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

项斯

寄剡溪友

歇马亭西酒一卮,半年闲事亦堪悲。船横镜水人眠后,蓼暗松江雁下时。山晚迥寻萧寺宿,雪寒谁与戴家期。夜来忽觉秋风急,应有鲈鱼触钓丝。 【见宋高似孙《剡录》卷六。】

李郢

飞下数千尺,全然无定形。霓横天日射,龙出石云腥。壮势春曾看,寒声佛共听。昔人云此水,洗目最能醒。 【见《宛委别藏》本《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卷十五。】

智通

智通,嗣归宗。初在归宗会下,后住五台山法华寺。诗一首。 【(《全唐诗》无智通诗)】

临终偈

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见 【《五灯会元》作「看」】 ,谁是我般人? 【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

周碏

碏,大中间庐山布衣。诗二首。 【(《全唐诗》无周碏诗)】

题东林寺

大中天子海恩深,再使迷徒识佛心。半死白莲初降雨 【从《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改】 ,欲成荒地又铺金。僧开石室经犹在,虎印溪泉迹未沉。谁谓五湖书剑客,此生重得见东林。

再崇玄法象西天,宏闬新高碧嶂前。风送片云招白马,鹤迎贫女施金钱。沙门觅佛曾谙路,苦海悲人易得船。三教共兴谈帝道,大中年是太平年。 【见《吉石盦丛书》影宋本陈舜俞《庐山记》卷四,原署:「布衣周碏。」】

韩琮

巢父井三绝

巢由终古洒清风,四海轻脱屣徙中。留此一泓来者见,蜗牛角上少争雄。

深沉千尺湛寒泉,来往无私施不偏,愧我扶衰酌灵液,谁知真暖发丹田。

高名已与白日连,遗迹犹闻故老传。吊古每来荒庙下,落花流水总依然。 【见影印天一阁藏《正德汝州志》卷七。】

游香山寺

信马盘桓上碧穹,云埋松翠梵王宫。老僧细说禅机话,深会菩提色即空。 【同前。】

昨夜小园春已老。 【《江湖小集》卷二十李《梅花衲》引。】

栖白

寄独孤处士

林下别多年,相逢事渺然。扁舟浙水上,轻策剡山前。坐石吟杉月,眠云忆岛仙。何期归太白,伴我雪中禅。 【见高似孙《剡录》卷四。】

怀竺法深

荒斋增暑梦,数夕罢冥搜。南极高僧问,西园独鹤愁。兴生黄竹晚,吟断碧云秋。共是忘机者,何当卧沃洲。 【同治《嵊县志》卷二五《文翰志方外》。此首承陶敏先生录示。】

奉赠河西真法师

知师远自炖煌至,艺行兼通释与儒。还似法兰与上国,仍论博望献新图。已闻□陇春长在,更说河湟草不枯。郡去五天多少地,丕腾得见雪山无。 【见伯三八八六卷。原署:「京荐福寺内供奉大德栖白上。」】

圆鉴

圆鉴,大中间长安千福寺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圆鉴诗)】

五言美瓜沙僧献款诗一首

圣主恩方洽,瓜沙有异僧。身中多种艺,心地几千灯。面进输诚款,亲论向化能。诏迥 【疑应作「回」】 应锡赉,殊宠一层层。 【同前,又见伯三七二○卷。原署:「右街千福寺内道场应制大德圆鉴。」】

彦楚

彦楚,大中间长安崇先寺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彦楚诗)】

五言述瓜沙 【一下有「州」字】 僧献款诗一首

乡邑虽然异,衔恩万国同。远朝来凤阙,归顺贺宸聪。昌 【疑应作「冒」字】 暑闻莺啭,看花落晚红。辩清能击论,学富早成功。大教从西得,敷皂赐 【一作「筵愿」】 向东。今朝承圣旨,起坐沐天风。 【同前。注「一作」者,为伯三七二○卷之异文。原署:「右街崇先寺内讲论兼应制大德彦楚。」】

子言

子言,大中间长安千福寺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子言诗)】

五言美瓜沙僧献款诗一首

圣泽布遐荒,僧来自远方。愿弘戎虏地,却作礼仪乡。博□谕乡雅,清谭义更长。□应恩意重,归路转生央。 【见伯三八八六卷。原署:「右街千福寺沙门子言。」】

建初

建初,大中间长安报恩寺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建初诗)】

感圣皇之化有炖煌都法师悟真上人特疏来朝因成四韵

名出炖煌郡,身游日月宫。柳烟轻古塞,边草靡春风。鼓舞千年圣,车书万里同。褐衣特献疏,不战四夷空。 【同前。原署:「报恩寺赐紫僧建初。」】

太奉

太奉,大中间长安报圣寺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太奉诗)】

五言四韵奉赠河西大德

口禹口禹空门客,洋洋艺行全。解投天上日,不住□□禅。飞锡登云路,抠衣拂戍烟。喜同清净教,乐我太平年。 【同前。原署:「报圣寺内供奉沙门太奉。」】

有孚

有孚,大中间长安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有孚诗)】

立赠河西悟真法师

沙徼虏尘清,天亲入帝京。词华推翘类,经论许纵横。幸喜乾坤泰,忻逢日月明。还乡报连帅,相宁□升平。 【同前。原署:「内供奉文章应制大德有孚。」】

宗(芯去心改臣)

宗(芯去心改臣),大中间长安千福寺僧。诗二首。 【(《全唐诗》无宗(芯去心改臣)诗)】

七言美瓜沙僧献款诗二首

沙漠关河路几程,师能献土远输诚。因兹却笑宾熬旅,史籍徒章贡赋名。

行尽平沙入汉川,手摇金锡意朝天。如今政是无为代,尧舜聪明莫比肩。 【同前。原署:「右街千福寺内道场表白兼应制赐紫大德宗(芯去心改臣)。」】

辨章

辨章,大中间长安千福寺僧,三教首座。诗一首。 【(《全唐诗》无辨章诗)】

依韵奉酬悟真大德 【题拟】

生居忠正地,远慕凤凰城。已见三冬学,何言徒聚萤? 【伯三七二○卷。原附悟真诗后,题作「依韵奉酬」。其署衔为「右街千福寺三教首座入内讲论赐紫大德」。】

悟真

悟真,瓜沙僧。大中五年入长安,诏奖之,赐紫,许巡礼两街诸寺,长安诗僧多赠以诗什。后任河西都僧统,年逾七十。诗一首。 【(《全唐诗》无悟真诗)】

辞谢辨章大德 【题拟】

生居狐貊陌地,长在碛边城。未能学吐凤,徒事聚飞萤。 【同前。原题作「悟真未能酬答和尚,故有辞谢」。】

景导

景导,大中间长安左街保寿寺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景导诗)】

赠沙州僧悟真上人兼送归

河湟旧邑新道复,天竺名僧汉地来。经论三乘鹙子辩,诗吟五字慧休才。登山振杖穿云锡,渡水还浮逆浪杯。明日玉阶辞圣主,恩光西迈送书回。 【斯四六五四卷。原署:「左街保寿寺内供奉讲论大德景导。」】

李节

过耒江吊子美

耒阳浦口系扁舟,红蓼滩头宿白鸥。半夜青灯千里客,数声寒雁一天秋。蛩吟隔岸情如诉,斗柄横江势欲流。惆怅杜陵老诗伯,断碑古木绕荒丘。 【《杜诗详注》附《诸家咏杜续编》引《耒阳县志》。此诗承陶敏先生录示。】

于武陵

泛若耶宿云门

溪船泛数里,渐觉少炎晖。映水花连影,逢人鸟背飞。深犹见白石,凉好换生衣。未得多诗句,终须隔宿归。 【《会稽掇英总集》卷六。】

韦曲

韦曲城南锦作堆,千金不惜买花栽。谁知贵戚多羇束,落尽春红不看来。 【《类编长安志》卷九。】

裴休

白水洞飞泉

灵泉何太高,北斗想可挹。凌日五色云,直偪千仞急。白虹下饮涧,寒剑倚天立。闪电不得瞬,长雷无敢蛰。万丈石崖坼,一道林峦湿。险偪飞泻坠,冷心山鬼泣。须当截海去,浊浪不相入。 【见乾隆十二年刊张雄图纂《长沙府志》卷四五、光绪《湖南通志》卷四《山川》二。】

延庆化城寺

平生志在野云深,建立精蓝大用心。须达买园充圣地,祗(左阡去千右施去方)施树不收金。鸣钟尚息刀轮苦,下击三涂地狱音。为报往来游翫者,园林常住勿相侵。 【见道光五年刊方履籛编《河内县志》卷二十。】

颂黄陵断际禅师 【题拟】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系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八册裴休撰《黄陵断际禅师宛陵录》。】

武林石桥亭

山断石为桥。 【见宋施谔撰《淳佑临安志》残本卷八。】

清教

清教,咸通以前僧人。诗二句。 【(《全唐诗》无清教诗)】

雷电下嵩阴。

香连邻舍像。 【见《唐诗纪事》卷四九引《酉阳杂俎》。】

道吾和尚

道吾和尚,嗣关南道常。住襄州关南。及与德山宣鉴、赵州从谂游。诗一首。 【(《全唐诗》无道吾和尚诗,传据《祖堂集》卷十九、《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唐另有潭州道吾山圆智禅师,据张靖龙考证,并非此诗作者,兹不取)】

乐道歌

乐道山僧纵性多,天回地转任从他。闲卧孤峰无伴侣,独唱无生一曲歌。无生歌,出世乐,堪笑时人和不着。畅情乐道过残生,张三李四浑忘却。大丈夫,须气(上既下木),莫顺人情莫妨碍。汝言顺即是菩提,我谓从来自相背。有时憨,有时痴,非我途中争得知。特达一生常任运,野客无乡可得归。今日山僧只遮是,元本山僧更若为。探祖机,空王子,休似浮云勿隈倚。自古长披一衲衣,曾经几度遭寒暑,不是真,不是伪,打鼓乐神施拜跪。明明一道汉江云,青山渌水不相似。禀性成,无揩改,结角罗纹不相碍。或运慈悲喜舍心,或即逢人以棒闿。慈悲恩爱落牵缠,棒打交伊破恩爱。报乎月下旅中人,若有恩情吾为改。 【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毕諴

毕諴,字存之,郓州须昌人。大和中擢进士第。会昌间任磁州刺史。大中时,历官翰林学士、刑部侍郎。咸通初入相,四年出守河中,卒,年六十二。 【(《全唐诗》无毕諴诗,传据《旧唐书》本传及《唐刺史考》)】

萍聚只因今日浪,荻斜都为夜来风。 【《唐语林》卷三。】

周繇

惜春

自从春草生,不敢下阶行。 【见日本汲古书院出版《和刻本类书集成》本宋陈元靓《重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癸集》卷十三《诙谐文话》引。】

詹雄

咏蝉

雨余翼敛槐烟薄,风急声翻柳巷深。

咏柳

自从彭泽先生后,翠叶芳条祇自春。 【均见《吟窗杂录》卷二九《历代吟谱》。】

景岑

景岑,长沙人。嗣南泉。初住鹿苑,后无定所。众称长沙和尚。诗二十一首。 【(《全唐诗》无景岑诗)】

劝学偈

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禅师欲 【《景德传灯录》作「愿」】 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

诫人斫松竹偈

千年竹,万年松,枝枝叶叶尽皆同。为报四方参 【《景德传灯录》作「玄」】 学者,动手无非触祖翁 【《景德传灯录》作「公」。同前】。

投机偈

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真实说时声不现,正体堂堂没却身。 【《祖堂集》卷十七。】

因事颂

自觉开佛堂,慧放五道光。无人不佛佛,不悟意中藏。 【同前。】

须弥纳芥子颂

须弥本非有,芥子元来空。将空纳非有,何处不相容? 【同前。】

明教中幻意偈

若人见幻本来真,是即名为见佛人。圆通法界无生灭,无灭无生是佛身。 【同前。】

答南泉久住投机偈 【题拟】

今日投机事莫论,南泉不道遍乾坤。还乡须 【《五灯会元》作「尽」】 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入 【《五灯会元》「出」】 门。 【《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 也大奇,也大奇,一月之中两月疑。见与见缘无自性,常寂谁是复谁非。 【《祖堂集》卷十七。】

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为众色 【《宗镜录》作「剎」】 ,悟时剎海 【《景德传灯录》作「境」】 是真心。

身界二尘无实性 【《宗镜录》、《景德传灯录》作「相」】 ,分明达此号知音。 【《祖堂集》卷十七、《宗镜录》卷九八、《景德传灯录》卷十。】

摩诃般若照,解脱甚深香 【《景德传灯录》作「深」,《五灯会元》作「法」】 。法身寂灭体,三一理圆常。欲识功齐处,此名常寂光。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

虚空问万像,万像答虚空。何 【《景德传灯录》作「谁」】 人亲得闻,木叉丱角童。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 假有元非有,假灭亦非无。涅盘偿债义,一性更无殊。 【《祖堂集》卷十七。】

妙空妙用不思议,无灭无生无所依。本觉性真为智父,父生智子妙难思。智智不觉元来妙,达见无观即本如。父子本来无二相,即今即本更无时。 【同前。】

满眼本非色,满耳本非声。文殊常触目,观音塞耳根。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无佛亦无人。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

谁问山河转,山河转向谁?圆通无两畔,法性本无归。 【同前。】

碍处无 【《景德传灯录》作「非」】 墙壁,通处勿 【《景德传灯录》作「没」】 虚空。若能 【《景德传灯录》作「人」】 如是解,心色本来同。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身。 【《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丛林公论》。】

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殊 【《五灯会元》作「如」】 佛面? 【《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

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十方真寂灭,谁在复谁行。 【同前。又见《林间录》卷上。】

万法一如不用拣,一如谁拣谁不拣。即今生死本菩提,三世如来同个眼。 【同前。】

亡僧偈

目前无一法,当处亦无人。荡荡金刚体,非妄亦非真。 【《林间录》卷上。】

师复

师复,咸通间福州双峰寺僧。 【(《全唐诗》无师复诗)】

君自成龙我成道。 【见明王应山纂《闽都记》卷十九。】

智真

智真,姓柳,扬州人。嗣怀晖。住福州龟山。咸通六年卒,年八十四。诗四首。 【(《全唐诗》无智真诗)】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 【《淳熙三山志》卷三七作「心」】 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在俗解 【《五灯会元》作「妨」】 修道,金粟曾为长者 【《五灯会元》作「居士」】 身。

忍仙林下坐禅时,曾被歌王割截肢。况我圣朝无此事,只今休道亦何悲。 【见《景德传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四。】

敕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云中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 【见《五灯会元》卷四。】

温庭筠

山寺明媚木芍药,野田叫噪官虾蟆。 【见《能改斋漫录》卷五《汉以牡丹为木芍药》条。】

窗疏眉语度。 【见《类说》卷四九《汉上题襟》。】

卜山居

山底采薇云不厌,洞中栽树鹤先知。 【见《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七三册藤原公任《和汉朗咏集》卷下《仙家》引。】

封特卿

特卿,字亚公,渤海人。敖之从子。进士及第,为湖州军倅,后历位清显。诗二首。 【(《全唐诗》无封特卿诗,兹据《旧唐书》卷一六八《封敖传》、《新唐书》卷七一《宰相世系表》拟传)】

为湖州军倅日与同年李大谏诗酒唱酬以疾阻欢及愈作此诗 【题拟】

已负数年红画烛,更辜双带绣香球。白苹洲上风烟好,扶病须□到后筹。

离别难

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今朝虽送别,会却有明年。 【均见《增修诗话总龟》卷二三引江邻几《杂志》。今本《江邻几杂志》无此条。】

义玄

义玄,俗姓邢,曹州南华人。嗣希运。后住镇州临济院,创临济宗。咸通八年卒。诗一首。 【(《全唐诗》无义玄诗)】

将示灭说传法偈

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偏 【《五灯会元》、《林间录》作「边」】 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还 【《林间录》、《五灯会元》作「须」】 磨。 【见《天圣广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十一、《林间录》卷下。】

某大德

赵州和尚将游五台作偈留之 【题拟】

何 【《五灯会元》作「无」】 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 【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一误作从谂诗。】

从谂

从谂,姓郝,曹州郝乡人。嗣南泉,住赵州观音院。世称赵州和尚。咸通九年卒。诗十七首。 【(《全唐诗》无从谂诗,传据《古尊宿语录》卷十四。《祖堂集》卷十八法名作全谂,青社缁丘人)】

十二时歌

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裙子褊 【《偈颂》作「偏」】 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被去皮改昆)无腰 【一作「裆」】 ,(被去皮改夸)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比望 【一作「本为」】 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 【一作「翻成」】 不唧溜。

平旦寅,荒村破院实难论。解斋粥米全无粒,空对闲窗与隙尘。唯雀噪,勿人亲,独坐时闻落叶频。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

日出卯,清净却翻为烦恼。有为功德被尘谩 【《偈颂》作「幔」】 ,无限田地未曾扫。攒眉多,称心少,(叵寸)耐东村黑黄老。供利不曾将得来,放驴吃我堂前草。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馒头(□追)子前年别,今日思量空咽津。持念少,嗟叹频,一百家中无善人。来者祇道觅茶吃,不得茶童 【《偈颂》作「(口童)」】 去又嗔。

禺中巳,削发谁知到如此。无端被请作村僧,屈辱饥凄受欲死。胡张三,黑李四,恭敬不曾生些子。适来忽尔到门头,唯道借茶兼借纸。

日南午,茶饭轮还无定度。行却南家到北家,果至北家不推注。苦沙盐,大麦醋,蜀黍米饭虀莴苣。唯称供养不等闲,和尚道心须坚固。

日昳未,者回不践光阴地。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老僧身便是。不习禅,不论义,铺个破席日里睡。想料上方兜率天,也无如此日炙背。

晡时申,也有烧香礼拜人。五个老婆三个瘿,一双面子黑皴皴。油麻茶,实是珍,金刚不用苦张筋。愿我来年蚕麦熟,罗(日侯)罗儿与一文。

日入酉,除却荒凉更何守。云水高流定委无,历寺沙弥镇常有。出格言,不到口,枉续牟尼子孙后。一条拄杖麤楋蔾,不但登山兼打狗。

黄昏戌,独坐一间空暗室。阳焰灯光永不逢,眼前纯是金州漆。钟不闻,虚度日,唯闻老鼠闹啾唧。凭何更得有心情,思量念个波罗蜜。

人定亥,门前明月谁人爱。向里唯愁卧去时,勿个衣裳着甚盖。刘维那,赵五戒,口头说善甚奇怪。任你山僧囊罄空,问着都缘总不会。

半夜子,心境何曾得暂止。思量天下出家人,似我住持能有几?土榻床,破芦(□废),老榆木枕全无被。尊香不烧安息香,灰里唯闻牛粪气。 【此组诗又见《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下。】

因见诸书见解异途乃有颂

石桥南,赵州北,中有观音有弥勒。祖师留下一只履,直到如今觅不得。 【此首又见《祖堂集》卷十八。】

因鱼鼓有颂

四大犹 【《五灯会元》卷四作「由」】 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怪不与凡夫说,祇为宫商调不同。

因莲花有颂

奇异根苗带雪鲜,不知何代别西天。淤泥深浅人不识,出水方知是白莲。

渠说佛有难,我说渠有灾。但看我避难,何处有相随?有无不是说,去来非去来。为你说难法,对面识得来。 【以上十六首均见宋渭颐藏主《古尊宿语录》卷十四《赵州真际禅师语录》卷下。】

送凌行婆颂

当机直面提,直面当机疾 【《五灯会元》录二「直」字皆作「觌」】 。报尔凌行婆,哭声何得失。 【见《景德传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三。】

凌行婆

凌行婆,从谂同时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凌行婆诗)】

答赵州和尚颂

哭声师已晓,已晓复谁知。当时魔 【《五灯会元》作「摩」】 竭国,几丧目前机。 【同前。】

郑(王己)

郑(王己),咸通中人。与沈云翔、秦韬玉等十人,皆交通中贵,时称为芳林十哲。诗一首。 【(《全唐诗》无郑(王己)诗)】

伤淘者

披沙辛苦见伤怀,往往分毫望亦乖。力尽半年深水里,难全为一凤凰钗。 【《太平御览》卷八一一引《岭表录异》,又见四库本《岭表录异》卷上。】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八·彭定求
  卷二百一十五·彭定求
  第十三出 谄笑·李渔
  续四十出 余韵·孔尚任
  第六出 被围·梁辰鱼
  薜荔园诗集原序·佘翔
  秋色·闻一多
  提要·曹贞吉
  中州集巻六·元好问
  卷五·房祺
  卷三百六十五·陈思
  卷三百四十五·陈思
  卷十五·王琦
  卷七百七十七·佚名
  跋·范成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折 公心拒谳·冯梦龙

    【双调引秋蕊香】【二句】[末冠带扮李若朴上]正把朝纲嗟叹,何心入相国庭前。【集句】乌纱项上是青天,万事伤心在目前。敢向官途争虎首,西湖残景醉常眠。自家大理寺丞李若朴是也。早间秦府有人来请到府中议事,想为岳鹏举那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二年岁次壬戌 金熙宗亶皇统二年春正月案是月乙未朔壬寅诏建国公出外第可依亲贤宅差提点官并都监 直秘阁赐绯鱼袋张子颜子正并进二官升直敷文阁右承奉郎赐绯鱼袋张宗元为右宣义郎直秘阁宗元枢密使

  •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殿阁词林记卷二·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殿学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李贤字原德河南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初授吏部验封主事歴考功文选郎中景泰初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絶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景帝嘉纳辛未之岁额森遣使通

  • 三四七 军机大臣奏进呈江西陕西解来应毁书籍片·佚名

    三四七 军机大臣奏进呈江西陕西解来应毁书籍片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据江西巡抚海成解应选及应毁书籍前来,除应选各书交四库馆办理外,谨将应毁书六种,原封进呈。再,本年六月陕西巡抚毕沅奏缴违禁书籍一折,奉旨:俟回銮后呈

  • 志卷第四 高丽史五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历一。○夫治历明时历代帝王莫不重之。 周衰历官失纪散在诸国。 于是国自有历。 至五季闰国若蜀若唐之类虽立国崎岖而亦莫不各有所用之

  • 卷一百十六·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十六歌颂【三十六】万夀恭编御制诗八徵耄念记进表原任翰林院编修【臣】周厚辕【臣】谨奏欣逢皇上八旬大庆万夀万万夀先春命镌八徵耄念之宝御制记文宣示寰宇【臣】伏读万遍心悦诚服复恭

  • 卷九三·邱濬

    ▲历象之法(下) 《扬子》: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几(近也)乎莫之能违也。”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李轨曰:“几,近也。落下闳为武帝经营之,鲜于妄人为武帝算度之,耿

  • 卷十二·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二    宋 沈棐 撰盟尝读周官司盟掌盟诅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初有疑於周官夫当周全盛之时圣王在上方国诸侯同心协力以藩屏王室朝觐会同各以时至九伐之法虽设而不施也安得有

  • 静女·佚名

    ——天真烂漫的幽会【原文】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①静:闲雅贞洁。姝(sh

  • 卷二·佚名

    (四)复次夫听法者,有大利益增广智慧。能令心意悉皆调顺。我昔曾闻。师子诸国。尔时有人。得摩尼宝大如人膝。其珠殊妙世所希有。以奉献王。王得珠已谛视此珠而说偈言:往古诸王等,积宝求名称。聚会诸宾客,出宝自矜高。舍位命

  • 为军政当局开示·太虚

    ──十六年四月在福州功德林说──‘诸善信于佛法有何讨论’?  众等问言:‘我等投身党国,为民谋福,心不自安,愿闻法以安之’。  答言:‘安心为学佛之大事,昔达摩面壁九年,有神光者请益安心,达摩答言:“将心来与汝安”!神光云

  • 欧美需要佛教的明证·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盘拉都那市政厅市民欢迎会讲──方才听到主席所说,谓此地从前基督教盛行,现在已完全佛教化。我常想:现在欧美需要佛教,因为佛教最可能贯通于科学。由盘拉都那市的证明,世界有变成佛教的可能,将来可以改善

  • 绝余编序·智旭

    生平行履百无一长独有大菩提心忘身为法舍己从人。则堪质诸三世慈尊者也。自庚午至甲戌。五年之中。几经困衡。曾无退悔。盖因乙亥仲秋。复遇一友背盟。而此志遂不啻如槁木死灰矣丙子春本拟遁迹万山深处。甘与野兽同死

  • 第八十三章 敌王克服次第·佚名

    其时,楞伽之住民等,皆见彼王殊胜之善业力,对彼抱恭敬,(一)抱怖畏、抱善悦、抱爱情之行动,于任何时,皆不能越之命令。(二)对彼王之光辉,抱爱慕于心,诸国之人王皆送礼物。(三)彼[王]以斩首刑之[囚]人坚固抑留绳于狱屋,而更放之。(四)无上仁慈

  •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陈景元

    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也是《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其上卷抄录《公孙龙子》中《白马论》、《指物论》二篇及谢希深注,下卷载唐杨嗣复《九证心戒》,是九种察言观色的方法。

  • 医界镜·儒林医隐

    社会小说, 四卷二十二回。儒林医隐著,瓶山居士校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同源祥书庄出版,次月发行。标“卫生小说”。小说以名医贝仲英和其子贝祖荫为线索,描述了众庸医骗人误人的发迹史,揭露了他们不学无术、

  • 天变邸抄·佚名

    天变邸抄是1626年(明朝明熹宗天启六年约五月间)在北京一份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邸报。内容集中报道了同年5月30日(天启丙寅五月初六)爆发的王恭厂大爆炸。“天变邸抄”四字是由收录者自己添加上去的,意为报道王恭厂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