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三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戊寅朔天火降烧铁岭房屋千余家

○柴沟堡怀安堡同时地震

○李信屯堡地震

○楚藩庶宗盈哥犯罪江夏知县何杰据法刑之各宗拥入县庭群毁公座事闻 上从部议盈哥拘禁拥众为首者通行戒饬何杰罚俸二月

○赐左都御史葛守礼妻王氏祭葬以其孙尚宝卿葛昕得请也

○狭西术沙劄来等族番人章哈尔节等入京进贡  ○九卿科道奉旨会议倭事尚书陈有年侍郎赵参鲁科道林材甘士价等则各具<锍-釒>揭总之以罢款议守为主不得已而与款犹当遵明旨守部议兵部尚书石星采集以闻因言因言款事之始终以平壤缓兵而约以王京愿退而许以晋州之破而再拒以王子陪臣之还而再订然后有封而不贡之说有退而后封之说其成与否臣又何心今或降敕一道付小西飞归谕关白尽撤釜山兵以观诚伪则请如罗万化议或遣使往谕必如中国约乃许倭使具表偕来请封及守鸭绿以西宜尽责督臣则请如孙矿议或封贡并绝自修内备令朝鲜淬砺图存而我遥为声援兵饷俱难再助则请如陈有年赵参鲁议而众论之所佥同者莫不汲汲于选将练兵储器<彳侍>饷屯田扼险皆本计也 上以降敕事大未可轻拟还令顾餋谦谕众悉归查验表文如果皆实即奏请处分其一应防御督抚官加慎整理若将吏有款后弛边备者重处余依议

○兵部尚书石星<锍-釒>辩御史唐一鹏参论李如松等和亲事 上令不必会议苐究问诸龙光主使何人

○己卯复除原任湖广参政王泮于本省

○升工部郎中袁奎为湖广副使

○升广西梧州府知府周宗礼为本省副使

○ 福王捐录三千两助赈遣官赍敕币嘉奖

○闭住知府王九德生员李来庭何中鲤各捐榖助赈照例分别旌表

○升西督抚按官议裁苑马少卿以诸监悉归正卿改设副使专理兵粮边备仍辖县卫营堡驿递仓场

○以宣府副总兵祁光祖调山西老营堡  ○都给事中乔胤劾奏沈惟敬阴许和亲请亟捕逮并收李如松降旨切责

○庚辰调辽东游击徐纯美为神机营游击

○辛巳升光禄寺卿范仑为太常寺卿

○以副总兵管宣府巡抚中军事梁秀协守宣府

○壬午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遣公徐文璧行礼俣吴继爵伯费甲金大学士赵志皋尚书罗万化分献

○癸未先是尚书石星遣指挥史世用等往日本侦探倭情世用与同安海商许豫偕往逾年豫始归报福建巡抚许孚远豫之夥商张一学张一治亦随续报互有异同孚远备述以闻因请敕谕日本诸酋长擒斩秀吉朝廷不封凶逆而封能除凶逆者又云莫妙于用间莫急于备御莫重于征剿<锍-釒>下兵部  ○甲申 孝宗敬皇帝忌辰遣隆平侯张炳祭 泰陵

○辽东巡抚韩取善上言倭在王京彼实有求于我倭据釜山我则有冀于彼前宋应昌许于倭揭于按臣俱曰封贡及言于朝请于 皇上惟曰封其辩明心迹一<锍-釒>亦曰表文一至即与之封则贡之一字督臣生之乎经略生之乎为今日许则封贡并许听督臣持议以退倭此督臣之所能任也欲绝则封贡并绝惟议守鸭绿以示援此臣所敢任也若欲议征则险阻不能转输人皆知之矣盖讲和于兵饷两足之时而驱战于兵饷俱竭之后人心称苦恐有他虞奏入付该部

○先是庆尚防御使金应瑞以斩获倭功驰报刘綎綎报顾餋谦转部尚书石星因言我不当禁朝鲜不战何苦狥倭奴以封且韩取善及餋谦近亦皆请罢绝封贡似应亟行督臣诘倭奴以逡巡励朝鲜以振奋则倭奴难责我之失信朝鲜难责我之再援我得蓄其全力待备境上计无善于此者得旨许封不许贡正为倭情未定使曲在彼方可随机操纵既有此报就合行查若请封仍又抄掠便以大义绝之总督作速报来勿得含糊姑息主议之臣务要缓不忘备急不张皇

○乙酉河南道掌道御史甘士价条上计吏八事一责成部院一责成抚按一责成司道一责成郡守谓期得其人也一资格当略一夤缘当杜一实政当稽一人才当惜谓期尽其法也章下所司

○原任副使郭东藩输赈粟千石前已建坊特加三品服

○土鲁番速坛阿黑麻王等五十九王各遣使贡马乞赏土鲁番速坛虎答扁迭等五十二王各遣使贡诸方物乞赏俱宴赏如例并颁赐王

○都给事中林材参论南京户部尚书郝杰往抚辽东土蛮西虏入犯杀掠甚多乃餙罪冒功戮降徼荫今且怏怏于南司徒刑部尚书徐元泰往抚四川启衅松潘寻师建越轻袭覆众久以捷闻今且失望于南司寇请亟加窜逐以惩欺罔不报

○河南巡抚李时华以论副使刘卿与巡抚张一元抚治郧阳董裕不合各具疏求去御史甘士价请旨申饬今后不得雷同附会亦不得偶异生嫌惟求当可乞并谕福建抚按许孚远陈子贞勿以前日纠劾异同之故互为疑忌从之

○给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姜宝暨妻刘氏祭葬赐谥姑待论定

○调万全右卫游击王尚忠管宣府巡抚中军事

○丁亥 太祖高  皇帝忌辰致祭于 奉先殿

○兵部尚书石星引病求归 上以边事紧急令勿推避

○吏部会推阁臣七员原任东阁大学士王家屏南京礼部尚书沈鲤原任吏部尚书孙鑨礼部尚书沈一贯左都御史孙丕扬原任吏部右侍郎邓以赞少詹事冯琦 上以原旨不拘资品为先年陆光祖谋推自用今何又推吏部并掌院御史显属狥私仍将前次所推通写来看

○铸给协守辽镇<宀十见>奠等处备倭副总兵关防

○廷试选贡生员一千三十三名岁贡生员三百九十四名

○己丑 仁宗昭皇帝忌辰遣怀柔伯施光祖祭 献陵

○庚寅升户部郎中周世科为云南佥事管屯田水利

○升福建左布政管大勋为南京光禄寺少卿

○升山东右布政李承式为福建左布政

○是日命翰林院简讨王图兵部员外方应选往福建兵部主事江中信刑部主事袁茂英往四川兵部主事曾伟芳刑部主事刘毅往广东刑部主事熊守奇工部主事蔡宗明往广西各典试

○沈王珵尧输银千两为辽左助边米千石发赈两河颁敕旌劝

○调参将朱朝臣分守宣府万全右卫等处

○辛卯都给事中林材以蓟辽总督劾使臣贪纵本河南巡抚举劾有司本二票不对具<锍-釒>参奏大学士赵志皋张位惶悚谢罪 上以阁务繁冗偶失无过但改正行

○吏部遵旨通开前两次原推阁臣初推沈鲤李世达罗万化陈于陛赵用贤再推朱赓于慎行石星曾同亨邓以赞并今与推者以请 上命于陛一贯入内阁办事诘责该部世达系掌院御史家屏系起用辅臣岂得一概列名司降调杂职

○辽东缺马兵部议将寄餋马匹调取三千给发及督抚又云捐马数多兵部覆议给马价银五万两太仆寺卿杨时乔力争谓京师根本辽则边疆未闻舍根本而事边疆者乃辽镇一隅半年内折色五万本色三千费本寺四中之一后岂能应敕下部议

○大学士王锡爵以会推阁臣严谴吏部具<锍-釒>解救温旨慰之

○大学士陈于陛<锍-釒>辞新命至再不允

○升山西参议白栋为南京通政司右参议

○癸巳升宣府标下指挥佥事范江为宣府入卫游击

○宗人载土□州载土□武淫恣不法荆王常泴奏闻行巡按御史提问

○调陕西副使萧应宫整饬直隶潼关卫

○改户部右侍郎李祯为兵部右侍郎

○甲午大学士赵志皋张位为吏部司官申解得旨司官为首者降调余姑各罚俸一年

○吏部尚书陈有年以会推阁臣之故代司官顾宪成王同休黄中色引咎求<宀十见>左侍郎赵参鲁随具<锍-釒>救皆不从

○直隶巡抚聂应科以勋总莭制不便漕规不振请改为副总部覆言臾张恐违 祖制厘弊在议人不在议法惟严敕提督秉公洁已否则听科道论劾可其奏

○工部侍郎沈莭甫以郎中张新督造战船被劾请抚按会勘报可

○乙未差行人沈时来取在籍起用阁臣沈一贯  ○丁酉广西副考蔡宗明以疾辞改遣许事汪治往

○御史梁铨<锍-釒>称顾餋谦与石星计主封贡而矿议在战守矿当会议则面折石星之非条御倭则尽违餋谦之意餋谦举矿自代必阴图所以窘之欲释窘矿之疑当务为助矿之实章入下部

○戊戌虏犯锦义兵部请究失事诸臣 上谓虏骑纵横皆边政积弛所致杨绍勋等俱命巡按御史提问韩取善两次失事革职待奏定夺着便推新抚以往冯时泰械系至京顾餋谦宜督将领慎防姑策后效

○己亥准辽东总兵官尤继先回卫调理

○兵部言科臣吴文梓等欲将经略并归于总督台臣朱凤翔欲将顾餋谦别用以孙矿为总督经督并行固一柄两持若遽以矿代谦又恐新旧延推防御复无所属合照科臣归并之议仍令餋谦移广宁兼理倭虏兵事矿暂留协部即使如台臣更易一说亦候新抚代日另请诏是其言

○庚子大学士王锡爵八<锍-釒>乞休 上以其必不能留乃令扶亲归省仍加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厚赐银币遣护送驰驿以行

○户科右给事中卢明诹<锍-釒>救顾宪成明诹降一级调外宪成为民

○升右通政李化龙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都察院会议将巡方御史条约汇为巡<矢见>请刊书分发 上以大关宪体令各省直巡按着实遵行

○辛丑吏部尚书陈有年<锍-釒>明会推始末因乞罢归不允

○升神机营指挥佥事秦瀚为神枢营佐击  ○壬寅大学士王锡爵控辞加赐不允

○兵科右给事中逯中立<锍-釒>救顾宪成得旨中立降调并削卢明诹等职

○以中军都督府佥书都督同知董一元为辽东总兵官

○癸卯穆宗庄皇帝忌辰遣官祭 昭陵

○大学士赵志皋题阁臣陈于陛同知经筵官日侍讲读并充正史总裁逢三日侍 皇长子讲读

○靖江王府宗幼邦廿□吻殴祖母致死勒令自尽

○总督顾餋谦参革沈阳庸劣都司刘秉莭清河贪纵守备郎名忠部覆如议

○甲辰予南京兵部尚书郭宗皋祭葬宗皋山东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以御史抗<锍-釒>两受廷杖复职洊历兵部侍郎总督宣大亲履行阵斩首九十余筑边墙百余里以地方失事奉旨廷杖谪戍隆庆改元得赦起历留枢致仕令有司存问给月米年九十卒礼部覆其雅著清声力追古道固自表表

○都给事中吴文梓题称虏患在剥肤利用驱之使去倭患在撤藩利用杜之弗来因言士马以外又宜明赏罚以示劝惩毋有功不叙如庄定国无功冒叙如吕应钟之类部覆可之

○兵部覆巡视皇城御史乔廷栋条议重举劾以示责成叙贤能以寓激劝补队伍以防影射皆言守卫官军及红盔围子手等其举劾一款则欲旗手等二十四卫掌印官听科道年终与守卫官一体考察有贪污怠玩者不时参处命如议行

○己巳改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郑尚全为中军都督府佥书

○予南京通政使艾可久祭一坛减半造葬照三品未考满例也

○丙午都给事中林材原<锍-釒>申明计典言有司方面不可舍考注而任咨访弃咨访而凭考注府县之贤否失实坐司道则考察之贤否未当坐抚按又言稽郡县之烦简以定难易严里甲之掊克以侵渔戒揭帖之飞投以杜报复限出城之日期以绝交通部覆俱无异议但馈遗之禁不得严于科道<宀十见>于闲曹概宜严禁若坐棚之制未可尽省或量存以为各官听候地得旨是之

○丁未大学士王锡爵启行陈悃 上谕以炎暑长途慎重调摄

○调辽东掌都司事游击崔吉为中右所游击

○升宣府守备董雄为沈阳游击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三终

猜你喜欢
  补遗跋·沈德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六·佚名
  今献备遗卷十三·项笃寿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纪昀
  通志卷八十五下·郑樵
  九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古今书籍百种开单呈览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巻七十四·佚名
   第十六章 赤壁賦·林语堂
  卷一百八十四·杨士奇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施调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邓肃·唐圭璋

      肃,“全”已见。   菩萨蛮   乳羝属国归来早。知君胆大身犹小。一节不须论。功名看致君。   镇西楼上酒。父老为君寿。更寿太夫人。年年封诏新。

  • 西昆詶唱集序·杨亿

    唐二百八十年朝以诗取士士以诗为业童而习焉长而精焉其法同也其义同也其所读书同也所不同者时世先后风气淳薄而已初未有各树其説自立墙户者也歴来作家或以清真胜或以雅豓胜门庭施设各各不同究于三百六义之旨何尝不同归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三七言律诗十六周世选秋暮自西村道经卫河野望平芜秋色阑疎云斜照鴈南天临风杨栁流霜叶夹岸村墟起暮烟渔唱寒汀孤棹迥笛声衰草几人旋蓝舆逺道催归思篱菊喷香正烂然许国月夜集余太史宅观白药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脱脱

        兴宗一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圣宗长子,母曰钦哀皇后萧氏。上始生,齐天皇后取养之。幼而聪明,长而魁伟,龙颜日角,豁达大度。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三岁封梁王。太平元年,册为皇太子。

  •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庾杲之传·萧子显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祖父庾深之,曾任雍州刺史。父亲庾粲,曾任司空参军。杲之年轻时意志坚定,学习文义。初为官任奉朝请,巴陵王征西参军。被郢州举为秀才,任晋熙王镇西外兵参军,世祖征虏府功曹,尚书驾部郎。清贫自食其力,只能

  • 卷十四·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四宋 彭百川 撰神宗朝臣议论新法神宗即位励精求治以王安石学行负时望召为翰林未几引参大政一日紫宸早朝二府奏事颇久日刻既晏例隔登对於崇政殿上更衣复坐以次赞引中丞吕诲待对於崇政殿

  • 魏纪七 邵陵厉公中正始七年(丙寅、246)·司马光

    魏纪七 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1]春,二月,吴车骑将军朱然寇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1]春季,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中,杀死掠夺了数千人之后,才离去。 [2]幽州刺史丘俭以高句骊王位宫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

  • 卷十二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二上 朱批布兰泰奏摺 雍正三年正月初八日山东布政使【臣】布兰泰谨 奏为再叩 天恩事窃【臣】於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旨特授山东布

  • 卷九·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九安溪 李光坡 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郑目録曰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疏曰下文云六豆六簋又设庶馐十六豆此是下大夫小聘之礼下乃别云上大夫八豆八簋庶馐二十豆是

  • 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马鸣

    意如重庆雲,欲时降甘露。以深奥流声,清净梵天音。又复以八种,柔软和调乡。以妙辞之前,降测瓶沙王。具照知王意,正直且清净。慈爱恭敬意,充盈於心怀。今王虽兴於,衰末浊乱世。以善自将御,乃逾上世王。见王诸净意,内意清净彻。犹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三复次初夜后夜常勤修一习一 觉寤瑜伽者。云何初夜云何后夜。云何觉寤瑜伽。云何常勤修一习一 觉寤瑜伽。言初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初一

  • 佛法应如何普及今世·太虚

    ──十五年十一月在上海尚贤堂讲──今欲谋佛法之普及,当先知佛法所以不能普及之原因,兹依次说明之:一 中国佛法不能普及之原因佛法流传中国,其时历千余年之久,然而不能收普教齐民之效者,其原因厥有二端:一者,禅讲诸师之专尚

  • 卷二十七·佚名

    释初品中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譬如有人,诸子系在牢狱,当受大辟。其父慈恻,以若干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得

  • 滇游记·陈鼎

    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史迹有参考价值。或

  • 谁先到了重庆·老舍

    4幕话剧。1943年2月联友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主人公吴凤鸣为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

  • 怀香记·陆采

    明代传奇剧本。陆采撰。《古人传奇总目》著录。本事见《世说新语·惑溺》。全剧40出。写晋朝司空贾充,征辟文士韩寿为掾史。韩寿才华出众,姿容亦美丽,为充女贾午窥见,顿生爱慕之情。于是托婢女春英传情,韩寿恨无由相见。适

  • 诗札·毛奇龄

    清毛奇龄(1623—1716)撰。二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此书乃《毛诗写官记》之姊妹篇。前书假设问答之辞以申明己说,此则又托名与写官书札往还,研讨诗义而缀辑成篇。凡八十四则。第二卷卷首有其门人题记,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