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一

寳玉类

四言古

玉赞          【晋】庾肃之

圆璧月镜璆琳星罗结秀蓝田辉真荆和元珪特达瑜不掩瑕质鲜气润流映滂沱

瑾瑜玉赞        【晋】郭 璞

钟山之美爰有玉华光彩流映气如虹霞君子是佩象德闲邪

五言古

见卖玉器者       【宋】鲍 照

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子实旧楚客防俗谬有闻安知理孚采岂识质明温我方厯上国从洛入函辕扬光十贵室驰誉四豪门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邨宁能与尔曹瑕瑜稍辨论

古风          【唐】李 白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七言古

片玉篇         【唐】钱 起

至寳未为代所奇韫灵示璞荆山陲独使虹光天子识不将清韵世人知世人所贵惟燕石美玉对之成瓦砾空山埋照凡几年古色苍痕宛自然重谿羃羃暗云树一片荧荧光石泉美人之鍳明且彻玉指提携叹奇絶试劳香袖拂莓苔不觉清心皎氷雪连城美价幸逢时命代良工岂见遗试作珪璋礼天地何如瓀瑊在堦墀

金珰玉佩歌       【唐】顾 况

赠君金珰太霄之玉佩金锁禹歩之流珠五岳真君之秘箓九天丈人之寳书东井沐浴辰已毕先进洞房上奔日借问君从何处来黄姑织女机边出

五言律

咏玉          【唐】李 峤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五言排律

赋得沽美玉       【唐】南巨川

抱玉将何适良工正在斯有瑕宁自掩匪石幸君知雕琢嗟成器缁磷志不移饰樽光宴赏入佩奉威仪象德曽畱誉如虹窃可奇终希逢善价还得桂林枝

赋得沽美玉       【唐】罗立言

谁怜披褐士懐玉正求沽成器终期达逢时岂见诬寳同珠照乗价重劒论都浮彩朝虹满悬光月影孤防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采斵资良匠无令瑕掩瑜

赋得瑕瑜不相掩     【唐】陈中师

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礲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

赋得瑕瑜不相掩     【唐】武翊黄

抱璞应难辨姸媸每自融贞姿偏特达微玷遇磨砻泾渭流终异瑕瑜自不同半曽光透石未掩气如虹缜密诚为智包藏岂为忠疑看分美恶今得值良工

赋得白珪无玷      【唐】辛 洪

片玉表坚贞逢时寳自呈色鲜同雪白光润夺氷清皎皎无瑕玷锵锵有佩声昆山标重价垂棘振香名抱璞心常苦全真道未行琢磨欣大匠还冀动连城

赋得戞玉有余声     【唐】管雄甫

戞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依稀流户牖髣髴在檐楹更逐松风起还将涧水并乐中如旧曲天际转余声漂渺浮烟逺温柔入耳轻想如君子佩时得上堂鸣

赋得玉声如乐      【唐】潘存实

表质自坚贞因人一叩鸣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杳杳疑风送泠泠似曲成韵含湘瑟切音带帝弦清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后防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赋得瑕玉成器      【唐】叶季良

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水映寒光动虹开晚色明雅容看更澈余响叩弥清自与琼瑶比方随掌握荣因知君有用高价伫连城

五言絶句

咏水精         【唐】韦应物

映物随顔色含空无表里特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咏瑚          韦应物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顶上生

咏琉璃          韦应物

有色同寒氷无物隔纎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水精          【唐】王 建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七言絶句

冶春口号        【元】杨维桢

见说昆田生玉子海西还有小昆仑明朝去拔瑚树龙气随飞过海门

元宫词         【明】朱有炖

一叚无瑕白玉光来从西域献君王制成新样防龙鼎庆夀宫中奉太皇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一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彭定求
  卷一百五十四·彭定求
  张林·唐圭璋
  薛泳·唐圭璋
  张震·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十·吴景旭
  江舟欸乃·藤香馆词
  楚辞辩证下·朱熹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七言巻五十·洪迈
  黄庭坚·朱自清
  卷八百九十·佚名
  杜鹃·徐志摩
  03、迁居·蒲松龄
  ●序·沈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周权

    ●钦定四库全书 此山诗集卷九 (元)周权 撰 ○五言絶句 次韵僧惠茶 开樽酌溪渌秋兴何萧骚重哦惠休句目送吴鸿高 悼白石道士冯鹤屿 白石长碧苔闲庭落珠蕊老鹤去不还空山自流水 杂兴 泉花湿堦云篆烟寒瓦鼎柴门闲树隂坐玩

  • 巻七·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七宋 黄大舆 编菩萨蛮           晁次膺百花未报芳菲信一枝探得春风近只与雪争光更无花比香 孤标天付与冷艳谁能顾庭院好深藏莫教开路傍又天威乱糁琼蕤密一光吞尽千山碧梅与雪争妍孤

  • 卷74 ·佚名

    度正 奉寿季章大参相公 卓立三峰万仞高,依然兄弟并雄褒。 卷怀经济藏三径,震起声音满九皋。 曾向黄扉参道论,讵容绿野恣闲遨。 紫云山下梅偏早,欲送清香荐玉醪。 度正 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 廉

  • 卷六十一·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一    宋 陈起 编罗与之雪坡小藁 短歌行 金谷桃李丛畚锸费培植寒冰犹未半花叶已薿薿贞松生南山石老厥土瘠春回气尚浅生意几欲息东皇本无私托根异形色曾谓天地功不及粪壤力 寄衣曲

  • 鲲溟诗集巻四·郭谏臣

    (明)郭谏臣 撰 江村寒食 故里逢寒食园林红雨飞莺藏新柳啭燕向旧巢归老去游先倦年来事觉非小牕花下坐寂寞掩柴扉 解官归过旧宅漫述 宦游湖海忽抽簪回首家山岁月侵旧识亲朋多即世新栽松竹渐成林春寒花气沾衣薄雨霁山光入

  • 嵗时杂咏巻二十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中秋中秋夜月【二首】杜 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逺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兎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 卷三·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三宋 范成大 撰拟古弯环楼前月掩抑楼上人人月不得语相看两凝颦西窗回纹机织徧锦字春聊可自持翫何由将寄君立春日郊行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麴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日满县前春市

  • 双溪集巻一·杭淮

    明 杭淮 撰五言古诗送同年余邦臣奉使过家使君承主恩平明适万里玉节青春深浓花照江水手持紫泥封当昼丽云绮羽旂引葳防青鸾跨仙子飘然从空来进此长坐履眉山郁嵯峨华风为君起送中舍徐徳章奉使过家朝出城东门送子还故乡

  • 志第五 地形二上·魏收

    《夏书禹贡》、周氏《职方》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摹也。战国分并,秦吞海内,割裂都邑,混一华夷。汉兴,即其郡县,因而增广。班固考地理焉,彪志郡国,魏世三分,晋又一统,《地道》所载,又其次也。自刘渊、石

  • 高祖纪二·薛居正

    天福元年十一月己亥,帝御北京崇元殿,降制:“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大赦天下。十一月九日昧爽已前,应在京及诸州诸色罪犯,及曾授伪命职掌官吏,并见禁囚徒,已结正未结正,已发觉未发觉,罪无轻重,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应明宗朝所行敕

  • 卷二十 漢紀十二·司马光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盡重光協洽(辛未),凡九年。   孝武皇帝元狩五年(癸亥、前一一八年)   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盜孝景園堧地,葬其中,當下吏,自殺。   罷三銖錢,更鑄五銖錢。於是民多盜鑄錢,楚地尤甚。   上以為淮陽,楚

  • 越绝卷第三·袁康

      越绝吴内传第四   吴何以称人乎?夷狄之也。忧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

  • 卷八 骄十六案·丁耀亢

    一、武乙得天商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人不胜,乃辱之。又为革囊盛血,仰而得之,名曰“得天”。田于河洛之间,迅雷震死。论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愚哉武乙,以天为戏!有殷其雷,胡为乎来哉?二、宋康

  •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六     宋 吕大圭 撰桓公  正月己卯烝【八年】或问书烝之义何也曰胡氏曰案周书大司马烝以中冬今鲁烝以春正月其不同何也周书有周月以纪改而其言曰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周革命改正示

  •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二十二·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中。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如是至三。于时阿难为魔所迷。闻世尊教。默然不对。又告阿难

  • 魏特进集·魏收

    诗文集。北齐人魏收撰。一卷。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初仕魏,后入北齐。累官尚书右仆射。文才出众,为北朝三才子之一。在京洛时,恃才轻薄,时人号称“惊蛱蝶”。曾奉敕编修国史,撰《魏书》百

  • 昌吉县乡土志·佚名

    佚名修纂。清末推行新政,设立编书局,饬令各地采辑乡土志以充小学教材,遂修是志。内容简略,仅2000余字。列10目,叙该县历史、民族、地理、物产等。记事至光绪末年。1986年日本辑入《新疆省乡土志三十种》刊行。

  • 搔首问·王夫之

    《搔首问》写成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船山70岁之后,即船山年71或72所作。民国四年,湖南船山学社社长刘人熙从衡阳刘氏借得康熙间抄本《搔首问》,首次石印行世。刘人熙尚作一小序冠于前,言“《搔首问》者,即屈子之《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