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绝余编序

生平行履百无一长独有大菩提心忘身为法舍己从人。则堪质诸三世慈尊者也。自庚午至甲戌。五年之中。几经困衡。曾无退悔。盖因乙亥仲秋。复遇一友背盟。而此志遂不啻如槁木死灰矣丙子春本拟遁迹万山深处。甘与野兽同死。途中大病逗留九华。哀祷地藏本师仍得阅藏著述之决。乃不复与文字般若为仇。嗟乎。文字性空。性空即是实相。实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岂离文字而解脱哉追思昔年焚弃笔砚。绝而不绝。今也不绝而绝矣。非绝非不绝而论于绝。绝无绝相。姑名绝余。知我者其惟此编乎。笑我者其惟此编乎。吾以俟诸后世子与可也。

崇祯壬午仲夏藕益道人智旭书于吴兴之铁佛观堂

绝余编目录序卷一愿文(六首)卷二法语(十首)传(一首)卷三序(三首)题跋(五首)书柬(十一首)杂文(二首)疏(六首)卷四赞(十一首)铭(二十三首)诗偈(一百四十九首)附对联(四首)

猜你喜欢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五卷·蕴闻
  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佚名
  卷二·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六·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楚石梵琦
  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佚名
  卷十五·性音
  怎样平世界两个不平·太虚
  卷二·佚名
  卷第六·寒松智操
  留锡和尚语录跋·虚舟普度
   第九十一則 鹽官犀牛扇子·胡兰成
  序言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佚名
  墨子学辨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三聘·唐圭璋

      三聘字梦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和范成大词。  满江红  冬至  薄日轻云,天气好、相将祈谷。民情喜、颂声洋溢,清风斯穆。饮酒不多元有量,吟诗无数添新轴。对古人、一笑我真愚。君无俗。  斜川路,经行熟。黄花

  • 解人颐 敦伦集·钱德苍

    君臣类 元张弘范,袭执文天祥于五坡岭,命为书招张世杰,不肯,再三强之,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怜其忠义,笑而置之。 文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迹不履地。王

  • ◆王佥事士点·顾嗣立

    士点,字继志,士熙之弟。始为通事舍人,历官至淮西廉访司佥事。所著有《禁扁》、《秘书志》。 题四爱堂四首 ○题四爱堂四首 余所爱兮崇兰,植之兮堂间。思夫君兮山谷,纫翠佩兮杂青纶。兰芳歇兮日在山,欲从之兮不得闲。 余所爱

  • 楚辞集注卷第四·朱熹

    九章第四【离骚十四至二十二】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旣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輙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今考其词,大氐多直致无润色,而惜往日、悲回风又其临絶之音,以故颠倒重复,倔强疏卤,尤

  • 同燕公泛洞庭·张说

    尹懋风光淅淅草中飘,日彩荧荧水上摇。 幸奏潇湘云壑意,山旁容与动仙桡。

  • 东汉会要卷十·徐天麟

    舆服下总叙冠服秦以战国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汉承秦故至世祖践阼都于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显宗遂就大业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祀天地养三老五更于三雍于时致治平矣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祀天地明

  • 卷之一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老树上题歪诗·吴虞公

    前日上海秋季赛马之第三日,观者甚形拥挤。薄暮时,始各散去。忽跑马厅前杨树上有粉笔题诗一首,词意浅陋,大堪发噱。特志之以博阅者。诗云:“红帽跑兮白帽跟,七前八后马蹄轻。眼中看得团团转,耳底时闻得得声。为赌洋钱出苦汗,半

  • 十国春秋卷五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汉二殇帝本纪殇帝【五国故事作第二主】名玢髙祖第三子也初名度封賔王已改封秦王母赵昭仪素无宠是时度兄耀枢图皆先死度以次当嗣立而髙帝以度不已隂与王翷谋欲出度及其弟熈于邕容二州逾

  •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二经籍考史【诏令奏议】【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于正史编年外特立起居注一门而实録日历诏令等悉类叙焉考宋代以下起居注实録日历并皆散佚无可登载今从四库全书之例改为诏令奏议类

  • 续孟子原序·林慎思

      自文中子有续经书,唐水部郎林虔中亦有续孟子。然续经竟无传者,郊畤之责;而续孟今行于世者,有名孙元复焉。七篇之书,先儒谓最有功于圣门,而温国文正公乃作疑孟,至谓瞽叟杀人非孟子之言,韩昌黎固尝谓轲之书非自着,其徒万章公

  • 卷二·朱鹤龄

    <经部,书类,禹贡长笺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二      吴江朱鹤龄撰济河惟兖州【济汉书作泲兖史记作沇沇即兖】尔雅济河间曰兖州【郭璞注自可东至济】释名兖州取沇水为名孔传东南据济西北距河正义据谓跨之距至也

  • 卷一百二·佚名

    △初分摄受品第二十九之四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自修无忘失法。教他修无忘失法。赞说无忘失法法。欢喜赞叹修无忘失法者,自修恒住舍性。教他修恒住舍性。赞说恒住舍性法。欢喜赞叹修恒住舍性者,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自修

  • 佛说咒魅经·佚名

    尔时佛在舍卫国妙龙□□□□□□□切众生作罪不可论尽□□□□□□□道令得开悟。吾今为汝说过去未来之见。往昔空王佛时。给孤独园中有一老狐。穴前烧其脂火。夜半日月五星下造作魅蛊。上牵天神下牵五帝。复牵山神复

  • 大溈五峰學禪師語錄·如学

    大沩密印寺住持孙智海重刻僧問:「如何是關中境?」師云:「案上凝塵三尺厚,庭中芳艸幾生花。」「如何是境中人?」師云:「相逢不遇真師子,閒我憨憨枕石頭?」「如何是人中意?」師便打。徐喬谷居士問:「俱胝豎指,意旨如何?」師云:「火宅

  • 中国文化的命运·梁漱溟

    梁漱溟著。全书通过三个辑子,各有侧重的向人们阐释了“中国文化之精神”、“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引外国的长处”等三部分,探讨学术特性、国人品格、文化通病与奇迹、道德与宗教、民族精神、人权

  • 长恨歌传·陈鸿

    唐代传奇小说。陈鸿撰。该篇是作者为白居易长诗《长恨歌》所写的“传”,《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文苑英华》(卷七百九十四)曾收录此篇。陈鸿,字大亮,贞元、元和年间(806~820)人,长于史学,所作传除本篇外,尚存《

  •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玄沙师备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内容编集上堂语、颂、上堂示众、方丈录、佛心印录等,卷末附林澄所撰之‘唐福州安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