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史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100卷,为唐代李延寿编著。书中所收录的内容从魏登国元年(386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共记载了包括后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232年的历史。李延寿根据其父亲遗留下的编年旧稿,参照各朝史书,并收集各种杂史千余卷,于唐代贞观十四年(643年)开始编写,到唐代显庆四年(659年)成书,历时16年之久。有本纪12卷,其中魏本纪5卷,齐本纪3 卷,周本纪2卷,隋本纪2卷;列传88卷,无表志。纪传顺序,按朝代先后按列;类传人物,按时间先后排列于一传。宋人曾以此补《魏书》、 《北齐书》、 《北周书》之缺。据清代钱大昕等考证,传世本中《隋炀帝本纪》系后人根据《隋书》所补。列传亦有脱误。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北史》全部章节目录

(1)魏本纪第一
(2)魏本纪第二
(3)魏本纪第三
(4)魏本纪第四
(5)魏本纪第五
(6)齐本纪上第六
(7)齐本纪中第七
(8)齐本纪下第八
(9)周本纪上第九
(10)周本纪下第十
(11)隋本纪上第十一
(12)隋本纪下第十二
(13)列传第一 后妃上
(14)列传第二 后妃下
(15)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
(16)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
(17)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
(18)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19)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
(20)列传第八
(21)列传第九 燕凤 许谦 崔宏 子浩 张衮 弟恂 邓彦海
(22)列传第十
(23)列传第十一
(24)列传第十二
(25)列传第十三
(26)列传第十四
(27)列传第十五
(28)列传第十六
(29)列传第十七
(30)列传第十八
(31)列传第十九
(32)列传第二十
(33)列传第二十一
(34)列传第二十二
(35)列传第二十三
(36)列传第二十四
(37)列传第二十五
(38)列传第二十六
(39)列传第二十七
(40)列传第二十八
(41)列传第二十九
(42)列传第三十
(43)列传三十一
(44)列传第三十二
(45)列传第三十三
(46)列传第三十四
(47)列传第三十五
(48)列传第三十六
(49)列传第三十七
(50)列传第三十八
(51)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
(52)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
(53)列传第四十一
(54)列传第四十二
(55)列传第四十三
(56)列传第四十四
(57)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
(58)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
(59)列传第四十七
(60)列传第四十八
(61)列传第四十九
(62)列传第五十
(63)列传第五十一
(64)列传第五十二
(65)列传第五十三
(66)列传第五十四
(67)列传第五十五
(68)列传第五十六
(69)列传第五十七
(70)列传第五十八
(71)列传第五十九 隋宗室诸王
(72)列传第六十
(73)列传第六十一
(74)列传第六十二
(75)列传第六十三
(76)列传第六十四
(77)列传第六十五
(78)列传第六十六
(79)列传第六十七
(80)列传第六十八 外戚
(81)列传第六十九 儒林上
(82)列传第七十 儒林下
(83)列传第七十一 文苑
(84)列传第七十二 孝行
(85)列传第七十三 节义
(86)列传第七十四 循吏
(87)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
(88)列传第七十六 隐逸
(89)列传第七十七 艺术上
(90)列传第七十八 艺术下
(91)列传第七十九 列女
(92)列传第八十 恩幸
(93)列传第八十一 僭伪附庸
(94)列传第八十二
(95)列传第八十三
(96)列传第八十四
(97)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
(98)列传第八十六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
(99)列传第八十七 突厥 铁勒
(100)序传第八十八

猜你喜欢
  三楚新录·周羽翀
  翰苑遗事·洪遵
  金小史·杨循吉
  徐偃王志·徐时栋
  春秋战国异辞·陈厚耀
  郎潜纪闻·陈康祺
  孟子传·张九成
  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志·缪荃孙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佚名
  鲁迅的故家·周作人
  淮生日记·薛春黎
  白话梁书·姚思廉
  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周明泰
  玉坡奏议·张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十·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十元 刘履 编选诗补遗下汉魏晋汉安世房中歌汉书礼乐志云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惠帝二年更名安世乐夹漈郑氏曰本周乐秦改曰寿昌盖妇人祷祠

  • 山谷集补钞·管庭芬

    山谷集补钞黄庭坚记梦众真绝妙拥灵君,晓然梦之非纷纭。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借问琵琶得闻否,灵君色庄妓摇手。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杏梁归燕语空多,奈此云窗雾阁何。宗室公寿挽词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

  • 卷三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五·脱脱

        史浩 王淮 赵雄 权邦彦 程松 陈谦 张岩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调绍兴余姚县尉,历温州教授,郡守张栻九成器之。秩满,除太学正,升国子博士。因转对,言:"普安、恩平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

  • 学行类·佚名

    ○顾亭林好学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偶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

  • 十一、我编《当代汉英词典》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当代汉英词典缘起》。编一部中文词典,以仿牛津简明字典,是我数十载的夙愿。民国三十三年,书成,共六十余册,由家兄憾庐及海戈先生编成。抗战初发,毁于兵火,仅余带走美国之十三册。三十年来常怀此志,民国五十五年,退隐

  • 一一二、鲁平公欲见孟子考·钱穆

    鲁平公欲见孟子,旧说皆与孟子自齐归葬并说。任兆麟《孟子时事略》谓:“慎靓王三年,孟子母卒,归葬于鲁。”林春溥《战国编年》依之,而谓“鲁平公将见孟子,宜在此时。臧仓毁孟子后丧逾前丧,盖亦指近事人人共见

  • 六、孔子自齐返鲁考·钱穆

    孔子居齐年数,《世家》不详。后人或谓七年,或谓一年。七年之说,《历聘纪年》主之,狄子奇《孔子编年》辨之,云:“《历聘纪年》盖误读《史记 世家》而云然。《世家》云:孔子遂行,反乎鲁。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年四

  • 礼五八·徐松

    谥【宋会要】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薨,本家录行状上尚书省考功,移太常礼院议定,博士撰议,考功审覆,判都省集合省官参议,具上中书门下,宰臣判准,始录奏闻,敕付所司,即考功录牒,以未葬前赐其家。省官有异议者,听具议以闻。蕴德丘园,声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明会典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明宏治十年奉勅撰十五年书成正德四年重校刋行故卷端有孝宗武宗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

  • 咸丰九年三月三十日·曾国藩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先锋官三人。写张小浦信,改信稿五件。接何廉昉信,写作俱佳,依恋之意,溢于言表,才士不遇,读之慨然。倦甚小睡。剃头一次。中饭后习字二纸。温《货殖传》毕。夜接孙芝房信,告病体垂危,托以身后之事,并请作其父

  • 提要·公孙龙

    欽定四庫全書公孫龍子 鬼谷子公孫龍子提要〈臣〉等謹案公孫龍子一卷周公孫龍撰按史記趙有公孫龍為堅白異同之辯漢書萟文志龍與毛公等並游平原君之門列子釋文龍字子秉莊子謂惠子曰儒墨楊秉四與夫子為五秉即龍也據此則

  • 叙录 第三十六·王符

    夫生于当世,贵能成大功,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二〕。阘茸而不才〔三〕,先〔四〕器能当官〔五〕,未尝服斯■〔六〕,无所效其勋。中心时有感,援笔纪数文〔七〕,字以缀愚情,财令不忽忘〔八〕。刍荛虽微陋,先圣亦咨询〔九〕。草创

  • 春秋传卷十六·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宣公上【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子母敬嬴諡法善问周逹曰宣】周【匡王五年鲁宣公二年匡王崩弟定王立】郑【穆公二十年鲁宣公三年穆公卒灵公夷立宣四年灵公弑弟襄公坚立】齐【恵公元年鲁宣公十年恵公卒子

  • 卷五·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五【甲桓王十戌三年】五年【齊僖二十四年晉小子二年衛宣十二年蔡桓八年鄭莊三十七年曹桓五十年陳桓三十八年杞武四十四年宋莊三年秦寜九年楚武三十四年

  • 卷三·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

  • 卷第七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广润巨灵自融禅师新安程氏子。自作幻津头陀传。十八脱白。二十圆戒。初参金粟。宗阿含

  •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布沙罗曰: 说示过去之所之 不动而为断疑惑 诸法到彼岸者(佛) 我已前来为欲问(一一一二)&ldquo;说示过去之所之&rdquo;[之句中],&ldquo;所之&rdquo;者,是彼世尊、自存者、无师者、于未曾闻之诸法自正觉真谛者、其时得

  • 醉思乡王粲登楼·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王粲登楼》。郑光祖撰。末本。剧情梗概为:汉末,书生王粲父卒于官。父执丞相蔡邕数次来信叫他进京,王粲于是辞别母亲去长安。蔡邕曾与王粲之父指腹为婚,准备将女儿桂花嫁与王粲。因见王粲满腹文章,只是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