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庾信传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南史》中都有传。

  庾信自幼俊逸超俗,非常聪明机敏,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任梁朝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人徐扌离任右卫率。徐扌离之子徐陵和庾信都任抄撰学士。徐、庾父子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崇礼遇没有人能和他们比高低。既然诗文都绮丽糜艳,因而世人称为“徐庾体”。当时的后辈,争相模仿。他们每有一篇新的诗文,京城都争相传诵。庾信多次升迁至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东魏,其文章辞采,在邺都受到很高的称誉。回国后任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发动叛乱,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士卒一千多人,在朱雀航安营。侯景来到的时候,庾信率领众人先退。台城被攻陷之后,庾信逃奔到江陵。梁元帝受命,庾信任御史中丞。梁元帝继位后,改任右卫将军,封爵武康县侯,加授散骑侍郎,出使于西魏。适逢大军南征江陵,于是就留在长安。江陵平定后,多次升迁至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即位,封爵临清县子,授司水下大夫之职。出京任弘农郡太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为义城县侯。很快授洛州刺史之职。庾信治理政务简要安静,官吏百姓都感到安全。当时,陈朝和北周互通友好,南北流浪寓居的文士,允许他们各自回到其原来国家。陈朝就请求让王褒和庾信等十几人回到故国。周武帝只放还了王克、殷不害等人,庾信和王褒,都因爱惜他们而没有放还。不久,授予司宗中大夫之职。周明帝和周武帝都特别喜爱文学,庾信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至于赵王、滕王和其他诸王,交往非常融洽,就像和平民交往一样。众位公卿的碑文墓志,大都托请庾信撰写。只有王褒与庾信很相当,其他的文人,没有人赶得上他。

  庾信虽然职位声望通达显赫,却经常有故乡之思,就创作《哀江南赋》来表达这种乡思。周静帝大象年(580)初,因病离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去世。有文集二十卷。隋文帝悼念庾信,追赠原有官职,加授荆、雍二州刺史。

猜你喜欢
  周家人传第七·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赵尔巽
  卷二十上·杨士奇
  卷之一千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二十五 曹寅奏将遵旨采买米石摺·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卷之五十五·祁韵士
  卷一·张守节
  ·又·丁曰健
  房玄龄传·欧阳修
  卷一百四十四·杨士奇
  后汉纪二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司马光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139.隋炀帝游江都·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788_1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卷788_2 【夏夜李

  • 彭正大·唐圭璋

      正大号正斋。   琐寒窗   寿欧阳教授   千里儒流,称觞此际,梅花三度。书台最上,健羡一翁如许。问吴江、别来旧人,当时折柳凭谁语。但春在芹宫,芳滋兰畹,一帘今雨。   凭阑、凝望处。有绿水青山,乾坤付与。百年家

  • 提要·何汶

      《竹庄诗话》二十四卷,旧本不著撰人名氏。钱曾《读书敏求记》曰:“竹庄居士,不知何时人,遍搜古今诗评,杂录其说于前,而以全首附于后,乃诗话中之绝佳者。”考《宋·艺文志》有何溪汶《竹庄诗话》二十七卷

  • 第二折·石子章

    (梁尹上,云)老夫梁公弼。自从秦修然侄儿在衙舍中,一月其程,老夫事忙,不曾与他闲坐攀话。张千,那秀才书房中看书么?(张千云)老爷不问,张千不敢说。那秀才白日里在书房看书,到晚来出这城外一所竹园里,有个草庵,庵儿里面有、个青年

  • 卷一百九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壶存稿【二】汪 莘玉堂中赓任宫讲希夷惠诗韵宫讲先生句子香晦庵衣鉢有余芳松篁性本参天直杨栁情仍庇地长自恨此身真逆旅不知何日更传觞山人初自

  • 卷九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四休堂诗集周谔字亷彦鄞人生而秀頴十嵗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益究六籍诸子百氏之説悉论著其本防为文踔厉竞爽超古作者不以絺章绘句

  • 芸隐倦游稿·施枢

    宋 施枢 撰立春雪花风细拂春旗一色云边漏暖曦羣吏守文行故典长官书祝致新祠土牛底事遭身碎防胜随时把鬓欺争似野人闲可睡枕边掻髪自吟诗感春等闲羇旅欲归难又见蔬盘簇防幡九十日春从此始万千心事对谁言梅边粉坠寒香

  • ◎职官九·徐天麟

    ○奉使矫制(下)元帝建昭三年,使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共诛斩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始郅支单于困辱使者,上书骄嫚,汤为人沈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

  • 卷之九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一九 军机大臣奏查四库书内应行撤出销毁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一)·佚名

    一三一九 军机大臣奏查四库书内应行撤出销毁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查四库书内应营销毁各书,臣等交原办之提调等详细检查,除文源阁应撤之书,询之原办提调等,据称上年详校各书时当经销毁外,至文津阁应

  •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吕思勉

    清初的外交,是几千年以来外交的一个变局,因为所交的国,和前此不同了。但是所遇的事情变,而眼光手段,即随之而变,在人类是无此能力的。新事情来,总不免沿用旧手段对付。而失败之根,即伏于此。不过当此时,其失败还潜伏着罢了。清

  • 四 中庸之道·林语堂

    普通感性之宗教或信仰,或情理的精神,是孔教人文主义之一部分或一分段。就是这种情理精神产生了中庸之道,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关于情理精神前面曾经论及,它是与逻辑或论理相对立的。情理精神既大部分为直觉的,故

  • 卷六·佚名

    △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四尔时五人即至佛所以所得物。供养世尊及比丘僧。供养已复白佛言:世尊,惟愿如来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令於贤劫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与五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大乘之革命·太虚

    佛法之于众生,有因循者,人天乘是;有半因循半革命者,声闻、缘觉之二乘是;而大乘则唯是革命而非因循。故大乘法,粗观之,似与世间政教学术诸善法相同;细按之,则大乘法乃经过重重革命,达于革命澈底之后──谓大涅槃,乃建立为法界缘起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法藏

    (尽第七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六现前地亦七门同前。初释名者。摄大乘云。由缘起智。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在前故名现前地。世亲释云。谓此地中住缘起智。由此智力令无分别智而得现前悟一切法无染无净。无性释意及梁论

  • 第十 比丘相应·佚名

    [一]第一 拘离多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二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对诸比丘曰:“友,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对尊者大目犍连答曰:“友!”三尊者大目犍连作是言曰:“友!于此我退至闲静处,宴

  • 琴诀·薛易简

    古代乐学著作。唐薛易简著。七篇。已佚。今仅存概要。认为琴的演奏,具有观察社会风气与审美教育的作用,可以陶冶人的情志和培养勇敢的意志。指出“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

  • 唐宋名贤诗话·佚名

    宋代诗评汇编。简称《名贤诗话》或《唐宋诗话》。20卷。辑者佚名。郭绍虞《宋诗话考》称:“此书当为宋代汇辑诗话之最早者。《诗总》引书有《古今诗话》,而《古今诗话》引书有《名贤诗话》,则汇辑笔记说部以为诗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