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潜传(附刘孝胜等传)

刘潜,字孝仪,是秘书监刘孝绰的弟弟。刘潜小时候便成了孤儿,和兄弟们一起互相勉励,好学不倦,都写得一手好文章。刘孝绰常说“三笔六诗”,就是指他的三弟刘孝仪写得好散文,六弟刘孝威写得好诗。梁天监五年(506),刘潜被举荐为秀才。起初担任镇右将军始兴王的法曹行参军,随始兴王到达益州府,兼任记室之职。后来,始兴王担任中抚军,刘潜也转任主簿,升为尚书殿中郎。他奉皇帝命令写了《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气势磅礴,文辞华丽。晋安王萧纲出镇襄陽,任用刘潜为安北功曹史,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晋安王后来被立为皇太子,刘潜也服丧期满,被补授洗马之职,调任中舍人。又出任戎昭将军、陽羡县令,颇有政绩,升任建康县令。大同三年(537),调任中书郎,因公事降职为安西谘议参军,兼任散骑常侍。刘潜出使东魏回国后,又被授予中书郎之职。没多久,朝廷又让刘潜兼任司徒右长史,还兼任宁远长史,代理彭城、琅邪二郡政事。多次升任尚书左丞,兼任御史中丞。他在任期间,敢于检举揭发贪官污吏,一点也不犹豫,受到时人的称赞。大同十年(544),刘潜出任伏波将军、临海太守。当时法制不严明,老百姓不守法的很多,刘潜到任后,宣布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尽心治理,安抚百姓,境内安定,风俗大变。中大同元年(546),兼任都官尚书。太清元年(547),刘潜出任明威将军、豫章内史。太清二年(548),侯景騷扰京城一带,刘潜派他的儿子刘励率领郡中守军三千人,跟随前任衡州刺史韦粲前往京城救援。太清三年(549),京城陷落,刘潜被前任历陽太守庄铁逼迫,丢掉了豫章郡。大宝元年(550),刘潜病逝,当时年为六十七岁。

刘孝仪为人宽厚,修养很深。他的第二个哥哥刘孝能早亡,他非常恭敬地对待他的嫂子,家中大小事情,都先征求她的意见,再做出决定。刘潜和他妻子儿女朝夕侍奉嫂子,不曾有失礼的地方。世人因此而称赞他。刘潜有文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刘潜的五弟刘孝胜,历任邵陵王法曹、湘东王安西主簿记室、尚书左丞之职。又出任信义太守,因公免职。过了很久,才出任尚书右丞,兼任散骑常侍。刘孝胜出使东魏回国后,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武陵王萧纪的长史、蜀郡太守。太清年间(547~549),侯景攻陷京城,萧纪自行在蜀地称帝,任命刘孝胜为尚书仆射。承圣年间(552~555),随萧纪出兵峡口,兵败之后,刘孝胜被俘关进了监狱。不久,梁元帝又饶恕了他,起用他为司徒右长史。

刘潜的六弟刘孝威,起初担任安北将军晋安王的法曹,转任主簿,因遭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多次调任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书记之事。大同九年(543),有白雀聚集在东官,刘孝威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上奏,文辞相当美妙。太清年间(547~549),刘孝威调任中庶子,兼任通事舍人。等到侯景叛乱之时,刘孝威冲出重围,随同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进,到达安陆时,因病去世。

刘潜的七弟刘孝先,担任武陵王法曹、主簿,后来武陵王升任益州刺史,刘孝先也随武陵王到益州,任安西记室。承圣年间,刘孝先与哥哥孝胜都随萧纪出兵峡口,兵败之后,他逃到江陵,梁元帝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升任侍中。他们兄弟都擅长作五言诗,被当世看重。他的文集因战乱丢失,现在都不在了。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李心传
  帝王经世图谱卷五·唐仲友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九)·杨士奇
  尚史卷八十三·李锴
  卷十·班固
  钦定老史语解卷十七·佚名
  李冲传·魏收
  祖莹传·李延寿
  常山王李承乾传·欧阳修
  陈东传·脱脱
  卷九十三·佚名
  卷一百五·佚名
  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马致远

    (冲末扮赵大舍引净扮郑恩上,诗云)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夜来剑气冲牛斗,犹是男儿未遇年。自家赵玄郎是也。祖居洛阳夹马营人氏。父乃洪殷,为殿前点检指挥使。某生时异香三月不绝,人皆呼为香孩儿。某生来颇有奇志

  •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陈寿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叔父允,为汉司徒,诛董卓。卓将李傕、郭汜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凌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凌举孝廉,为发干长,魏略曰:凌为长,遇事,髡刑五岁,当道扫除。时太祖车过,问此何徒,左右以状

  • 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一·赵尔巽

      徐广缙 叶名琛 黄宗汉   徐广缙,字仲升,河南鹿邑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道光十三年,出为陕西榆林知府,历安徽徽宁池太道、江西督粮道、福建按察使。擢顺天府尹,寻出为四川布政使。丁母忧,服阕,补

  • 卷四百四十一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丁酉,詔龍圖閣直學士鄧溫伯兼侍讀、提舉醴泉觀,其新除翰林學士承旨告繳納。溫伯告命既出,言者論駮不已,故有是詔。王巖叟又封還詞頭,奏曰:「臣昨封還溫伯除翰林承旨詞頭,伏奉指揮,令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正德九年九月庚申朔户部会议巡抚官所上事宜一各处兑粮稽缓宜令司府州县掌印管粮官十月内开仓徵完十二月内运送交兑仍敕监兑官于十一月内至水次督并兑完赴京复命次年正月终未完者监兑官劾治之一旧例过江脚米一斗三升近

  • 第四五六谕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二二三一--五·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北埔等庄总理何廷辉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抚民分府、署理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据乡耆曾德友、生员曾学熙等举称:「窃查大隘北埔等庄,地方辽阔,公事繁剧,向来各庄

  • 常山王李承乾传·欧阳修

    常山愍王李承乾字高明,因为出生在承乾殿,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武德三年(620),开始封为常山郡王,与长沙王、宜都王同时受封,不久改封为中山王。太宗即位后,被册封为皇太子。他才八岁,就显得特别聪慧,太宗很喜欢他。居丧期间,让

  • 吕祖俭传·脱脱

    吕祖俭字子约,婺州金华人,是吕祖谦的弟弟,像学生一样受学于吕祖谦。监明州仓,将要上任,恰逢吕祖谦去世。按照吏部四选注授官员差遣的规定半年不上任的为逾限过犯,吕祖俭决心打算服满为期一年的丧期,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诏官员

  • 唐纪六十五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四年(庚午、850)·司马光

    唐纪六十五 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公元850年) [1]春,正月,庚辰朔,赦天下。 [1]春季,正月,庚辰朔(初一),唐宣宗宣告大赦天下。 [2]二月,以秦州隶凤翔。 [2]二月,唐朝廷将秦州隶属于凤翔。 [3]夏,四月,庚戌,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马植为

  • 卷84·陈邦瞻

    ○吴曦之叛光宗绍熙三年夏四月,以丘崈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初,留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不果。至是,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往。崈陛辞,奏曰:“臣入蜀后,吴挺脱至死亡,兵

  •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孔子

    【原文】 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②”。”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③”,于斯④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⑤,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①五人:指禹、稷、契

  • 卷三十三·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三性理五心性情【定性 情意 志气志意 思虑附】程子曰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问喜怒出于性否曰固是才有生识便有性有性便有情无性安得有情 问

  • 卷六十八·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八表记第三十二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表记者以其记君子之德见於仪表也此於别録属通论 又曰称子言之凡八所皇氏云皆?端起义事之头首下更

  • 卷二百三十八·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六出师诗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传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属方朔方近玁狁之国也 笺王使南仲为将率为军垒以

  • 至言总·佚名

    至言总,原题「会稽禹穴道士范翛然撰。」据日本吉冈义丰考证,约成书于中晚唐。五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卷三十五亦摘录本书。书分五篇,分别汇辑道教修炼方术:卷一〈斋戒〉,言上清、灵宝、洞神、太一、旨教

  • 大明奇侠传·佚名

    《大明奇侠传》,又名《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云钟雁三侠传》。夫人生之初,浑然天理,无所谓善,又何有恶?至嗜欲深而性渐乖,遂至始于家庭,终于邦国。古人著书以相戒劝,正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微言之,微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创为传奇小

  • 明武宗宝训·费宏

    明武宗朱厚照语录汇编。费宏等编纂。嘉靖四年(1525)成书,与《明武宗实录》同进。十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明世宗序。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与千比丘,万菩萨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言,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答以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