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朱芾煌问(七则)

问一:烦恼因缘有身──五阴,身因缘有烦恼;为是先有身后有烦恼,为是先有烦恼后有身?若先有身,身则无因!若先有烦恼,未有身时,烦恼寄于何处?若烦恼与身一时俱有,则互不相因,即破因果法,亦失十二因缘。若烦恼与身俱毕竟无生,于第一义则通,于世谛则失,若失世谛,还破第一义谛。

问二:梵网载:供养法师应自卖身及男女身。既是出家菩萨,云何有男女可卖?若卖弟子,云何不失慈悲?又与戒卖男女色之条,云何不相矛盾?

问三:药王菩萨焚身供佛,自是得一切色身三昧以后之事,非谓初心。梵网谓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此已摄初心,然犹仅限于出家菩萨。今传戒制度,则不论在家出家,一切需烧。又知其难行也,烧则从轻,不知何所依据?净名谓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出家;今云何乃以烧身臂指为出家?若出家即已烧身,以何精究一切佛法?若可轻烧,何如勿烧?

问四:佛告优波离:声闻戒与菩萨戒,因缘异、心异、庄严异、方便异,是故声闻戒净非菩萨戒净,菩萨戒净,非声闻戒净。声闻以求有为破戒,以一念不求于有为净戒;菩萨以不求有为破戒,以无量劫中常处有中心不生悔为净戒;以此经意推之,似无一人同时兼受二戒之理!今之律师,大抵次第即授二戒,此与佛意有无违碍?云何行持?

问五:涅槃经佛言:我灭度后,以佛法付诸国王大臣百官及四众弟子,若末法中有犯戒者,听其苦治,若能苦治,多诸功德!是破戒辈,不名比丘,名秃居士。而梵网第六戒则又禁说四众罪过,夫说犹不可,当云何治?今北方寺院多违半月说戒之制,是以犯戒者多,而佛法因以不振!我辈既有护法之责,又惧破戒之罪,若有确见比丘非法行为之时,究应干涉与否?彼既向不诵戒,则无从于说戒时白其罪过;若置不问,则佛法将益坠落,亦增众生疑谤三宝之罪,其将何以处之?

问六:小儿腹病,医谓有虫,若不以药下虫,则是疾视其子之死而不救,若救子病,势必杀虫,二者何以兼顾?又春夏间,沟坑臭秽,易生疾疫,不以防毒药水洒治,则滋传染,药之亦必杀虫!园丁治树,农人耘苗,亦有不能两全之虑,如何处理乃得其宜?又推不肉食之义,则应绸衣革履不可穿,肥皂、洋烛不可用,一切发酵之物不可食,乃至茶不可饮──闻香片等茶曾由猪油熏治──,油漆之屋不可居──颜料中多和猪血──,即素餐之约亦不可应──以素菜中多调味之素,此物是荤──。总而言之:即处处荆棘难行,出家人远离尘俗,或可屏除,在家人未免应酬,何以善处?

问七:迦叶、阿难是佛传法弟子,涅槃经是佛最后说法,理宜付与传法之人。乃说此经时,佛偏禁此二众与听!若谓小乘不堪受持大法,则涅槃与法华何异?况诸阿罗汉与闻涅槃者固甚多耶?阿难谓为魔著,然佛既能破阿难梵咒之迷,宁不能救魔著之困?况说经将毕,佛终救之,何不早拔将来共闻正法?迦叶并无魔著,佛入涅槃,恒沙界外菩萨尚来供养,如何迦叶近在耆阇崛山而不知晓!直至灭后七日乃始知之耶?

答一:依胜义谛言,真性如如,本不生灭,且无身与烦恼,况可言孰先后!依世俗谛言,烦恼与身互为先后,身与烦恼俱时并有。论唯识之变,种生现,现生现,现生种,皆俱时因果;但种生种为先后因果耳。故一时俱有,并不破因果法。盖因于彼而果于此,以彼有故此有,即因果之义也。然有有烦恼而无身者,无色界天──或兼二乘无余涅槃──是也。有有身而无烦恼者,如来他受用身、应化身──或兼自受身、法性身──是也。有有身有烦恼者,欲界、色界五趣凡夫──或兼二乘及菩萨──是也。有无身无烦恼者,三乘无余涅槃是也。依从真起妄言,摩诃衍论谓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转,不觉则动,动则有苦;不觉而动,即无明烦恼,动而有苦,即业系受身,此可言先烦恼而后身。依息妄归真言,由身有故观烦恼有,由身空故观烦恼空,此可言先身而后烦恼。更设喻以明之:真心譬水,无明烦恼譬风──风即水之轻动──,业系受身,譬水波涛。专就水言,无风无波,以风波皆水故,以风波皆非水之真相故。专就风、波以言,前波之动遗为现动之波,现动之波传为将波之动,展转带起,如环无端,动与波同时,未尝不为因果也;波与动先后,亦未尝不为因果也。推之先先而无始也,引之后后而无终也。若问波涛从水缘何而起?则曰风耳!风耳!欲观风于水如何止息,则波涛相空,而水唯澄净平明是也。二谛及二谛不二之义皆在。

答二:梵网虽为出家菩萨戒相,然亦兼摄在家菩萨,故卖身及男女,自是指有身及男女之菩萨言。若在无男女者,则断无令彼去寻出个男女来卖之理。其不失慈悲之义,可观华严、宝积等诸经中所记菩萨以妻子等布施之行事。至卖男女色,乃导众生以淫;此乃表示轻所爱身及男女,而尊重恭敬供养于法,以此自行,亦即以此导人,与彼事义不相类例。

答三:法华、楞严、梵网,皆劝人烧身臂指供佛,所以破人之贪爱也。晚世导在家出家诸修学菩萨行者,皆略以轻烧,亦令稍作破身见、断我爱之因缘耳。净名以理夺事之说,别对机言,非常训也。云“若出家即已烧身,以何精究一切佛法”?则身即不烧,会归坏灭,岂色身坏灭,便无有能修证佛法乎?以何精究佛法的何字,好一话头,大须参究!况烧身亦即精进修习佛法之一行乎?况药王以得观一切色身三昧而烧身,实亦由烧身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乎?云“若可轻烧,何如勿烧”,此言不然!譬大菩萨行施,内外一切施,而初学菩萨可随分施,岂以不能一切施便不当施乎?又如持戒,岂以不能顿一切戒,便当不稍渐戒乎?然近来有般僧俗,但知以烧香疤为受戒,反昧受戒之正义,又奚足取哉!

答四:佛告优波离之言,含有斥小叹大,激励小乘人发大乘心之密意。实则菩萨三聚戒,摄律仪戒与声闻共,摄善法、饶益有情不共,故出家菩萨当兼具声闻律仪,以声闻详于律仪而缺善法、饶益,菩萨详于善法、饶益而略于律仪也。

答五:此问题且提出于海潮音,征求全国缁素讨论后,再为判断。

答六:有身生则不能杀非身生以全身生,有亲生则不能不杀非亲生以全亲生,有族生则不能不杀非族生以全族生,有人生则不能不杀非人生以全人生,有有情生则不能不杀非有情生以全情生。故生以杀成,杀由生有。民胞物与之大慈悲心,既不能自已,而民物又不能不相残相杀以自全其生。大悲与生,不能并存,又不能灭一而存一,则舍大慈悲心与一切有情,同归之无生法性,尚何他道哉!然虽发此大菩提悲愿,而于未能与一切有情同证无生之间,虽不免残杀全生之事,然以同体之心,不胜其怆恻悲痛之故,当力求其减免,以并育不害为常经。在己身、则宁失命而不害生;对他生、则以亲亲、仁民、爱物之差降为变例。去其迫不得已之害亲、害民者而止,此为俗谛之中道也。哀哉菩萨!当以度一切众生无生为归,当以对于亲民非不得已不害生为济。

答七:迦叶习杜多行,乐独善寂,往往不在众会。又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涅槃妙心付嘱已竟故。但阿难后仍在会,列名时或被魔娆,或闻佛将寂,悲泣失情,未及到耳。(见海刊二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性音
  四念处品第六·佚名
  对中国禅宗之感想·太虚
  菩提流支译·佚名
  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十·石雨明方
  卷二十七·佚名
  弘戒法仪上卷·法藏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三十[宋磻]·惟白
  第五品 婆罗门品·佚名
  鹤林天树植和尚语录序·佚名
  言语品法句经第八(十有二章)·佚名
  卷之下·永觉元贤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太虚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八·净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197_1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张谓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钓时如

  • 《词综》(卷三十六 补)·朱彝尊

    (词五十四首)宋金元词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张炎扬舸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

  • 卷二·郭则沄

    国朝以忠厚开基。入关之始,为明庄烈帝发丧,祭葬悉从帝礼。复有诏,设置明陵员户,春秋致祭。顺治时,有倡开煤之议者,意以窥孝陵,江甯守林公恶而杀之。见蜀人李长祥集。而魏禧所述,则己亥海师至金陵,陵木为之一空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总评·吴正子

    旧点长吉诗固喜其才亦厌其澁落笔细读方知作者用心料他人观不到此也是千年长吉犹无知已也以杜牧之郑重为叙直取二三歌诗而止始知牧亦未尝读也即读亦未知也微一二歌诗将无道长吉者矣谓其理不及骚未也亦未必知骚也骚之荒

  • 列传第七十九·刘昫

    ○韩滉 子皋 弟洄 张延赏 子弘靖 弘靖子文规 次宗 韩滉,字太冲,太子少师休之子也。少贞介好学,以廕解褐左威卫骑曹参军,出为同官主簿。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兼北海郡司马,以道路阻绝,因避地山南。

  • 卷十二 本纪十二·赵尔巽

      ◎高宗本纪三   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褫爵禁锢。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以疏纵阿睦尔撒纳,处斩。己卯,以准噶尔故总台吉达什达瓦之妻率众来降,封为车臣默尔根哈屯。命尹继善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七·陈厚耀

    韩史韩世家【节文】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晋景公十一年厥与郤克将兵八百乗伐齐败齐顷公于鞍于是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晋悼公之十年献子老寻卒子

  • 尚史卷四十九·李锴

    列传二十七宋诸臣传孔父孔父即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为大司马事穆公穆公疾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子奉之以主社稷孔父曰羣臣愿奉冯也【冯穆公子庄公】公曰不可使冯出居于郑公薨殇公立庄公元年【桓二年】大宰华督杀孔父遂弑殇

  • 七 青木堂·周作人

    青木堂在东大赤门前东头,离汤岛很近,夏天晚上往大学前看夜店,总要走过他门口,时常进去喝一杯冷饮。那时大概还不时行冰激淋,鲁迅所喝的多是别一种东西,用英语叫作密耳克舍克,可以译为摇乳吧,将牛乳鸡蛋果子露等放玻璃杯内,装入

  • 张克俭传·张廷玉

    张克俭,字禹型,山西屯留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辉县知县。六年春,农民义军进攻武安,守备曹鸣战死。又进攻辉县,克俭固守。义军屯于百泉书院,三日后撤去。克俭升兵部主事。崇祯十二年(1639),升湖广佥事,监郧阳、襄阳诸军。杨

  • 卷一百九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慎微汉景帝时郅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於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来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

  • 续佛祖统纪卷之一·志磐

    北峰印法师法嗣法师法照字晦岩。台州黄岩大墺人。俗姓童氏。族聚四百余年。父冕。事佛崇善里称童佛。生九子。师居其次。母陈氏。梦日[雨/贝]褰裳得之妊。十二月乃娩。气貌奇伟。耳垂肩。眼瞱瞱如电。方入小学。根器

  •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十一·明盂

    住雲門顯聖寺門人淨範編山陰嗣法弟子祁淨超較訂佛事宗會菴縣鐘板,鴻雁知秋商羊識雨,畫隨灰而月暈缺簫,吹寒谷而華開一塢。黃初平,叱石成羊。李將軍箭穿石虎,謾道感應。靈通其然。法如是。故舉椎云。若向這裏會得。自然翕闢

  • 孽卵·布尔加科夫

    俄国著名作家米・布尔加科夫以其机智巧妙的笔触创作出了一篇篇非常怪诞,非常滑稽非常质朴,非常耐人寻味的现代经典。本书由他的三篇小说结集而成。被高尔基称为必将会进入世界文学史的《孽卵》叙述了一个连鸡蛋和蛇蛋都

  • 扈从东巡日录·高士奇

    日记体史书。清高士奇著。康熙21年(1682),士奇以翰林侍讲扈圣祖东巡,省谒陵寝,观兵松花江上,归后撰成日录。凡2卷,卷前序文5篇,卷末殿以附录,约计3.5万言。全书以时间为经,考记处所为纬,以历史内容为中心,于所过山川、郡县、兀

  • 词论·张祥龄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

  • 大乘宝云经·佚名

    佛教经典。南朝梁曼陀罗仙与僧伽婆罗共译。七卷。是唐达磨流支译《宝雨经》的异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玄沙师备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内容编集上堂语、颂、上堂示众、方丈录、佛心印录等,卷末附林澄所撰之‘唐福州安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