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诵经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一 三归文

我归依佛,我归依法,我归依僧伽。我再归依佛,我再归依法,我再归依僧伽。我三再归依佛,我三再归依法,我三再归依僧伽。

二 十戒文

一、禁杀生学处我受持。二、禁不与取学处我受持。三、禁非梵行学处我受持。四、禁妄语学处我受持。五、禁沉醉谷酒、果酒、酒类学处我受持。六、禁非时食学处我受持。七、禁舞诵、唱歌、音乐、观剧学处我受持。八、禁持华香、薰香、涂香、扮饰、装饰学处我受持。九、禁高床、大床学处我受持。十、禁领受金、银学处我受持。

三 三十二身分

于此身体有[如次者:]毛发、体毛、爪、齿、外皮、肉、筋、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肺、脏腑、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脓汁、血、汗、脂肪、泪、血浆、唾、鼻液、关节滑液、尿,于头有头脑。

四 问沙弥文

一者为何?一切众生依食而住。二者为何?名与色。三者为何?三受。四者为何?四圣谛。五者为何?五取蕴。六者为何?六内处。七者为何?七菩提分。八者为何?八支圣道。九者为何?九众生居。十者为何?具足十支谓之阿罗汉。

五 吉祥经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甚美之神,深夜光辉全祇树园而近至佛所。至已向佛问讯,立于一隅。立一隅彼神以如是之偈白佛言:

多神与众人,祈求最上福,思惟于吉祥,请佛示说最吉祥。

[佛言:]“远避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

住于适当所,过去积善业,己持正誓愿,此为最吉祥。

广学长技艺,善学诸律仪,能语彼言辞,此为最吉祥。

善能事父母,养护己妻子,安住于生业,此为最吉祥。

净行行布施,爱护诸亲族,生业无非难,此为最吉祥。

远离诸恶趣,紧慎勿饮酒,于法无放逸,此为最吉祥。

虔敬而自逊,满足且知恩,随时闻正法,此为最吉祥。

谦恭有忍辱,诣会于沙门,随时为法谈,此为最吉祥。

一〇

修道行梵行,[审实]见圣谛,实证于涅槃,此为最吉祥。

一一

虽依世间法,其心不动摇,安稳无忧垢,此为最吉祥。

一二

能为如此者,何处无不胜,到处皆多幸,彼等最吉祥。”

六 三宝经

集于此处诸鬼神,无论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诸鬼神,欢喜热心闻我之所说。

[受我教而来],是故一切鬼神!皆须谛听。垂慈昼夜奉献供祭之人众,是故有意护彼等。

于人间世界,或于他世界,虽有如何之财宝,或则天上之胜宝,亦无比拟于如来,此于佛为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寂静释迦牟尼世尊,已至尽烦恼、离贪欲、成不死、殊胜法,任何亦无比拟此法者,此亦于法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最胜之佛所称赞,谓清净不断之三昧,无有等此三昧者,此亦于法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于诸善人中,被称赞者有八人,此等是四双。彼等善逝之弟子,有受供养价值人,布施此等有大果,此亦僧伽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专念而持坚固心,信奉瞿昙之教者,何得最高之[涅槃]、入不死、获无偿,享受寂静乐,此亦僧伽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譬如市门之巨柱,钉入大地时,如于四风不动摇,我说犹如甚深观察圣谛人,此亦僧伽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依甚深之智慧,善能理解妙说圣谛人,则使大为放逸者,亦决不受第八生。此亦僧伽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〇

彼俱成就正见舍三事。即为身见、疑、戒禁取见。彼离四恶趣,不犯六逆罪,此亦僧伽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一

彼虽为身、语意恶业,不于隐匿彼;此称为见涅槃人,此亦僧伽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二

犹如夏初,林中诸树之开花,如是彼为施最上之利益,说至涅槃最胜法。此亦于佛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三

最胜而知最胜、与最胜、运最胜之无上士,说最胜之法,此亦于佛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四

尽前之生,不起新生,于未来之生无贪求生,断“生”之种子,不望生长,贤人之彼等如灯尽而涅槃,此亦僧伽最胜宝。此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五

集此处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诸鬼神,如是归命神人所尊佛。愿彼等有幸福。

一六

集此处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诸鬼神,如是归命神人所尊法。愿彼等有幸福。

一七

集此处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诸鬼神,如是归命神人所尊僧伽。愿彼等有幸福。

七 户外经

彼等于[我]住家之外,立于街路口,或往[旧有]各自家,彼等立于门外。

缘过去之业,受供诸多食、饮乃至硬食、软食时,[此世]谁亦无回忆此等之有情者。

如是有慈悲之人,为有亲缘者供以清净而优胜,时与适当之食、饮。

“此为施[逝]亲缘者”,“愿亲缘者得满足!”彼等已逝亲属诸鬼等,乃集于此处。

对诸多食、饮非常之喜悦:“由彼等诸人受此等之物,我等亲缘者将得长生!

为我等而行供养,施主无不得熟果。”实则在此[死]世界,既无耕作,亦无牧畜。

亦无商业,无以金钱买卖事。由此世所受业,死之饿鬼世界而存活。

如处高之水向低流,如是由此世之施物对饿鬼有利益。

如溢川流满诸海,如彼由此世之施物对饿鬼有利益。

一〇

“施与我对我为善业,彼等以我为亲缘者,为友、为伙伴。”忆起过去之业,为饿鬼行布施。

一一

如是等亲者所为之事哭泣、悲哀、其他叹息,对逝去之鬼不成任何益。

一二

然则将此施物与僧伽,告被使用,则长久成为死者之利益,以善利彼。

一三

此处应被记,此为对亲缘者之义务,向饿鬼行大供养,与力于比丘,又此,对彼等能得不少福。

八 伏藏经

人埋财宝于深穴,思:“生起某事之时将可为助我事。

或为王责时,或为盗贼夺掠时,或为借财之脱困,或于饥馑、不幸之时。”为此等之目的,所谓世间财宝被蓄积。

于深穴中虽何多所埋积,然一切常非被有用。

财宝由彼处之消失,所有者意识之迷惘,或为龙持去,或为药叉之取去。

或敌于彼不见时继承者之掘取。[彼生]福尽时,此等一切即消失。

六、七

无论妇人、男子,或在支提,或在僧伽、或在个人、新人者,或在母、父,或对兄,以布施、戒行、自制、从顺,如善积财宝。

此善积财宝,无依力而被夺,为死时伴随物,虽舍离此世之富而行,此将持行于[他世]。

不得为他分与之宝,亦为盗者所不能盗之财宝。贤者善行诸福业,成为死后随行之财宝。

一〇

此乃神人一切快乐之财宝。彼等愿望者一切由此[财宝]得。

一一

美、美声、丽姿、美形、权力、侍从者,一切由此[财宝]得。

一二

或地方之王权、主权、转轮王之悦乐,或对诸神天王权、一切由此[财宝]得。

一三

又人间界之幸福,或神世界所有之悦乐,又,涅槃所有之乐,亦一切由此[财宝]得。

一四

拥有修行之善友,专心于正理,明与解脱,具明与解脱之境地,一切由此[财宝]得。

一五

无碍解、[八]解脱、声闻波罗蜜、缘觉、佛地,一切由此[财宝]得。

一六

成此福业者,如是有大不可思议果,是故,贤人贤者赞福业。

九 慈悲经

完全了解寂静境,善利乃为智人之所为,彼堪能、率直、正直、善感,柔和无高慢。

知足易养,生活简素,护根、贤明,温和谦虚,于[信者]之家无贪求。

不为智者所非难,不作任何卑贱行。愿诸有情有幸福、安稳而安乐。

诸一切生物,或弱、或强者,或长或大、或是中等者,或短、或细、或粗等,包括尽无余。

或现或不现,或住远、近、或已生终、或有生[因]之生物,愿诸有情有安乐。

人勿互毁谤,勿轻何处谁。勿怒勿气忿,勿互咒愿苦。

如母护爱独子赌己命,于诸有情修习无边之[慈]心。

于诸世界修习无限之慈心,于上下十方无怨意、敌意以达无碍。

或立、或步、或坐、或卧,只要目醒觉,应确立此念。于此之教,是云梵住。

一〇

勿陷于[妄]见,护持戒德,具有正见,制伏贪求欲事,彼决不再宿母胎。

猜你喜欢
  重建汉阳归元寺藏经阁碑·太虚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佚名
  卷第四十二·李通玄
  中国宗教徒联谊会赞辞·太虚
  卷第十五·佚名
  卷第二(帝年次前汉新王后汉)·费长房
  卷第三·智旭
  菩提資糧論大科·欧阳竟无
  卷第四·道世
  卷第七十五·德清
  卷第二十三·道原
  [第二品]蕴双论·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六蒲州吴雯撰五絶野渡野渡添秋水危桥一线通临深能自力终不污泥中渡河曲岸鸳鸯稳囬村荻苇秋伤心今昔事不肯付东流宝公拙龙千柱少巧鸠一柴足忽罢滏阳工西山坐茅屋卦山四首【録一首】石路何盘盘老

  • 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七孟郊西上经灵宝观【自注观即尹真人旧宅】道士无白髪语音【一作言】灵泉清青松多寿色白石恒夜明放步霁霞起振衣华风生真文秘中顶宝气浮四楹一片古关路万里今人行上仙不可见驱【一作

  •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八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外集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周敦颐 濂溪先生元公 字茂叔元名敦实避厚陵藩邸名改今名道州营道人景佑三年用舅氏龙图郑公向奏试将作监簿康定初授洪州分宁簿庆历四年以部使者荐除南安军司理

  • 李叔同年谱(2)·李叔同

    九月,考入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特班,改名李广平。该校总教习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倡导民主、提倡新学,开设英语、国际法等诸多新学课程。同学中有黄炎培、邵力子等后来的著名人士。叔同与师生们相互切

  • 魏兰根传·李延寿

    魏兰根,字兰根,魏收的族叔。他的父亲魏伯成,任中山太守。  兰根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学识渊博,才能卓著,机警敏捷,又有识见。离家出仕,任北海王国侍郎。母亲去世,守丧时以恪守礼仪出名。他即将葬母,常山郡境内原先有董卓祠,祠内植

  • 庭闻录卷二·[清]刘健

    镇秦徇蜀顺治二年,三桂帅师入陕西,由西安驻汉中府。三年,流贼张献忠踞四川西充县,日肆杀掠,将士人人自危。其下刘进忠导我师击之,肃王豪格射献忠,中其乳,坠马死。其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收败卒,奔重庆。四年,可

  • 四书逸笺卷五·程大中

    应城程大中撰孟子【下】两离娄名疑云两离娄一黄帝时人一殷人孟子离娄之明即庄子所云索珠者黄帝时人也泄泄沓沓泄泄集注训怠缓悦从字书无此解六书正譌云泄水名借为舒散之意按下沓字亦从水水性濡而善下濡故怠缓善下故

  • 论语解卷七·张栻

    宋 张栻 撰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身率之于前而劝相之于后充此固足以尽为政始终之道矣而子路犹请益焉则告之以无倦使之敦笃乎是二者而已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

  • 卷十一·史浩

    <经部,书类,尚书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一     宋 史浩 撰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泰字当作太意必太公所为也孟子引此篇亦用太字是矣左氏传昭元年引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亦

  • 卷十三·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三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桧 桧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郑语云祝融之後八姓惟妘姓桧者处其地案世本会人即桧之祖会人者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四曰会人也王

  • 春秋经解卷七·孙觉

    宋 孙觉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春秋之法继正即位继弑者不行其礼僖公正卒文公逾年而行即位之礼春秋书之以为继正继弑之法又以谨其始天王使叔服来防葬诸侯之卒天王固当使人吊且葬之叔服防僖公之葬诚礼之宜者然春秋

  • 第七章&nbsp;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冯友兰

    《史记》记载,孟子(公元前371?一前289?年)是邹(今山东省南部)人。他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当时的齐国(也在今山东省)是个大国,有几代齐王很爱好学术。他们在齐国首都西门-稷门附近,建立一个学术中心,名叫"稷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虎丘隆禅师禅师和之含山人也。名绍隆。机投佛果勤禅师。出世开圣。次迁彰教。果还□移居虎丘。时佛果门贤虽有妙喜辈。尚庵居。楚吴衲子惟趋虎丘。故虎丘法筵之盛。无异佛果之住蒋山也。师凡见学流。必以湛堂死心诸宗

  • 第二回·胡兰成

    五蕴皆空的修行,在佛教就是戒,在儒家则说节,道教说损,也就是减少,也接近日本神道的祓。现代词汇是制约,样样渴念都属于正常,但样样渴念都要有所制约,制约到能纯净欣赏,欣赏的无有若拥有的有之欢喜,境界可谓接近了。故而佛说戒不

  • 卷第九·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九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宋上宋太祖。姓赵。名匡胤。宣祖第二子。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岁丁亥。生於洛阳夹马营中。有神光满室。异香经宿不散。长入洛。至延寿寺大佛殿西南角。枕柱础昼寝。有僧见赤蛇入

  • 济世神验良方·佚名

    济世神验良方,撰人未详。全书分为32门,约9万字,内容丰富,诸科皆备。各门之前列有总论。首论病因、病机及症状;次论诊法、法则与适应症。每门结尾附余论。作者善于将内经、千金、金匮、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融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