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西周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敢、魏,今又攻秦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攻,又无藉兵乞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张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秦王出楚王因为和,君令弊邑以此忠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 ”薛公曰:“善。”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而使不藉兵乞食于西周。

----------------------------------------

秦攻魏将犀武军与伊阙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

“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 ”

----------------------------------------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迎之以卒,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谓楚王曰:“昔智伯欲伐厹由,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厹由卒亡,无备故也。桓公伐蔡也,号言伐楚,其实袭蔡。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惧哑剧,以蔡、厹由戒之,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也。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恐一日之亡国,而忧大王。”楚王乃悦。

----------------------------------------

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茍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唯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瞻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以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

周君之秦

周君之秦。谓周最曰:“不如誉秦王之孝也,因以应为太后养地。秦王、太后必喜,是公有秦也。交善,周君必以为共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 ”

----------------------------------------

苏厉谓周君

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今公破家、魏,杀犀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

楚兵在山南

楚兵在山南,吾得将为楚王属怒于周。或谓周君曰:“不如令太子将军整迎吾得于境,而君自郊迎,令天下皆知君之重吾得也。因泄之楚,曰:’周君所以事吾得者器,必名曰谋楚。‘王必求之,而吾得无效也,王必罪之。 ”

----------------------------------------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以临韩、魏,周君患之。苏秦谓周君曰:“除道属之于河,韩、魏必恶之。齐、秦恐楚之取九鼎也,必救韩、魏而攻楚。楚不能守方城之外,安能道二周之间。若四国弗恶,君岁不欲与也,楚必将自取之矣。”

----------------------------------------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曰:“君使告齐王以周最不肯为太子也,臣为君不取也。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其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责而不卖。将死而属其子曰:‘必无独知。’今君之使最为太子,独知之契也,天下未有信之者也。臣恐齐王之为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君为多巧,最为多诈,君何不买信货哉?奉养无有爱于最也,使天下见之。”

----------------------------------------

秦召周君

秦召周君,周君难往。或为周君谓魏王曰:“秦召周君,

将以使攻魏之南阳。王何不出于河南?周君闻之,将以为辞于秦而不往。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越河而攻南阳。”

----------------------------------------

犀武败于伊阙

犀武败于伊阙,周君之魏求救,魏王以上党之急辞之。周君反,见梁囿而乐之也。綦母恢谓周君曰:“温囿不下此,而又近。臣能为君取之。”反见魏王,王曰:“周君怨寡人乎?“对曰:“不怨。且水怨王?臣为王有患也。周君,谋主也。而设以国为王捍秦,而王无之捍也。臣见其必以国事秦也,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上党绝矣。”魏王曰:“然则奈何?”綦母恢曰:“周君形不小利,事秦而好小利。今王许戍三万人与温囿,周君得意为辞于父兄百姓,而利温囿以为乐,必不合于秦。臣尝闻温囿之利,岁八十金,周君得温囿,其以事王者,岁百二十金,是上党每患而赢四十金。“魏王因使孟卯致温囿于周君而许之戍也。

----------------------------------------

韩魏易地

韩魏易地,西周弗利。樊余谓楚王曰:“周必亡矣。韩、魏之易地,韩得二县,魏亡二县。所以为之者,尽包二周,多于二县,九鼎存焉。且魏有南阳、郑地、三川而包二周,则楚方城之外危;韩兼两上党以临赵,即赵羊肠以上危。故易成之曰,楚、赵皆轻。”楚王恐,因赵以止易也。

----------------------------------------

秦欲攻周

秦欲攻周,周最谓秦王曰:“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俱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

----------------------------------------

宫他谓周君

宫他谓周君曰:“宛恃秦而轻晋,秦饥而宛亡。郑恃魏而轻韩,魏攻蔡而郑亡。邾、莒亡于齐,陈、蔡亡于楚。此皆恃援国而轻近敌也。今君恃韩、魏而轻秦,国恐伤矣。君不如使周最阴合于赵以备秦,则不毁。”

----------------------------------------

谓齐王

谓齐王曰:“王何不以地赍周最以为太子也。”齐王令司马悍以赂进周最于周。左尚谓司马悍曰:“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绝于周也。公不如谓周君曰:’何欲置?令人微告悍,悍请令王进之以地。’”左尚以此得事。

----------------------------------------

三国攻秦反

三国攻秦反,西周恐魏藉道也。为西周谓魏王曰:“楚、宋不利秦之德三国也,彼且攻王之聚以利秦。”魏王惧令军社舍速东。

----------------------------------------

犀武败

犀武败,周使周足之秦。或谓周足曰:“何不谓周君曰:‘臣之秦,秦、周之交必恶主君之臣,又秦重而欲相者,且恶臣于秦,而臣为不能使矣。臣愈免而行。君因相之,彼得相,不恶周于秦矣。’君重秦,故使相往,行而免,且轻秦也,公必不免。公言是而行,交善于秦,且公之成事也;交恶于秦,不善于公,且诛矣。”

猜你喜欢
  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房玄龄
  卷一百九十·志第一百四十三·兵四等·脱脱
  卷一百七十九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李心传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北京第一舞台遭劫记·李定夷
  十国春秋卷三十七·吴任臣
  许智藏传·李延寿
  周兴传·刘昫
  郑赐传·张廷玉
  一五一、荀卿至赵见赵孝成王议兵考·钱穆
  食货二二·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濮登靑·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言律诗·刘克庄

    幸蜀回至剑门(唐)李隆基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和晋陵陆承相(唐)杜审言

  • 卷二百八十·彭定求

        卷280_1 【李端公(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卷280_2 【秋晚山中别业】卢纶   树老野泉清,

  • 胡幼黄·唐圭璋

      幼黄字成玉,永新人。绍定二年(1229)生。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第三人。调官未上而宋亡,避匿不出。   水调歌头   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   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连旬烈日,稻畦麦垅欲扬尘。好是天瓢在手,笑把君

  • 卷十一·邵雍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十一      宋 邵雍 撰上已观花思友人 上已观花花意穠今年正与昔年同当时同赏知何处把酒犹能对远风 戏呈王郎中 近年好花人轻之东君恶怒人不知直与增价一百倍满洛城春都买归一株二十有

  • 沙门岛张生煑海·臧懋循

    沙门岛张生煑海杂剧(元)李好古撰●沙门岛张生煑海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石佛寺龙女听琴 正名 沙门岛张生煑海第一折〔外扮东华仙上诗云〕海东一片晕红霞。

  • 卷二十九·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二十九 宋 陆游 撰 水村曲 山村今年晚禾旱奏下民租蠲太半水村雨足米狼戾也放三分慰民意看榜归来迭歌舞共喜清平好官府老翁犹记军兴时汝辈少年那得知 石洞饷酒 忘忧自古无上筞欲饮家贫酒杯

  • 卷八十二·列传第十二·脱脱

        耶律隆运(德威 涤鲁 制心) 耶律勃古哲 萧阳阿 武白 萧常哥耶律虎古(磨鲁古)   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

  • 臧榮緒晉書卷十五·汤球

      庾亮   亮。中興初拜中書郎。領著作。侍講東宮。其所論釋。多見稱述。與溫嶠俱為太子布衣之好。時帝方任刑法。以韓子賜皇太子。亮諫。以申韓刻薄傷化。不足留聖心。太子甚納焉。書鈔。中書侍郎。引晉書。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九·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九宋 林虙 编西汉九元帝【四十六】遣光禄大夫循行天下诏【初元元年四月】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庙战战兢兢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繇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襃等十二

  • 卷十一·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一     宋 沈棐 撰郊总论郊祀之礼尚矣按礼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祈谷于上帝于郊故谓之郊皆天子之礼也鲁自僖公以来终於春秋例皆用郊先儒谓成王赐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故鲁得用郊则鲁之郊非鲁

  • 原道上·章太炎

    孔父受业于征藏史,韩非传其书,儒家道家法家异也,有其同。庄周述儒、墨、名、法之变,已与老聃分流,尽道家也,有其异。是樊然者,我乃知之矣。老聃据人事嬗变,议不逾方。庄周者,旁罗死生之变、神明之运,是以巨细有校。儒法者流,削小

  • 卷十五·佚名

    (二九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天子名曰因陀罗。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身光晖曜遍照祇洹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云何不知寿,云何觉了寿。云何贪着寿,云何系缚寿。尔时世尊,以

  • 净见品第八·佚名

    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不记我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舍

  • 大乘义章 第十九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九卷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九门(净土义 三佛义 三智义 三不护义 三念处义 四一切种净义 二智义 四智义 四无畏义)净土义六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明因三 约身明土四 凡圣有无五 质

  • 金刚錍·湛然

    科金刚錍序宋云间沙门净岳撰科分大经章段。起自关内凭小山瑶。前代未闻也。吾祖章安作疏益详。至荆溪将迦叶品。分正缘了别指方隅。则权实进否晓然而明。可谓善乎派深。良哉析重也。余复以佛性周遍三千具摄而分。今文

  • 学蔀通辨·陈建

    十二卷。明陈建撰。其学以朱学为宗,反对王守仁的心学。主要着作有《皇明后信录》、《经世宏词》、《陈氏文献录》、《西涯乐府通考》等。当时王守仁心学盛行。他“忧学脉日紊”,乃取《朱子年谱》、《行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