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本内容大同小异。今本末附三句五转问答一段,《义释》本或标题《大日经钞记》。文前《义释》本并有温古《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序》一卷。释文是在善无畏解说的基础上,征诸显密经论,加以融会贯通而成。凡强调师说之处,标明“阿阇梨言”;属自己独立解释,则标明“今谓”、“私谓”。卷六并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后世称“经疏曼荼罗”。疏中广采经论,旁征博引,凡引据经论仪轨七十余种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轨外典,其中引据较多是《智度》、《中论》、《般若》及唯识经论和《瞿醯》、《苏悉地》等密典。疏中对经文教义多所发挥,由此建立密宗理论体系。疏文认为,“真言门住心品”统论全经大意,经的主题即是阐明如实观察、证知自心实相,而心实相即是诸法实相,即是菩提。又认为如实证知心实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从缘起,极无自性,亦即悬悟自心本不生际,即空即假即中。疏文还认为,此经全部内容包含在“三句”义中,而“三句”义中又悉摄一切佛法,故疏判此经即是“如来遍演之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疏对第二品及其后诸品的密法修行,也以浅略、深秘两释的方法作了理论化的解释,使密教仪轨更具佛教理论色彩。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全部章节目录

(1)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一卷
(2)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二卷
(3)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三卷
(4)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四卷
(5)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五卷
(6)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六卷
(7)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七卷
(8)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八卷
(9)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九卷
(10)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卷
(11)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一卷
(12)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二卷
(13)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三卷
(14)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四卷
(15)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五卷
(16)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六卷
(17)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七卷
(18)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八卷
(19)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九卷
(20)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二十卷

猜你喜欢
  大乘密严经·佚名
  八大人觉经略解·智旭
  戒消灾经略释·智旭
  见闻录·智旭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佚名
  禅宗公案大全·佚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佚名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佚名
  金刚般若经疏·智顗
  金光明经文句·智顗
  大乘宝要义论·佚名
  陀邻尼钵经·佚名
  增慧陀罗尼经·佚名
  法华问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十九杜甫【六】近体诗重题郑氏东亭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紫鳞冲岸跃苍隼防巢归向晩寻征路残云傍马飞天寳初南曹小司冦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

  • 第九十五回 泄机谋鸩死许后 争座位怒斥中官·蔡东藩

      却说元延四年春正月,中山王刘兴,及定陶王刘欣,同时入朝。兴系成帝少弟,为冯昭仪所出,由信都移封中山,欣即定陶王刘康嗣子。康中年病殁,正妻张氏无出,惟妾丁姬生子名欣,由祖母傅昭仪抚养成人,得袭父爵。傅昭仪早为王太后,向

  • 第五十二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蔡东藩

      却说黄琼殁后,会葬至六七千人,就中有一儒生,行至冢前,手携一筐,从筐中取出絮包,内裹干鸡,陈置墓石,再至冢旁汲水,即将干鸡外面的絮裹,漉入水内,絮本经酒渍过,入水犹有酒气,当下取絮酬墓,点点滴滴,作为奠礼;复向筐内探出饭包,借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冯上将军双寿纪·李定夷

    朔风凛烈,寒气逼人,无衣无食之小民蹀躞于道。欷盈耳,凄凉满目,冻饿而死者宁垣以内当以数十计,荒村野县不可得而知矣。兼以天时干旱,人心惶恐,米珠薪桂,百业凋零,欲述一二欢喜事,迄无可道者。恰值宣武冯上将军华甫与其夫人周女

  • 第八卷 星野晷度(三)·缪荃孙

    节气日出时日入时旦时中星昏时中星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辰初初刻一分卯正三刻十三分三十秒卯正三刻六分二十七秒卯正二刻十分五十八秒

  • 庾信传·李延寿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南史》中都有传。  庾信自幼俊逸超俗,非常聪明机敏,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任梁朝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 李嗣业传·欧阳修

    李嗣业的字叫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群。开元年间,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苏禄,他首先登上城堡又抓获了俘虏,积累功劳被封为昭武校尉。后来被召募到安西,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李嗣业特别善于使用,每次战斗必定

  • 卷四百五十一·佚名

    △第二分梦行品第五十六尔时具寿舍利子问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行此三三摩地。於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不。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昼时行此三三摩地。於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者,彼梦中行亦有增益。何以故?舍利子,昼与梦

  • 成唯識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已說徧行別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頌曰.   [二]善謂信慚愧 無貪等三[三]根 勤安[四]不放逸 [五]行捨及不害.   論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謂信慚等定有

  •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持品第九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闻持度无极有六事。见众穷厄不能自济。若宣法施。伏已致宝使众人闻。是曰布施。常以德本众善之行。既自身行复劝他人。若闻不持致大财富。是曰持戒。若闻善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九·圆晖

      从此第三。诸门分别。总有十一门。就中有三。一明中有形状。二明眼等九门。三明入胎门。且第一明中有形状者。论云。当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颂曰。  此一业引故  如当本有形  本有谓死前  居生刹那

  • 卷第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众海叹德为别序。上众海云集。此下别序发起此经之由致。故诸天神王各各叹具佛一

  • 玄沙语录卷之下·玄沙师备

    罽宾国王诣师子尊者前。斩之。出白乳。王臂自落。师云。大小师子尊者不能与头作主。玄觉云。玄沙恁么道。要人作主。不要人作主。若也要人作主。蕴即不空。若不要人作主。玄沙恁么道。意在什么处。试断看。青原令石头

  • 渊鉴类函·张英

    此书为清圣祖敕撰,张英、王士禛等编纂。凡450卷,计分45部,有2500余小类。其扩充明人俞安期《唐类函》,博采《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书,广收宋、元、明各代的文章事迹,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佚名

    中医儿科类著作。全书共20卷。又名《保幼大全》、《保婴大全》。宋佚名撰。本书自婴儿初生以至成童,内外五官诸证无不悉备,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

  • 红铅入黑铅诀·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诀乃唐人撰述,与《玉清内书》所述相似。述卦象火候、药物阴阳、水土金同为一家。

  • 论书表·虞龢

    南朝宋虞龢著。1卷,叙二王书事,搜访名迹情形及所得字数,编次二王、羊欣等人书事,另有文房用具的使用等等,内容丰富,其中所记王羲之为老妪书扇、《道德经》换鹅、掣笔不脱等遗闻佚事,成为书林佳话,久为传颂。有《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