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七

邢象玉【诗一首】

古意

家中酒新?园里叶初荣伫杯欲取醉悒然思友生忽闻有奇客何姓复何名嗜酒陶彭泽能琴阮步兵何须问寒暑径共坐山亭举袂袪啼鸟扬巾扫落英心神无俗累歌咏有新声新声是何曲沧浪之水清

张敬徽【诗一首】

采莲曲

游女泛江晴莲红水复清竞多愁日暮争疾畏船倾波动疑钗落风生觉袖轻相看未尽意归浦櫂歌声徐玄之【诗一首】

采莲

越艳荆姝惯采莲兰桡画檝满长川秋来江上澄如练映水红妆如可见此时莲浦珠翠光此日荷风罗绮香

纎手周游不暂息红英烂漫殊未极夕鸟栖林人欲稀长歌哀怨采莲归

郭汭【诗一首】

同崔员外温泉宫即事

辇辂移双阙宸游整六师天回紫微座日转羽林旗雷气寒戈戟军容壮武貔弓鸣射雁处泉暖跃龙时惠化成观俗讴謡入赋诗同欢王道盛相与咏雍熙

权彻【诗一首】

题沈黎城

苏子卧北海马翁渡南洲迹恨事乃立功达名遂休夜闻羽书至召募此边州铁骑燿楚甲玉匣横吴钩雪厚羣山冻蓬飞荒塞秋久戍曷辞苦数战期封侯不学?儒辈谈经空白头

豆卢回【一作田诗一首】

登乐游原怀古

缅维汉宣帝初谓皇曾孙虽在襁褓中亦遭巫蛊寃至哉丙廷尉感激义弥敦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握符升宝历负扆御华轩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卒为中兴主垂名於後昆雄图奄巳谢余址空复存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朝见牧?集夕闻栖鸟喧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羃?野烟起苍茫岚气昏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天道尚如此人理安可论

张南容【诗一首】

静女歌

静女乐於静动合古人则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日月淇上游笑人不踰阈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沈徽【诗二首】

古兴二首

蔓草自细微女萝始夭夭夤缘至百尺荣耀非一朝敷色高碧岭流芳薄丹霄如何摧秀木正为余波漂茎叶落岩迹英蕤从风飇洪柯不足恃况乃托陵苕

长安富豪右信是天下枢戚里笙歌发禁门冠盖趋攀云无丑士唾地尽成珠日晏下双阙烟花乱九衢恩荣在片言零落亦须臾何意还自及曲池今已芜

林琨【诗一首】

晩望【一作夕次华隂北亭】

清晨孤亭里极目对前岑远与天水合长霞生夕林苍然平楚意杳霭半秋隂落日川上尽关城云外深方予事岩壑及此欲抽簪诗【一作待】就蓬山道还兹契宿心吴象之【诗二首】

阳春歌

帘低晓露湿帘卷莺声急欲起把【一作抱】箜篌如凝彩【一作管】弦涩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

少年行

承恩借猎小平津使气常游中贵人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郑德玄【诗一首】

晩至乡亭

长亭日已暮驻马暂盘桓山川杳不极徒侣默相看云夕荆台暗风秋郢路寒客心一如此谁复采芳兰张轸【诗一首】

舟行旦发

夜帆时未发同侣暗相催山晓月初下江鸣潮欲来稍分杨子岸不辨越王台自客水乡里舟行知几回蔡文恭【诗一首】

奉和夏日游山应制

首夏林壑清薄暮烟霞上连岩耸百仭絶壑临千文照灼晚花鲜潺湲夕流响悠然动睿思息驾寻真赏掞彼涡川作怀兹洛滨想窃吹等齐竽何用承恩奬

贾宗【一作琮诗一首】

旅泊江津言怀

征途几迢遰客子倦西东乘流如泛梗逐吹似惊蓬飘颻万里外辛苦百年中异县心期阻他乡风月同云归全岭暗日落半江红自然堪迸泪非是泣途穷

唐尧客【诗一首】

大梁行

客有成都来为我弹鸣琴前弹别鹤操後奏大梁吟大梁伤客情荒台对古城版筑有陈迹歌吹无遗声雄哉魏公子畴日好罗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衆【一作象】星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嬴邯郸救赵北函谷走秦兵君子荣且昧忠信莫之明间谍忽来及雄图靡克成千龄万化尽但见汴水清旧国多孤垒夷门荆棘生苍梧彩云没湘浦绿池平闻有东山去萧萧班马鸣河洲搴宿莽日夕泪沾缨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朱晦【诗一首】

秋日送别

荒郊古陌时时断野水浮云处处秋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石召【诗二首】

送人归山

相逢唯道在谁不共知贫归路分残雨停舟别故人霜明松岭晓花暗竹房春亦有栖闲意何年可寄身

早行遇雪

荒郊昨夜雪羸马又须行四顾无人迹鸡鸣第一声林珝【诗一首】

送安养阎主簿还竹寺

分手怨河梁南征历汉阳江山追宋玉云雨梦襄王醉里宜城近歌中郢路长更寻栖枳处犹是念仇香卫叶【诗一首】

晩投南村

客行逢日暮原野散秋晖南陌人初断西林鸟尽归暗蓬沙上转寒叶月中飞村落无多在声声近捣衣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七

猜你喜欢
  吕希纯·唐圭璋
  卷九·何汶
  第一出至第十出·施惠
  第三折·武汉臣
  十五、元南戏之文章·王国维
  续集巻三·黄昇
  五集目录十二·乾隆
  第五出 幻中访幻·丁耀亢
  卷三百六·曹学佺
  卷三十五·曹学佺
  卷八十四·陈焯
  卷四十四·陈焯
  梦观集卷一·大圭
  御选元诗卷八十·康熙
  卷三十四·施元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三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次韵道濳留别 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髪有诗斑【任唐僧诗云髪为作诗斑】异同更莫疑三语【演晋王戎问阮瞻曰圣人贵名教庄老明自然其旨

  • 卷七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七无名氏日暮山河清天高爽气晶驰景忽西倾山列千重静河流一带明想同金镜澈宁让玉壶清纎翳无由出浮埃不复生萦纡分汉苑表里见秦城逸兴终难系抽毫仰此情秋日悬清光【一作王维作】寥廓凉

  • 第一回 揭大纲全书开始 乘巨变故老重来·蔡东藩

      鄂军起义,各省响应,号召无数兵民,造成一个中华民国。什么叫作民国呢?民国二字,与帝国二字相对待。从前的中国,是皇帝主政,所有神州大陆,但教属诸一皇以下,简直与自己的家私一般,好一代两代承袭下去。自从夏禹以降,传到满清,

  • 唐鉴卷十二·范祖禹

    代宗广德元年闰正月以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僊仍故地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行间自效怀恩亦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寳臣分

  • ●卷九·陈康祺

    ◎圣祖处台湾警报之法阿文成公云:“康熙间台湾蠢动,闽省警报(按:原作题报,恐误)到日,仁圣正率诸皇子在畅春园习射,谕令该部知道。旋报全台失陷,仍如前谕。诸皇子请宣旨指授机宜,仁圣不答。射毕回宫,始召诸皇子谕之曰:‘

  • 平定两金川方略巻一百三·阿桂

    八月庚寅阿桂丰升额色布腾巴尔珠尔奏言【臣】查逊克尔宗官寨在山腿下峯峦复起之处而自色淜普山腿相连逊克尔宗中间一道峯脊上贼人又竪立大木栅四座大石碉四座木栅石碉之后又有寨落相连极为稠密而逊克尔宗髙磡之下两旁

  • 十六、我的拜年·包天笑

      关于我在儿童时代,新年里拜年的事,我得略说一说:  向来新年里拜年,是父亲去的。我们的亲戚很多,加上父亲的朋友,每次拜年,也近百来家。苏州人向来是工于应酬,人家既然来拜了,你怎可以不去回拜呢?坐轿子,具衣冠,要两天工夫。

  • 陈亮传·脱脱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陈亮出生时,目有光芒,成人后,才气超凡。陈亮喜欢谈论兵事,且思维敏捷,论议风生,数千言的文章可一挥而就。陈亮曾经用心考察古人用兵成败之得失,并著有《酌古论》。郡守周葵读此书后,主动与陈亮商讨,从而

  • 卷五十八·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第五十八典礼【九 乐章三】一百一  【御制文二集积千余首】慎【徵工】厥【角上】身【徵上】修【徵工】谟【角上】训【羽凡】文【角上】更【徵工】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 洪武八年夏四月庚寅朔,改建奉先殿成。行祭享礼,祝文云:“四时之礼,皆于太庙,以未足尽事生之意,乃建奉先殿于内,以伸朝夕罔极之思。而旧制狭隘,爰命更创,今工告成,奉安神位,永严祀礼。” 除应天卫卒

  • 卷28·陈邦瞻

    仁宗天圣(元)[五]〈本卷校改各条,除文下注明者外,均以《宋史》一二六—一二八《乐志》为依据,并参考薛《鉴》。〉年冬十月,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言:“郊、庙二舞失序,愿下有司考议。”于是学士承旨刘筠等议曰:“周人奏《清庙》以祀文

  • 谷风·佚名

    ——患难过后见真心【原文】习习谷风①,维风及雨。将恐将惧②,维予与女③。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④。将恐将惧,寘予于怀⑤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6),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

  • 卷十·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十理气类理气程子曰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离隂阳则无道隂阳气也形而下也道太虚也形而上也朱子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一·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  诗毛诗拟作(有序)云之南,其望匪思,嗟嗟我榆,谁浣牵中衣。云之南,寄声维长,我侬异邦,厥志履清凉。云之南,疏竹荫清,古木瑶琴,现彼物中真。云之南,竺兮有蕸,我慈脱去,苞彼德中花。右毛诗四章,章四句。此诗乃追母氏

  • 六月霜·佚名

    政治小说,十二回。静观子著。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刊本。 这部小说就是根据传奇写成的。书名《六月霜》,一是因秋瑾就义于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六月六日,寄托悼念之情;二是据关汉卿著名杂剧《窦娥冤》中有“六

  • 通鉴问疑·刘羲仲

    史评著作。北宋刘羲仲编。1卷。羲仲字壮舆,自号漫浪翁,仕至修史检讨。其父刘恕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分掌三国至隋部分,于魏晋以后事考证精详。司马光常以史事纷杂难治者委刘恕,且相互致书以研讨之。此书即录恕与光

  • 原道·韩愈

    中国古代哲学著作。韩愈著。为批判“佛”、“道”而作,论述了与佛教、道教的“道”相对立的儒“道”,以及与佛教祖统相抗衡的道统。认为世俗的君臣之道,君主统治百姓,百姓服事君主,臣帮助君以统治人民,这是自古以来的

  • 所欲致患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五所欲造成之忧患痛苦。内容叙述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时,逢诸外道异学等问彼五阴六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等苦患之因;诸比丘遂诣佛所请示,佛告以五所欲产生之因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