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

  顺治元年甲申。五月戊子朔。以破流贼李自成捷音。宣示朝鲜及外藩蒙古诸王贝勒。

  ○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师至通州知州率百姓迎降谕令薙发。

  ○己丑。师至燕京。故明文武官员、出迎五里外。摄政和硕睿亲王进朝阳门。老幼焚香跪迎内监以故明卤簿御辇、陈皇城外。跪迎路左。启王乘辇。王曰予法周公辅冲主不当乘辇。众叩头曰。周公曾负扆摄国事。今宜乘辇王曰。予来定天下、不可不从众意。令将卤簿向宫门陈设。王仪仗前列。奏乐。拜天、地三跪九叩头礼复望阙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乘辇入武英殿升座故明众官俱拜伏呼万岁王下令诸将士乘城。厮养人等概不许入百姓安堵。秋毫无犯。

  ○庚寅。大学士范文程等启摄政和硕睿亲王言燕京百姓假托搜捕贼孽首告纷纷。恐致互相仇害转滋惶扰。应行严禁王嘉其言。下令禁止。

  ○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兵部曰今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难军民皆吾赤子出之水火而安全之。各处城堡着遣人持檄招抚檄文到日薙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徙。其为首文武官员即将钱粮丹籍兵马数目、亲赍来京朝见。有虽称归顺而不薙发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宜核地方远近定为限期届期至京。酌量加恩如过限不至显属抗拒定行问罪。发兵征巢□刀。至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

  ○又谕故明内外官民人等曰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可速将职名开报。如虚饰假冒者罪之。其避贼回籍、隐居山林者亦具以闻。仍以原官录用兵丁愿从军或愿归农者许该管官送至兵部。分别留遣凡投诚官吏军民皆着薙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各官宜痛改故明陋习共砥忠廉。毋朘民自利。我朝臣工、不纳贿。不徇私。不修怨。违者必置重典。凡新服官民人等、如蹈此等罪犯。定治以国法。不贷。

  ○辛卯。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故明官员耆老兵民曰流贼李自成原系故明百姓纠集丑类逼陷京城。弑主暴尸。括取诸王公主、驸马官民财货酷刑肆虐。诚天人共愤。法不容诛者。我虽敌国、深用悯伤。今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着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除服后、官民俱着遵制薙发谕下官民大悦皆颂我朝仁义声施万代云。

  ○壬辰宗室硕塞、娶护军参领费扬古女令内大臣以下牛录章京以上俱往赴宴。

  ○征黑龙江等处梅勒章京俄罗塞臣巴都里、甲喇章京沙尔虎达等凯旋。遣侍郎明安达礼等往迎。宴劳之。

  ○摄政和硕睿亲王、以三河县民为乱。谕令县官加意防辑。仍晓谕乱民曰。昔流寇猖獗。肆虐民人。我朝兴仁义之师。大张挞伐。出斯民于水火。所在安居。独闻三河县无知奸民、乘机窃发。谋害邑令。法宜剪除。但念尔等皆属吾民。不忍加兵。以故先行驰谕。其速改前非。遵制薙发。各安生业。傥仍怙恶。定行诛巢□刀。

  ○故明总兵高第率所部将领、自山海关。副将高中选、自蓟镇。都司文盛、陈尚礼、推官袁宗震自遵化。俱诣摄政和硕睿亲王军前降。赐高第蟒衣。余各赐衣币有差。

  ○赐总兵官唐钰蟒衣。副将赵国祚、尤可望。缎衣各一。

  ○癸巳。摄政和硕睿亲王、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

  ○昌平州贼作乱。遣固山额真巴颜、石廷柱等、统兵巢□刀之。

  ○正黄旗尼雅翰牛录下三人屠民家犬、犬主拒之、被射、讼其事。摄政和硕睿亲王令斩射者。余各鞭一百、贯耳鼻。因下令。凡强取民间一切细物者鞭八十。贯耳。

  ○乙未。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追击流贼于庆都县。大获其辎重。

  ○丙申。月祭大行皇帝。

  ○丁酉。红西口贼作乱。遣固山额真李国翰刘之源统兵巢□刀之。

  ○戊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故明官员军民人等曰。明季骄淫坏法。人心瓦解。以致流寇乘机肆虐我朝深用悯恻。爰兴仁义之师、灭尔仇讐出尔水火。绥安都城兆姓归心。近闻土寇蜂起。乌合倡乱。念尔等俱吾赤子、不忍即加兵革。已往者姑从宽宥。谕到、俱即薙发。改行安业。毋怙前非。傥有故违、即行诛巢□刀。

  ○己亥。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遣官奏报底定燕京捷音。奏言、臣统大军、前往燕京。自山海以西各城堡文武将吏、皆争先奉表迎降。四月二十六日流贼李自成尽括金银币帛、载发长安。三十日自成焚毁宫阙遁走。臣随遣内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固山额真、护军统领等、率师追击。臣亲率余兵于五月初二日抵燕京。京城文武官吏耆老士庶、悉出城迎降。以巳刻入城。

  ○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言、今王代天行仁。泽及万姓。内外欢忭。戡定之速。莫逾于此。窃以削平祸乱。肇成大业。所当急图敉宁、不可或缓。盖京师为天下之根本、兆民所瞻望而取则者也。京师理、则天下不烦挞伐。而近悦远来、率从恐从矣。然致治亦无异术、在于得人而已。臣等所虑者、吏兵二部、任事不实。仍蹈汉习、互相推诿。任用匪人。贻误非小。今地广事繁。非一人所能理。安内攘外。非一才所能任。宜将内院通达治理之人、暂摄吏兵二部事务。至于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启入摄政和硕睿亲王报曰尔等言是但内院机务殷繁、不便令其署理部务。

  ○遣固山额真金砺梅勒章京李率泰安抚天津等处乱民。

  ○追击贼兵之诸王贝勒等还京。遣大学士范文程等、迎。劳之。王等入城。谒摄政和硕睿亲王。行三跪九叩头礼。

  ○辛丑摄政和硕睿亲王、以书徵故明大学士冯铨铨闻命即至。王赐以所服衣帽并鞍马银币。

  ○赐投诚总兵官孔希贵、蟒衣一袭副将唐铨等十四人各缎二疋令往三河县巢□刀灭土寇

  ○壬寅上以燕京底定率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暨诸王贝勒群臣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御殿诸王贝勒群臣上表行庆贺礼。

  ○癸卯以底定燕京捷音宣示朝鲜、及外藩蒙古诸王贝勒。

  ○甲辰以山陵寝殿内宝座告成。祭大行皇帝。

  ○摄政和硕睿亲王、设防守燕京内外城门官兵严禁士卒抢夺。

  ○以故明巡抚宣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鉴仍为原官。

  ○乙巳上命学士詹霸侍卫巴泰赍敕谕大将军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谕曰朕闻王招降山海关总兵官吴三桂大败流贼自山海至燕京沿路城堡归顺及燕京官民迎降捷音不胜嘉悦此皆王运筹有方诸臣协心戮力之所致也兹遣官往劳王其益殚忠诚统率臣工佐成大业焉

  ○以故明天津副将娄光先为总兵官招抚各城稽核天津粮储诸务。

  ○保定副将王应登等条陈七事。一立纲纪。二任贤良。三靖遗寇。四申招抚。五和兵民。六重农务。七惩贪婪。摄政和硕睿亲王是其言。

  ○摄政和硕睿亲王下令、禁隐匿宫女。及无主财物子女。犯者籍其家。

  ○丁未。以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越次与摄政和硕郑亲王并坐。下所司议罪。拟加倍罚银。奏入从宽免之。

  ○己酉。宣府巡抚李鉴捕斩伪权将军黄应选、伪防御使李允桂等十五人以祭明崇祯帝。并上安抚机宜。摄政和硕睿亲王。令鉴加意招集防守。

  ○以礼葬明崇祯帝后及妃袁氏、两公主、并天启后张氏、万历妃刘氏、仍造陵墓如制。

  ○应袭恭顺侯吴惟华、请招抚宣天山西自效。摄政和硕睿亲王许之。

  ○故明东原王、长子朱弘橞等、奉表归诚。

  ○庚戌。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奏言、诸王大臣等、统兵追巢□刀统寇于庆都、大破其众。固山额真谭泰、准塔、护军统领德尔得赫哈宁噶等率前锋兵、追至真定。又破之。贼焚辎重仓皇败走燕京迤北居庸关内外各城、及天津真定等处皆降。

  ○辛亥。摄政和硕睿亲王谕诸王群臣曰。今荷天祐、底定中原。宜各殚忠诚。永保富贵有贪婪不检、自蹈罪愆者、虽有功不叙毋得苟且一时、失子孙久远之计也。

  ○又谕兵部曰。我国建都燕京天下军民之罹难者如在水火之中。可即傅檄救之其各府州县、但驰文招抚文到之日即行归顺者、城内官员、各升一级。军民各仍其业。永无迁徙之劳。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薙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朿发。悉从其便。予之不欲以兵甲相加者、恐加兵之处、民必不堪。或死或逃、失其生理故耳。今特遣官传谕、凡各府州县军卫衙门、来归顺者、其牧民之长。统军之帅。汇造户口兵丁钱粮数目、亲来朝见。若逆命不至。当兴师问罪而诛之。其朱氏诸王、有来归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山泽遗贤、许所在官司、从实报名。当遣人徵聘。委以重任。至于明朝之破坏。俱由贪黩成风。德不称任。功罪不明所致。自兹以后。凡我臣民、俱宜改弦易辙。各励清忠。此不特沾禄秩于一时。功名且传于奕世矣。

  ○壬子。以故明真定府知府邱茂华、为井陉道。署巡抚事。

  ○以故明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兼按察使司佥事霸州道刘芳久、布政使司参议天津道孙肇兴、按察使司佥事通州道郑煇、按察使司副使怀隆道魏知微、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昌平道孟良允、按察使司佥事易州道黄图安、俱仍为原官。

  ○以故明井陉道方大猷、为监军副使招抚山东。

  ○甲寅。摄政和硕睿亲王入武英殿。升御座。设故明卤簿。鸣钟鼓。奏乐。大学士冯铨、应袭恭顺侯吴惟华、率文武群臣上表称贺。

  ○王退朝。谓众官曰。予见尔等有过、即行诫饬。乃予自摄政以来、并未闻尔等一言规谏。岂所行尽合于道耶。众曰。王所行尽善。一无可议。傥有未安。我等宁肯缄默。王曰。尔等此言殊谬。虽圣主行政、亦不能尽善。故谏诤时闻。予之所行。岂遂一无可议。尔等皆先帝宣力之臣。谙练政事。以后遇事有未当者、应抗颜陈说。予实于尔等有赖焉。

  ○以投诚总兵官刘芳名、为柳沟总兵官

  六月。丁巳朔。以正蓝旗满洲萨齐库、管甲喇章京事。

  ○以巴尔珠、为兵部理事官。

  ○以俄罗塞臣、沙尔虎达等、征黑龙江等处所获男妇一千九百五十六名口、分隶八旗。其貂、狐、水獭、裘衣等物。分给出征将士。

  ○令洪承畴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

  ○戊午。大学士冯铨、洪承畴启言、国家要务。莫大于用人行政臣等备员内院。凡事皆当与闻。今各部题奏。俱未悉知。所票拟者、不过官民奏闻之事而已。夫内院不得与闻、况六科乎傥有乖误。臣等凭何指陈。六科凭何摘参。按明时旧例。凡内外文武官民条奏、并各部院覆奏本章。皆下内阁票拟。已经批红者仍由内阁分下六科。抄发各部院。所以防微杜渐意至深远。以后用人行政要务、乞发内院拟票。奏请裁定。摄政和硕睿亲王是其言。

  ○己未。初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以女嫁色冷之子色尔古伦、五载不睦。及色冷、色尔古伦往诉于王。王乃使人谓之曰。勿得犯吾女。坐是论夺王爵。疏上。免夺王爵。罚银一千两。

  ○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何瑞徵、为礼部右侍郎。翰林院检讨李若琳、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署詹事府事。

  ○令故明太子太傅左都督骆养性、仍以原官总督天津等处军务。

  ○庚申。令户部右侍郎王鳌永、招抚山东河南。

  ○以投诚总兵官高第、为山海总兵官。

  ○河南道御史曹溶启陈六事。一定官制。一议国用。一戢兵丁。一散土寇。一广收籴。一通煤运。下所司知之。

  ○壬戌。大同总兵官姜镶启言、臣世受明恩。誓灭流贼、以图恢复。近者杀贼首柯天相等、抚定大同等处。恐无主生乱、因以臣境内枣强王朱鼎言□册、续先帝之祀。适接告谕。开载前朝诸王、仍照旧爵。众心悦服。大同兵荒相继、逃散流离、向难禁止。一经颁示。宣布德意。无不欣戴。谨专官驰报。摄政和硕睿亲王报曰。抚定大同阳和等处。诛戮贼首。厥功甚懋。但议委枣强王以国政、使续先帝祀。大不合理。不特枣强王先在明时、系何等级、仍当照旧。即明之嫡系将军、亦宜照旧。不许干预一切国政军务、致违我法。其地方流离、应作何抚绥姜镶仍详议以闻。

  ○癸亥。以故明巡抚刘汉儒、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升太常寺少卿提桥、为刑部右侍郎。光禄寺少卿李元鼎、为太仆寺少卿。

  ○以行人司行人向玉轩、为吏科给事中。郝杰、为户科给事中。知县孟明辅、为礼科给事中。朱鼎□□清、为工科给事中。

  ○甲子。故明宗室朱帅<釒炊>具启投诚。摄政和硕睿亲王嘉其知命来归。谕以俟地方底定时、入朝优用。

  ○户科右给事中刘昌启陈十事。一立规模。一审庙算。一推诚心。一集群策。一施实惠。一定经赋。一定官制。一颁俸禄。一明等威。一重守令。摄政和硕睿亲王是其言。

  ○乙丑。月祭大行皇帝。

  ○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各衙门应责人犯、悉遵本朝、鞭责旧制。不许用杖。

  ○以故明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定州道李固本、仍为原官。

  ○丙寅。摄政和硕睿亲王谕、京城内官民房屋被圈者、皆免三年赋税。其中有与被圈房屋之人同居者、亦免一年。大兵经过之处。田地被伤者、免今年田赋之半。河北各府州县免三分之一。

  ○遣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率将士平定山东一路地方。

  ○丁卯。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定议、应建都燕京。遣辅国公吞齐喀、和托、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赍奏迎驾。奏言、仰荷天眷。及皇上洪福。已克燕京。臣再三思维。燕京势踞形胜。乃自古兴王之地。有明建都之所。令既蒙天畀。皇上迁都于此。以定天下。则宅中图治、宇内朝宗。无不通达。可以慰天下仰望之心。可以锡四方和恒之福。伏祈皇上熟虑俯纳焉。

  ○招抚山西应袭恭顺侯吴惟华启言、故明督理漕运总兵官抚宁侯朱国弼、见在淮扬。宜遣其部将张国光、谕令来归。摄政和硕睿亲王从其言。以书招谕之。

  ○庚午。酉刻太白见。有白气自西南至东北。

  ○遣固山额真叶臣、率将士平定山西一路地方。

  ○升户科右给事中刘昌。为太常寺少卿。

  ○辛未以故明临清副将王国栋、署临清总兵官事。以擒斩伪将功也。

  ○壬申。升刑部郎中陈鹏举、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河间道。真定府同知程绍孔、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宣府口北道。

  ○遣官祭先师孔子。

  ○故明参将唐虞时启言、逆贼张献忠、自江西转掠江南、势甚猖獗。臣惟南京形胜之地。闽浙江广等处、皆视其顺逆、以为向背。今宜乘其危惧。即颁令上□日赏格。臣赍往南京。宣谕官民。江南之地、可传檄而定也。若虑张献忠、左良玉首鼠两端。则有原任镇臣陈洪范、可以招抚。乞即用为招抚总兵。臣子起龙、乃洪范壻。曾为史可法标下参将。彼中将领多所亲识。乞令其赍谕往招。则近悦远来、一统之功可成矣。下所司知之。

  ○癸酉。摄政和硕睿亲王谕礼部曰。古来定天下者、必以网罗贤才为要图。以泽及穷民为首务。我国家求贤之心。众已共晓。而京城内流贼蹂躏之后。必有鳏寡孤独、谋生无计。及乞丐街市者。着一一察出。给与钱粮恩养。

  ○甲戌。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启言、圣朝之德意方新。畿甸之望恩甚切。乞先下蠲租之诏于直隶、以大慰民望。下所司速议。

  ○摄政和硕睿亲王谕京城内外军民曰。我朝巢□刀寇定乱。建都燕京。深念民为邦本。凡可以计安民生者、无不与大小诸臣、实心举行。乃人民经乱离之后。惊疑未定。传布讹言。最可骇异。闻有讹传七八月间东迁者。我国家不恃兵力。惟务德化。统驭万方。自今伊始。燕京乃定鼎之地。何故不建都于此、而又欲东移。今大小各官、及将士等、移取家属。计日可到。尔民人岂无确闻。恐有奸徒、故意鼓煽。并流贼奸细、造言摇惑。故特遍行晓示。务使知我国家安邦抚民至意。

  ○顺天巡按柳寅东启言察吏务清其源安民务定其志。吏部掌铨衡、统百官、吏治之源也。若监司守令各当其职。自然政治廉平。太平可致。近见升除各官。凡前朝犯赃除名、流贼伪官、一概录用。虽云宽大为治。然流品不清。奸欺得售。非慎加选择之道。其为民害不可胜言是所当亟清其源也。民值乱离之后。心志彷徨。鼎革以来政教未敷蠢然之民。莫知所守。奸恶之辈。靡所顾忌。盖闻帝王弼教、不废五刑。鞭责不足以威众。明罚乃所以敕法。宜速定律令。颁示中外。俾民不敢犯。而祸乱自清矣。摄政和硕睿亲王报曰。经纶方始。治理需人。凡归顺官员。既经推用。不必苛求。此后官吏犯赃审实立行处斩。鞭责似觉过宽。自后问刑。准依明律。副予刑期无刑之意。

  ○柳寅东又启言时已届秋庙堂宜早定大计。今日事势、莫急于西贼。欲图西贼、必须调蒙古以入三边。举大兵以收晋豫。使贼腹背受敌。又须先计扼蜀汉之路。次第定东南之局。摄政和硕睿亲王是其言。

  ○故明三边总督李化熙、遣官上所部兵马数目、及地方土寇情形。具启归顺。摄政和硕睿亲王优答之。即令入朝。效用。

  ○盛京四郊塔工成。赐诸喇嘛宴。及鞍马币帛器皿等物有差。

  ○丙子。摄政和硕睿亲王谕众官民等曰。明国之所以倾覆者。皆由内外部院官吏、贿赂公行。功过不明。是非不辨。凡用官员有财之人虽不肖亦得进。无财之人、虽贤才亦不得见用。所以贤者皆抱恨隐沦。不贤者多夤缘幸进。夫贤既不得进国政何由而理。不贤用。贿得官。焉肯实心为国。甚至无功者以行贿而冒功。有功者以不行贿而功掩。乱政坏国。皆始于此。罪亦莫大于此。今内外官吏。如尽洗从前贪婪肺肠。殚忠效力。则俸禄充给。永享富贵。如或仍前不悛。行贿营私。国法具在。必不轻处。定行枭示。

  ○丁丑。以故一等梅勒章京查雅翰瞻子巴特玛、二等甲喇章京赵万璧子国珍、三等甲喇章京邱国玉子纪从、袭职。

  ○升刑部郎中甘文奎、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顺广道。

  ○戊寅。侍卫巴泰等自燕京来复命。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附表奏谢言臣等恭闻皇上诏谕、不胜欢忭窃思臣等同心戮力击破流寇平定燕京实由上天眷祐皇上弘庥所致今更仰仗天威自大同以西黄河以北、尽皆底定燕京以南、顺德以北、俱已来归。疆圉日扩。一统有基矣。

  ○宣府巡抚李鉴启言、上谷一府。在明朝为边镇。在我朝为腹里。前定经制。兵多而员冗。今宜急议裁汰。查得宣镇原额经制官军七万六千九百二十九员名。索之簿籍则有兵。用之战守则无兵。总由前朝法纪废弛无核实之政也日来索饷者纷纷。宜早定经制抚镇道协、以及各路堡。应设营马步兵若干应支月饷马乾及将领月廪若干。均应酌立成规。至于冗员、如宣府城内有万全都司。有管屯都司。又有巡捕都司今宜照大同例改设知府而以徵收屯粮之事。归并于府官则管屯之都司可裁也在城管粮同知。加以缉捕一衔则巡捕都司又可裁也。保安延庆两州、斗大一城既有州官。又设守备似宜裁去守备。而以城守之务、专责正印官料理。若永宁县、距柳沟止二十里。而有两参将。尤属滥冗。似宜裁去永宁之参将。专其责于县官东路一隅。设总镇又设两协其间宜留宜汰。尤宜急议。怀来一城内有道有厅。又有参将。守备亦属赘疣。似宜裁去参将而留守备以司城守若援营之兵有名无实。不如简其精壮者付之守备。而以道厅为之提挈。兵马既减。钱粮出纳有数。其旧设同知通判多员。亦宜量加裁减归并下所司议行。

  ○令河南道御史曹溶提督顺天学政。

  ○己卯吏科给事中向玉斩启言土寇未平。皆因向来地方官、不能绥辑解散。致烦今日扑巢□刀。此后当慎择守令。俾其弭盗安民。且官多俸薄。原非旧制。宜汰冗员以省扰。增常禄以养廉。至府升转铨除。具有往例。须详核履历。杜绝幸端。下所司议。

  ○庚辰。上赐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蟒缎有差。

  ○顺天巡抚宋权献治平三策。一请议崇祯庙号、以彰我朝厚德。一禁革加派弊政、以苏民生。一广罗贤才、以佐上理。并荐故明蓟辽总督王永吉。井陉道今授监军道方大猷。蓟州道杨毓楫南京礼部尚书朱继祚、户部侍郎叶廷桂、俱堪擢用。于是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廷臣各举所知。

  ○天津总督骆养性启荐故明户部侍郎党崇雅、兵部侍郎李化熙、通政使王公弼品望素着。乞赐徵用从之。

  ○壬午。上以底定燕京。殄灭流寇。遣官赐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将士牛羊有差。

  ○摄政和硕睿亲王以书招故明总兵陈洪范。

  ○平定山西固山额真叶臣启报饶阳一路土贼。悉已平定。

  ○修政历法西洋人汤若望启言、臣于明崇祯二年来京鲁用西洋新法厘正旧历制有测量日月星晷定时考验诸器尽进内廷用以推测。屡屡密合。近闻诸器、尽遭贼毁臣拟另制进呈。今先将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照西洋新法。推步京师所见日食限分杪。并起复方位图象。与各省所见日食多寡先后不同诸数。开列呈览。乞敕该部届期公同测验。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旧历岁久差讹。西洋新法屡屡密合。知道了。此本内日食分杪时刻、起复方位、并直省见食有多寡先后不同、具见推算详审。俟先期二日来说。以便遣官公同测验。其窥测诸器、速造进览。

  ○癸未。镇国公固山额真艾度礼于誓期前日、私言二王迫胁盟誓。我但面从心实不服主上幼冲。我意不悦。今虽竭力从事、其谁知之二王擅政之处亦不合我意。每年发誓予心实难相从天地神明。其鉴察之。遂书其词于誓期之晨焚之。有穆成格、卓佛和欲发其事令医者占何时可首。因具道始末医者以告艾度礼子海达礼。艾度礼遂自首于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事下法司鞫问得实。艾度礼及妻、并其子海达礼及医者并弃市。家产及所属人口、俱交与和硕郑亲王。

  ○摄政和硕睿亲王遣大学士冯铨、祭故明太祖及诸帝。文曰。兹者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国祚已终。予驱除逆寇。定鼎燕都。惟明乘一代之运以有天下。历数转移、如四时递禅非独有明为然乃天地之定数也。至于宗庙之主、迁置别所。自古以来厥有成例。第念曾为一代天下主。罔宜轻亵。兹以移置之故、遣官祀告、迁于别所。

  ○禁军民侵扰圣贤祠庙。

  ○甲申。以故明太祖神牌、入历代帝王庙。

  ○乙酉未刻至申刻。日生左右珥。青黄色。良久渐散。

  ○革牛录章京李都、黄得功王奎职以擅于昌平州牧放驼马故也。

  ○牛录章京郭纪元、坐强奸民妇、弃市。

  ○锦衣卫百户危列宿启言、臣招抚至天津地方。咨访流寓。及在籍官员、党崇雅、张端、高尔俨、戴明说等、四十三员。招回逃海难民一万七千余名。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此天津等处流寓及在籍各官、着吏部详察履历。确核才品其堪用者、作速催来。即与起用。仍行文各抚按。凡境内隐迹贤良逐一启荐、以凭徵擢但不许以贪官酷吏、及赀郎杂流、朦胧充数。其招回难民着地方官安插抚辑。毋致失所。

  ○平定山东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等、启报霸州沧州德州、临清、先后俱下各城无官者已酌量委署。

  ○令内外各衙门印信、俱并铸满汉字样

猜你喜欢
  援贵州篇第十二·王闿运
  卷二十一·六朝(隋)·蒋一葵
  卷之六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跋·高廷瑶
  第十卷 仕绩 一·缪荃孙
  一三三八 谕内阁将冯铨等从《贰臣传》撤去不必立传仅为立表·佚名
  一○七五 贵州巡抚永保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九二五 谕内阁《明臣奏议》体例乖舛着将六阿哥等交部议处并另行编次·佚名
  卷二·胡一桂
  学史卷十·邵宝
  卢斌传·脱脱
  后晋纪五齐王中开运元年(甲辰、944)·司马光
  弇山堂别集巻八十七·王世贞
  纲鉴易知录卷三七·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五·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五明 胡震亨 撰评彚一太宗文武间出首辟吟源宸藻概主丰丽观集中有诗斆庾信体宗向微防可窥然如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与风起云扬之歌同其雄盻自是帝者气象不侔【遯叟】唐初

  • 卷162 ·佚名

    李弥逊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天公善转物,剪爪不停轸。 春工未削迹,秋事已张本。 檀栾嘉菊丛,戢戢露奇蕴。 枝分要及时,手植须着贤。 清晨东篱下,畚插自畦轸。 土膏入新

  • 三体唐诗巻三·周弼

    宋 周弼 编詹事府詹事髙士奇辑注四实同题仙游观 韩翃仙台初见五城楼【仙台在长安西山汉文帝作】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疎松影落空坛静细草春香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和乐天早春

  • 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二百二·云南土司二·张廷玉

        ◎云南土司二   ○姚安 鹤庆 武定 寻甸 丽江 元江 永昌 新化 威远 北胜 湾甸镇康 大侯 澜沧卫 麓川   姚安,本汉弄栋、蜻蛉二县地。唐置姚州都督府,以民多姚姓也。天宝间,南诏蒙氏改为弄栋府。宋时,段

  • 卷六十六·宋(金)·蒋一葵

    【章宗】 〔喜文学,善书画。宋徽宗尝以苏合油搜烟为墨,章宗仅购得一两,价黄金一斤。欲仿为之不能。〕 章宗建梳妆台于都城东北隅,与李妃登焉,得句云:“二人土上坐,”妃即对曰:“一月日边明。”时皆以

  • 第一二七禀光绪九年七月十六日一一三一二-二一·佚名

    一皂头役王佐,对新竹知县禀报:已将粮丁纪禄押令登舟内渡台下一皂头役王佐叩首跪叩禀,为遵饬押回,据情禀复察夺事。案查革役杨祥上控徐祥:串通权丁纪禄等纳贿复充等情一案,经蒙本府宪提讯断结,饬令将该丁

  • 通志卷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宋纪第十一武帝 少帝 文帝 孝武帝 前废帝 明帝后废帝顺帝髙祖武皇帝讳裕字徳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张刺史纶神道碑 范仲淹舜天下知其徳也惟歴试诸难禹天下知其功也惟尽力沟洫圣人率天下以勤故能成务逮夫王道鈌离坐饰话言六代之风亡实而落君子弗观也我朝用舜禹之道平成万邦风化天下于诸侯莫敢不劳而有清

  • 王玉汝传·宋濂

    王玉汝,字君璋,郓城人。金末,郓城百姓被强迫迁往黄河以南,玉汝同母亲从小道还乡。行台严实占据郓城,任玉汝为其属吏,后补为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路过东平,看出玉汝有才能,授他为东平路奏差官。后来玉汝有事至京师,拜谒耶律

  • 地数第七十七·管仲

    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刀币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

  • 孟子通卷十四·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十四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公孙丑曰何谓也

  • 卷第八·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八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正宗分家略传下大鉴之八世。曰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苏州嘉兴人也。姓张氏。天性颖悟。幼不类常童。出家得戒。学经律论未几皆通。及参访善知识。一见睦州陈尊宿。大达宗

  • 卷第十八·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八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六世(临济十二世杨岐五世) 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 福州西禅懒庵鼎需禅师 长乐人。族林氏。幼举进士。有声。年二十五。因读遗教经。忽曰。几为

  • 隋唐两朝志传·罗贯中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

  • 水浒新传·张恨水

    现代长篇章回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40年2月11日至1941年12月27日上海《新闻报》,因上海沦陷未载完。重庆建中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共计68回。本书根据《水浒》70回本加以续写,涉及历史人物,除《水浒》外还参考了《大宋

  • 平宋录·刘敏中

    一名《大元混一平宋实录》,又称《丙子平宋录》。史书。元刘敏中撰。三卷。是书旧题杭州路司狱燕山平安庆撰,实为刊刻时未加详究之误。前有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郑琦、方回、周明三人之序。卷一、卷二记载元丞相伯颜率

  •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宣

  • 大自在天子因地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对目连等说大自在天子之往因。目犍连于大自在天宫乞食,大自在天先为天后赞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语目连过去无数劫事。目连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弗,大迦叶,亦不能知。共往问佛,佛乃说其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