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六十二

宋 徐天麟 撰

刑法二

疑谳

高皇帝七年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能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具谨具为奏传所当比律令以闻上恩如此吏犹不能奉宣故孝景中五年复下诏曰诸狱疑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辄谳之其後狱吏复避微文遂其愚心至後元年又下诏曰狱重事也人有愚智官有上下狱疑者谳有令谳者已报谳而後不当谳者不为失自此之後狱刑益详近於五听三宥之意【刑法志】

议贵

高帝七年令郎中有?耐以上请之【本纪】

孝惠初即位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当盗械者皆颂系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本纪】孝文时贾谊上疏曰古者亷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所改容而礼之也而今与衆庶同黥劓髠刖笞傌弃市之法被戮辱者不太廹乎夫尝已在贵?之位今而有过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衆庶见也是时丞相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无事故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後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至武帝时稍复入狱自甯成始【贾谊传】昭平君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东方朔传】

吏二千石有?先请【刘屈氂传】

宣帝黄龙元年诏曰吏六百石位大夫有?先请【本纪】成帝怒丞相王嘉孔光等请谒者召嘉诣廷尉诏狱永信少府猛等十人以为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明主躬圣德重大臣刑辟广延有司议欲使海内咸服嘉罪名虽应法圣王之於大臣在舆为下御坐则起疾病视之无数死则临吊之废宗庙之祭进之以礼退之以义诔之以行案嘉本以相等为罪罪恶虽着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今春月寒气错缪霜露数降宜示天下以寛和臣等不知大义惟陛下察焉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王嘉传】

平帝元始元年令公列侯嗣子有?耐以上先请【本纪】元始四年敕百僚妇女非身犯法诏所名捕它皆亡得系【本纪】

矜老弱

孝惠即位诏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本纪】

孝景後三年下诏曰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着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至孝宣元康四年又下诏曰朕念夫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亦无暴逆之心今或罹於文法执於囹圄不得终其年命朕甚怜之自今以来诸年八十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至成帝鸿嘉元年定令年未满七岁贼鬬杀人及犯殊死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合於三赦幼弱老耄之人此皆法令稍定近古而便民者也【刑法志】

赎罪

惠帝元年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本纪应劭曰级直钱二千凡为六万】

晁错说文帝曰欲民务农在於贵粟贵粟之道在於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除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食货志】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於县官以除罪【食货志】

武帝天汉四年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本纪】太始二年募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本纪】

宣帝时西羌反汉遣後将军征之京兆尹张敞上书言国兵在外军以夏发陇西以北安定以西吏民并给转输田事颇废素无余积虽羌虏以破来春民食必乏穷僻之处买亡所得县官谷度不足以赈之愿令诸有?非盗受财杀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谷此八郡赎罪务益致谷以预备百姓之急事下有司左冯翊萧望之与少府李强议以为民函隂阳之气有好义欲利之心在教化之所助尧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而能令其欲利不胜其好义也虽桀在上不能去民好义之心而能令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尧桀之分在於义利而已道民不可不谨也今欲令民量粟以赎罪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也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一人得生十人以丧如此伯夷之行坏公绰之名灭政教壹倾虽有周召之佐恐不能复古者臧於民不足则取有余则予诗曰爰及矜人哀此鳏寡上惠下也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今有西边之役民失作业虽户赋口歛以赡其困乏古之通义百姓莫以为非以死救生恐未可也陛下布德施教教化既成尧舜亡以加也今议开利路以伤既成之化臣窃痛之於是天子复下其议两府丞相御史以难问张敞敞曰少府左冯翊所言常人之所守耳昔先帝征四夷兵行三十余年百姓犹不加赋而军用给今羌虏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间汉但令?人出财减?以诛之其名贤於烦扰良民横兴赋歛也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首匿见知纵所不当得为之属议者或颇言其法可蠲除今因此令赎其便甚明何化之所乱甫刑之法小过赦薄罪赎有金选之品所从来久矣何贼之所生敞备布衣二十余年尝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窃怜凉州被寇方秋饶时民尚有饥乏病死於道路况至来春将大困乎不早虑所以振救之策而引常经以难恐後为重责常人可与守经未可与权也敞幸得备列卿以辅两府为职不敢不尽愚望之强复对曰先帝圣德贤良在位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永惟边竟之不赡故金布令甲曰边郡数被兵离饥寒天絶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给其费固为军旅卒暴之事也闻天汉四年常使罪人入五十万钱减死罪一等豪强吏民请夺假貣至为盗贼以赎其罪其後奸邪横暴羣盗并起至攻城邑杀郡守充满山谷吏不能禁明诏遣绣衣使者以兴兵击之诛者过半然後衰止愚以为此使死罪赎之败也故曰不便时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亦以为羌虏且破转输略足相给遂不施敞议【萧望之传】

元帝时贡禹上疏言孝文皇帝时贵亷洁贱贪汚贾人赘壻及吏坐臧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亡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四百与刑错亡异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十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衆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於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谩而善书者尊於朝誖逆而勇猛者贵於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髠钳者犹复攘臂为政於世行虽犬彘家富埶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桀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坏败乃至於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诛不行之所致也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贡禹传】

恤刑

文帝赦罪人怜其亡髪赐之巾怜其衣赭书其背父子兄弟相见也而赐之衣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贾山传】武帝元朔六年遣博士循行天下治苛者举奏【本纪】宣帝即位廷尉史路温舒上疏言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尙存治狱之吏是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勠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敺以刻为明深者获公明平者多後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计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郤则鍜链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何则成链者衆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媮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为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上深愍焉廼下诏曰间者吏用法巧文寖深是胜之不德也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伤之今遣廷史与郡鞠狱任轻禄薄其为置廷平秩六百石员四人其务平之以称朕意於是选于定国为廷尉求明察寛恕黄霸等以为廷平季秋後请谳时上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狱刑号为平矣【路温舒传及刑法志】地节四年诏曰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朕甚痛之其令郡国岁上系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本纪】

元康二年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羣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可谓文吏矣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奏不如实上亦亡繇知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称四方黎民将何仰哉二千石各察官属勿用此人吏务平法【本纪】

五凤四年诏曰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寃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本纪】

黄龙元年诏曰朕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寛大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本纪】

成帝鸿嘉元年二月诏曰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寃狱【本纪】

四年诏曰数勅有司务行宽大而禁苛暴讫今不改一人有辜举宗拘系朕甚痛焉已遣使者循行郡国务有以全活之【本纪】

哀帝元寿元年诏曰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埶获名其勉率百僚专任仁人黜远残贼期於安民【本纪】

女刑

城旦舂【惠帝纪应劭曰妇人不与外徭但舂作米皆四岁刑】

女徒复作【宣纪李奇曰罪轻男子守边女子软弱不任守复令作於官亦一岁故谓之复作徒也孟康曰复谓弛刑徒也有赦令诏书去其钳?赭衣更犯事不从徒加与民为例故当复为官作满其本罪年月日律名为复作也】

平帝元始元年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本纪师古曰谓女徒论罪已定并放归家不亲役之但令一月出钱三百以顾人也为此恩者以行太皇太后之德施惠政於妇人如淳曰令甲女犯罪当於山伐木听使入钱顾功直故谓之顾山】

 

西汉会要卷六十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欧阳修
  卷一五二 梁紀八·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五·杨仲良
  ●卷四·徐锡麟
  卷之六十七·佚名
  卷之八百五·佚名
  卷之三百十三·佚名
  卷三十五·叶盛
  义和团揭帖·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四·项笃寿
  第八卷 同治(下)·缪荃孙
  通志卷七十五·郑樵
  第三次问答节略·佚名
  虞世基传·李延寿
  王拱辰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王实甫

    (旦引红娘上,开,云)自张生去京师,不觉半年,杳无音信。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商调】【集贤宾】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大都来

  • 南曲入声客问题辞·毛先舒

    往古之天下,偏于西北,故其为音,有平、上、去而无入。后世之天下,既有东南,以补宇宙之全,则亦必多入声之一部以补之,而后天地之元音,始无缺而不全之憾。独是南方之人,其于入声也,不能如平、上、去之画一。愚谓:欲调入声,必先定其为

  • 苏诗续补遗卷上·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续补遗卷上 宋 苏 轼 撰 钱塘冯 景 补注 古体诗一百四十四首 送淡公二首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五言双宝刀聨响高飞鸿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识本不识淡仰咏嗟无穷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常於冷竹

  • 李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贤(653— 684): 即章怀太子,名明允,唐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曾召集张大安、刘讷言等,注范晔《后汉书》。调露二年(680),废为庶人。文明元年(684), 被迫自杀,年三十二岁。 《全唐诗》卷六收其诗一首,就是这首

  • 列传第七 刘敬宣 刘怀肃 刘粹 孙处 蒯恩 向靖 刘锺 虞丘进 孟怀玉 胡藩 刘康祖·李延寿

    起家王恭前军参军,又参会稽世子元显征虏军事。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京口,以诛司马尚之爲名,牢之时爲恭前军司马。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及恭此举,使牢之爲前锋,牢之遣敬宣袭恭,败之。元显以敬宣爲后将军谘议参军。

  • 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脱脱

        张鉴 姚坦 索湘 宋太初 卢之翰 郑文宝 王子舆 刘综 卞衮 许骧 裴庄 牛冕 栾崇吉 袁逢吉 韩国华 何蒙 慎知礼   张鉴,字德明,瀛州团练使藏英之孙。父裔,以荫补供奉官。鉴本将家,幼能嗜学,入卫州霖落山肄业

  •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四·孝友一·宋濂

        ◎孝友一   世言先王没,民无善俗。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而民以孝义闻者,盖不乏焉。岂非天理民彝之存于人心者,终不可泯欤!上之人苟能因其所不泯者,复加劝奖而兴起之,则三代之治,亦可以渐复矣。   今

  • 卷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司马光

      起上章執徐(庚辰),盡著雍困敦(戊子),凡九年。   孝元皇帝永光三年(庚辰、前四一年)   春,二月,馮奉世還京師,更為左將軍,賜爵關內侯。   三月,立皇子康為濟陽王。   夏,四月,平昌考侯王接薨。秋,七月,壬戌,以平恩侯許嘉為大

  • 卷之三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彭城王高氵攸传·李延寿

    彭城景思王高氵攸,字子深,神武帝高欢的第五个儿子。元象二年(539),被授予通直散骑常侍,封为长乐郡公。博士韩毅叫他写字,见他的笔体不工整,开玩笑对他说:“五郎写成这样的画,忽然被授予常侍开国,从今以后,应该更用心一些!”他却

  • 李钅宏传·张廷玉

    李钅宏,大同右卫人。他承袭指挥同知之职,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充任参将,协守大同。山东盗贼猖獗,李钅宏奉诏改任游击将军,随即充任副总兵,与张俊等拦击贼寇,又与刘晖的部将傅铠、张椿等多次立功。贼寇平定后,李钅宏进升为都指挥

  • 卷五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 朱批西琳奏摺 雍正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西安廵抚【臣】西琳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於十一月十五日跪请 圣训荷蒙 教诲周详 恩逾顾复感

  •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五经籍考史【传记下】宋朱子伊洛渊源録十四卷朱子字元晦婺源人後徙建阳从李侗学得列圣道统之传举进士累官秘阁修撰諡曰文淳佑初从祀孔庙事蹟具宋史道学传【臣】等谨案马考传记类

  • 四书因问卷五·吕柟

    明 吕柟 撰梁惠王谷问既曰王何以利吾国以下又曰万取千焉以下不亦复乎曰其上以利而言也其下以义而言也惟不知义而后之是以专言利也何以又云乎仁曰义利对称之常辞也然言义仁在其中矣仁在义先者也天子三公六卿二十七大

  • 卷九·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九     元 王天与 撰仲虺之诰第二       商书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汉孔氏曰自三朡而还大坰地名唐孔氏曰大坰未知所在当是定陶向亳之路所经○汉孔氏曰仲虺臣名以诸侯相天子

  • 卷之五·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六世 长芦卓禅师法嗣 宁波府育王无示介谌禅师 温州张氏子。谢知事上堂。尺头有寸鉴者。犹稀秤尾无星。且莫错认。若欲定古今轻重。较佛祖短长。但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佚名

    中医儿科类著作。全书共20卷。又名《保幼大全》、《保婴大全》。宋佚名撰。本书自婴儿初生以至成童,内外五官诸证无不悉备,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

  • 毛诗故训传·毛公

    注释书。西汉毛公撰。《诗经》传至西汉,分为四家,齐鲁韩三家为今文,毛诗为古文,《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29卷,《毛诗故训传》30卷,然但称“毛公之学”,不著其名,今人一般认为作《故训传》者为鲁人毛亨(称“大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