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八·列传第八

    耶律夷腊葛 萧海璃 萧护思 萧思温 萧继先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之。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都知,赐宫户。时上酗酒,数以细故杀人。有监雉者因伤雉而亡,获之欲诛,夷腊葛谏曰:“是罪不应死。”帝竟杀之,以尸付夷腊葛曰:“收汝故人!”夷腊葛终不为止。复有监鹿详稳亡一鹿,下狱当死,夷腊葛又谏曰:“人命至重,岂可为一兽杀之?”良久,得免。辽法,麚歧角者,惟天子得射。会秋猎,善为鹿鸣者呼一麚至,命夷腊葛射,应弦而踣。上大悦,赐金、银各百两,名马百匹,及黑山东抹真之地。后穆宗被杀,坐守卫不严,被诛。

  萧海璃,字寅的哂,其先遥辇氏时为本部夷离堇。父塔列,天显间为本部令稳。海璃貌魁伟,膂力过人。天禄间,娶明王安端女蔼因翁主。应历初,察割乱,蔼因连坐,继娶嘲瑰翁主。上以近戚,嘉其勤笃,命预北府宰相选。顷之,总知军国事。时诸王多坐反逆,海璃为人廉谨,达政体,每被命按狱,多得其情,人无冤者,由是知名。汉主刘承钧每遣使入贡,必别致币物,诏许受之。年五十卒,帝愍悼,辍朝二日。

  萧护思,字延宁,世为北院吏,累迁御史中丞,总典群牧部籍。应历初,迁左客省使。未几,拜御史大夫。时诸王多坐事系狱,上以护思有才干,诏穷治,称旨,改北院枢密使,仍命世预宰相选。护思辞曰:“臣子孙贤否未知,得一客省使足矣。”从之。上晚岁酗酒,用刑多滥,护思居要地,龊龊自保,未尝一言匡救,议者以是少之。年五十七卒。

  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通书史。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尚燕国公主,为群牧都林牙。思温在军中,握笄修边幅,僚佐皆言非将帅才。寻为南京留守。初,周人攻扬州,上遣思温蹑其后,惮暑不敢进,拔缘边数城而还。后周师来侵,围冯母镇,势甚张。思温请益兵,帝报曰:“敌来,则与统军司并兵拒之;敌去,则务农作,勿劳士马。”会敌入束城,我军退渡滹沱而屯。思温勒兵徐行,周军数日不动。思温与诸将议曰:“敌众而锐,战不利则有后患。不如顿兵以老其师,蹑而击之,可以必胜。”诸将从之。遂与统军司兵会,饰他说请济师。周人引退,思温亦还。已而周主复北侵,与其将傅元卿、李崇进等分道并进,围瀛州,陷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垂迫固安。思温不知计所出,但云车驾旦夕至。麾下士奋跃请战,不从。已而陷易、瀛、莫等州,京畿人皆震骇,往往遁入西山。思温以边防失利,恐朝廷罪己,表请亲征。会周主荣以病归,思温退至益津,伪言不知所在。遇步卒二千余人来拒,败之。是年,闻周丧,燕民始安,乃班师。

  时穆宗湎酒嗜杀,思温以密戚预政,无所匡辅,士论不与。十九年,春蒐,上射熊而中,思温与夷离毕牙里斯等进酒上寿,帝醉还宫。是夜,为庖人斯奴古等所弑。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立景宗。保宁初,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仍命世预其选。上册思温女为后,加尚书令,封魏王。从帝猎闾山,为贼所害。

  萧继先,字杨隐,小字留只哥。幼颖悟,叔思温命为子,睿智皇后尤爱之。乾亨初,尚齐国公主,拜驸马都尉。统和四年,宋人来侵,继先率逻骑逆境上,多所俘获,上嘉之,拜北府宰相。自是出师,继先必将本府兵先从。拔狼山石垒,从破宋军应州。上南征,取通利军,战称捷力。及亲征高丽,以继先年老,留守上京。卒,年五十八。继先虽处富贵,尚俭素,所至以善治称,故将兵攻战,未尝失利,名重戚里。

  论曰:呜呼!人君之过,莫大于杀无辜。汤之伐桀也,数其罪曰“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武王之伐纣也,数其罪曰“无辜吁天”;尧之伐苗民也,吕侯追数其罪曰“杀戮无辜”。迹是言之,夷腊葛之谏,凛凛庶几古君子之风矣。虽然,善谏者不谏于已然,盖必先得于心术之微,如察脉者,先其病而治之,则易为功。穆宗沈湎失德,盖其资富强之势以自肆久矣。使群臣于造次动作之际,引谏彼诤,提而警之,以防其甚,则亦讵至是哉!于以知护思、思温处位优重,耽禄取容,真鄙夫矣!若海璃之折狱,继先之善治,可谓任职臣欤!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六 孙搴 陈元康 杜弼·李百药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刘昫
  卷九十三·志第四十二·食货一·宋濂
  卷二百五十六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卷一百二十·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佚名
  卷五十三·郝经
  卷七十四·鄂尔泰
  范祖禹传·脱脱
  罗衣轻传·脱脱
  卷六十九·佚名
  130.说实话的高允·林汉达
  外卷之一·佚名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三五 齊紀一·司马光

      起屠維協洽(己未),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五年。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四七九年)   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蕭嶷為都督荊 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尚書左僕射王延之為江州刺史,安南長史蕭子良為督會稽等五郡諸

  • ●卷十五·李攸

      ○耤田   明道元年十二月,上谓宰臣曰:“朕观古之兴王,皆重农桑,以为厚生之本。朕欲躬耕耤田,庶驱天下游食之民尽归南亩。”宰臣贺曰:“陛下亲发德音,躬耕以劝天下之民,皆致治之大本。臣等备位宰辅,不胜庆幸。”乃下诏曰:

  • ●卷十六·徐梦莘

      政宣上帙十六。   起宣和五年四月十七日庚子,尽二十八日辛亥十七日庚子童贯蔡攸整军容入燕山府抚定燕城。   贯攸入燕京抚定残民羸卒捧香火迎导而行欢呼言曰:契丹既灭大金归国王师入城复见天日相庆之人家至户到

  • 卷十五 顺帝·王夫之

      国无人焉则必亡,非生才之数于将亡之国独俭也。上多猜,则忠直果断之士不达;上多猜而忠直果断者诎,则士相习于茸靡,虽有贞志,发焉而不成。宋自孝武迄于明帝,怀猜忌以待下,四十余载矣,又有二暴君之狠毒以闲之,人皆惴惴焉旦夕之

  • 名山藏卷之十二·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十二◆典谟记十二英宗睿皇帝二○英宗睿皇帝二十一年正月赐司礼监太监王振及各监太监钱僧保高让曹吉祥蔡忠白金宝楮彩币诸物命振侄林为锦衣卫世袭指挥命事僧保等弟侄俱为锦衣卫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五缺·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五缺宋 吕中 撰太宗皇帝

  • 卷五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绦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绦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集解

  • 徐世昌·陶菊隐

    自清末至民国,以权术窃高位者多矣,术之愈工者,位亦愈显。然皆饱涉风波,或有所凭借,始得蒸蒸日上。独徐世昌者,侥幸入词苑,学问非所长,终身未绾军符,戎事更非所习,谈笑从容,取功名如拾芥,仕清室忝握机枢,佐民国俨居元首。士林称之曰

  • 颜日愉传·张廷玉

    颜日愉,字华阳,浙江上虞人。万历中乡试举人。崇祯初年授叶县知县,政治清平,但为上级所恶,被劾罢官。该县百姓到朝廷为他申冤,才被任用。后为静宁知州。罗汝才领导农民起义,日愉忙请固镇五道兵合剿,自己先率敢死队数人去招安。

  • 二八、孔子卒年考·钱穆

    《春秋》:“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传》文亦同,《史记 世家》亦同,自来无异说。杜预注《左传》,始谓:“四月十八乙丑,无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误。”(《长历》说同。)孔传《东家杂记

  •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钱穆

    要谈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首先应该提到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此项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创始于三千年前的周公,完成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此项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

  • 卷十八·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八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毛诗大雅文王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三○音义下武至文王有声二篇是武王之大雅【至衍字】序疏受命至周邦○受命谓受殷王嗣位之命【

  • 卷四十九·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六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佛无量法门。逮得菩萨无量诸行。菩萨无量妙方便道。普照身心。乐求无量方便法门。成就菩萨清净解脱。菩萨无量清净诸根。菩萨无量诸清净力。心随菩萨无量诸行。出生菩萨无量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卷上(一名慈悲集)·慧日

      大唐慈愍三藏慧日集稽首归依大导师  十方三世诸如来今集诸经念佛法  救度生死爱河人八万行中诠要行  显示西方净土门自劝劝他生彼国  愿佛慈悲力加被稽首归依无量寿  彼国他方大悲主闻名渴仰遥顶礼  

  • 文房四谱·苏易简

    我国古代系统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第一部专著。又名《文房四宝谱》。北宋苏易简撰于雍熙三年(986年)。凡笔谱二卷、砚谱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各述本末、制作及故实并有关诗词文赋,援引类书及唐五代以

  • 平台纪事本末·佚名

    不分卷,未著撰作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 自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台湾林爽文发动反清起义起,至乾隆五十三年五月镇压起义的清军撤离台湾止。书的作者在追述了林爽文的身世和以天地会组织群众的情况后,比较

  • 大乘集菩萨学论·佚名

    梵名S/iks!a^samuccaya 。凡二十五卷。法称菩萨着,宋代法护、日称等共译。又称学处要集。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修行大乘佛教者之教说金言集。梵本刊行于一九○二年,分十九章,汉译本则立十八品。内容系就布施、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