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九(暑字号)

佛祖纲目卷第十九(暑字号)

甲子(汉平帝元始四年起)丙寅(汉孺子婴居摄元年)戊辰(改元初始)己巳(新莽建国元年)甲戌(新改天凤)庚辰(新改地皇)癸未(汉更始元年)乙酉(东汉光武建武元年)丙辰(改元中元)戊午(明帝永平元年)癸亥(东汉明帝永平六年)

(壬午)十九祖鸠摩罗多传法阇夜多

鸠摩罗多。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昔为自在天人。(欲界六天)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利。闻憍尸迦说般若波罗蜜多。以法胜故。升於梵天。以根利故。善说法要。诸天尊为导师。以继祖时至。遂降月氏。既得法已。后至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常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徤。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鸠摩罗多曰。何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夜多闻是语已。顿释所疑。鸠摩罗多曰。汝虽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依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鸠摩罗多曰。汝何许人。可白父母而后出家。夜多曰。我国北印度也。去此三千里。然吾有小术。往返亦易。遂行其术。与罗多。须臾达彼。夜多既闻其父母。罗多遂与受具。后告之曰。吾今寂灭时至。汝当绍行化迹。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於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又云。此是妙音如来。见性清净之句。汝宜传布后学。言讫。即於座上。以指爪剺面。如红莲开。出大光明。照耀四众。而入寂灭。阇夜多建塔。以奉全身。当此土新莽十四年壬午也○汉永平四年。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丈余。项佩日轮。胸题卍字。飞行殿庭。光明照耀。旦问群臣。太史傅毅奏曰。臣按周书异记。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平旦之时。异风忽起。宫殿屋舍悉皆震动。有五色光气。入贯太微。徧於四方。尽作青红色。王问太史苏繇。是何祥瑞。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生。王曰。於此何如。对曰。此时无他。一千年后。声教被及。王使镌石记之。南郊天祠前。以年计之。至今辛酉。一千一十年也。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深信之。遂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王遵秦景等十有八人。至西域。访求其道○佛知此震旦国众生缘熟。将来教化。梓潼帝君。尝言。予受业报。为邛池龙。羁於积水之下。连年旱虐。水复为泥。身既广大。无穴可容。烈日上临。内外热恼。诸鳞甲中。各生小虫。咂啮困苦。一日晨凉。天光忽开。五色云气。浮光而过。中有瑞相。绀发螺旋。金容月莹。山灵河伯。万众稽首。赞叹欢喜。声动天地。天香缭绕。随处生春。予乃仰首。哀号乞垂。救度万灵。诸圣咸谓。予曰。此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迦文佛也。今以教法。流行东土。随教化身。将往中国。尔既遭逢。宿业可脱。予乃身自踊跃。入天光中。具陈往昔报应之理。世尊答言。善哉帝子。汝於向来。孝家忠国。又复悯世生护持心。因果未周。仇敌相争。以人我相。肆兴残忍。迁怒於物。业债当偿。今复自悔。欲求解脱。汝於此时。复有冤亲之想。与夫嗔恚愚痴念否。予闻至理。心地开明。内外罄然。如虚空住。自顾其身。随念消灭。复为男子。得灌顶智。予皈依焉。

佛祖纲目卷第十九

 

猜你喜欢
  卷第八·昙噩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佚名
  十二品生死经·佚名
  卷第六·佚名
  序品第一·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卷·李通玄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一·成寻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八·海明
  卷第二十五(行菩萨道上诸国王部第二)·宝唱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王灌顶之品品·佚名
  卷之一·密行寂忍
  现果随录目录·戒显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八·唐慧琳
  卷第十二·佚名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二·徐世昌

    曾畹曾畹,字楚田,宁夏人。黄竹岭高峰日欲颓,二月入闽来。石突交飞瀑,山空易动雷。无风人急渡,欲雨鸟先回。处处烧田栈,春荒尚未开。北口峪望蔚州匹马桑乾道,孤城沙漠阴。风高谷口断,石迸水痕深。野雉衔酸果,神

  • 卷四十七·唐圭璋

    ○临江仙须信人生皆有命,前途造物由他。年光时事苦相磨。一从居冗剧,两度见新禾。枉著黄尘三万丈,等闲换却沧波。别来谁与晒渔蓑。不知同钓者,时复谓余何。○太常引寄乡中诸友一书除得海边头。怅无地、著

  • 第一回 神仙大会·蒲松龄

    [西江月]王母驾临蓬莱岛,满座都是神仙。不知世上几千年,东洋海干了一遍。只说天宫快乐,还有那美女思凡。多年扰攘在人间,蓬莱顶宴席未散。 常言道:"河无头,海无边。"这海不止无边,且是无底;不是无底,有底谁见来?这么一个大海,忽

  • 读礼通考卷十八·徐乾学

    丧期十八国恤一干学案夏后殷周之制不可考矣当孟子之时自谓诸侯之礼未之学况于后世乎盖自周衰礼废列国擅权蔑弃先典家自为制鲁秉周礼为同姓诸侯宗犹不知通丧之为重也而况其凡乎降至后世以丧为讳故府之遗日就湮灭又其宜

  • 卷八十二·国朝·蒋一葵

    【章皇帝】 〔长歌短章,下笔即就,每遇南宫试,辄自草程式文。曰:“我不当会元及第耶!”其绘事亦入神品。〕 宣庙为皇太孙日,端午节,成祖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自皇太

  • 卷之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留京王大臣传询御史祝德麟所见浙人书籍情形片·佚名

    一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留京王大臣传询御史祝德麟所见浙人书籍情形片乾隆五十一年九月十三日臣等前奉谕旨,令留京王、大臣传询御史祝德麟,从前伊见浙江人着有一书,祝德麟訾其撰述未妥。其书系何名目,有何不妥,及著书人系何名

  • 一○四五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内则衍义》等书编纂臣工衔名情形片·佚名

    一○四五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内则衍义》等书编纂臣工衔名情形片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二日遵旨查《内则衍义》等书编纂臣工衔名,臣等详查顺治年间《诸臣列传 大学士傅以渐传》内,开载奉旨撰《内则衍义》字样。是此书本系

  •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佚名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协办大学士 尚书于<敏中>字寄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奉上谕:前经三宝奏,据鲍士恭等愿〔以〕家藏旧书上充秘府,

  • 程师孟传·脱脱

    程师孟,字公辟,吴县人。中进士甲科。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泸水一带西戎多次进犯渝州边地,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很远,有敌警讯,率兵一整天才能到。程师孟奏请迁路治到渝州。夔州路部没有常平粟,奏请建常平

  • 卷四○·邱濬

    ▲礼仪之节(下) 《春秋传》:周内史过曰:“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僖公十一年)孟献子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孔颖达曰:“干以树本为喻,基以墙屋为喻。” 刘

  • 卷五十七·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七天子之孝崇圣学汉武帝建元元年以董仲舒为江都相治申韩苏张之言者皆罢之时仲舒对策曰春秋大一綂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綂法制数变下

  • 卷九·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九明 柯尚迁 撰夏官司马第四官以夏为名象夏也说文云马武也司马掌兵言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司马掌邦政政者正也政所以平诸侯正天下也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

  • 四喜记·谢谠

    明代传奇剧本。谢谠作。《曲品》著录。写北宋宋郊、宋祁兄弟的故事。久旱逢雨,宋郊到碧玉台散步,见数十万蚂蚁飘于水上,便将枯竹剖开,造桥渡蚁,因此,后来应试连中三元。本事见祝穆《事文类聚》。宋祁与兄同榜登第,游览禁苑,宫

  • 张司马定浙二乱志·王世贞

    万历十年之四月兵部右侍郎铜梁张公肖甫兼右佥都御史来视浙师浙故有幕府亲兵四千五百人其人多括苍诸郡民家子颇选而故胡少保倚之起战功饷赉至糜县官廪不訾故赵尚书来代稍稍为裁缩然犹月一金而其兵分营九岁率以七营防海

  • 正学隅见述·王宏撰

    一卷。清王宏撰撰。宏撰认为,对于周敦颐无极之说,陆九渊等相与辩论于前;对于朱熹格物之说,王守仁等相与究诘于后,诸儒聚讼,数百年未休,大抵尊朱者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今无持是非之平者,故撰此书以折衷之

  • 弘明集·僧祐

    中国古代佛教论著文集。收入东汉末至南北朝萧梁时期中国人撰写的佛教论文以及相关文章。僧祐编集。僧祐《出三藏记集》所列《弘明集》目录为10卷,今本14卷。各种佛藏中都收有《弘明集》,另外有明万历汪道昆本,清光绪2

  • 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与《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同本。末后有一女人发心,便得转为男子,授菩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