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昏礼

议昏【与王子议:男子冠昏当在十八以上至二十,女子笄昏当在十六至二十。盖以十四五六犹有童气,不可责以成人及为妇之道也。】

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温公曰:「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今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昏嫁。今为此说,所以参古今之道,酌礼义之中,顺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也。」补注: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礼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也。岂不晚哉?」孔子曰:「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身及主昏者无期以上丧,乃可成昏。【大功未葬,亦不可主昏。凡主昏,如冠礼主人之法。但宗子自昏,则以族人之长为主。】必先使媒氏往来通言,女氏许之,然后纳采。【温公曰:「凡议昏姻,当先察其壻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壻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盛,安知异时不贫贱乎?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其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妬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借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又世俗好于襁褓童幼之时轻许为昏,亦有指腹为昏者。及其既长,或不肖无赖,或身有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宦远方,遂至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是以先祖太尉尝曰:『吾家男女,必俟既长然后议昏。既通书,不数月必成昏。』故终身无此悔,乃子孙所常法也。」】

纳采【纳其采择之礼,即今世俗所谓文定也。】

主人具书,【告族人之子,则其父具书告于宗子。】夙兴,奉以告祠堂。【如告冠仪,但云:「某子某,年已长成,已议娶某之女,今日纳采,不胜感怆,谨告。」若宗子自昏,则自告云:「某年长成」云云。】乃使子弟为使者,如女氏。女氏主人出见使者,【使者盛服如女氏,女氏亦宗子为主,盛服出见使者。非宗子之女,则其父位于主人之右,尊少进,卑少退。啜茶毕,使者起致辞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之某亲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从者以书进,使者以书授主人。主人对曰:「某之子若妹侄孙,蠢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北向再拜,使者避不答拜。使者请退俟命,出就次。若许嫁者于主人为姑姊,则不云「蠢愚又弗能教」,余辞并同。】遂奉书以告于祠堂。【如壻家之仪,但祝改「某之女某,年渐长成,已许嫁某郡某之子某」,余并同。】出,以复书授使者,遂礼之。【主人出,延使者升堂,授以复书。使者受之,请退。主人请礼宾,乃以酒馔礼使者。至是,始与主人交拜揖,如常日宾客之礼。其从者亦礼之别室,皆酬以币。】使者复命壻氏,主人复以告祠堂。

纳币【古礼有问名纳吉,今不能尽用,止用纳采、纳币,以从简便。】

纳币。【币用色缯,贫富随宜,少不过两,多不踰十。今人更用钗钏羊酒果实之属,亦可。】具书遣使如女氏,女氏受书,复书,礼宾,使者复命,并同纳采之仪。【使者致辞,改采为币。从者以书币进,使者以书授主人,主人对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乃受书,执事者受币。主人再拜,使者避之。复进请命,主人授以复书。余并同。杨氏复曰:「昏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家礼去问名、纳吉,止用纳采、纳币,以从简便。但亲迎以前,请期一节有不可得而略者。今以例推之,请期,具书遣使如女氏,女氏受书、复书、礼宾、使者复命,并同纳采之仪。使者致辞曰:「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使某也请吉日。」主人曰:「某既前受命矣,惟命是听。」宾曰:「某命某听命于吾子。」主人曰:「某固惟命是听。」宾曰:「某受命,吾子不许,某敢不告期,曰某日。」主人曰:「某敢不谨领。」余并同。○此下补注删去。】

亲迎

朱子曰:「亲迎之礼,恐从伊川之说为是。近则迎于其国,远则迎于其馆。」○有问昏礼。「今有士人对俗人结姻,士人欲行昏礼,而彼家不从,如何?」曰:「这也只得宛转使人去与他商量,但古礼也省径,人何苦不行?」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壻之室。【世俗谓之铺房。○司马温公曰:「文中子曰:『昏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夫昏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嗣也。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约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以求售其女者。亦有既嫁而复欺绐负约者,是乃驵会卖婢鬻奴之法,岂得谓之士大夫昏姻哉!其舅姑既被欺绐,则残虐其妇以摅其忿,由是爱其女者,务厚其资装,以悦其舅姑。殊不知彼贪鄙之人不可盈厌,资装既竭,则安用汝女哉?于是质其女以责货于女氏。货有尽而责无穷,故昏姻之家往往终为仇雠矣。是以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育其女者,用此故也。然则议昏姻有及于财者,皆勿与为昏姻可也。」】厥明,壻家设位于室中,【设椅桌子两位,东西相向,蔬果盘盏匕箸如宾客之礼。酒壶在东位之后。又以桌子置合卺一于其南。又南北设二盥盆勺于室东隅。○卺音谨,以小匏一判而两之。】女家设次于外。○初昏,壻盛服。【朱子曰:「昏礼用命服,乃是古礼。如士乘墨车而执鴈,皆大夫之礼也。冠带只是燕服,非所以重正昏礼,不若从古之为正。」黄氏瑞节曰:士昏礼谓之摄盛,盖以士而服大夫之服,乘大夫之车,则当执大夫之贽矣。补注:谓之昏者,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阳往阴来之义。今世俗不知昏之为义,往往拘忌阴阳家书,选择时辰,虽昕旦尽夜,亦皆成礼,殊为纰缪。士昏礼曰:「记凡行事必用昏,斯受诸祢庙。」疏曰:「用昕,使者谓男氏使向女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者皆用昕,即诗所谓旭日始旦也。昏,亲迎时也。」】

元按:昏礼士服大夫服,乘大夫车,谓之摄盛。冠礼三加,亦有公服之文。不知先王定礼何意?朱子谓冠带只是燕服,非所以重正昏礼。窃谓礼所以别嫌疑、正名分也,况冠昏成人之始,岂可便教人僭乱之为乎!或谓是以远大相期之意。假如诸侯亲迎便宜服天子服、乘天子车,亦谓之摄盛,可乎?且上自天子,下至庶人,莫不有燕服,有礼服。冠昏之际,必用新洁礼服,足为郑重矣,又何必越分粉饰,乃以彰其盛哉?然古人之礼,朱子之言,非可轻议,姑以存疑。

又按:亲迎必用昏,取阳往阴来之义固矣。今世俗用鸡鸣昧旦,入门即拜堂,远者则天已旦。窃谓昏姻,人道之始,伦纪之原,即用昧爽,以取天地始开之义,且见其为光明正大之礼,非暗昧苟且之私,其礼不亦重乎?又昭昭举事,乱世可以防强暴之患,即日可以行谒见之礼,亦可以免朱子所疑先配后祖之讥矣。事虽非古,无甚害义理,吾家昏姻从俗可也。

主人告于祠堂,【如纳采仪。○朱子曰:「仪礼虽无娶妻告庙之文,而左传曰:『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是古人亦有告庙之礼。」问:「今妇人入门即庙见,盖举世行之。近见乡里诸贤颇信左氏先配后祖之说,岂后世纷纷之言不足据,莫若从古为正否?」曰:「左氏固难尽信,然其后说亲迎,亦有布几筵告庙而来之说。恐所谓后祖者,讥其失此礼耳。」○元疑宋时已有用昧旦者矣。】遂醮其子而命之迎。【先设桌酒于堂上,主人盛服,坐于堂之东序,西向。设壻席于西北,南向。壻升自西阶,立于席西,南向。赞者斟酒,诣壻席前,壻再拜升席,南向受盏,跪祭酒,兴,就席,末跪啐酒,兴,降席,西授赞者盏。又再拜,诣父坐前,东向跪。父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壻曰:「诺。惟恐不堪,不敢忘命。」俛伏,兴,出。非宗子之子,则宗子告于祠堂,而其父醮于私室,如仪,但改「宗事」为「家事」。宗子己孤,自昏,不用此仪。○温公曰:「赞者,两家各择亲戚妇人习于礼者为之。凡壻及妇人行礼,皆赞者相导之。」】壻出,乘马【二烛前导。】至女家,俟于次。女家主人告于祠堂,【如纳采仪,祝版改某女妇。】遂醮其女而命之。【女盛服,姆相之,立于室外?南向。父坐东序,西向。母坐西序,东向。设女席于母之东北,南向。赞者醮以酒,如壻礼。姆导女出于母左。父起,命之曰:「敬之戒之,夙夜无违舅姑之命。」母送至西阶上,为之整冠,于是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诸母姑嫂姊送至于中门之内,为之整裙衫,申以父母之命,曰:「谨思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非宗子之女,则宗子告于祠堂,而其父醮于私室,如仪。补注谷梁传曰:「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阙门。」】主人出,迎壻入,奠鴈。【主人迎壻于门外,揖让以入,壻执鴈以从,至于厅事。主人升自阼阶,立西向。壻升自西阶,北向跪。置鴈于地,主人侍者受之。壻俛伏,兴,再拜,主人不答拜。若族人之女,则其父从主人出迎,立于其右,尊则少进,卑则少退。○凡贽用生鴈,左首以生色缯交络之,无则刻木为之,取其顺阴阳往来之义。程子曰:「取其不再偶也。」○问:「主人揖,壻入,壻北面而拜,主人不答拜。何也?」朱子曰:「乃为奠鴈而拜,主人自不应答拜。」补注按:本条下注「凡贽用生鴈,左首以生色绘交络之,无则刻木为之。」「首」宜作「手」,「生」亦恐「五」字之误。刻木为鴈近于死。无则以鹅代之,鹅亦鴈之属也。】姆奉女出登车。【姆奉女出中门,壻揖之,降之西阶。主人不降。壻遂出,女从之,壻举轿帘以俟。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女乃登车。补注本注「壻揖之」,请女行也。】

元按,姆奉女出登车,即家贫无姆,如世俗送女,客亦可。今乃使亲属皆出登车,甚无谓。夫至亲孰有如父子兄弟哉?而诗犹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礼亦云:「女子既嫁,父及兄弟不同席。」况无至亲,亦有用异姓之亲族人之疏者,愈为非礼。试思列女传王凝之妻,店主一执其手,遂剁去之,男女之际何其严!而可使方嫁之女拱人项、覆人身,以蹈于失礼之大乎?或曰:人皆登车至壻家,自门至堂室皆布以席,取如从空而来不履地之意,所以重新妇也。吾以为新妇入室,必升榻而坐。因昏礼用夜,恐有不洁不便,故布席耳。此亦无妨。至于抱镜而入,壻挟弓矢射四隅,此男女始有室家,习所有事之义,虽礼文所无,从俗无害。若十葶、九筋之类,俱宜废去。取送女客,最忌寡妇、无子妇、再嫁妇及邪淫张狂之妇。

壻乘马先妇车,【妇车亦以二烛前导。○司马温公曰:「男率女,女从男,夫妇刚柔之义自此始也。」】至其家,导妇以入。【壻至家,立于厅事,俟妇下车,揖之,导以入。】壻妇交拜,【妇从者布壻席于东方,壻从者布妇席于西方。壻盥于南,妇从者沃之,进帨。妇盥于北,壻从者沃之,进帨。壻揖妇,就席,妇拜,壻答拜。○温公曰:「夫妇始接,情有廉耻。从者交导其志。」○女子与丈夫为礼则挟拜。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古无壻妇交拜之仪,今从俗。】就坐。饮食毕,壻出。【壻揖妇,就坐,壻东,妇西。从者斟酒设馔,壻祭酒,举肴。又斟酒,壻揖妇,举饮,无殽。又取卺,分置壻妇之前,斟酒。壻揖妇,举饮,不祭,无殽。壻出,就他室。姆与妇留室中,得馔置室外,设席。壻从者馂妇之余,妇从者馂壻之余。○温公曰:「古者同牢之礼,壻在西,妇在东,盖古人尚右故也。」今既尚左,且从俗。补注:本注「祭酒举肴」,壻妇各倾酒少许于地,各以殽少许置桌子上空处。】复入,脱服,烛出。【壻脱服,妇从者受之。妇脱服,壻从者受之。补注:成夫妇。仪礼注曰:「昏礼毕,将卧息。」】主人礼宾。【男宾于外厅,女宾于中堂。古礼:明日飨宾。今从俗。○温公曰:「不用乐。」注云:曾子问曰:「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今俗用乐,殊为非礼。】

元按:脱服,烛出。明日见舅姑,三日见于祠堂。斯不亦左氏所谓先配后祖乎?且昏夜之中,礼宾亦甚不便。若从俗,鸡鸣至妇家亲迎,妇至门,主人告祠,入即以妇见礼毕,壻率妇拜。馈父母毕,退回私室,而后行夫妇相拜合卺礼,主人礼宾,明日乃见其余尊长,似宜于世而协于情。或有未成妇不见舅姑祠堂之疑。窃谓亲迎时二姓告祠,己云某妇,礼亦俱名为妇矣,岂必居室而后谓之成妇哉!且未面父母,而人子即公然与妇行礼受拜,于心安乎?为父母者为子娶妇,未令拜其先灵,而先受拜馈,于心安乎?初之将令子亲迎,必先告祠者,何义也?此议既违古礼,又非朱子之旧,不敢质是。敢以俟明礼君子,求下正焉。

又按:昏字恐亦是后半夜黑暗意思,后人因误为昏暮之昏,未可知也。

明日夙兴,妇见于舅姑,【妇夙兴,盛服俟见舅姑,坐于堂上,东西相向,各置桌子于前。家人男女少于舅姑者,立于两序,如冠礼之叙。妇进,立于阼阶下,北面拜舅。升奠,置币于桌子上,舅抚之,侍者以入。妇降,又拜毕,诣西阶下,北面拜姑。升奠,贽币姑举以受侍者。妇降,又拜。○若非宗子之子,而与宗子同居,则先行此礼于舅姑之私室。与宗子不同居,如上仪。○温公曰:「古者拜于堂上,今拜于下,恭也。可从众。」补注按:丘氏仪节,壻妇俱拜,拜毕,壻先退。家礼无壻拜之文,今从俗补之。】舅姑礼之。【如父母醮女之仪。补注:礼记昏义曰:「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着代也。」方氏曰:「阶者,主人之阶,子之代父,将以为主于外。妇之代姑,将以为主于内。故此与冠礼并言着代也。」】妇见于诸尊长。【同居有尊于舅姑者,则舅姑以妇见于其室,如见舅姑之礼。还拜诸尊长于两序,如冠礼,无贽。小郎、小姑皆相拜。非宗子之子而与宗子同居,则受舅姑礼,后诣其堂上拜之,如舅姑礼,而还见于两序。其宗子与尊长不同居,则庙见而后往。补注:今人家娶妇,亲属毕聚,宜留至次日,行见舅姑礼毕,先见本族尊长及卑幼,次见诸亲属,各称礼。】若冢妇,则馈于舅姑,【是日食时,妇家具盛馔酒壶,妇从者设蔬果桌子于堂上舅姑之前,设盥盆于阼阶东南,帨架在东。舅姑就坐,妇盥,升自西阶,洗盏斟酒,置舅桌子上,降。俟舅饮毕,又拜,遂献姑,进酒。姑受饮毕,妇降,拜,遂执馔升荐于舅姑之前,侍立姑后,以俟卒食彻饭。侍者彻馔,分置别室。妇就馂姑之余,妇从者馂舅之余,壻从者又馂妇之余。非宗子之子则于私室,如仪。补注:馈者,妇道既成,馈以孝养也。】舅姑飨之。【如礼妇之仪。礼毕,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元谓此时当随姑降。】

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古者三月而庙见,今以其太远,改用三日,如子冠而见之仪。但告辞曰:「子某之妇某氏敢见,」余同。补注:壻妇同往,亦从俗也。】明日,壻往见妇之父母,【妇父迎送揖让如宾礼,拜即跪而扶之。入见妇母,妇母阓门左扇,立于门内,壻拜于门外。皆有币。妇父非宗子,即先见宗子夫妇,不用币,如上仪。然后见妇之父母。补注:郑氏家礼,壻妇同往归家,行谒见之礼,虽非古礼,颇合人情,宜从之。】次见妇党诸亲。【不用币帛,相见如上仪。】

妇家礼壻如常仪。【亲迎之夕不当见父母及诸亲,及设酒馔,以妇未见舅姑故也。○程子曰:「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此说非是。昏礼岂是幽阴,但古人重此大礼,严肃其事,不用乐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此说却是。妇质明而见舅姑,成妇也。二日而后宴乐,礼毕也。宴不以夜,礼也。○朱子曰:「人著书只是自入些己意,便做病。司马与伊川定昏礼都是依仪礼,只聊改一处,便不是古人意。」司马云:『亲迎,奠鴈见主昏者,即出。』伊川却教拜了又入堂,拜大男小女。伊川非是。伊川云:『妇至次日见舅姑,三月庙见。』司马却说入门即拜影堂。司马非是。盖亲迎不见妻父母者,妇未见舅姑也。入门不见舅姑者,未成妇也。今亲迎用温公,入门以后用伊川,三月庙见改为三日云。」补注:壻往妇家后,若富家,当有会亲一节。壻家主人先一日致书于妇父,至家以礼款之。男属亲皆至。主妇先一日致书于妇母,至家以礼款之,女属亲皆至,如俗,称为坐筵。斯时昏礼己毕,用乐可也。妇家不必行。○元按:此下有「仪礼所存惟士昏礼,大夫以上侯王」等,俱非今日所需,删之。】

猜你喜欢
  卷一 一之一·孔颖达
  卷一百一十六 朱子十三·黎靖德
  管子补注卷二·刘绩
  卷二十六·程公说
  目录·毛奇龄
  十一经问对卷五·何异孙
  卷五·杨于庭
  卷五·王植
  泥洹品法句经第三十六(三十有六章)·佚名
  持戒品第六·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李叔同
  谒太虚大师·太虚
  法性空慧学概论·太虚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292_1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司空曙   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   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卷29

  • 赵佶·唐圭璋

      佶即徽宗,神宗第十一子。生于元丰五年(1082)。建元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在位二十五年。内禅皇太子,尊帝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靖康二年(1127),为金人所俘,北去。绍兴五年(1135),卒于五国城,年五十四。近人曹

  • 卷164 ·佚名

    李弥逊 再用硕夫韵二首 一丘一壑半生中,旁舍小儿见老翁。 归来赋就晚迳绿,醉时歌罢春灯红。 壮心欲尽孤云薄,昨梦不留寒月空。 茗碗粥盂能事毕,四三朝暮付狙公。 李弥逊 再用硕夫韵二首 北窗

  • 卷二·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二明 杨基 撰七言古体游穹窿山昨日出游今日还登临未尽湖东山紫藤花落高树下翠羽鸟啼深竹间泉停峻石净可掬磴倚絶壁危难攀攀萝试上最高顶天风两腋超尘寰回视羣峰摠在下拟接浮丘同解顔【一本无末

  • 宛陵羣英集巻十一·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五言排律】宋陈天麟送太守李公乱花翻阵雨飞絮转轻毬别思昏如醉征鞍挽不留职循今列郡秩视古诸侯当代人争仰惟公政最优洋川佳景物胜迹旧经游未定中原扰犹怀傍塞忧九重爰锡命千里借承流徳逐祥雪

  • 诸先生社长姓氏·朱隗

    诸先生社长姓氏 【 共四百五十八人】陈继儒 【 仲醇眉公】 利瓦伊祯 【 本宁】 董其昌 【 玄宰思白】高攀龙 【 景逸】 叶向高 【 进卿台山】 黄汝亨 【 贞父】邹建光 【 彦吉愚公】 葛一龙 【 震甫】 王思任 【 季重

  • 卷三·孙盛

    元帝 建武元年(建兴五年三月称晋王,改元)〔正月庚子。〕虹长(原注﹕“长”当作“霓”)弥天,(孙盛《晋阳秋》《御览》14,原作建武元年,《晋书》同下节皆作建兴五年)三日并出(此鞠亦见《御览》4)观台令史谏章曰﹕&

  • 第三十五卷明万历(一)·缪荃孙

    神宗万历元年壬子朔,尹台复为南京礼部尚书。庚申,吏部都给事中陈三谟,劾原任苏松兵备副使蔡国熙奸邪险诈,且言其假道学以欺世,自知大察难免,托疾求归,不当听其致仕,竟不加显斥。国熙遂革职听勘。丙寅,升湖广左参议舒应龙为山东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八·允秘

    传六【郡王】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传阿巴泰太祖高皇帝第七子初授台吉嵗辛亥七月同费英东安费古率兵千征东海窝集部之乌尔固辰穆棱二路俘千余人还天命八年四月同台吉徳格斋桑古岳托征扎噜特部渡辽河由额尔格勒行百余

  • 萧朴传·脱脱

    萧朴,字延宁,国舅少父房之族。父萧劳古,因为擅长做文,成为圣宗的诗友。萧朴幼时便显得像个练达持重的人。成年之后,博学多智。开泰初,补为牌印郎君,任南院承旨,暂管转运事,不久改任南面林牙。皇上以政事问他,萧朴详细地陈说百姓

  • 2.钻木取火的传说·林汉达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

  • 陈焕章·周诒春

    陈焕章 字重远。年三十六岁。生于广东端溪。弟大章。业商。本籍通信处。广东高要县广利墟颖川学堂。已婚。女一。初为维新报编辑。及广东时敏高等学校教员及校长。中进士。肄业京师进士馆。光緖三十一年。以半官费游

  • 談內學研究·欧阳竟无

    今談內學研究,先內學,後研究。 內學之謂內,有三義︰ 一、無漏為內,有漏為外也。《雜集論》雲︰墮于三界為漏。其有漏法即流轉法,與還滅法截然二事,猶水與火,猶黑與白,以其種子即成二類也。昔人于此每每講錯。以為真如本淨也,煩惱染

  • 所希望于星洲佛教徒者·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星嘉坡中华佛教会欢迎会讲──余首次南来,系在民国十五年;二次系在民国十七年。首次在星讲学十余日,其中有三日、系在此间新成立纪念堂,后在佛教寺院说法。彼时甚欲赴南洋各地,嗣因患病不果行,遂尔返国。

  • 什 么 是 物·太虚

    这一个问题,我因读了陈君公博之“物”的根据和解释而提出的。但在这里我先要声明一句:我对于陈君的主张和态度,乃相对赞成而不是反对的。然以陈君只说明他思想的出发点是物,而未见明画出物和非物的界线,使别人可以知道陈君

  • 卷二十五·佚名

    △常啼菩萨品第三十之三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与长者女及诸侍女父母眷属等导从围绕,并持种种珍宝供具入众香城。一心渴仰欲见法上菩萨摩诃萨。是时常啼菩萨摩诃萨等。既入城已诣菩萨所。其去不远。常啼菩萨摩诃萨。见帝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宋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会中有无尽意菩萨。从座而起绕佛三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虽已见闻。未曾有此大粉坛作观修行秘密之法。我等只依此法门而修行之。复依何法

  • 青阳集·余阙

    元代诗文别集。余阙撰。《青阳集》是元人诗文集中流传较广的一种,有4卷、5卷、6卷、9卷等几种版本。《四库全书》曾据编修励守谦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是4卷本。目前可见到的主要版本,是5卷本、9卷本两种。9卷本卷数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