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二、鲁平公欲见孟子考

鲁平公欲见孟子,旧说皆与孟子自齐归葬并说。任兆麟《孟子时事略》谓:“慎靓王三年,孟子母卒,归葬于鲁。”林春溥《战国编年》依之,而谓“鲁平公将见孟子,宜在此时。臧仓毁孟子后丧逾前丧,盖亦指近事人人共见者而言。是必孟子居鲁丧毕之事,鲁不能用而复反于齐耳。”盖旧说鲁平元在周慎靓王五年,逆计孟子终三年之丧,故以母卒归葬属之慎靓之三年也。(狄氏《编年》在四年,其意则同。)其别无确据,勉为推排之迹,既又甚显。而其说亦殊有难通者。周柄中论之曰:“谓反齐在终三年丧后,则充虞明曰严不敢请,今愿有请,两请相接,正顶严字。若三年后,不严久矣。如反齐果在三年后,则本章当在充虞问曰作起句,如陈臻问曰之类,何必言自齐葬鲁,直从三年前叙来由乎?”此谓孟子在鲁终三年之丧而反齐说之不可通也。顾氏《日知录》云:“孟子自齐葬于鲁而不言丧,此改葬也。”周柄中又辨之曰:“观下文敦匠事严,不敢请,何以见其为改葬而非初丧?”此又改葬之说之不可通也。余则谓此事尚有辨者。观臧仓之言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直称孟子为匹夫,决不似孟子为齐宣王卿反鲁葬母时语。又乐正之告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嬖人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孟子曰:“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此亦孟子未达时语。若其为齐卿,一朝当路,管晏不足比。反而葬母,非浩然有归志时也。亦非必见鲁君,期用事于鲁也。何以有不遇天也之叹?且乐正之谓鲁君曰:“前以士,后以大夫。”齐卿之位,不为不贵,何为仅曰大夫乎?此皆有所不类。窃疑鲁平公欲见孟子,盖尚在齐威王时,孟子犹未大显。《广文选》:“鲁平公与齐宣王会于凫绎山下。乐克备道孟子于平公”,此亦不然。与《孟子》原书“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之意显相乖违,岂得为信?为此语者,盖仅知孟子游齐当齐宣王时,故造为此说耳。余疑孟子丧母归葬,当在齐威王时,而其时鲁平公尚未立。其去齐适宋,当在宋偃称王后四五年间,乃过薛过邹而返鲁。鲁平公元当齐威王之三十六年。乐正子言于平公而欲见孟子,必在平公初即位之年,或初称元年之年也。(鲁欲使乐正子为政,亦其时事。)若以孟子丧母归葬,事距臧仓之沮不远,则应在齐威王三十四年稍前,葬毕即反齐。毛奇龄以反为反哭之反,最为近之。反齐不久而至宋,居宋亦不久而归,乃复过薛过邹至鲁,而有平公欲见一段故实也。《列女传》:“孟子处齐,有忧色,擁楹而叹。孟母见之”云云,是孟母同在齐之证。“孟子曰: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母曰: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子义,吾行吾礼。”若《列女传》文可信,则固以孟子齐威王时已在齐为合。若至宣王时,孟子不曰愿行而母老,(孟子之行,即以下至宋薛邹滕梁一段周游也。)其母亦不曰子成人矣。(宣王时孟子已老,不得呼成人。)及孟母之卒,其子寿亦且六十。母年不为不高。必谓孟母卒在慎靓王时者,以不知孟子当齐威王时先曾在齐而强说也。至乐正子言孟子于平公,则其时母丧已毕,越有年矣。否则岂有方居母丧,而其徒汲汲为之谋一见时君之理?而其时孟子犹未达,故臧仓有匹夫之讥。而其前居母丧,充虞亦有棺木已美之疑。其必欲平公往见者,则孟子所倡士不见诸侯之义也。孟子既不得志于鲁,未久遂至滕,淹留三年而至梁。自此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传食诸侯,异乎往日之为匹夫矣。(乐正子谓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后以五鼎者,或孟子在齐宋曾仕而未显,或乐正虚设以问所谓逾者之义,而非实指孟子之前丧以三鼎后丧以五鼎,今不可确指,而孟子之誉闻日显,而为生日富,则可知。)此一段往来琐琐,杀费推排。如此说之,或差为近于情实也。

孟子自齐至梁游踪略表

齐威王 三〇 宋偃始王。

三一 孟子丧母,自齐归葬,复反齐,当在此后数年内。

三二

三三

三四 孟子游宋,当在此时或稍前。滕世子至楚,过宋而见孟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三五 孟子自宋过薛,过邹至鲁,或在今年,或在前年。

鲁平公即位,欲见孟子而臧仓沮之。滕定公薨,然友之邹问孟子,是年冬,孟子至滕。

三六 鲁平公元。

四月,齐封田婴于薛,十月城薛。

孟子在滕,滕文公问齐人将筑薛。

三八 齐威王卒,

孟子游梁。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七·志第十八·礼乐一·宋濂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李心传
  卷四 汉昭帝·王夫之
  ●卷二十三·陶宗仪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三·陈厚耀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上·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五·叶盛
  九、儿童时代的上海·包天笑
  十国春秋卷十三·吴任臣
  第十八章委员及其报告·孙中山
  卷五·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彭定求

        卷27_1 【杂曲歌辞·辽东行】王建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黄云盖地雪作山,   不惜黄金买衣服。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宁为草木乡中生,   有身不

  • 李伯虎·唐圭璋

      朝中措   伯虎伏以判府中大先生,二年边城,作   成士类。既著文以励学者,又复增请荐名,   为邦人无穷之利。兵祸荒凉之馀,遽能复承   平之旧数。非思造特达,何以得此!乡闾士   夫、庠序诸生等方日颂盛德,而讴歌

  • 卷三十九·毕沅

      ◎宋纪三十九 ∷起昭阳作噩正月,尽阏逢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明道二年辽重熙二年   春,正月,戊寅,罢馆阁侍书。   初,光禄寺丞盛申甫、马直方在馆阁读书,自陈岁

  • 卷二前赵录二·崔鸿

    刘聪上 刘聪字玄明一名载渊第四子也母张氏懐聪在孕梦日入懐寤以告渊渊曰此吉征也慎勿言自是十五月而生聪夜有日[一作白]光之异形体非常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甚光泽幼而敏悟好学博士朱纪大奇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正德二年秋七月壬寅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韩胡碉等寨寺番僧寨首小和尚等各来朝贡方物赐宴及钞锭彩叚等物有差○癸卯通鉴纂要进呈后司礼监官即至内阁传示 圣意令刊刻板本中官督刊刻者检其中有一二纸装潢颠倒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四·佚名

    万历四十年四月乙丑朔享太庙遣英国公张维贤恭代○兵部覆贵州抚臣胡桂芳奏金筑土司改流应每年选拨营兵八十名防守从之○丙寅兵部题覆督臣涂宗浚陈御虏机宜谓自扯力克故后六载之中我无日不言封事也卜酋未婚虏妇犹以未婚

  • 卷之一千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三王纪第三下周弃曰后稷帝喾之子也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因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于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或腓字之徙

  • 二一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明募选额外供事情形折·佚名

    二一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明募选额外供事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臣永瑢等谨奏,为奏明事。查四库全书处供事一项,上年初办时,翰林院设供事二十名,武英殿缮写处设供事十二名,荟要处设供事

  • 卷五十八·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五十八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琊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公孙弘卜式儿寛传第二十八 公孙弘葘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

  • 梁元帝本纪·李延寿

    梁世祖孝元皇帝名叫绎,字叫世诚,小字叫七符,是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起初,武帝梦见有个瞎眼和尚手拿香炉,自称要托生在王宫。随后元帝的母亲以采女的名分侍奉武帝,刚一揭开门帘,有一股风吹荡起她的衣襟,武帝心意感动而与她欢合。

  • 五二 波动·邹韬奋

    在香港的经历五二 波动七八年来,我的脑际总萦回着一个愿望,要创办一种合于大众需要的日报。在距今四年前,由于多数读者的鼓励和若干热心新闻事业的朋友的赞助,已公开招股筹办,于几个月的短时期内招到了十五万圆的股本,正在

  • 卷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八刑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掌法律刑名以肃邦宪所属十有八司直隶清吏司郎中满汉各一人员外郎满一人蒙古一人汉二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直隶及八旗游牧察哈尔左翼所属【正黄东

  • 卷七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七十六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六>用牲之别周官牧人掌牧六牲以共祭祀之牲牷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隂祀用黝牲毛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凡時祀之牲必用牷物

  • 卷十·袁俊翁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十元 袁俊翁 撰论语大学二书言君子骄防同异圣贤之所谓防者有二义有出于天理之公者有生于人欲之私者当观其所以言之者何如耳论语尝两谓君子防而不骄及大学论君子有大道则又并谓骄防以失之彼

  • 卷一百七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四十六学礼蕙田案三代以上自王子公卿大夫士之子国之俊造及曲艺之士无不养之于学校之中待其学成而任之必官故其时选举与学校不分两

  • 卷之四十·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四十智君臣之智晏殊七岁能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真宗召入,与进士并试,殊神色不摄,援笔成文。帝嘉赏之。每访以政事,率用方纸,小书己答,并药封上。帝重其慎密有智,擢知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生平善能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下·智顗

    释如来神力品如来者上释竟。神名不测。力名干用。不测则天然之体深。干用则转变之力大。此中为付嘱深法。现十种大力。故名神力品。自此品下凡有八品。是付嘱流通。今品明菩萨受命弘经。次品如来摩顶付累。文有长行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