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索隐】:按:春秋纬“萧何感昴精而生,典狱制律”。

以文无害

【集解】:汉书音义曰:“文无害,有文无所枉害也。律有无害都吏,如今言公平吏。一曰,无害者如言‘无比’,陈留间语也。”【索隐】:按:裴注已列数家,今更引二说。应劭云“虽为文吏,而不刻害也”。韦昭云“为有文理,无伤害也。”

为沛主吏掾。

【索隐】:汉书云“何为主吏”。主吏,功曹也。又云“何为沛掾”,是何为功曹掾也。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索隐】:说文云:“护,救视也。”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集解】:李奇曰:“或三百,或五百也。”【索隐】:奉音扶用反。谓资俸之。如字读,谓奉送之也。钱三百,谓他人三百,何独五百也。刘氏云:“时有重者一当百,故有送钱三者。”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集解】:张晏曰:“何与共事修辨明,何素有方略也。”苏林曰:“辟何与从事也。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索隐按:何与御史从事常辨明,言称职也。故张晏曰“何与共事修辨明,何素有方略”是也。

何乃给泗水卒史

【集解】:徐广曰:“沛县有泗水亭。又秦以沛为泗水郡。”骃按:文颖曰“何为泗水郡卒史”。【索隐】:如淳按:律,郡卒史书佐各十人也。卒,祖忽反。

事,第一。

【索隐】:按:谓课最居第一也。

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索隐】:谓高祖起沛,令何为丞,常监督庶事也。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

【索隐】:音奏。奏者,趋向之。

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戹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集解】:应劭曰:“上来还,乃以所为闻之。”

关中事计户口转漕

【索隐】:转,刘氏音张恋反。漕,水运。

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

【集解】:文颖曰:“音赞。”瓚曰:“今南乡酂县也。孙检曰‘有二县,音字多乱。其属沛郡者音嵯,属南阳者音赞’。按茂陵书,萧何国在南阳,宜呼赞。今多呼嵯,嵯旧字作‘■’,今皆作‘酂’,所由乱也。”【索隐】:邹氏云:“属沛郡音嵯,属南阳音赞。”又臣瓚按茂陵书:“萧何国在南阳,则字当音赞,今多呼为嵯也。”注:“瓚今南乡酂县。”顾氏云:“南乡,郡名也。太康地理志云‘魏武帝建安中分南阳立南乡郡,晋武帝又曰顺阳郡也’。”

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

【集解】:应劭曰:“桡,屈也。”【索隐】:音女教反。

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君

【索隐】:按功臣表,鄂君即鄂千秋,封安平侯。

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於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为安平侯。

【集解】:徐广曰:“以谒者从定诸侯有功,秩举萧何功,故因侯二千户。封九年卒。至玄孙但,坐与淮南王安通,弃市,国除。”【正义】:括地志云:“泽州安平县,本汉安平县。”

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馀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索隐】:谓人皆三,何独五,所以为赢二也。音盈。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於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原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

【正义】:贳音世。又食夜反,赊也。下天得反。

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彊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

【索隐】:谓相国取人田宅以为利,故云“乃利人”也。所以令相国自谢之。

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为禽兽食。”

索隐苗子还种田人,留?入官。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

【集解】:如淳曰:“百官公卿表卫尉王氏,无名字。”

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

【索隐】:按:上文李斯归恶而自予,是分过。

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

【集解】:韦昭曰:“用意浅。”

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後,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

【集解】:东观汉记云:“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正义】:括地志云:“萧何墓在雍州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

谥为文终侯。

【集解】:徐广曰:“功臣表萧何以客初起从也。”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後,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索隐】:录音禄。

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後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索隐述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猜你喜欢
  末帝纪下·薛居正
  法喜志卷一·夏树芳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六·唐仲友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第九卷 水利治绩上·缪荃孙
  四 寄谕各省督抚学政速行购访遗书并先将购访情形奏覆·佚名
  第一章 绪言·李叔同
   第二十六 章仙居·林语堂
  一五 鲁老太太·周作人
  三十、自文衙弄至曹家巷·包天笑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溥仪
  光化·周绍良
  卷三十三·佚名
  续幸存录·夏允彝
  纲鉴易知录卷五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詹玉·唐圭璋

      玉字可大,号天游,古郢(今湖北省)人。   霓裳中序第一   至元间,监醮长春宫,偶见羽士丈室古镜,   状似秋叶,背有金刻宣和玉宝四字,有感因赋   一规古蟾魄。瞥过宣和几春色。知那个、柳松花怯。曾磋玉团香,涂云抹月。

  • ●古诗源卷十三·沈德潜

    ○梁诗  江淹  文通颇能修饬,而风骨未高。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  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不寻遐怪极,则知耳

  • {送琴书}·佚名

    『净』★有福样人,伏事;无福样人,伏事人。事久是我,今旦阮官人卜送祝官人返去。甲我收拾琴书,卜寄祝官人先返去。今收拾便,听候官人起身。『生』【鸶凤和鸣】 兄弟恰是鸟同飞,思量*282甘分二处;意厚情深人恶比,相邀结义,

  • 卷六·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六 (元)丁复 撰 ○近体【五言絶句】 题李息斋枯木竹图 霜柯洞庭寒露叶渭川冷幽人美清夜独写秋灯影 题牧牛图 邈尔三尺童御此两觳觫春风笠底回前村烧痕緑 与韩成之饮【分韵得多字】 壮髪飒衰素

  • 五集目录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録八卷之六十一辛亥元旦元旦试笔咏檀玉福如意陈嘉言岁朝图辛亥春帖子题元人三阳开泰图新正重华宫题和阗玉汉鳬鱼壶降旨加赈江苏安徽昨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新正重华

  • 卷17 ·佚名

    晁补之 至日同文潜舍人饮钱京兆穆父家 大尹孤标琢昆玉,舍人骨相飞食肉 弊裘羸马愧我寒,唤饮东斋散肤粟。 少时独识孔文举,不交余子平生足。 尹门如市立相蹑,尹心如水清可掬。 邻无恶少归醉卧,不遣

  • ●太祖高皇帝实录首卷一·佚名

    康熙序修纂凡例○康熙序太祖高皇帝实录序朕惟帝王诞膺图籙混一寰区经营缔造之勤日不暇给矣於以承叙万年诒谋百世金匮石室之藏勳猷烂焉煌煌乎上圣之宏模太平之骏业也我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

  • 通志卷一百二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四十一晋王舒【子允之】王廙【弟彬 彬子彪之 彬从弟棱】虞潭【孙啸父 潭兄子】顾众 张闿 陆晔【晔弟玩玩子纳】何充 褚翜 蔡谟诸葛恢 殷浩【顾悦之蔡裔】孔愉

  • 刘闵传·张廷玉

    刘闵,字子贤,福建莆田人。生性纯正忠厚。父亲早逝,他决意不参加科举考试,只求深刻理解古圣贤训家之法,并亲身实践。祖母及父亲死,服丧未毕,不食酒肉,不回房与妻同居,三年都是这样。其妻不受母亲喜欢,便把她休掉,由他一人奉养。母

  • 卷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八征榷考【臣】?谨按马端临作征榷考自征商关市以暨杂征歛?门阜财足用之道固已详言之矣顾征榷之法行之自古积久不能无弊宋初立法务从简便南渡以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 洪武五年九月乙巳朔,太常卿陈世举言:“古制,凡修理宗庙,则遣官祭告,并祭土神。今择日修筑太庙宫墙,宜告祭告礼。”上从之,曰:“至日,朕自祭告太庙,用羊一、豕一,其土神则尔太常以一豕祭之。” 南海

  • 周厚坤·周诒春

    周厚坤 字厚坤。年二十八岁。生于江苏无锡。永久通信处。上海南洋公学。未婚。初毕业上海南洋公学。又学于唐山路矿学校。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土木工程。宣统三年。入麻省工业学校。习机器工程

  • 自道·张载

    某学来三十年,自来作文字说义理无限,其有是者皆只是亿则屡中。譬之穿窬之盗,将窃取室中之物而未知物之所藏处,或探知于外人,或隔墙听人之言,终不能自到,说得皆未是实。观古人之书,如探知于外人,闻朋友之论,如闻隔墙之言,皆未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欧阳竟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二]時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三]信法未久.共相   謂言.[四]勝鬘夫人是我之女.聰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見佛者必速解法心得無疑.宜時遣   信

  • 三国志文类·佚名

    编辑人姓名不详, 60卷, 今流传有宋刊本(《四库全书》)。《柳河东集》卷21《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一文说到《两汉文类》的编例。《三国文类》就是沿其例,采《三国志》之文上涉东汉末,下至西晋初,分类排比而成。全书分为23门:论

  • 曲阜集·曾肇

    宋代诗文别集。4卷。曾肇著。曾肇《行状》载:所著有《曲阜集》40卷,《外集》10卷,《奏议》12卷,《元祐外制集》12卷,《庚辰外制集》3卷,《内制集》5卷等。杨时所作曾肇的《神道碑》中说:有《奏议》12卷,《西掖集》12

  • 朝鲜纪事·倪谦

    是编乃景泰元年谦奉使朝鲜颁诏纪行之作。自鸭绿江至王城,计一千一百七十里,所历宾馆凡二十有八,语意草略,无足以资考证。时朝鲜国王、世子并称疾不迎诏,谦争之不得,亦无如之何。盖新有“土木之变”,正国势危疑之日也。亦足见

  • 月幢了禅师语录·佚名

    达最等编。收上堂、小参、广录、茶话、入室机缘、问答机缘、法语、行实、颂古、分灯、书问、赞、偈、歌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