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中国人的修养》全部章节目录

(1)华工学校讲义
(2)中学修身教科书(上篇)
(3)中学修身教科书(下篇)
(4)国民修养散论

猜你喜欢
  礼记正义·郑玄
  邓析子·邓析
  论语笔解·韩愈
  懒真子·马永卿
  西铭·张载
  二程粹言·杨时
  二程遗书·朱熹
  绪言·戴震
  原善·戴震
  韬晦术·杨慎
  中庸指归·黎立武
  论语点睛补注·智旭
  四书或问·朱熹
  书义矜式·王充耘
  癸巳孟子说·张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朱敦复·唐圭璋

      敦复字无悔,洛阳人。希真兄。   双雁儿   尚志服事跛神仙。   辛勤了、万千般。   一朝身死入黄泉。   至诚地、哭皇天。   旁人苦苦叩玄言。   不免得、告诸贤。   禁法蝎儿不曾传。   吃畜生

  • 第三折·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

  • 补注杜诗原序·黄希

    居谊儿时闻先君乐道永新大夫黄公之贤至则令出拜且曰此乡先生可师法者也居谊虽不敏心窃识之及壮读公之文知其博览羣书於经史子集章句训诂靡不通究於是有感先君所以幸教小子之意欲就正焉而公则仙去矣晚岁杜门公之子鹤过

  • 卷十二·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二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陶宗仪【四首】宗仪字九成黄岩人少举进士不中即弃去僦居松江至正间累辞辟举张氏开阃辟军谘亦不就洪武六年举人才至京以病固辞得放归有沧浪櫂歌南村集【唐士防云公以黍离麦

  • 卷一百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五仙释仙赋【有序         汉】桓 谭余少时爲中郎从孝成帝岀祠甘泉河东见郊先置华隂集灵宫宫在华山下武帝所造欲以怀集仙者王乔赤松子故名殿爲存仙端门南向山署曰望仙门窃有

  •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张廷玉

        陶安牛谅 答禄与权 张筹 朱梦炎 刘仲质 陶凯 曾鲁 任昂 李原名 乐韶凤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

  • 卷四百四十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三月甲午盡其月   三月甲午,侍御史孫升言:「臣聞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葢政事失于下,則天變見于上,如影嚮之應形聲也。伏見自春以來,雨澤愆期,聖慮焦勞,至誠惻怛,憂念元元,祈禱天地、宗廟、神祇,可謂至矣

  • 卷之二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二·佚名

    阖庐孙武【老泉 樊川 六一 东坡】夫差伍子胥【栁州 卢元辅 荆公 颍滨 李白】勾践事吴【东坡】种蠡【颍滨 昌黎 东坡】子胥种蠡【东坡】通论国之兴亡【颍濵】孙武老泉曰求之而不穷者天下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

  • 八九 俳谐·周作人

    这时我所注意的一种日本文学作品,仍是俳谐,这也称作俳句,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但在现在也还有人做,而且气势很是旺盛。这本是日本诗歌的一种形式,我自己知道不懂得诗,况且又是外国的东西,要想懂它已是妄想,若说是自己懂得,那简直是

  •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第十九·晏婴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知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

  •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说文序纠谬附·康有为

    伪经传于通学,发于校书之人,自余习者盖寡。以《后汉书儒林传》考之,十四博士皆今学,诸大师张兴、楼望、蔡元教授万人者皆今学。精庐之启,赢粮之从,家法之试,禄利之得,天下莫非今学,至强盛也。传古学者,《书》则杜林,《诗》则卫宏

  • 卷三 昏礼·颜元

    议昏【与王子议:男子冠昏当在十八以上至二十,女子笄昏当在十六至二十。盖以十四五六犹有童气,不可责以成人及为妇之道也。】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温公曰:「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今令男年十五、女年十

  • 卷六十一(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国尼居陀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优楼毗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摩诃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荆无复烦恼。其心自在。心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林品第五(有十经)(第二小土城诵)二林.观心二达.奴波.法本优陀罗.蜜丸瞿昙弥在后(一○七)中阿含林品林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者。依一林住

  • 卷一·佚名

    教外别传卷一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

  • 卷六十一·佚名

    释随喜品第三十九【经】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语慧命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若声闻、辟支佛福德,若一切众生福德,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若随喜,是菩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八·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文示修念佛三昧文娑婆苦海,回頭彼岸非遙;清泰樂邦,舉念家鄉便到。世尊金口極讚、彌陀寶號易持,上根者,悟唯心之淨土,生即不生;中下者,乘弘誓之慈舟,度無不度。十念尚躋安養,深信豈阻疑城?四花孕質,不落垢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