑石悉出此山。《宋书》:昇明中刘述与从弟秉同谋诛萧道成,事败走白山,被执。《陈书·韦载传》:天嘉元年去官,有田十余顷

  • 祖冲之传·萧子显

    祖冲之字文远,是范陽蓟县人。祖父祖昌,在宋朝做过大匠卿。其父祖朔之,官奉朝请。祖冲之从小就喜欢考究古史文物,而且思致精巧。宋孝武帝把他安排在华林学省里做事,赐给他宅第车服。初次任官为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宋元嘉年

  • 张绪传·李延寿

    张绪字思曼,是张岱哥哥的儿子。父亲张演,是宋朝的太子中舍人。张绪少年知名,清简寡欲,他的堂伯张敷和叔父张镜、堂叔张畅都认为他很高贵奇异。张镜把他比作乐广,张敷称“与我们是同一类人”。张畅向孝武帝推荐,任用他做尚书

  • 卷三论书篇·杨时

    或曰:坤者臣道也,在君亦有用乎?子曰:厚德载物,岂非人君之用?子曰:尧夫历差之法,妙绝乎古人矣。盖于日月交感之际,以阴阳盈虚求之,是以不差。阴常亏,阳常盈,差之所由也。昔洛下闳之作历也,谓数百年之后,当有一日之差乎!何承天虑其差也

  •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孔子

    【原文】 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①,小人怀惠。” 【注释】 ①刑:法度。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田土;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却一心贪图实惠。” 【读解】 君子想的是道德法律,小人却一心

  • 提要·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权衡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权衡十七卷宋刘敞撰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庆历中举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据其弟攽作敞行状及欧阳修作敞墓志具称敞春秋传十五卷权

  • 卷十三·僧祐

    安世高传第一支谶传第二(竺朔佛支曜)安玄传第三康僧会传第四(严佛调康孟详维祇难竺将炎白延)朱士行传第五支谦传第六竺法护传第七(聂承远法炬法立)竺叔兰传第八尸梨蜜传第九僧伽跋澄传第十(佛图罗刹)昙摩难提传第十一(竺佛念)僧

  • 中华民国大藏经编纂纲领·太虚

    接阅编纂大纲草案与编纂体系述意,兹且就草案论之:编纂纲宗及内容二项所列北传大藏、南传藏经、西藏经典、东土著述,只可说明材料来源,未应用为编纂体类。盖南传、北传、小乘、大乘、原始、发展等名称,乃近代西洋史家或异教

  •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如来本行品第五   尔时尊者大迦摄波。见诸阿修罗王于佛会中以神通力化作广大诸供养已。叹未曾有。而作是念。如来昔行菩萨道时种何善根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八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八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四法品第五之三 以若造有损害无损害身语意行。则积集增长有损害无损害法。若不造有损害无损害身语意行。则不积集增长有损害无损害法。若积集增长

  • 银孔雀·安房直子

    安房直子著,银色的孔雀,古老的传说,总有些人要为那编织美丽旗帜的使命付出自己的一生……是不是所有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只银色孔雀的灵魂,是不是所有幻想出的幸福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孤独者的叹息。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李道谦

    简称《祖庭内传》。元道士李道谦编。三卷。终南山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早期修道之外,其徒尊为“祖庭”。书中载金、元时该派道士玉蟾真人等三十七人传记,熔铸诸家碑记而成。前有王明道序,称“天乐真人(李道谦号)复于

  • 罪福报应经·佚名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佛在迦维罗大树下,说罪福报应,慈悲忏法中广引之。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元照

    凡三卷。宋代灵芝元照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疏。略称新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上卷阐述玄义,内分教兴来致、摄教分齐、辨定宗旨、料简异同等四门,中卷、下卷则依文解释。此书广究诸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