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注解正蒙

二卷。清李光地(1643-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累官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着有《周易观彖》,已着录。《正蒙》宋张载着,九卷。取《易》“蒙以养正”之文,故称《正蒙》。其书本无篇次,载门人苏昺等分为《大和》、《参两》、《天道》、《神化》等十七篇。张载提出“虚空即气”的观点,认为宇宙万象,皆由气成,在我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是书载以精思而成,故义博词奥,虽注本颇多,然多不得其要,加之章句又繁,不免偶有出入,或与程朱之说相矛盾,注者亦莫知所从,不敢置议。光地《注解》疏通证明,多阐述张子未发之意;又于先儒互异之处加注。如“太极之说”与“周子太极不同”。地有升降一条,黄瑞节以为执四游旧说。又如《六经》之中释孟子之过化为不滞于物。释《中庸》之敦化为体厚用神。释《易》继善为不已其善。释《论语》上智下愚为习成。释《中庸》仁者为生安,智者为利。释《论语》空空无知为无思无为。释《易蒙》以养正为养蒙以正。释《论语》先进后进为急行缓行。洋洋盈耳为乐失其次。与朋友其敝之而无憾句,以其字属下。释好勇疾贫章二乱字迷缪。释易险阻为圣德之高坚。释《论语》素绚后素二“素”字异义。释礼禘祫之义用《注疏》旧说,殇祭之义又改易旧说。皆一一别白是非,使读者明白不疑。自明以来诸家注释之中可谓善本。主要有明刘基《正蒙会稿》四卷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书院刊续编本,咸丰八年(1858)刊《惜阴轩丛书》本。明刊本。清道光九年(1829)李维迪刊《榕村全书》本。清乾隆三十年《四库全书》抄本。

《注解正蒙》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注解正蒙卷上
(3)注解正蒙卷下

猜你喜欢
  论语集注·朱熹
  中庸章句·朱熹
  尹文子·尹文
  中说·王通
  论语全解·陈祥道
  物犹如此·徐谦
  脚气集·车若水
  儒言·晁说之
  思问录·王夫之
  近溪子明道录·罗汝芳
  金人铭·黄帝
  小窗幽记·陈继儒
  论语稽求篇·毛奇龄
  日录·吴与弼
  经学通论·皮锡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四·彭定求

        卷704_1 【送僧归北岩寺】黄滔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   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   伊余东还际,

  • 卷三十六·兵卫志下·五京乡丁·脱脱

        ◎五京乡丁   辽建五京:临潢,契丹故壤;辽阳,汉之辽东,为渤海故国;中京,汉辽西地,自唐以来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蕃汉转户为多。析津、大同、故汉地,籍丁八十万六千七百。契丹本户多隶宫帐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杨仲良

      神宗皇帝   定乐器   元丰三年五月戌辰,诏秘书监致仕刘几乘驿赴详定礼文所议乐。几前知保州,年六十一,遂致仕,今十二年矣。几尝谓:『律主于人声,不以尺度求合。古今异时,声亦遂变,犹昔之衣冠,使今人被之,乃所不称。儒者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六·乾隆

      明  宪宗皇帝  【甲午】成化十年春正月命王越总制三边  刑部主事张鼎【河南信阳人】言延绥甘肃宁夏三边镇抚不相统一宜推文武重臣一人总制诏从其请因设制府于固原即以越为之巡抚总兵而下并听节制三边设总制

  • 卷之十七·佚名

    乙巳五月戊午朔○庚申广信卫指挥王文英率师趋铅山次佛母岭与陈友定兵遇破走之○辛酉参军胡深言近克松溪获张子玉其余众败奔崇安请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并攻之因规取八闽 上曰张子玉友定饶将今为我禽彼必破胆乘势攻之

  • 卷之五·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五月戊子朔。以破流贼李自成捷音。宣示朝鲜及外藩蒙古诸王贝勒。  ○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师至通州知州率百姓迎降谕令薙发。  ○己丑。师至燕京。故明文武官员、出迎五里外。摄政和硕睿亲王

  • 卷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乾隆二十年夏四月庚戌谕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尔上谕军机大臣曰据萨喇尔等奏帯领噶尔藏多尔济投诚人等前进又羁留达瓦齐之来使帯往进发办理悉中机宜朕深为嘉悦伫望防音阅伊奏内有噶尔藏

  • 卷一百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四 唐 张守节 撰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史记一百四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劒学黄老术於乐巨公所叔为人刻亷自喜喜游诸公【喜许记反诸公谓丈人行也】赵人举之赵相赵

  • 總序·佚名

    恭靖王實錄○恭靖王,諱芳果,及卽位,更名曔。太祖之第二子,母神懿王后。天資溫仁恭謹,勇略過人。仕高麗,累官至將相,常從太祖出征立功。歲戊寅秋八月,太祖不豫,受冊封爲王世子,九月,受內禪卽位,政尙寬仁。庚辰春二月,母弟靖安公受冊

  • 十六年·佚名

    (乙巳)十六年大明成化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甲申朔,百官分半,以權停例,賀正如儀,一半詣景福宮,賀兩大妃殿。命都承旨權健,進表裏于兩大妃殿。○中宮還昌德宮。1月2日○乙酉,兀良哈護軍回伊波等七人,來朝。○日本國對馬州太守宗

  • 卷二十七·郑玄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王所以治之令,冢宰掌王治。○治,直吏反,注及下“凡治”同。)[疏]“御史”至“冢宰”○释曰:天官冢宰,六典治邦国,八则治都鄙及畿内万民之治。今此御史亦掌之以赞佐,故同其事。凡治者受法

  • 榕村语録卷二十二·李光地

    歴代舜葬苍梧是广西已入版圗禹防涂山是浙东已入版图不知宣王中兴赫声濯灵何以淮徐即呼为戎夷江南湖广春秋时皆摈为荆吴非我族类大抵诸侯各君其国天子有道则来朝否则职贡不至声敎遂阻定九先生曰观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可见

  •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道宣

      义解篇十 本纪十四 附见五。   唐苏州武丘山释智琰传一。   唐益州福成寺释道基传二(慧景 宝暹)   唐蒲州仁寿寺释道愻传三(道谦)   唐京师崇义寺释慧頵传四。   唐同州大兴国寺释道宗传五。   唐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尔时如来次说无动门。就此五门之中。第二门。云何次第得入无动门。一者入罗字观本空离尘义。阿閦如来说圆成实相无动门。就此门中说有二品。一者先说十方大菩萨出助证寤圣力第

  • 大易粹言·方闻一

    南宋方闻一编。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乃采辑宋程颢、程颐、张载、杨时、游酢、郭忠孝、郭雍等七家《易》说,以明《周易》经传之义,故称《粹言》。《四库全书提要》指出:“闻一,舒州人,淳熙中为郡博士;时温陵曾穜守舒

  • 怀清堂集·汤右曾

     二十卷。清汤右曾(1656—1722)撰。汤右曾,字西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诗人、书画家。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诗才出众,与朱彝尊并为浙派首领。工画,长于山水,高超

  • 大吉义神咒经·佚名

    四卷,元魏昙曜译。先说归命烧香请三宝及天龙各各咒法,次明天阿修罗共战,帝释军败,请救于佛,佛为说大结界咒。次有一切天龙鬼神,次第助佛说咒,既说咒已,佛乃说持咒所办之法。

  •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摄颂沙弥戒品威仪,共计七十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