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十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相应品第四之四

◎若成就过去他心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过去。必成就未来。何等时成就过去未来他心智耶。答曰。生欲界离欲界欲者。及生色界者。若学人于欲界色界。已起灭无漏他心智。命终生无色界。未得阿罗汉果者。设成就未来他心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未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生欲界色界。则无是事。若于欲界色界。已起灭他心智。命终生无色界。于彼得阿罗汉果者。是时不起灭他心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若圣人于欲色界。不起灭无漏他心智。命终生无色界者。唯成就未来他心智非过去。若成就过去他心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余智。不起忍。若非无心。乃现在前。设成就现在他心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现在前。若成就未来他心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答曰。若不起余智及忍。若非无心。乃现在前。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他心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现在。必成就未来。若成就过去他心智。亦成就未来现在耶。答曰。未来则成就。现在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如先说。何等时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他心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说。若成就未来他心智。亦成就过去现在耶。答曰。或成就未来他心智非过去现在。及过去非现在。及过去现在。何等时成就未来他心智。非过去现在耶。答曰。生欲色界中。无有是事。若学人于欲色界中。不起灭无漏他心智。命终生无色界。未得阿罗汉果者。若已起灭他心智。命终生无色界。得阿罗汉果者。是时唯成就未来。及过去非现在者。生欲界离欲爱。不起他心智现在前。生色界不起他心智现在前。若学人已起灭无漏他心智。命终生无色界。未得阿罗汉果者。及过去现在者。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他心智现在他心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说时。若成就现在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未来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说时。设成就过去未来他心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答曰。如先说

若成就过去等智。亦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尽成就过去未来等智故。成就未来等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过去等智。亦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无漏智。不起忍。若非无心乃现在前。设成就现在等智。亦成就过去耶。答曰。如是。余广说如经本

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比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比智。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比智。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比智耶。答曰。得须陀洹果阿罗汉果。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时。无有是事。所以者何。是时先有比智故。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得斯陀含果时。已起灭法智非比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得阿那含果信解脱。转根作见到亦如是。设成就过去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比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所以者何。见道中。先得法智故。得须陀洹果时。已起灭比智。不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比智。不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比智耶。答曰。若得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设成就未来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比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不起灭法智。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比智耶。答曰。若成就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余智。不起忍。若非无心。乃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起比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起比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比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法智者。得果故失。起比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法智者。得果转根故失。起比智现在前。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现在比智耶。答曰。或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比智。及过去非现在。及现在非过去。及过去现在。成就过去法智。非成就过去现在比智者。已起灭法智。未起灭比智。不起比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比智耶。答曰。得须陀洹果阿罗汉果。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无有是事。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已起灭法智。未起灭比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舍。不起比智现在前。及过去非现在者。已起灭法智比智。不起比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比智。不成就现在比智耶。答曰。如先说。及现在非过去者。已起灭法智。起比智现在前。若未灭设灭便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现在比智。非过去比智耶。答曰。如先说。及过去现在者。已起灭法智比智。起比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过去现在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比智起比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比智起比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现在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说。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现在比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比智起比智现在前。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说亦如是。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现在比智耶。答曰。或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未来现在比智及未来非现在及未来现在。成就过去法智非未来现在比智者。已起灭法智不失。未得比智。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非未来现在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及未来非现在者。已起灭法智不失。得比智不起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未来比智非现在耶。答曰。如先说。及未来现在者。已起灭法智不失。起比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现在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起比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亦如是。设成就未来现在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说。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现在比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时。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比智现在前。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比智耶。答曰。或成就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比智。及未来非过去。及过去未来成就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比智者。已起灭法智不失。未得比智。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及未来非过去者。已起灭法智不失。得比智未灭。设灭便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未来比智非过去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阿罗汉果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时。无有是事。所以者何。比智在前得故。得斯陀含阿那含果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已起灭法智。未起灭比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及过去未来比智者。已起灭法智。比智不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比智。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比智。设成就过去未来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未来比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所以者何。法智在前得故。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比智。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已得果故失。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亦如是。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比智耶。答曰。是中有五句成就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现在比智者。答曰。如先说。及未来非过去现在者。答曰。如先说。及过去未来非现在者。答曰。如先说。及未来现在非过去者。答曰。如先说。及过去未来现在者。已起灭法智比智。起比智现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三世比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集谛时一心顷。见灭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比智。起比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比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如先说。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他心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过去。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他心智耶。答曰。离欲爱人。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离欲爱人。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他心智。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非他心智耶。答曰。未离欲爱人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未离欲爱人。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已起灭法智。设成就过去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他心智非法智耶。答曰。离欲爱人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得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未起灭法智。设起灭者。得果故失。离欲爱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设起灭者。转根故失。若于欲界不起灭法智。命终生色界者。若于欲界色界。已起灭无漏他心智。不起灭法智。命终生无色界。未得阿罗汉果者。生欲界离欲爱凡夫。生色界凡夫。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则成就。云何得不失。若离欲爱。于彼离欲不退。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说时。设成就未来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已灭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他心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离欲爱人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得阿那含果得阿罗汉果。未起灭法智。设起灭者。得果故失。离欲爱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设起灭者。转根故失。若于欲界。未起灭法智。命终生色无色界。设起灭者。即于彼得阿罗汉果。生欲界离欲凡夫。生色界凡夫。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他心智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余智不起忍。若非无心。乃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成就现在他心智耶。答曰。得阿那含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起他心智现在前。若于欲界。起灭法智。命终生色界。起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他心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阿那含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设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他心智现在前。若于欲界。不起灭法智。命终生色界。起他心智现在前。设起灭者。即于彼得阿罗汉果。起他心智现在前。生欲色界凡夫。起他心智现在前。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耶。答曰。或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及过去非现在。及过去现在。成就过去法智非过去现在他心智者。若已起灭法智。不起灭他心智。设起灭者便失。不起他心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说。未离欲爱时。及过去非现在前者。已起灭法智他心智不失。不起他心智现在前。如先说。异者言不起他心智现在前。及过去现在者。已起灭法智他心智不失。起他心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阿那含果。已起灭法智。起他心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起他心智现在前。若于欲界。已起灭法智。命终生色界。未得阿罗汉果。起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生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非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阿那含果。未起灭法智。起他心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起他心智现在前。若于欲界不起灭法智。命终生色界。起他心智现在前。设起灭者。生色界得阿罗汉果。起他心智现在前。生欲色界凡夫。起他心智现在前。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现在他心智耶。答曰。此中有三句。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未来现在他心智者。答如先说。及未来非现在者。已起灭法智不失。得他心智不起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未来他心智。非现在耶。答曰。离欲爱人。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阿那含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不起他心智现在前。若于欲界。起灭法智。命终生色界。未得阿罗汉果。不起他心智现在前。若生无色界。未得阿罗汉果。及未来现在者。已起灭法智不失。起他心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未来现在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说。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时。设成就未来现在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如先说。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他心智耶。答曰。此中有三句。成就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他心智者。答如先说。及未来非过去者。已起灭法智他心智。未起灭。设灭便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未来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无有是事。若于欲色界。起灭法智。不起灭无漏他心智。命终生无色界。未得阿罗汉果。及过去未来他心智者。答曰。如先说。设成就过去未来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说。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现在他心智耶。答曰。此中有四句。随相而说。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他心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亦如先说

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等智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设成就过去等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等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一切凡夫人及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设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等智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未来等智。答曰。如先说。设成就未来等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已灭不失则成就如先说。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亦如先说。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等智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无漏智。不起忍。若非无心乃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现在等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时。已起灭法智。起等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等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等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起等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等智现在前。余随相广说作七句

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苦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苦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苦智。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苦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集灭道法智。未起灭苦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设成就过去苦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苦智法智耶。答如先说。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苦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苦比智。未起灭法智。设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苦智耶。答曰如是。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苦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二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设成就未来苦智。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苦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未来苦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故失。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苦智耶。答曰。若现在前。云何为现在前若不起余智不起忍。若非无心。乃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现在苦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起苦智现在前。设成就现在苦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现在苦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苦智现在前。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现在苦智耶。答曰。此中有四句。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苦智者。若已起灭法智不失则成就。未起灭苦智。设起灭者便失。不起苦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不成就过去现在苦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未起灭苦智。设起灭者。得果故失。不起苦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未起灭苦智。设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不起苦智现在前。及过去非现在者。已起灭法智苦智。不起苦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苦智。不成就现在苦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见集谛时四心顷。见灭谛时四心顷。见道谛时三心顷。得须陀洹果。已起灭法智苦智。不起苦智现在前。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苦智。不起苦智现在前。及现在前非过去者。若已起灭法智不失。未起灭苦智。设起灭者便失。起苦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现在苦智非过去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未起灭苦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苦智现在前。及过去现在者。已起灭法智苦智。起苦智现在前。何等时成就过去法智及过去现在苦智耶。答曰。得正决定。见苦谛时一心顷。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法智苦智。起苦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苦智。亦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若灭已不失则成就。如先说时。若不灭设灭便失则不成就。何等时成就过去现在苦智。不成就过去法智耶。答曰。见道中无有是事。得须陀洹果。乃至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已起灭苦比智。未起灭法智。先起灭者。得果转根故失。起苦比智现在前。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未来现在苦智耶。答曰。未来则成就。现在若现在前。余随相而说。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苦智耶。答曰。未来则成就。过去若灭不失则成就。余随相而说。若成就过去法智。亦成就过去未来现在苦智耶。答曰。此中有四句。随相而说。如法智于苦智作七句。法智于集灭道智作七句亦如是。过去法智过去比智过去他心智作七句。乃至道智作七句亦如是。余广说如使犍度。一行历六七大七有以差别。答亦如使犍度

毗婆沙序

释道挻作

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住。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丧。重梦方始。虽前胜迦旃延撰。阿毗昙以拯颓运。而后进之贤。寻其宗致。儒墨竞构。是非纷如。故乃澄神畜观。搜简法相。造毗婆沙抑正众说。或即其殊辩。或标之铨评。理致渊旷。文蹄艳博。西域胜达之士。莫不资之以镜心。监之以朗识。而冥澜潜洒。将洽殊方。然理不虚运。弘之由人。大沮渠河西王。天怀遐廓。标诚冲寄。虽迹缠纷务。而神捿玄境。用能丘壑廊庙馆第林野。是使渊叟投策。岩逸来庭。息心升堂。玄客入室。诚诣既着。理感不期。有沙门道泰。才敏自天。冲气[跳-兆+(梳-木)]朗。关博奇趣。远参异言。往以汉土方等既备幽宗粗畅。其所未练唯三藏九部。故杖策冒崄爰至葱西。综揽梵文。义承高旨。并获梵本十万余偈。既达凉境。王即欲令宣译。然惧环中之固将或未尽。所以侧席虚衿企属明胜。天竺沙门浮陀摩。周流敷化。会至凉境。其人开悟渊博。神怀渊邃。研味钻仰。俞不可测。以乙丑岁四月中旬。于凉城内苑闲豫官寺请令传译理味。沙门智嵩道朗等三百余人。考文评义。务在本旨。除烦即实。质而不野。王屡回驾陶其幽趣。使文当理诣。片言有寄。至丁卯岁七月都讫。合一百卷。会凉域覆没。沦湮遐境。所出经本。零落殆尽。今凉王信尚发中探练幽趣。故每至新异希仰奇闻。更写已出本六十卷。送至宋台宣布未闻。庶令日新之美。敞于当时。福祚之兴。垂于来叶。挻以微缘豫参听末。欣遇之诚。窃不自默。粗例时事。以贻来哲

如来灭后。法胜比丘造阿毗昙心四卷。又迦旃延子造阿毗昙。有八揵度凡四十四品。后五百应真造毗婆沙。重释八揵度。当沮渠翻时大卷一百。大武破沮渠已后。零落收拾得六十卷。后人分之作一百一十卷。唯释三揵度。五揵度失尽

毗婆沙序 

猜你喜欢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欧阳竟无
  答 显 教 问·太虚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一贯别传卷一·吹万广真
  卷第九·佚名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佚名
  卷第一百·霁仑超永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四卷·无著
  毗尼母经卷第三·佚名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四·佚名
  观音义疏卷下·智顗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八卷·蕴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至第三十六出·柯丹邱

    第二十五出 发水 [末上]温州棠树绿阴浓,今佐闲优镇国东。海甸圻墙千里外,蓬莱官赐五云中。春回画省苗阴合,雨过青林荔子红。莫倚凡情宫内重,回来方岳拜三公。吾乃钱安抚衙里亲随。我本官前任是温州府太守,今蒙圣恩除授福建

  • 卷三百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四茘枝类五言古咏茘枝         【梁】刘 霁叔师贵其珍武仲称斯羙良由自逺致含滋不留齿十四夜都司席上饯光禄屠公分赋【明】江以达幕府侈高防长筵列朱缨浮觞无缓筝一

  •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张说

    阴行先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欧阳修

    郑畋,字台文,系出荥阳。父亚,字子佐。爽迈有文,举进士、贤良方正、书判拔萃,三中其科。李德裕为翰林学士,高其才,及守浙西,辟署幕府。擢监察御史,李回任中丞,荐为刑部郎中知杂事,拜给事中。德裕罢宰相,出为桂管观察使,坐吴湘狱不能

  • 卷一 周紀一·司马光

      起著雍攝提格(戊寅),盡玄黓困敦(壬子),凡三十五年。   [爾雅: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是為歲陽。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正德六年三月辛亥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裕陵○清明节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遣仪宾杨淳祭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恭让 章皇后陵

  • 第二三章程(第二四号之附件)一一二○二-一·佚名

    淡水厅八房办案章程计开列〔八房办〕案章程(注)一、升授官员,报捐贡监,及登挂各书卯册,应归吏房办理。一、开设蔗廍、牛磨、当饷,及地丁、钱粮、耗羡,示禁小钱,并设秤等项,应归户总办理。一、报垦田园,升科

  •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佚名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恭进续获应毁各书,仰祈睿鉴事。窃照江省今岁购获应选应毁各书,前已经臣恭折奏缴在案。兹据各属续获应毁书籍呈缴前来。

  • 废帝本纪·姚思廉

    废帝名伯宗,字奉业,乳名药王,是世祖的嫡长子。梁承圣三年(554)五月初五生。永定二年(558)二月初五,拜为临川王嗣子。三年世祖即位,八月二十六日,立为皇太子。自从梁室遭遇多灾多难,东宫烧烬,太子居于永福省。天康元年(566)四

  • 严武传·刘昫

    严武,中书侍郎挺之的儿子。神气隽爽,机敏聪慧。在幼年时便有成人的风范,读书时不追求精义,浏览而已。二十岁时因门荫关系封官职,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上奏任其为判官,升侍御史。至德初年(756),肃宗兴兵平定国难,广收具有才能的人

  • 杨子折衷卷之三·湛若水

      易者己也非有他也以易为书不以易为己不可也以易为天地之变化不以易为己之变化不可也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私者裂之私者自小也包犠氏欲形容易是己不可得画而为一于戏是亦可以形容吾体之似矣又谓是虽足

  • 卷一百五十六·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六  宋 卫湜 撰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於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此於别録属吉事仪礼有其事此记释其义也但此篇有四事一则三年宾兴贤能二则郷

  • 前 言·列子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诏称《列子》为《冲虚真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

  • 管子余义·章太炎

    飛蓬之問,不在所賓。〈《形埶》〉麟謹按:俞先生以問爲言,是也。賓字尹《注》以爲賓敬,其義甚迂。按《形埶解》云:飛蓬之問,明主不聽也。則賓當與聽同義。考《廣雅·釋詁》:聽,從也。《堯典》寅賓出日,馬《注》:賓,從也。賓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八[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二世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法嗣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净照禅师讳道臻。福州古田人也。俗姓载氏。父梦伟冠裳者导从至舍。母黄氏遂妊。复梦幢幡梵呗引厖眉碧眼

  • 卷第十·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   镇州临济院义玄惠照禅师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幼而颖异。及落发受具。志慕禅宗。师在黄檗会中三年。行业纯一。首座叹曰。然是后生。与众有异 首座问。上座在此多少时也

  • 起世因本经卷第三·佚名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地狱品中复次诸比丘。彼等地狱诸众生辈。有无量时长远道中。从彼燋渴五百由旬小地狱出。出已奔走。略说乃至。求救护处。即便诣向五百由旬脓血地狱。入彼处已。即为彼等。生于脓血。乃至咽喉已下

  • 优婆斯兄所杀缘品第六十一·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罗阅祇国。有估客兄弟二人。共住一处。兄求长者女。欲以为妇。其女年小。未任出适。于时其兄。即与众贾。远至他国。经历年岁。滞不时还。【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