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按左传补注六卷

国朝惠栋撰栋有周易述已觉録是书皆援引旧训以补杜预左传集解之遗本所作九经古义之一以先出别行故九经古义刋本虚列其目而无书目作四卷此本实六卷则后又有所増益也其中最典确者如隠五年则公不射引周礼射人祭祀则赞射牲司弓矢供射牲之弓矢及国语倚相之言证旁引射蛟之误【案此朱子之説非杜注也葢因补杜而类及之】荘公十四年绳息妫引吕覧周公作诗以绳文王之德表记郑注誉绳也证杜注训誉之由二十八年臧孙辰告籴于齐礼也引周书籴匡篇年俭谷不足君亲巡方卿告籴证为古礼僖五年虞不腊矣引太平御览旧注及风俗通月令章句证腊不始秦十年七舆大夫引王肃诗传证七当作王二十二年大司马固谏曰引晋语公子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证固为人名二十七年夏书曰引墨子明鬼篇证尚书但有夏书商书周书本无虞书文十八年在九刑不忘引周书尝麦解证为刑书九篇宣二年以视于朝引毛诗鹿鸣笺仪礼士昏礼注证视为正字郭忠恕作示为误三年不逢不若引郭璞尔雅注作禁御不若证以社注逢字在下文知今本讹写六年以盈其贯引韩非子以我满贯证贯字成十六年彻七札焉引吕览爱士篇证郑康成一甲七札之説襄二十三年娶于铸引乐记郑注证铸即祝国又踞转而鼓琴引许慎淮南子注证转即轸二十五年慎始而敬终以不困引周书常训解证不出古文蔡仲之命二十七年崔杼生成及彊而寡引墨子辞过篇证无妻曰寡昭元年具五献之笾豆于幕下引礼记正义证杜注五献之误十五年一嵗而有三年之丧二引墨子公孟非儒二篇证妻丧三年为春秋末造之礼十六年鑋而乘于他车引説文证误作鑋二十五年袜而登席引少仪证燕必解袜皆根据昭然不同臆揣至文二年废六闗引公羊传注证废训置则是又引韦昭国语注证置训废则非葢置有二义一为建置之置公羊注所言是也一为弃置之置国语注所言是也此犹乱可训治而乱离瘼矣不可训治臭可训香而逐臭之夫不可训香古之设关在讥而不在征臧文仲废六关以博寛大之誉而使奸究莫诘隂以厉民故诛其心而谓之不仁栋但执反覆旁通之义殊为偏驳又文十四年其处者为刘氏孔颖达疏明言汉儒加此一句则为刘氏无疑而必谓原作留字汉儒改为卯金刀宣二年文马百驷当以邱光庭兼明书所辨为是而必引説文画马之训成十七年泽门之晳谓古臯泽字通又谓诸侯有臯门其説固是然邑中泽门各指所居臯门非所居之地也二十一年公姑姊既谓注疏皆非断为同宗之女然于姑可解于姊终无解也二十五年执简而往引服防説一简八字证太史书崔杼事亦八字殊嫌牵合三十年亥有二首六身即指为孟子之亥唐尤为附防昭七年余敢忘髙圉亚圉引竹书纪年补杜预之阙不知汲郡古文预所目睹预既不引知原书必无此文未可以后来伪本证其疏漏【案书中屡引竹书纪年葢未及详考今本之伪】至于二十五年郑翩愿为鹳引陆佃埤雅之杂説【案鹳井出酉阳杂爼非始于佃】哀六年无疾而死引汲冡琐语之野谈十二年效夷言谓春秋时已重呉音不始于晋更非注经之体矣他如公即位之位必欲从古经作立屡丰年之屡必欲从説文作□亦皆徒駴耳目不可施行葢其长在博其短亦在于嗜博其长在古其短亦在于泥古也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二下 梁惠王章句下·孙奭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第十·晏婴
  宗吾家世·李宗吾
  卷十七·黄道周
  卷一·纳兰性德
  读书丛说卷二·许谦
  第四章 24·辜鸿铭
  卷三·赵鹏飞
  卷十二·黄伦
  第二十六卦:《大畜卦》·佚名
  图说上·朱公迁
  卷三·佚名
  鉴 古 叹 今·太虚
  南普陀寺林园记·太虚
  法华经义疏序·法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处士云鹏(陶然集)·顾嗣立

    云鹏,字飞卿,汝海人。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闲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号《陶

  • 卷一百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潮类五言古赋得观潮        【梁】任 昉云容杂浪起楚水漫吴流渐看遥树没稍见碧天浮渔人迷旧浦海鸟失前洲不测沧溟旷轻鳞幸自游五言律淮潮          【宋】

  • 卷四百五十七·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脱脱

        ◎隐逸上   ○戚同文 陈抟 种放 万适 李渎 魏野 邢敦 林逋 高怿 徐复 孔旼 何群   中古圣人之作《易》也,于《遁》之上九曰"肥遁,无不利",《蛊》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二爻以阳德处高地,而皆以

  • 卷之九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三·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冬十月。辛未朔。时享太庙。遣肃亲王善耆恭代行礼。官报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 通志卷一百九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六北国上北国序略 匈奴【南匈奴附】序略北国之先皆轩辕氏之苗裔世居朔漠禀北方严肃之气故其人天资刚劲憙杀伐习攻战世与中国为敌在唐虞时则有山戎夏时则有薰粥【音育

  •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佚名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乾隆四十六年翰林院、四库馆于本年七月分三次寄围进呈过《永乐大典》第一分,正本十四种,共计一百四十本。今将总裁、分校记过次数,分晰开列于后。《周官总义》卷

  •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溥仪

    敬陈管见,条列于后: ……对日本宜暗中联合而外称拒绝也。关东之人恨日本刺骨,日本禁关东与党军和协,而力足以取之。然日本即取关东不能自治,非得皇上正位则举措难施。今其势日渐紧张,关东因无以图存,日人亦无策善后,此田中

  • ●卷二·梁廷枏

    英市禁绝以后,货续至不下三十艘,皆阻于义律不得入,咸怨义律计事冒昧。义律以国信至未有期,而外洋风潮可畏,又惧衅开自己,见众情携贰,遂更为婉词,自陈奉国命来粤司理,本念实欲安静无事,今事势至此,心绪殊多忧虑,请此后一照大清律办

  • 二十四年·佚名

    (甲申)二十四年清道光四年春正月1月1日○乙丑朔,詣顯思宮,行朔祭。○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丙寅,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五十八人。○以申絢爲江華府留守。1月6日○庚午,平安道淸北暗行御史金鏴書啓,論江界前府

  • 毛诗注觧传述人·孔颖达

    毛诗注觧传述人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呉县开国男陆德明録诗者所以言志吟咏性情以讽其上者也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廵守则陈诗以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也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羙敎化移风俗莫近乎诗是以孔子最先删録既取

  • 弥勒菩萨·佚名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世尊,若诸菩萨及

  • 答 或 问·太虚

    ──二十四年一月作──或问:近来学西藏红黄喇嘛法者,以所习咒法,其间或应肉食乃可成就,虽食蔬亦须作肉想观,故不如迳行食肉之为便。因有蔬食多年,亦学喇嘛而开者,致与吾国佛教徒向所持行,大相迳庭,纷起非难,遂成为疑诤未决之一

  • 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太虚

    ──十九年冬作──建僧二万人分三大类支配如下:一、学僧  沙弥僧至比丘僧,总数约五千人,年龄十八以上,三十以下。甲、律仪院二年,每省一所;每所五十人至八十人,全国约二千人;年龄十八岁至二十岁。初出家者入之,为沙弥僧;此院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

  • 佛说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百千无央数人天菩萨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百千俱胝佛刹皆往

  • 高寓公虞部补憨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叙·德清

    高寓公虞部补憨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叙如来出世。最初转四谛法轮。最后付别传妙心。教分五时。戒合七众。至净土一门。则佛法已灭。犹阅千年。有能识阿弥陀佛四字者。皆据高座。盖慈悯众生。曲垂方便。若论此事。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