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晋室东迁,衣冠南渡,北方中国便陷入长期的纷乱状态中。史称为五胡十六国,先后凡一百三十六年。

一、五胡十六国撮要

五胡:

一、匈奴。

一支居山西,建国为前赵。【初称汉。】

又一支在河西张掖,建国为北凉。【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沮渠为氏。】

又一支自山西西走,建国为夏。【赫连氏,其先右贤王去卑,曹操命其监五部。】

二、羯。【乃匈奴别部,晋书:“匈奴以部落为种类,其入居塞内者有‘屠各’等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错杂。”最后一种曰“力羯”,即五胡所谓“羯”也。史称石勒:“匈奴别部,羌渠之胄”,则此种虽属匈奴,而与西羌为近。王隐晋书称“羯贼刘曜”。(文选刘越石勒进表注引。)时多连称“胡羯”,则以羯久属匈奴故也。】

散居上党羯室,【今山西辽县,盖以为羯族所居,故曰“羯室”。】建国为后赵。

三、鲜卑。

慕容氏 建国曰前燕、后燕、南燕。

拓跋氏 建国曰元魏。【不在十六国内。】

段氏 建国曰辽西。【不在十六国内。】

宇文氏 建国曰北周。【不在十六国内。按:晋书以宇文莫槐为鲜卑,惟魏书、北史则谓是匈奴南单于之远裔,而鲜卑奉以为主。又谓:“其语与鲜卑颇异。”则宇文氏或是匈奴而杂有鲜卑之血统也。】

秃发氏 居河西,建国曰南凉。

乞伏氏 居陇西,建国月西秦。

鲜卑自辽东至河西,无所不居,以慕容、拓跋两氏为最盛。

四、氐。【御宽五九八引石崇奴券:“元康之际,买得一恶羝奴。”则“氐”原作“羝”。太平广记二四五:“晋锺毓兄弟行,一女子笑曰:‘中央髙,两头低。’盖言羝也。锺兄弟多髯,故云。”知氐多髯。】

略阳【天水。】蒲氏 建国曰前秦。

略阳吕氏 建国曰后凉。

略阳清水氏 建国曰仇池。【不在十六国内。】

五、羌。

烧当羌姚氏 建国曰后秦。【时人常称“六夷”。殆“五胡”外,增“賨”(又号“巴氏”)言之。苻坚叱姚苌曰:“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谓是无姚苌名;斥姚苌曰“汝羌”非谓羌不在五胡之列。】

十六国以割据地言,亦约略可分为五别:

一、前赵,【汉。】后赵。

二、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三、前秦,后秦,西秦,夏。

四、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五、蜀。

二、十六国前后形势之大概

十六国前后形势,可分五期言之:

一、晋、赵、蜀三国鼎立期

前赵【匈奴。】 刘豹居晋阳,刘渊居离石,后迁平阳。刘聪居平阳,刘曜居长安。

前赵最先兴,据燕、晋、豫、秦四省之各一部,晋称赵、蜀为“二寇”。

后赵【羯。】 石勒居襄国。【邢台。】石虎居邺。

石勒灭刘曜,据中国北部之半,北方几成一统。

石虎死,鲜卑、氐、羌诸族乘机起,北方局势大变。时桓温灭蜀,北方不久成燕、秦分据之局。

二、第一次燕、秦分据期

前燕【鲜卑。】 慕容皝居龙城。【朝阳。】慕容俊居蓟,迁邺。

据燕、齐、晋、豫及辽宁之一部。

前秦【氐。】 苻健居长安,苻坚仍之。

桓温伐燕不利,燕内乱,慕容垂奔秦,秦进师灭燕。自此苻秦全盛,进入第三期。

据燕、晋、豫、秦各一部,

三、苻秦全盛期。

苻秦据中国北部大半,地广为五胡寇,遂南侵而有淝水之败,北方再分裂。

四、第二次燕、秦对峙期

后燕 慕容垂【皝子。】居中山。

疆土略如前燕,据和龙,为北燕;为魏所灭。南燕为晋所灭。

后秦【羌。】 姚苌居长安。

疆土掩有陕、甘、豫三省,灭于刘裕。

五、刘裕灭秦后之北方三国

魏在平城。【大同。魏人崔浩之言曰:“裕必克秦,归而谋篡。关中华、戎杂乱,风俗劲悍,必不能以荆、扬之化施之,终必为我所有。”】夏在统万。【横山县西百里白城子。其疆土掩有今陕西北部划河套之地。夏人之言曰:“裕必灭泓,然不能久留。裕南归,留子弟守关中,取之如拾芥”】凉在姑臧。【武威,其疆土当今甘肃河西之一部。凉主闻裕入秦,大怒。其臣刘祥入言事,蒙逊曰:“汝闻刘裕入关,敢研研然也!”遂斩之。】

刘裕入长安,北方未定而回。急于篡晋,是为宋。夏主赫连勃勃遂据长安,嗣夏、凉相继并于魏,而成南北朝。

三、五胡十六国大事简表 五胡十六国大事简表 304~313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至愍帝建兴元年。 314~323 愍帝建兴二年,至东晋明帝太宁元年。 324~333 明帝太宁二年,至成帝咸和八年。

刘渊据离石,称汉王,旋徙平阳。刘聪取洛阳。石勒据襄国,遣石虎据邺。

前赵

刘曜取长安,徙都,改号赵。石勒陷幽、蓟、并三州;又取青州。

后赵

石勒杀刘曜,称帝。

李雄据长度,称成。

慕容廆取辽东。

前凉

赵封张茂为凉王

334~343 成帝咸和九年,至康帝建元元年。 344~353 康帝建元二年,至穆帝永和九年。 324~333 穆帝永和十年,至哀帝兴宁元年。 364~373 哀帝兴宁二年,至孝武帝宁康元年。

后赵

石虎徙都邺。

慕容皝称燕王,迁龙城。

什翼犍都云中。

后赵

石虎卒,冉闵杀胡羯二十万人。燕克邺,赵亡。

慕容俊灭冉闵。

苻健入长安,称秦王。

徙都邺。

桓温伐秦。讨姚襄,入洛阳。苻坚立,用王猛。

慕容垂奔秦。秦入邺,燕亡。

王猛取洛阳,灭燕。

李焘改号汉。

成汉

桓温灭之。

374~383 孝武帝宁康二年,至太元八年。 384~393 孝武帝太元九年,至太元十八年。 394~403 孝武帝太元十九年,至安帝元兴二年。 404~413 安帝元兴三年,至羲熙九年。

王猛卒。

前凉、代

为秦所灭

伐晋,败于淝水

后燕

慕容垂自洛阳入邺,都中山,称后燕。

西燕

慕容冲入长安。慕容永据长子。

后秦

姚苌取长安,称帝。

后秦

姚兴灭前秦。

后燕

慕容垂卒,魏入邺。

南燕

慕容德称帝于滑台,为南燕。

拓跋珪称帝,迁都平城。

后秦

姚兴灭后凉。

后燕

冯跋篡之,亡。

南燕

刘裕讨灭之。

北燕

冯跋立为北燕。

拓跋珪被弑。

西秦

 

乞伏国仁称单于。

代拓跋珪复兴,徙盛乐。

西燕亡。

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起。

赫连勃勃称夏王。

414~423 晋安帝羲熙十年,至宋营阳王景平元年。 424~433 宋文帝元嘉元年至十年。 434~443 文帝元嘉十一年至二十年。

后秦

刘裕入长安,后秦亡。

赫连勃勃入长安。南凉亡于西秦。西凉亡于北凉。

拓跋焘立。

西秦亡于夏。夏亡于魏。

北燕、北凉亡于魏。

五胡十六国年代表

四、胡人之汉化与胡汉合作

胡人所以能统治北方中国者,亦有数故:

诸胡杂居内地,均受汉族相当之教育,此其一。【详后北方儒统。】

北方世家大族未获南迁者,率与湖人合作,此其二。

诸胡以客居汉地而自相团结,此其三。

傅奕曰:“羌胡异类,寓居中夏,祸福相恤。中原之人,众心不齐,故夷狄少而强,华人众而弱。石季龙死,羯胡大乱,冉闵令胡人不愿留者听去;或有留者乃诛之,死者二十余万。氐、羌分散,各还本部,部至数万,故苻、姚代兴。”

诸胡中匈奴得汉化最早,如刘渊、聪曜父子兄弟一门皆染汉学,故匈奴最先起。鲜卑感受随化最深,故北方士大夫仕于鲜卑者亦最多。鲜卑并得统一北方诸胡,命运较长,灭亡最后。次于鲜卑者为氐。

刘琨传:“内收鲜卑之余榖,外抄残胡之牛羊。”则鲜卑亦务农作,而胡羯仍事游牧。元康四年,慕容廆徙大棘城(今辽宁义县)。教部族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此鲜卑受汉化甚深之证。【廆子皝又自大棘城徙居龙城,时鲜卑已早为城郭之邦矣。鲜卑其先有檀石槐、(东汉桓帝时。)柯比能,势已盛。轲比能当汉末,部落近塞。自袁绍據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圉。则鲜卑之染汉化,渊源既久。慕容、拓跋两氏,其先皆属檀石槐也。】魏志三十裴注引魏略:“氐人各自有姓,亦如中国之姓,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杂居故也。”又魏志九夏侯婣传:“渊击武都氏羌下辩,收氐谷十余万斛”,是氐亦有农事。

故继鲜卑而盛者为氐。鲜卑在东北,氐在西北,于五胡中建设皆可观。

羯附匈奴而起,羌则附氐而起。故二族势最促,文化建设最逊。

诸胡虽染汉化,然蛮性骤难消除,往往而发。最显见者曰淫酗,曰残忍。【残忍之例,莫逾石虎,勒从子。既篡石弘位,尽诛勒诛子,以邃为太子,而爱韬。邃疾之,尝谓左右:“我欲行冒顿之事。”虎遂收邃及其妻妾、子女二十六人,同埋一棺中。立宣为太子,宣复疾韬,杀之佛寺。入奏,将俟虎临丧而杀之。会有人告变,虎幽宣于库,以铁环穿其颔锁之。取害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积柴薪焚宣,拔其发,抽其舌,断其手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虎从后宫数千,登高观之,并杀妻、子二十九人。宣小子年数岁,虎甚爱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遂于抱中取而戮之。儿犹抱虎衣大叫,虎因此发疾。盖浅化之民,性情暴戾,处粗野之生活中,尚堪放纵自适。一旦处繁杂之人事,当柔靡之奉养,转使野性无所发舒,冲荡溃决,如得狂疾。石虎之后,最以残暴著者有苻生。】惟其淫酗,故政治常不上轨道,惟其残忍,诸胡间往往反复屠杀,迄于灭尽。【石勒灭刘曜,坑其王公以下万余人,南匈奴遂灭。冉闵诛胡羯,死者二十余万,杀石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 燕凤 许谦 崔宏 子浩 张衮 弟恂 邓彦海·李延寿
  列传第六十二·刘昫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欧阳修
  卷一 建隆元年(庚申,960)·李焘
  通鉴续编卷十二·陈桱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五·司马光
  第五十二册 天聪六年四月·佚名
  六三六 两江总督萨载奏续解《九钥集》等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宇文士及传·欧阳修
  一五九、吕不韦著书考·钱穆
  卷二十二·雍正
  谭襄敏奏议巻一·谭纶
  卷三十七【下】·徐一夔
  64.晁错削地·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一·彭定求

        卷171_1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李白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

  • 卷八·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八     宋 吕本中 撰问晁伯字 物生无荣贱悉是君所见相值有相违谁能满吾愿田园弃荒芜官居走邮传误寻文字盟秣马当百战一饭或未饱逢人足嫌怨穷於投林猿窘若巢幕燕忍学少年子羽翼偷绚练

  • 三集卷五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五十六古今体一百十五首【丙戌四】敬赋中正仁和此四字皇考御书养心殿扁额也日夕仰瞻以为莅政临民法则敬赋心存并示来许奎画殿楹悬因文道以诠养心奚外此示後永无愆律已旰宵慎临民政化宣守中惟

  • 双溪集补钞·管庭芬

    双溪集补钞王炎题姜尧章旧游诗卷出郭栽花涉小园,归调琴谱辑诗编。少年豪健今揪敛,休羡骑鲸李谪仙。

  • 庐溪集钞·吴之振

    王庭珪题宣和御画玉锁宫扉三十六,谁识连昌满宫竹。内苑寒梅欲放春,龙池水暖鸳鸯浴。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向东鸣。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长安老人眼曾见,万岁山头翠华转。恨臣不及宣政初,痛哭天涯观画图。舟次

  • 卷四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三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赠於梦中诗赋以寄一二僚友故今所和者亦止述翰苑旧游而已次本韵【第十七句缺一字】闻有池塘什还因梦寐遭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庄蝶玄言

  •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欧阳修

    王珪,字叔玠。祖僧辩,梁太尉、尚书令。父顗,北齐乐陵郡太守。世居郿。性沉澹,志量隐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隋开皇十三年,召入秘书内省,雠定群书,为太常治礼郎。季父颇,通儒有鉴裁,尤所器许。颇坐汉王谅反,诛,珪亡命南山十余年。高

  •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吕思勉

    两个民族的竞争,不单是政治上的事。虽然前代的竞争,不像现代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然一国政治上的趋向,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的。所以某一民族,在某一时代中,适宜于竞争与否,就要看这一个民族,在这一个时代中文

  • 一二一二 军机大臣和珅为奉旨阅改《尚书古文疏证》事致彭元瑞等函·佚名

    一二一二 军机大臣和珅为奉旨阅改《尚书古文疏证》事致彭元瑞等函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六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文津阁所贮《尚书古文疏证》,内有引用钱谦益、李清之说,从前较(校)订时何以并未删去?着将原书发交彭元瑞、纪昀阅

  • 庄烈帝本纪·张廷玉

    庄烈愍皇帝,名叫朱由检,光宗第五子,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其母贤妃刘氏,早已去世。天启二年(1622)被封为信王。天启六年(1626)十一月,出居信邸。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危,召信王入宫,接受遗命。二十四日,朱由检即

  • 验符篇第五九·王充

    【题解】本篇罗列了一些“符瑞”现象,以证明“汉德丰雍”,超越前代。王充的目的是批驳俗儒厚古薄今的观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仅用“符瑞”的出现来美化汉代统治者,寄希望于皇帝能选拔任用像他那样的人才

  • 卷一·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一隐公【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隐公摄主国事諡法不尸其位曰隐】周【文武开基始都丰镐幽厉板荡平王东迁洛阳尽举故都而弃

  • 自由与干涉·钱穆

    自由是西方思想一大主脑。但他们以为一个人的自由,应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为限,此语实无理致。若你的自由,以别人的自由为限界,这便是你的不自由。若别人的自由,以你的自由为限界,这又是别人的不自由。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他

  • 卷第四十·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四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九之三如是已辩所依止定。当辩依定所起功德。诸功德中先辩无量。颂曰。无量有四种  对治嗔等故慈悲无嗔性  喜喜舍无贪此行相如次  与乐及拔苦

  • 杂阿毗昙心论 第三卷·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三卷尊者法救造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业品第三已说诸行展转因缘力生。彼诸行所起种种生生生差别胜者唯业。彼业今当说业能庄饰世趣趣各处处是以当思业求离世解脱业能庄饰世趣趣各处处者。如是

  • 靖康缃素杂记·黄朝英

    是书原名《缃素杂记》,明代始加“靖康”2字。十卷,北宋末南宋初黄朝英撰。此书杂记经史、文化、经济、科技、草木、医药等诸事,分黄阁、蚩尾、藉田、汤饼、人日、祖腊、端午、石鼓、虑囚、贵学等九十事。《四库全书总目

  • 宿命智陀罗尼·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咒无文。

  • 山家绪余集·善月

    凡三卷。宋代天台宗僧善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宋代之天台宗分为山家、山外二学派,四明知礼之门下以正统山家派自居,而善月乃山家派中广智系之论师,本书即其论集。全书由教、观二篇合成,教篇内含:开权通论、声闻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