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卷之三
尚敬王
二年,始定倉庾使坐駕楷船來徃薩州。每年楷船一隻,當初春時早到薩州,報知琉球之事。若有遲滯公務,事業難以辦理。至于近日,逗留各處,已致遲誤。由是在番使【俗稱年頭使】恭具呈文,令倉庾使坐駕楷船,以管其船之事。公朝准其所請。而倉庾使坐駕楷船以來徃自此而始焉。
薩州禁止球僧出其境外拜謁本宗寺。琉僧入薩州,呈請以八閱月為限,出于州境,聖家僧拜謁高野山寺,禪家僧拜謁妙心寺。于是太守公不准其請,併傳命於球國而禁止焉。
三年,始以球人一員加為琉假屋筆者。原來球假屋止設大和筆者一員。至于近年公務繁冗。年頭使呈請加球筆者一員。王朝准之。
四年,啓請薩州以用京錢與鳩目錢。康熙元年,始用京錢與鳩目錢。後稟明薩州,以禁京錢,國中皆用鳩目錢。而鳩目錢極以輕小,不便使用。至于是年,亦請仍用京錢與鳩目錢于薩州。太守公准其所請。[1]
鑄造銅小錢於王城之內。鳩目錢甚細,易敗失落,漸漸减少,通用不足。且勅使賁臨,僉用此錢。由是稟知薩州,復鑄此錢于王城之中焉。[1]
七年,始遣木匠二名於薩州,以供球館之用。薩州有球陽驛館,俗叫球假屋。而旅舍甚多,不堪修葺役。由是年遣木匠長二名,以修葺旅館之用。
十年,加增楷船一隻,年赴薩州。每年之春,遣楷船一隻,以解球館費用。康熙庚辰,請乞加遣楷船一隻于薩州。幸蒙准允,每年遣發楷船二隻。至甲申年,楷船一隻漂到平島,衝礁破損。從此之後,只遣一隻,以為解送。是年亦以稟知,蒙准所請,而年遣楷船二隻。[1]
十一年,始定諸外島手札留在于中山。琉球人數手札書大和年號。若人帶手札飄至中華,則中華之人恐有知球人亦用其年號之事,改定宮古、八重山手札聚在宮古藏,諸外島手札留在其總地頭家宅。至于今世,其手札悉在大與座。[1]
改定遣薩州及宮古、八重山使臣、使僧跟伴並乘間。王叔、子弟奉命徃薩州、江户時,跟伴十九名、乘間【裝載貨物之處,俗叫曰乘間】三百石。若有越年,其國則次年乘間三十石。按司及三司官跟伴十二名、乘間一百九十五石。次年,乘間十九石五斗,親方跟伴九名、乘間一百五十石。次年,乘間十五石、申口、御物奉行主從共計八人,乘間五十六石。次年,乘間十二石、吟味官主從共計七名,乘間四十九石。次年,乘間十石五斗,王子弟大傳【俗叫大親】座樂主取、王太子及太孫御與力頭、財府官、按司附役主從共計六人,乘間四十二石。次年,乘間九石【吟味官兼為王子弟大親,亦照此例。】、路次樂下知嗩呐師、御醫士、御右筆、御馬宰領與力並儀者役、樂童子主從共計三名,黃冠使者主從共計四名,乘間二十八石。次年,乘間六石,王太子、太孫奏者番、御內原主部、御會尺、御茶湯庫理主部、貝摺師、疊匠、御內原庖丁、黃冠以下與力並琉假屋手代、唐物荷附只一身而行,乘間五石。路次樂、家來赤頭一身而行,乘間三石。御馬中間一身,而乘間二石。楷船船頭主從共計二名,乘間十石。且亦口粮自王子弟至諸士臣,每名每月米一斗五升、銀一兩五錢【自素遣日本使臣,賜口粮。康熙之初,賜一白銀十二錢。而使臣缺,以補其費用。】船頭、路次樂人、御馬中間,每名銀九錢、米一斗五升。又親方官奉命徃宮古、八重山時,主從共計七人,乘間二十六石。申口官、御物奉行主從共計六人,乘間二十二石。黃冠以下與力主從共計二人,乘間六石。大和橫目主從共計四人,乘間八石。平等所筑只此一身,乘間一石五斗。其船船頭主從共計二人,乘間五石。在番【又叫鎮守官】主從共計五人,乘間二十五石,每年乘間三石。筆者主從共計三人,乘間十五石,每年乘間二石五斗。祥雲寺、桃林寺住僧乘間十五石,每年二石。而自親方至諸士口粮,每名每月米一斗五升、銀七錢五分。平等所筑及船頭每名每月米一斗五升、銀三錢七分五厘。[1]
十四年,始定御使者於日本國穿明朝衣冠。自徃古時,賫捧國命至日本時,皆服大明衣冠朝見大守公。此時王子位,冠烏紗帽,穿紅色緞衣,着麒麟補,用錦龜甲帶。按司位,冠烏紗帽,穿紅色縀衣,着仙鶴補,用錦龜甲帶。親方位,冠烏紗帽,穿天青縀衣,着錦鷄補,用龜甲帶。申口位,冠烏紗帽,服天青縀衣,着孔雀補,用角帶。自吟味役以下,皆冠烏紗帽,服天青紗衣,着雲雁補,用角帶。此皆捧國命御使者之冠服也。其餘雜職官員,只服球衣,不得服其衣冠。[1]
十五年,薩州再增本國田地所出米數。萬曆年間,薩州遣使量丈本國田地。至于今年已歴一百年。於是乎恐有其田地變亂,薩州太守公再遣使臣,要以量丈。然而本國勅使賁臨,費用甚多。且凶荒頻至,人民愈疲。由是特遣毛承詔【田場親方安政】請寬其年期。薩州即加本國田地,以增納貢,而未實在其田地也。加增田地所出米數共計三千三百四十六石七斗九升九合六勺七才。[1]
十九年,始造陶窑于湧田,以燒磁器。那霸泉崎村仲村渠賀數,去年之春奉憲令隨倉庾使麻世忠【真境名親雲上真本】到薩州,追隨林氏、星山氏傳授立野燒物之法。至秋回國。是年自公府做陶窑于湧田地,並為製造之器具,以便陶燒。仲村渠等將其所燒磁器奉備聖覽。自此之後,國中之人多用此器。
二十一年,始設御用物座。中華與薩州貨物等項,素藏在于金御藏。至于近世,堆聚已多,難以取辦。是以改移其貨物于奉神門西邊之殿,始稱御用物座。因設奉行一員、筆者二員、假筆者二員、下代一人,以辦理公務。自此而始。[1]
二十四年,始定每年寄賜品物于薩州旅館大和筆者。薩州有球陽旅館,擢舉大和人,設置藏役一員、筆者一員辦理公務。由是每年有寄賜品物于其藏役,而無有寄賜其筆者。自去歲之夏,始賞其勞,寄賜品物。是年,始定每年照藏役例,寄賜品物其筆者。[1]
始定吟味官捧命赴薩州時附給與力。[2]吟味官奉命赴薩州時無有與力。至于是年,始附給與力一員,以致出行。永著為例。
二十五年,寄賜白銀薩州彌勒院,助資建堂費。薩州國分彌勒院住僧創建妙德院為隱居處,構結一堂,欲奉安彌勒像。然而資用缺乏,無力可施。由是,住僧恭呈文。太守公准依其請,以勸化于薩州,遂及球陽。國王寄賜白銀伍塊,【共計貳拾貳兩】自王子至諸士又寄與白銀七塊,【共計叁拾一兩捌錢】,以助彌勒堂費。自薩州勸化于球陽,從此而始也。[1]
二十七年,加增按司赴薩州時右筆一員、儀者二員。每有薩州慶賀、謝恩等,格外禮,按司奉使赴薩州。時附賜于附役一員、與力一員,以為例焉。至于是年,加增右筆一員、儀者二員。
二十九年,竇法勳屢赴中華與日本傳授鐵錠、銅條法,幸蒙褒賜家譜,擢登仕籍。竇法勳【仲村渠筑登之親雲上起董】原係宜野灣郡之人,而寓居首里,屢為五主役,到中國傳授製雨傘等之法。且赴薩州,傳授製做檙蔴油等之法。則陳奏以入首里籍。後亦到中國與日本,悉傳製作鐵錠、銅條並熟鑄鐵銅等器物之法,以供國用。恭蒙褒賜,纂修家譜,以登仕籍。[1]
始設置惣與頭職。本國原不設此職,因出火之時並無拒之,竟害及隣家。是以首里府設置三營惣與職,每營令按司、親方四位以為総理,共三營輪流八年,看守王城、三个寺、聞得大君、中城、大美等御殿。又,那霸、久米、泊每村設置二營惣與頭,每營令申口座坐敷二位以為總理,其二營輪流看守那霸御在番所、久米村至聖廟、泊村崇元寺。而龍福寺令安波茶、仲間、前田等村看守。內間御殿令內間、嘉手苅、小那霸、掛保久等村看守外,凡人家有出火時,各與皆聚來,羕各惣與頭,令協力拒禦焉。而那霸、久米、泊、浦添、西原檢官等皆公務終始,稟報首里惣與頭。
三十年,饒波村金城栽植桐種蒙褒,陞赤八卷。大宜味郡饒波村有金城者,自幼沖時,克竭心力,供奉按司地頭,已經二十五歲。金城意想本國素無桐油,自中華與日本買來,以達國用,費銀甚多。今辭其供奉,囬家鄉以植桐樹,取油補用。即以其心稟明于按司。按司准允。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唐榮習吉瑞【小渡子幸田】入間學醫,金城托其小渡寄買桐樹種。小渡買得其種子二百顆而寄來。金城受収之,遍巡山野,細看地勢,播種桐實。至于翌年,只生一株。金城深培之,慶之悦之如珍寶。已歴數年,大啓繁茂,結實亦多。金城喜,取其實,即播宅地,漸漸增多。至于後年具稟此事。高奉行武自仁【與原親雲上崇滿】廵視山北時,招金城細訪播桐類宋,以回首里。其冬,自仁代金城諸地六百拾五步。乾隆丁巳年,山奉行東崇義【高安親雲上政副】手捧桐實七百四粒,奉備聖覽。即給山北九郡,播種各處。且代他請半斘福地共計六百拾五步,並附下使一名。從此之後,山北之人年年倍來,求得其實,以致播種。至壬戌年,山奉行毛承基【大城親雲上盛俶】具疏請旨。王深褒獎之,以陞赤八卷。且賜地二千八百步,偏植桐樹,以供國用矣。[1]
三十一年,晏孟德學療治舌瘡方,自于本國及日本國。首里晏孟德【島袋筑登之親雲上憲亮】嘗隨于北京大文子向紫瓊【佐久田里之子親雲上朝原】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幸逢良醫沈君先生,傳授療治舌瘡妙方。歸來球陽,國中人民有病口舌,皆賴晏孟德療治其病,故馳名國境,達於薩州。御側醫師欲學於療舌瘡方,由是雍正甲寅,孟德奉憲令,賜新參錄仕籍,即赴薩州。御侍醫師及其他醫師皆教舌瘡妙方,依是賞賜自太守公日野絹十疋、白麻六束、國分烟草五十七斤、自總列公繪一幅。至于雍正乙卯歸國復命。
三十七年,始增員役併御物于御用物座。御用物座者,照管中華、日本、麻姑、八重山公用物件,公務繁冗,物件亦多。以本座數員悉不能勤公務。兼撊整物件錢御藏者,収貯銀錢、筆紙墨、官府用品物,只掌其出入,而公務甚少。今番議去錢御藏員役,以其大屋子二員、手代一人,併所守筆紙墨、官府用品物移附御用物座,以其筆者一員、假筆者一員、下代二人,及銀錢亦移附御用酒藏,而改御用酒仍舊叫錢御藏。[1]
尚穆王
十二年三月,改萬壽寺曰遍照寺。薩州大乘院知事松樹院以諱避萬壽姬君之名,改萬壽寺曰遍照寺。因報知護國寺。護國寺奏請改稱其名。王允之。
十三年夏六月,以祝部大夫利開基始補管笛於神樂內政,賜利氏新參家譜。內侍祝部所奉神樂用鐘鼔與管笛,以格神靈,是正式也。然本國自古只用鐘鼔,而無管笛。又知御願文、御守札啓白祝詞等諸式,利開基【金城筑登之親雲上智安】自幼志于其役,數入薩州,精學諸式,以補前之所未備。由是,祝部及護國寺、臨海寺住僧與寺社奉行吟味等官,以補缺定器,厥功無倫。且自國主以至於官民有所求愿,則祝部大夫達之神靈,其職匪輕。請賜新參家譜,以旌其績。嗣後不得使無譜之人任乎其職等因奏王。王允焉。[1]
十四年夏六月十九日,復定醫者剃髮。古制醫者剃髮。至乾隆七年停之,今復改如舊。又准為醫者雖係無譜,然學於中國,或學於薩州,而精通醫道者,亦許剃髮等因具奏。奉命依議。[1]
十五年春二月初七日,廢大夫與力,立內證聞。其內證聞之勳勞,照江户從這之例舉用焉。[1]
三月十二日,新設御用意中取,併筆者及假筆者各二人。今以預備王世子赴薩州諸費併重修百浦添、中城御殿及琉假屋諸費,故暫立此役。而其中取賜俸各六石,筆者賜俸各五石。[1]
因修書翰定式,獎賜各員。本國來徃麑府,必以書翰,而無定式。乃令伊世奇【豐川親方正英】為之奉行。又設主取【金邦俊·小那霸親雲上安英】、筆者等【伊宜璉·豐川里之子親雲上忠秀、真主忠·津霸里之子親雲上實有、伊宜瑛·豐川里之子親雲上正範、毛維新·亀川里之子親雲上盛里、諭得泰·阿嘉山筑登之親雲上可憲、曹士英·宇良親雲上慶近】,使其修纂文式,其功可嘉。故賜奉行掛物一幅、大平布二端;賜主取掛物一幅;賜筆者六員大平布各一端。[1]
二十年,改造薩州琉館。近年世子尚哲當赴薩州。所有琉館暦年已久,因此本年正月,與工其本殿及各門諸館府庫。或改造,或連造;或連造,或改蓋。且新造東屋,築起三面圍石屏,開竣溝洫。翌年三月全成。【其時座去本國工匠十一人為見嫺。】[1]
三月十五日,准加御用意座相附筆者二人。世子將赴薩州,公務漸次繁冗,難以料理。是以加置相附筆者二人,照御物奉行相附筆者之例此俸糈。[1]
八月十九日,新建御用意御用物座。世子將到薩州,應預准備物件。因此新建御用意御用物座,設置大屋子一人、筆者二人,待其薩州事務完竣而後退焉。照諸座大屋子、筆者之例賜俸糈。[1]
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始定王子、按司出行儀仗。諸王子平常進城,及有禮式到別處時,諸按司每月朔望併佳節百年,又着衣冠時,及問候監守官,又有禮式徃那霸時,皆准備鎗,以隨其行。永著為規。[1]
二十二年二月朔日,改定赴薩州使者兼勤原職,月期現居職者,兼為赴薩州使者,併附隨各役赴薩州。之年二月朔日,免准本職之務,從今改之。至四月朔日免之,永着為令。
本年之夏,世子到薩州朝太守公。禮已完竣,翌年之春回國。[1]
薩州始建聖廟。國王奉太守公之命,親書入德門三字匾額,今年之夏奉進。[1]
十一月,御醫者、御茶道改為俗貌。御醫者及御茶道平常剃髮,到薩州亦不改。茲奉薩州之令,不可為日本之貌,改為琉人之貌可也。遵即改為俗貌。[1]
二十三年五月,遣朱塗等匠于薩州。薩州特召來塗水地引等匠,遵遣貝摺師查允泰·仲宗根筑登之親雲上真常、向允升·粟國筑登之朝槺、具文志·金城筑登之唯福,木引匠西村新垣筑登之、若狹町村比嘉仁也、同村渡嘉敷仁也。但因無順風,翌年方到薩州,畱在三年。
二十五年十二月朔日,御用物座始置假奉行一員,循序陞本職。
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御用意座筆者二人附存帳當座。御用意座具造世子薩州徃還諸費全賬,因此退其中取以下各役。但其賬簿尚未銷清,是以令筆者二人、帳當座以下辦完其事。[1]
二十七年三月,有種子島直庫傳平著許願於辨之嶽,奉建鳥居一門。
閏六月十一日,始定赴薩州肄醫者,不論年歲,准賜筑登之座敷以下位。新參併百姓著無位而抵薩州,以習醫業,則被人輕賤。且與師傳同學交會多有下便。嗣後赴薩州者,不論年歲,賜筑登之座敷以下位,永著為例。[1]
三十年閏五月十七日,褒獎宮平筑登之親雲上、仲村渠筑登之親雲上功勞。上屆酉年,奉薩州之令,製分金爐及傾銷金。固係本州公用,選志于共工者,赴閩肄習。遵令真和志村宮平筑登之親雲上、西村仲村渠筑登之親雲上兩人差去中華嫺習。兩人精習其業回國。因于亥年遣兩人到薩州。已奉薩州之令,彼兩人所習多達公用。且以其法盡教徒弟,永備國家之用。應酌量其功,以行褒獎。尊即賜新家譜。[3]
四月,准東宮置御右筆主取職一員。東宮御右筆所務公事,不可無總治之役。今番應于御右筆六員,內奉行一員為主取,以為辦理。因大親呈請,固准此。[4]
五月,新墾藥園。今番薩州令琉球墾闢藥園,種植諸品藥草,以致繁昌。遵即墾闢藥園于相國寺舊宅,設置馬錫勇·濱元親方良恭及各役,種華、倭藥草。[1]
三十一年四月十一日,褒獎慶良間島新垣仁也功勞。薩州移文云:慶良間島渡嘉敷村新垣仁也,上屆申年為內之浦直庫彌右衛門所僱,為水手到本州。因其在中華肄習製紙之法。戌年以來,令試其所傳之法,果製諸品之紙,盡達公用。因令其永居本州。新垣寄傳其由於家中。母云:老母及妻,乃係女身,難到薩州。所生之児年至十六,則當請赴薩州。其內汝早告暇回國,可以相見。是以新垣稟請近年之內到國,與老母相見,即駕便舩回來貴州等由。蒙准所請。且蒙未回國之間,每年發賜錢十貫文,【是和目也】以養老母。茲奉薩州之令,新垣多備公用,應獎其功,敘筑登之位等因前來。遵即獎賜筑登之位。[1]
四月,准東宮置御右筆主取職一員。東宮御右筆所務公事,不可無總治之役。今番應于御右筆六員內舉一員為主取,以為辦理等因,大親呈請,故准此。[1]
三十二年九月,始定看守鎮守館之門者,嗣後每逢交代之時,敘赤八卷位,以授此。
三十三年三月,薩州琉球假屋改名琉球館。薩州建有驛館,原名曰琉假屋,今改名曰琉球館。又將薩州之人授其館役,其館役名曰假屋守,此亦改叫琉球館聞役。此皆遵奉薩州,定名如此。
三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渡嘉敷郡新垣筑登之除去本國版圖。薩州移文云:渡嘉敷郡同村新垣筑登之在于本州製造中華之紙,以供國用,甚為便利。是以來居本州。至其一身,陞御納户與力之分,賞賜切米二十包。且賜御納户銀五百兩,以構其家。又其名改叫新垣筑兵衛,除去之于琉球國版圖。遵即奉行其所令。[1]
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妻屋鉄兵衛等到本國,収拾砂石、草木、鳥獸。妻屋鉄兵衛、野野山平八、澁江源藏、新垣筑兵衛,同志藤崎次郎右衛門、山內至在衛門、鳥丸源兵衛來到本國,查収砂石、草木、鳥獸。翌年回國。[1]
三十七年三月,薩州褒賞仲元筑登之親雲上等功勞。上屆午年,奉薩州令,本州應用物件到閩肄其製法。遵令仲元筑登之親雲上、新垣筑登之前到閩省,學肄製粉米及鍍五色之法。其外,又肄製造各色之詩箋、蒸生鴨鷄之卯、鎝釣陶器等法回來。去年夏到薩州,已經查試,肄得都好,足備國用。因令傳授之於薩之人,賞賜物件。酉春回國。[1]
九月二十七日,新垣筑兵衛家世為御納户小人。新垣筑兵衛男子新垣仁屋,父入薩州之時,年幼不便同入,経准待其年長召入。去年行到薩州,令遷筑兵衛家,粧為大和人之姿,名稱新垣仁右衛門。筑兵衛家世為御納户小人。[1]
尚溫王
即位元年乙卯,尚氏大宜見王子朝規赴江謝恩之時,始設藏役二人、書役一人、手傳二人。夫遣使江户諸費甚多,捱求徃年以來之費多有增减之事。至其結帳,常賴御勘定役,以致結帳。然於本國難以檢結。是因不預會與諸帳,故失其命。每遣使於是江府之時,薩州歴設旅方聞役一人、藏役四人、書役二人、手傳七人勤厥職。但於如此勘定等事,本國難致。是以去年呈請蒙准,於赴江球人定數內,命二人兼充收支職,與薩州設置藏役公同商議,會用現錢,以為會結帳檔之便。故設球役如此。[1]
三年,因卯秋接貢船人數遇海賊,報為戰防,全護公物,薩州褒獎賜米,本國亦褒獎焉。卯秋接貢船那霸開洋,駛近中華洋面。有似商船十隻、帆船七隻向接貢船駕來。通船人數想是哨船,報知球船赴閩之由。頃刻之間,後七隻人數舉刀放炮打鳥鎗前來,始知賊船。其中三隻設置銅炮、鳥鎗,四隻持挺鑓刀,前後圍繞。在船人數大驚,立即取出銅炮、鳥鎗等器,分頭持之,自清早至未初刻,被賊數十次圍攻。然皆不惜身命,頻投火礶,放銅炮,打鳥鎗,用鎗擲礫,嚴為戰防。遂以銅炮、鳥鎗再三中賊船。且以鳥鎗打倒海賊四人。至接貢船,雖有銅炮、鳥鎗痕跡,然船上各人無受傷者。此時風屬寅卯,向前進去恐遭伏賊。故雖不順,改針指巳午出洋。於此,賊船不能趕來,遂退酉位。少頃,除此之外,亦見有三隻駕未,卒然轉去酉位。思以是見該七隻退歸故歟。方得逸難,依之,皆該十隻隻隻既到酉位,想是賊船擬接貢船進去,以致埋伏。況此洋面,每貢船赴閩,多見商船及釣舟從此経過。但至這番,一隻船也不見。想於福州外山近邊賊船更多,不可預知。若直到五虎門復遭該賊,則無適而可逃,自然失性命,至緊要公物,亦不免被侵奪矣。依今計,暫返本國。待進貢船回來,聞中華情狀,再以赴閩之處。宜聽候憲令行之。相商已定,風訊雖是不順,駕駛之間,幸有順風,回國。由是,薩州垂念接貢船人數遇着如此急難,一切盡力防戰,洵能盡職。才府以下至船頭八人,獎賜米二百包;五主十人、佐事、水手四十人,賜米一百包。本國亦自才府以下至佐事、水手褒獎各有差。
七年,球館所借銀數極致刁難。為此要令料理公物,加筆者一人,随着在番親方,以為遣去。而借銀辦理之間,限定三年,以為交代。
尚灝王
六年己巳,退琉館重書役。琉館帑項極其欠乏,為其檢束。上屆酉年,加設書役一員。其就任後,請允費用,嚴加檢束,多為利益,已見漸以就饒之勢。由是罷退所加書役,令定式書役兼勤其職。
十六年己卯,御目付等員役奉命到國。此歲,御目付高城六右衛門、御目付裁許掛東鄉半助、御勘定方小頭挌大御隱居御附御徒目付中山甚左衛門、表刀御代官御徒目付中村孫右衛門、書役平田利右衛門、御兵具方足輕松下長兵衛、大山仁平大等員役,因唐物方官買華物故,為檢束華物透漏事來到本國。[1]
三十一年甲午,動發存庫四文錢,通國用之。其錢大以一文,扣作京錢五文。[1]
尚育王
十三年丁未,薩州恵賜大米、海帶菜。本國上屆辰年以來,有佛朗西、
猜你喜欢 國語卷第十二·韦昭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卷之九百十八·佚名 第六十二册 天命九年·佚名 卷三·宇文懋昭 卷四十三·佚名 三四一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呈续获应选应毁书籍折·佚名 卷十四·胡一桂 二一 县考的杂碎·周作人 成帝纪·房玄龄 吴兢传·刘昫 卷二十五·佚名 卷六十六·佚名 卷五十八、通使及选派留学·黄鸿寿 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