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八

門人成巒錄

法孫開詗編

示修念佛三昧文

娑婆苦海,回頭彼岸非遙;清泰樂邦,舉念家鄉便到。世尊金口極讚、彌陀寶號易持,上根者,悟唯心之淨土,生即不生;中下者,乘弘誓之慈舟,度無不度。十念尚躋安養,深信豈阻疑城?四花孕質,不落垢穢之胎;九品成臺,頓超凡聖之級。遊戲無非淨侶、莊嚴勝過天宮,珍禽寶樹,六時齊演梵音;珠閣璚樓,七重何異華藏?三途永隔,萬善同歸,所餐皆禪悅之羞、有聞俱圓頓之法。蒙尤攝受,蜎飛亦得往生;發願熏修,何人不登佛國?帶業濯乎德水,即證法身;聞名縱在苦輪,便銷罪障。若能專心繫念,剎那偏歷蓮池,果然直下承當,寂光不離當處,心境互徹,生佛靡殊。

雲棲掃塔文

維崇禎九年,歲次丙子正月望,越十一日,博山法孫某某,謹以辦香素饌,致奠于雲棲先師太蓮池大和尚常寂光塔,曰:於戲!遊雲棲之門,如鈍鳥飛漢,莫能知其空邊;窺雲棲之奧,縱長鯨飲川,未易吸乾見底。不肖自壬子秋,從先師來禮足時,側聆震吼,狀洪音之發虞鐘;竊被慈恩,勝枯荄之遇膏沐。繼而閱太師諸所著述,如大官賜膳、醫王施匕,恍令人病骨頸蘇。一展卷而空腹欲果、味疏鈔則蓮胎有種,纔念佛而佛成,披發隱而法鎧嚴身,不摧魔而魔伏。全開寶庫,賑乏靡虛;濬抉香河,流潤不竭。踞一乘而闢無量乘義,珠網交輝;燃一燈而朗百千燈光,暗室齊照。旁敲曲唱,禪匪專談;善誘廣苞,土皆圓淨。續蓮宗而宛瞻廬阜;移祖庭而不在少林。智齊極果,儼然古佛再來;風肅前規,一仍百丈舊貫。誠末代法施之主,無聾聵而不開;隻千古未有之師,垂龜鏡而永賴。

嗚呼!道山峻極妙高,慚其嵯峨;梁木傾崩法門,孰為砥柱?繩繩到我,落落匪材,媿為腳下兒孫,無繇述其祖德,不成法中供養,此行聊表孝思。春深花塢,那禁聞啼鳥幾聲?月照蘿龕,猶睹放慈光三昧。太虛莫繪,贊歎奚為?杯茗既陳,淵嘿何酹?望風前而灑泣,豈越常情?溯海若而朝宗,全收眾派。知弗嫌於一滴,欣來鑒於微誠,尚饗。

祭博山先師文(二則)

維崇禎三年歲次庚午九月望,越三日,弟子某謹以辦香素饌,致奠於博山堂上圓寂先師大和尚猊座前。曰:於戲!我先大和尚,包虛空以為量、遍法界而為身,掣華亭浪裏之金鱗、奪壽昌手中之玉尺,超今邁古,祖庭之焰重輝;迥地遮天,大樹之蔭廣芘。握群宗之綱領,魔外鋒摧;踏千聖之頂

猜你喜欢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四·子璇
  评新有鬼论与新无鬼论·太虚
  卷九·晁迥
  卷一百九·佚名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佚名
  卷第二十八·元来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上·佚名
  卷第十一·呆翁行悦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五(本)·窥基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全文·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疏下之上·慧远
  四分律卷第十六·佚名
  卷五百一十九·佚名
  不可约教而遗机·印光
  优波离问佛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乖崖诗钞·吴之振

    张咏悼蜀四十韵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僣极珠贝,狂佚务娱乐。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烛影逐星沉,歌声和月落。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游女白玉珰,骄马黄金络。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惭怍。禾稼暮云连,纨绣淑气错。熙熙三十年

  • 卷一百四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六鞭类五言古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 【唐】羊士谔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凤去留孤根岩悬非朽壤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野节鞭         【唐】元

  • 第二十一回 北宫纯力破群盗 太傅越擅杀诸臣·蔡东藩

      却说江南既平,河北一带,尚是未靖,太傅越虽出镇许昌,朝政一切,仍然由他主持,怀帝统未得专行。越以邺中空虚,特请简尚书右仆射和郁为征北将军,往守邺城,且令王衍为司徒,怀帝自然准议。衍因往说越道:“朝廷危乱,当赖方伯,须得文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十二月。己未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礼部奏、元旦令节礼仪。请旨遵行一摺。朕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光绪八年元旦。停止

  • ◎宋子文的理财术·恽逸群

    宋子文是国民党的“理财大家”,蒋介石连年内战,庞大的军费和特务费用(包括收买分化地方势力的巨大支出),主要依靠宋子文筹划。北洋军阀时代,能够借到两百万元借款的就能做财政总长,袁世凯把盐税及关税一部份(除支付庚子赔款本

  •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蒋廷黻

    在戊戌年的变法运动之中,外国人颇偏袒光绪帝及维新派,反对西太后及顽固党。因此一个内政的问题就发生国际关系了。后康有为、梁启超,逃难海外,又得着外国人的保护。他们在逃难之中发起保皇会,鼓动外国人和华侨拥护光绪。这

  • 二十九年·佚名

    (丙申)二十九年大明萬曆二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辰,是時癘疫寢息,瘧疾徧熾,間二日而作,人謂之唐瘧,老幼多死。○兩勑使留釜山,惟敬、行長又先入日本。稱以議迎詔節次事,人莫能測。○罷慶尙道左右監司,復置一使,以李用淳爲慶尙

  •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郑玄

    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不酢而巳矣。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巳葬而祭,祝毕献而巳。(既葬弥吉,毕献祝而后止。郊社亦然,惟尝?宗庙俟吉也。○饭,扶晚反,下同。不侑音又,绝句,下皆放此。?音胤,

  • 朱子礼纂卷一·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总论臣闻之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乐先壊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礼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仪等篇乃其义说耳前此犹有三礼通礼学

  • 圣人的忧虑·孔子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①徙(XI):迁移。这里指向“义”靠拢,仗自己的行为符合“义”。 【译文】 孔于说:“品德不修养,学问不探讨,听到正义不追随,缺点错误不改正,这些

  • 卷十七·余萧客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七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三僖公【元年】传汶上之田及费汶阳鄪鲁二邑贾逵【史记注三十三】【二年】经城楚丘楚丘卫城同【史记索隠十】冬十月不雨凡经时不雨

  • 卷十二·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十二     明 王樵 撰召诰【附定殷作洛年月日谱】成王三年三监武庚叛命周公东征诛武庚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隣降霍叔于庶人封防子于宋成王初即位周公摄政三叔流言

  • 虽有嘉肴①·戴圣

    ——实践出真知【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的肉

  •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八复次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起如是想。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於佛十力。若作大小不作大校於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作大小不作大校於佛十力。若作集散不作集散。於四无所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六·从义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三辨谬立二顿修成有异之失文为三初问次答三喻又复不识见思先落似位之意等者释伏疑也既破清凉空观先成复恐清凉执於见思先落之说何者彼应救云空观若乃不先成者冶铁作器见思前去如何消之故今斥云

  • 第五章 学派及师资相承·佚名

    最上人(佛陀)于俱尸那伽罗般涅槃时,七十万胜者子等来集。(一)于此集会长老迦叶是如师之大龙象,于地上无有如彼者。(二)迦叶由诸阿罗汉中选取五百最胜者,进行结集法。(三)彼因长时哀愍有情,[为确立]教[法],于佛陀[入涅槃后]过三月之第四月

  • 梁文纪·梅鼎祚

    十四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本编多取自《梁书》、《南史》诸家文集,所录不甚繁碎,考证亦较精核。唯以后梁萧归退附外夷之后不与诸王同列,有伤次序;《侯景矫

  • 楚昭公疏者下船·郑廷玉

    元杂剧剧本。一作《楚昭王疏者下船》;简名《楚昭公》或《疏者下船》。郑廷玉撰。末本。叙春秋时吴王阖庐所藏湛庐宝剑,飞入楚国,屡索不与。遂命伍员、孙武攻楚。楚兵败,楚昭公与弟芈旋及夫人、儿子出奔。过江时,仅有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