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经题七字。通别合举。人法双彰。经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修多罗藏。同名经故。佛说四十二章六字是别名。异众经故。就别名中。佛为能说之人。四十二章为所说之法。佛者。梵语具云佛陀。此翻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同凡夫。觉他不同二乘。觉满不同菩萨。即是释迦牟尼如来万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机缘既熟。应病与药也。四十二章者。约数标名。盖从一代时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简明者。集为一册。以逗此土机宜。所以文略义广。该通四教。未可辄判作小乘也。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全部章节目录

(1)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猜你喜欢
  前世三转经·佚名
  大智度论·龙树
  谤佛经·佚名
  十二门论·龙树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三报论·慧远
  西方发愿文·祩宏
  劝修净土诗·省庵
  大般泥洹经·佚名
  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经·佚名
  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增集续传灯录·南石文琇
  金刚般若义记·佚名
  法澜澄禅师语录·佚名
  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286_1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李端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 卷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卷三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二首【起嘉佑六年辛丑十一月後赴凤翔任合明年壬寅作】慎按嘉佑五年庚子先生授河南福昌主簿未赴而以欧阳公荐召试秘阁复应制科入三等明年十一月除大理评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五·姚之骃

    吉防门老夀国家人瑞 虞集文刘赓官一品年七十而父慤无恙赓躬奉饮食晨昏不懈仁宗闻之曰此国家人瑞也刻玉为鸠杖赐之生日遣大臣锡宴其家慤拜受赓须髩皓然亲为扶掖都人为歌咏其事请帝减年 元史窦黙年八十公卿皆徃贺帝闻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八·王祎

    隋炀皇帝大业元年春正月壬辰朔改元【以本纪修】立妃萧氏为皇后【以本纪修】废总管府【以吕祖谦标目修】丙申立晋王昭为太子【以本纪修】二月己卯杨素为尚书令【以本纪修】诏天下公除【以通鉴修】三月营东京徙商贾数万

  • 第二十七回 内府浮华·德龄

    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丰姿绰约,明媚鲜丽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着的,就是在伊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而伊老人家对于伊自己的容颜和修饰,也是非常的注意。每天单就

  • 卷之四百七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十一月。己巳朔。冬至。祭历代陵寝。由守护大臣等行礼。  ○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丁酉皆如之。照例  ○谕军机大臣等、本年自五六月以来。各省人心浮动。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纪昀

    列传宋 【六】○宋六张美郭守文尹崇珂刘廷让袁继忠崔彦进皇甫继明 张琼曹翰杨信【嗣赞】党进 李汉琼刘遇李怀忠米信田重进刘廷翰崔翰张美郭守文尹崇珂刘廷让袁继忠崔彦进皇甫继明张琼曹翰杨信 【杨嗣 杨赞】党

  • 一○六九 山东巡抚明兴奏覆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六九 山东巡抚明兴奏覆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山东巡抚臣明兴跪奏,为遵旨汇奏事。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承准廷寄,钦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

  • 提要·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二词林典故       职官类一【官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词林典故八卷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圣驾临幸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是书乾隆十二年告成奏进御制序文刋行

  • 靖郭君善齐貌辨·佚名

    【提要】 了解一个人是最为困难的,那些掌握了知人之术的人,可以领袖群伦。靖郭君力排众议,坚持自己对一个人的判断,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看来养门客也不是有钱就可以养的,作为人中之杰,你必须要有“知人之明”。

  • 都察院·佚名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专紏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旨点差十二道监察御史照刷卷宗衙门浙江道

  •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晏婴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

  • 卷八·杨复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图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八      宋 杨复 撰聘礼第八【郑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也小聘使大夫周礼诸侯交歳相问殷相聘世相朝○疏曰大问曰聘小聘曰问】聘礼○君与卿图

  • 论语正义卷十一·刘宝楠

    乡党第十(上)正义曰:皇疏言古论以乡党为第二篇,此伪本,不足据。集解凡一章正义曰:此篇虽一章,而其闲事义,各以类从,皇、邢疏别为科段,当有所受,今略本之,分为二十五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注〕王曰:「恂恂,温恭之貌

  • 卷三·佚名

    △重释二乘相品第四阿难如是,菩萨摩诃萨。现知明无明。知行无行。知识知识相。知名色知名色相。知六入知六入相。知触知触相。知受知受相。知爱知爱相。知取知取相。知有知有相。知生知生相。知老死知老死相。修集现见

  •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印光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

  • 四教义卷第十·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五明十地者。此是圣种性位。从此位见佛性。发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波若海。证无作四谛。一实平等法界圆融。从初地至佛地。皆断无明。但以位约分为三道。初地名见谛道

  • 北山小集·程俱

    诗文别集。一作《北山集》、《程俱集》。宋程俱撰。此集为程俱所自编(见叶梦得序),凡四十卷。集中之诗,间于题下注所作年份,其年份多处先后失次,当是编而未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北山小集》四十卷;《宋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