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六

弟子性广智凝编

志铭

妙觉准禅师塔志

李君自铭得法于妙觉准禅师师殁十年而李君犹思之为师状介晴云和尚向余乞志余与妙觉同师为法门兄弟顾先后相去不谋面读李君所为状乃今知妙觉不敢以固陋辞矣师讳净觉字三立宛陵刘氏子投东山剃发年十八南游多所参请因读楞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叹曰古人作破句读且受用不尽我何为滞此耶遂诣径山见雪老人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又造磬山入雪关于高峰百年三万六千朝语打失鼻孔进天童受具过育王随至龙潭机境相扣有黄鸟数声阳生寒谷之句育王以衣授之时愚庵老人阐法三江师往谒因说法华次问云曾未放光已先入定法华作么生说老人云昨日方丈道个甚么师云月来云去处翠幙不遮灯老人云这一棒也少不得进云透出清波宫商别调老人云试弹看师一喝老人云见了进云几度霜天明月夜坐来觉得五更寒老人说偈嘱曰镜打破也却好相见东涌西没日面月面遂付以大法是为洞山三十四世师得法后愈益弢晦远隐桐川为水边林下计而是时李君自铭适于狭路相逢亲遭蹴踏且敲且唱道出非常留桐川东山者数年妙觉宝坊巍然而起土人梦金甲神执盾循行若有所区画者又老僧携杖入门须臾不见室中悬谶多近神奇盖非意所测也未几示疾化去语录一卷弟子得度者若干人师严毅莫敢犯独慈于应物言论娓娓不倦白刃迫之不为动群盗革心胥吏皆知向义殁既久而人惓念之如一日也。

铭曰。

马驹有言日面月面打破镜来与汝相见水上东山云门铁扇庞老重来拈起玉线台山会斋牸牛应现石女弹棋木人说剑两个五百合成一贯

溪巢瞬禅师塔志

尊贵一路千圣不传宝镜重开溪山现影惜乃泥牛入海倚断白云苇叶渡江追翻只履同条既死有恨何如溪巢和尚讳净瞬字一机桐乡沈氏子童年即念生死事大嘿自思惟投觉王寺剃落秉具谒月岩师请益示以三不是语寻叩东塔参石雨大师有省越日呈偈石云死了烧了何处安身立命师云一任做驴做马石连棒打出自此疑情愈逼七日后正闷极时偶触他语不觉失笑遂依龙门留佛日更谒愚庵老人老人垂语云有问有答尽是鬼家活计未开口前道一句来师云要头截取去颂斩猫话云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还不会别唤沙弥独羡赵州老阳春和得齐老人深肯之随至云门命为第二座一日偶他出归垂问云我昨日不在尔辈因甚竹院里闲行师遽应云和尚到处某甲亦到遂付以衣拂小参云风送鱼舟趁落霞阿谁携手步平沙断续樵歌苍蔼里咿唔牧笛隔篱笆一对鸳鸯虚空独立一双孤雁清影交加远山泼翠连云碧霜叶红于二月花猛回首暗咨嗟途中多少未归客流落在天涯又云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将西湖水注入耶溪耶溪不知把石伞峰移置孤山孤山不觉东长庚西启明南斗七北斗六祖师趁出牛栏瞎驴闯入佛殿舌嗅鼻尝眼闻耳见不尔依位住群峰卓卓云汉无声万竹珊珊清光有韵春兰秋菊不失其时岸柳江梅各得其所钟中无鼓鼓中无钟诸昆仲会么良久云青莎白鹭如绵破晓乌鸦似炭金牛铁角坚黑犬银蹄烂癸巳宝寿首众乙未普明首众师应机迅捷慧辩弘通电掣星驰了无凝滞四方学者摄息趋风然雅抱冲和赋志谦退卜樗里晦迹未几入河渚阅藏卓锡溪巢破衲仅完粗食不饱如是数年缁素式化累石庀材俄成精舍暇则荫嘉木疏清泉凭吊古人歌咏自若问道者履满户外云兴瓶泻略不停思住溪巢掩关三载壬寅冬启关说法毕忽云大众看看船子和尚来也涌身以杖作摇橹势高声唱云山苍苍水茫茫飘飘一叶泛沧浪白苹风送蓼花香渔歌声渐长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明月空载过横塘倚杖良久云谁知远烟浪别有好商量闻者知其游掷虚空不久尘迹矣已而示疾化去弟子智化等请余为志。

铭曰。

重泉吐润皎月舒光湘潭塔影传彼南阳坐安乐国到白云乡面门出入若存若亡蔼蔼翠柏依依绿杨三更旭日九夏玄霜乌鸡嘹呖白牯疏狂金牛起舞木马成行人琴未渺古径回塘广陵曲调渔父沧浪君行且迫有语勿遑末后句子仔细商量

林峰镜愚慧禅师塔志

师讳净慧字镜愚与其兄离愚并得法于弁山瑞和尚父母兄弟志出俗萧山楼氏子也萧山去越州稍近自云门道法传五六十年人知向往师童丱慕道谒密舟师参本来面目已谒瑞和尚求示尚便打师忽悟去遂投出家侍丈室进止肃穆执劳役靡怠由显圣迄弁山多所翊赞弁山老人极严峻不与俗偶师久侍老人怒詈或不堪甚加楚毒师一无所迕也从之十年益增进法门曲折无不毕晓乃授大法为曹洞三十四世老人既游崆峒师归越结茅道林颇恣幽讨又父母春秋高虽出俗非子不养师性纯孝二时几杖必躬亲无倦未几主弁山说法如云为道俗所重论者至比之云居膺禅师不虚矣三年竟去归道林道林已成宝坊邑士大夫请师扬化师芒鞋短布与众庶同操作牯牛一头且耕且牧不敢以知识加人年六十余逾励尝语众日地藏种田博饭吃百丈开田说大义我抑何能但钁头边不忍废却聊毕吾事耳即沾体涂足披袈裟上座问者云兴答者瓶泻并古人法要得未曾有缁素乃益骇谓东越四五十年自云门以来诚所罕见故暨阳萧然之间奔走辐辏言道席者莫不以林峰为首称也师天怀朗易内外无不可窥执节素醇谨与人言惟恐不及慈以育物恕以及人勤以迪躬俭以表德无智愚贤不肖远近男女咸奉师为古佛云居无何示微疾化去师殁一年弟子智湘等奉全身塔于林峰兜率寺之左丏余为志得法弟子十人语录十卷行于世生年卒葬具如别传系以铭。

铭曰。

睦州织履适任天怀种田博饭本分生涯自古在昔道重盐梅奉君顺父玉殿苍苔踞座说法如霆如雷一旦化去办愚痴斋但恁么去更恁么来我瞻林峰于焉徘徊

樗里保宁端实严禅师塔志

师讳净严字端实昆山孙氏子幼不茹荤志出俗父母不听年二十逃去父母追及之度不可脱取路旁石投水中父母已疑其死竟得度依庐山西竺师剃落参颛愚求示愚云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却是为何师云某甲未出庐山早知有此一问愚震声喝师有省诣化山受具过越州礼尔密和尚举女子出定话师酬对颇惬入愚庵老人室老人垂示举带月荷锄归处处花狼藉语师云和尚花狼藉某甲亲收得老人颔之一日上堂师出众绕一匝老人云者是山僧二十年操履用不尽的师云恁么则随缘消旧业也老人休去后承记莂师谦让老人云只向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毕汝事矣隐樗里诛茅及一载梦异人指建梵刹已而果符宝坊成称保宁禅院师不立文字惟勤操作聚徒十余人参究本分执劳役供众仅食残剩偶鸟鼠争食师分饲之每食辄并至以为常缘毕化去先是一年治普同塔于保宁之右谓众云来年是日吾当归骨于此及期无疾忽对众一笑而逝阇维入塔正去年此日也弟子智起乞余志。

铭曰。

投石入山鸟鼠分粒相从懒残志在伏匿樗里块然一花狼藉化缘告终发齿而别

天宁休山炬禅师塔铭

呜呼已矣湘南潭北谁问耽源腊月莲花空传师叔同条生同条死能不为之一言耶师讳净炬字休山别号壑庵得法于愚庵先老和尚属曹洞正宗三十四叶出世住秀州天宁造毗卢宝阁垂成而殁殁有偈偈曰玉肌劈破影团团石女憨歌舞翠岚千古无人知此意好将消息问南泉嗣法弟子智斌等五人语录四卷传于世奉舍利入塔塔有志礼也师钱塘华氏子幼秉戒出俗依宝寿石雨和尚入室者久之雨殁依愚庵老人遂得法住天宁上堂有云对一说烟雨楼头好风月倒一说无限秋光齐漏泄银蟾影里桂花飘天香阁上风流客顾左右云阿呵呵识不识处处撞头并磕额卓拄杖下座又端午上堂有云一二三四五达磨不识数处处竞龙舟家家悬艾虎堂上贴灵符唤作五月五白米蓦头包青若通身褁咬着不知恩从头皆错过惟有葵花向日倾笑看蒲叶当风舞良久云苦又结制上堂有云拟结通身白汗流直须拨转一丝头一丝头上通消息大地山河镜里收大众天宁一往一来无解无结任诸君周行阔步自由自在更不着撒沙在诸君眼里逗到今日没奈何只得循例打哄开个现成炉韝向冷灶里着把火蓦竖拳云干三连放拳云坤六断一拂云震仰盂置拂云艮覆碗连拂两拂云错乱阴阳凭谁打算凡应机接物来往纵横不可轨度住天宁六年跏趺而逝先是结庵湖畔一丘一壑聊以自娱与高人道士游泳啸歌备极方外之致佐先老人住朱明尝为秉拂老人付法偈有云掉臂过三关蹴碎铁门限随处念伽陀朱明一枝箭盖深许之也师天怀俊爽英辩不群又复严净毗尼动止有法自儿时习为跏趺即喜梵呗盖夙习也系以铭。

铭曰。

燃灯影里翻身毗卢顶上结舌不妨放去收来赢得云门一橛归去也笑不彻独角苍龙当时拗折留取个空潭落月

真歇祖师祭文

呜呼雨枝嫩桂祖道绵延青原嗣起石头并传荷玉在后新丰在先芙蓉投子哲人出焉昔在中叶笃生长芦秉吹毛剑悬肘后符奉君就父百诺千呼我方为主人方为奴时并茂者有天童觉自具语言何必棒喝五位三玄独观大略惟大慧杲与两人合高宗御宇太后北归崇光显孝金殿巍巍帝师真歇自长芦回炉韝始建如霆如雷转位转功于兹始说玉蕴荆山红炉片雪毕竟如何老僧齿缺照尽潭空归根堕叶湘南潭北黄金一国疏山倒屙莲花簇簇宗风邈矣狮弦不续崒堵仅存仿佛阿育劫灰飞起塔户重开赤肉团上六祖再来众庶稽首啀啀喍喍波斯赤脚此焉徘徊光启后人种苗去莠为青州辩为万松秀洪永之间雪轩振袖钟鼓空王在帝左右寿昌云门我宗竞爽大地星驰中天日朗夜月松风沣阳昱晃五百年中开来继往眷言祖德此山之巅进一钵饭奉一勺泉春花灼灼春草芊芊目前无法意在目前尚飨。

祭东山唯岑和尚文

呜呼玉龙云霭金凤尘霾寒光炯灼夜月徘徊伊岑和尚实惟楚材东山西岭具大根荄一抬一搦一拶一挨庭前位正帘外班排入枯木室就古镜台六踞狮座门扇两开巍巍堂堂雝雝喈喈三种绝迹一句全该石伞峰下灵木新栽若耶溪畔镜水濴洄为芙蓉楷为天衣怀夫何寂寂古殿苍苔慧花未萎金风早催洞上家法留愚痴斋既当处死就当处埋直恁么去直恁么来脚下撩起临行俊哉彦从不会推哑妆呆云居顺世祖业生涯石霜首座冷庙寒灰瞎驴灭却吹毛弄回生死古岸往来堆堆只履归去殆莫可追大庾衣钵传自黄梅老成凋谢云何不悲西乾纽解东震道衰琉璃明月犹在空阶黄金一国争受尘埃日轮夜静流照埏垓末后句子岸柳庭槐呜呼尚飨。

嘉兴大藏经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归 依 开 示·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佚名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唐慧琳
  跋新锓丛林盛事·道融
  卷六十·性音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一·弘储
  卷五十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慧远
  劝流通华严持验引·佚名
  卷十一·赞宁
  第三回·胡兰成
  卷三十九(玄奘译)·佚名
  佛说人本欲生经·道安
  卷十三·赞宁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十·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九十方干干字雄飞新定人【干父名肃工诗母即诗人章八元女新定即今严郡浙乗云干桐庐人】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识之者呼为方三拜貌寝又兎缺有司以故不与

  • 御选宋诗卷七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七言絶句七陆防倚阑故山未敢説归期十口相随又别离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觧酲因小饮江月馆江驿春酲半日留更烦送酒为扶头栁花漠漠嘉陵岸别是天涯一

  • [解题]·王叡

    《炙毂子诗格》 一卷,唐 王叡撰。《新唐书艺文志》四、《崇文总目》“文史类”、《中兴馆阁书目》“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宋史艺文志》八及《通志艺文略》八均著录“《炙

  • ◎运历(上)·徐天麟

    ○五运(正朔服色附)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睚谓水德,师古曰,驺子即驺衍。)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郊祀志。)秦兼天下,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

  • 卷之一千四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上·袁枢

    宋 袁枢 撰肇忠用事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夏六月戊辰魏追尊皇妣高氏为文昭皇后配飨高祖增修旧冢号终宁陵追赐后父飏爵勃海公諡曰敬以其嫡孙猛袭爵封后兄肇为平原公肇弟显为澄城公三人同田受封魏主素未识诸舅始赐衣帻引见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一·佚名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五日五月二十日七月初八日十二日二十八日八月初六日九月二十八日十月十五日三十日十二月二十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二月初八日二十二日闰三月十一日五月初七日七月二十八日

  •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宋濂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战乱不靖,各处都在募兵保护乡里。张子良率千余人至燕蓟之间。这地方农业遭到破坏,子良召聚州里百姓拦水治舟,取蒲、鱼以自给,于是许多人都到他这里来,多得容纳不下。子良统领定兴、新城数

  • 卷十三 征抚西夏·李有棠

    太祖天辅六年夏六月,大破辽兵,辽主走阴山,夏将李良辅将兵三万救辽,次天德境野谷、斡鲁、罗索败之于宜水,追至野谷,涧水暴至,漂没者不可胜计。宗望至阴山,以便宜与夏议和。并谕“辽主至彼,可令执送。”夏本元魏后,魏衰

  • 原序·袁燮

    甫自幼洎长侍先君子侧平旦集诸生及诸子危坐説书夜再讲率至二鼓无倦容谓学问大防在明本心吾之本心即古圣之心即天地之心即天下万世之心彼昏不知如醉如梦一日豁然清明洞彻圣人即我我即圣人舜号泣旻天负罪引慝祗见瞽瞍禹

  • 卷二十五·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五    婺源江永撰士虞禮    凶禮六經【鄭目録云虞安也士既葬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殯宫以安之虞于五禮屬凶】士虞禮右篇目 記士三虞【詳見喪大記虞祭章】 始虞用柔日再虞如初

  • 藏要第一輯叙·欧阳竟无

      菩薩藏中聲聞藏中之經律論.西土此方著述.旣抉其要分爲六輯以爲藏要。又抉   經律論最要者爲第一輯.是爲要中之要.猶呪中之心中心也。可以便讀.可以知概。   凡二十五種.經十一.律三.論十一。經十一者.菩薩舉十.聲聞舉

  • 真常之人生·太虚

    ──民国六年十月作──一 唯人生无世界  二 所谓人生  三 人生皆有死皆愿获真常  四 人生可以不死不灭而真常  五 法界唯心即心自性为真常本  六 人生心性之不死不灭  甲 教证  乙 理证  丙

  •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寂静品第二十八  若尽诸烦恼  则得最上乐  此为寂静通  智者如实说  又彼诸如来  常赞寂静法  得至不灭处  

  •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三·南石文琇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前住持比丘吴郡文琇集大鉴下第二十世灵隐松源岳禅师法嗣○四明天童灭翁文礼禅师杭之临安人,家天目山之麓,因又号天目,姓沉氏。师生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而寤念曰:“携篮者谁邪?”遂有出家志。年十

  • 全北齐文·严可均

    北齐是北朝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对其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无疑具有十分有益的价值。清代学者严可均所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部收集唐以前文章的总集,其中有《全北齐文》十卷,收

  •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佚名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简称《赤书真文》。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书二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洞真部本文类。本书列于道教灵

  • 柳毅传·李朝威

    唐代传奇小说。1卷。李朝威撰。《太平广记》卷419采入本篇,题作《柳毅》,注“出《异闻集》”。曾 《类说》卷28自《异闻集》收入,题为《洞庭灵姻传》,应是作品原名。后来通行本如《说郛》本、《虞初志》本、《五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