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政当局开示
──十六年四月在福州功德林说──
‘诸善信于佛法有何讨论’? 众等问言:‘我等投身党国,为民谋福,心不自安,愿闻法以安之’。 答言:‘安心为学佛之大事,昔达摩面壁九年,有神光者请益安心,达摩答言:“将心来与汝安”!神光云:“觅心了无可得”!达摩云:“与汝安心竟”!当知此心如虚空,无声无色,无是无非,无爱无怨,无安不安,无有分别,无分别心,即为安心。彼世间法,皆为假合,本来面目,当体即空,法无有法,心何所心?于此悟得,无明便破。复次、心相亦有为法,缘生相生,缘灭相灭,变幻无常,不可必得。以无可得,佛生何别?无分彼此,亦无始终,上下内外,心境皆空!心境空故,心何不安?如此安心,即观自在菩萨之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复次、佛生之别,唯在此心。迷惑颠倒,妄想分别,烦恼不安之心,为众生心;普遍平等自在正觉大慈大悲之心乃为佛心。以此佛心,发菩萨行,勇猛精进,方便度生,如是救国!如是利民!我为饶益有情,降魔除敌,何所不安?但当确证此心,为慈悲之佛心,则天下归仁。如此心稍涉利己之私,分别不定,则一举一动皆无可安。若能正觉慈悲,则方便勇猛,爱国救民,即真佛法。今有三句以为总持:一、真如而正觉,二、正觉而慈悲,三、慈悲而方便’。
众复问言:‘先总理为国救民,行此三民主义,如彼民族似不相同,如何契于佛旨’? 答言:‘佛法方便,本无定相,应时应机,随顺设化。倘佛生斯世,亦必由今之道变今之俗,孙总理之民族主义,亦佛菩萨权巧方便,皆自其大慈悲大勇猛心中之所流出。故民族主义,容有平等互助之精义,为进入大同之门径,为压迫而说民族,为求平等而说解放。如果解放,一切平等,世界大同,复何民族?故是民族,非攻击性,侵略性;大慈大悲,平等自在。佛为众生方便济度,倘此众生尽已得度,与佛平等,佛复何所行其方便?但此民族方便,亦当以慈悲道德为本耳’。 众再问言:‘我于敌人,视之为魔,可乎’? 答言:‘仁者无敌,敌慈悲者,自成魔类!佛不魔视,失慈悲心,自心不魔,诸魔自伏’! 众闻已,欢喜信受。齐言:‘我心安矣’!(耀南记)(见海刊八卷八期)
猜你喜欢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上·道宣 卷第十一·佚名 第五品 婆罗门品·佚名 省庵法师遗书叙·宝贤 释鉴稽古略续集(一)·佚名 贤护分见佛品第三·佚名 戒慎品法句经第五(十有六章)·佚名 耶诞节正名·太虚 宗镜录卷第三十七·延寿 律学要略·李叔同 卷第十二(第二诵之六)·佚名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上(前方便法)·佚名 法华经传记卷第三·佚名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印送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