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宗鉴法林卷七

集云堂 编

旁出诸祖

牛头法融禅师(四祖信嗣)

因四祖到山。入庵后见虎迹便作怕势。师曰和尚犹有者个在。祖曰者个是甚么。师於言下有省。自后百鸟不复衔花。

雪窦显代融但亦作怕势。又云。洎合放过。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因甚百鸟衔花。南泉愿云。为渠步步蹋佛阶梯。 赵州云。饱柴饱水。 大沩喆云。寒毛卓竖。 法林音云。汉地山河在。 又问。见后因甚百鸟不来。泉云。直饶不来。犹较王老师一线道。 州云。饱柴饱水。 沩云。额头汗出。 林云。秦宫草木秋。

牛头峰顶锁重云。独坐寥寥寄此身。百鸟不来春又去。不知谁是到庵人。(明觉显)

紫气氤氲透白云。因逢宗匠指迷津。衔花百鸟空惆怅。不见庵中旧主人。(杨无为)

花落花开百鸟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无寻处。一棹渔蓑寂寞归。(张无尽)

一榻萧然傍翠阴。昼扃松户冷沉沉。懒融得到平常地。百鸟衔花无处寻。(祖印明)

寥寥风月卧烟霞。百鸟从兹不献花。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向有钱家。(梦庵信)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独坐孤峰休更问。此时难着一丝毫。(别峰印)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蝴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属谁家。(孤峰深)

着鞭骑马去。空手步行归。寂寞庵前路。衔花鸟不飞。(铁山仁)

月满陂池翠满山。寻常来往百花间。一回蹋断来时路。岭上无云松自闲。(懒牧成)

宣州安国玄挺禅师(牛头威嗣)

因僧问五祖。真性缘起其义云何。祖默然。时师侍立乃曰。大师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中缘起。僧大悟。

径山杲云。未兴一念问时不可无缘起也。时有僧云。未兴一念时唤甚么作缘起。妙喜云。我也祇要你与么道。 天宁琦云。昆仑奴着铁裤。打一棒行一步。 灵岩储云。尽道黄梅就下平高。殊不知脚头太崄。者僧祇顾万仞岩头进步。那识身在帝乡挺禅。妙喜一人点即不到。一人到即不点。

天柱崇慧禅师(牛头威嗣)

因僧问。达磨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僧无语。师复曰阇黎会么。曰不会。师曰自己分上作么生。干它达磨来与不来作么。它家来。大似卖卜汉。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僧曰如何是解卜底人。师曰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

万古长空谁下脚。一朝风月休拈却。一拳拳倒卖卜人。门外腾腾自寥廓。(云林辂)

天柱因僧问。如何是大通智胜佛。师曰。旷大劫来未曾壅滞。不是大通智胜佛是甚么。曰为甚么佛法不现前。师曰。祇为汝不会。所以成不现前。汝若会去。亦无佛可成。

剖羲一云。掀倒天关。蹋翻地轴。不无天柱。争奈者僧久滞不通。孤负来机。劳它心力。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牛头威嗣)

因僧敲门师问是甚么人。曰是僧。师曰。非但是僧。佛来也不着。曰佛来为甚么不着。师曰无栖泊处。

宝寿方云。鹤林与么道。将谓立在高高山顶。殊不知被者僧推在万丈深渊里多少时了也。

十月清霜重。临风彻骨寒。苦无栖泊处。摆手出长安。(松源岳)

道个佛来也不着。骨头节节是黄金。不消三拜勘破了。鹤唳空山竹满林。(自默恭)

白日闭门常独坐。虚堂时卷夜明帘。懒随人事忘迎送。落木金风霜信严。(幻寄庭)

牢关把住击难通。佛祖都来总不容。若是金毛师子子。翻身蓦过太虚空。(颐石圆)

杭州径山国一道钦禅师(鹤林素嗣)

马祖遣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见。遂於圆相中着一点。却封回。忠国师闻乃曰。钦师犹被马师惑。

保福展云。甚处是惑处。作么生得不惑。 雪窦显云。径山被惑且置。若将呈似。国师别作个甚么伎俩免被惑去。有老宿云。当时坐却便休。亦有道但与画破。若与么。祇是不识羞。敢谓天下老师各具金刚眼睛。广作神通变化。还免得么。雪窦见处也要诸人共知。祇者马师当时画出。早自惑了也。 五祖戒云。两采一赛。又云。三人指路拟何为。 沩山喆云。还识马祖径山么。一点水墨两处成龙。国师道钦师犹被马师惑。可谓千里同风。不见道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 径山杲云。马祖仲冬严寒。国一孟夏渐热。虽然寒热不同。彼此不失时节。国师因甚道钦师犹被马师惑。无风荷叶动。决定有鱼行。 天宁琦云。圆相中着点。日月无光。天地黯黑。初未惑钦师。马师先自惑。累及老南阳。也一场狼藉。良久云。平生肝胆向人倾。相识如同不相识。 古南门云。古南有三十棒。一打马师不应自惑。二打钦师不应被惑。三打雪窦不应判惑。更有一棒款款与诸人道破。 崇先奇云。马师草草问候。钦师万字折点。虽然往复无差。转见道路周遮。总谓忠国师道钦师犹被马师惑。殊不知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马祖当时验径山。同风微露密机关。无端却被南阳老。平地坑人似等闲。(佛印元)

被惑之言事有由。神交千里芥针投。谁知解使云通信。我不然兮石点头。(照觉总)

自惑惑人非草草。不失时节通一好。蹋着草索骨骨惊。只为当初被蛇齩。(云林辂)

国一因马祖遣智藏来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师曰待汝回去时有信。藏曰即今便回去。师曰。传语马大师道。却须问取曹溪。

云居庄云。马师大似埋兵挑斗。国一可谓遇变出奇。者僧虽善通使命。要且劳而无功。蓦拈拄杖画一画云。三级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 本觉一云。马祖暗度金针。径山明穿玉线。若非者僧。怎识文彩全彰。仔细看来。姹女已归霄汉去。呆郎犹向火边蹲。

国一因唐代宗亲加敬礼。一日在大内见帝来乃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

径山杲云。不向四威仪中。又如何见国一。

立任威仪外。全身在里头。重重赐龙袖。难掩面门羞。(西岩惠)

万乘君王一国师。寻常不离四威仪。山长水远空相忆。黄叶吹风人未归。(闲极云)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国一钦嗣)

因侍者辞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老僧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拈起布毛吹一吹。侍者大悟。

大沩秀云。可惜者僧认他口头声色以当平生。殊不知自己光明盖天盖地。 神鼎諲举了遂於身上拈布毛吹云会么。久后不得辜负老僧。 径山杲云。沩山与么批判。也未梦见鸟窠在。 天宁琦云。侍者能於拈起布毛处便喝。免致诸方检点。我恁么道也是为他闲事长无明。

白凤烟霞控鸟窠。骊龙珠曜祖山河。当初拈起布毛意。体用毗卢些子多。(克符道者)

鸟窠拈起布毛吹。一道寒光对落晖。虽是老婆心意切。悟来犹在半途归。(石门易)

无风匝匝起波痕。碧髻罗纹正眼观。恰值黄河三冻锁。那罗延窟见龙蟠。(云居佑)

鸟窠吹布毛。红日午方高。赵王因好剑。合国人带刀。(真净文)

老倒忘机是鸟窠。西湖湖上控烟萝。布毛吹起无多子。铁眼铜睛不奈何。(宝峰乾)

眼中难着透金尘。悟了今人即古人。大地撮来如粟米。一毛头上现全身。(佛鉴懃)

布毛一吹。当下知归。冷光徧地。独露针锤。(楚方安)

游骑纷纷骤晓风。将军施令在城东。拈来金镞些儿妙。射破花心一点红。(涂毒策)

长林幽鸟谩嘈嘈。媆柳临风舞翠涛。富贵春城谁不受。引人徐步上林皋。(三宜盂)

一向曾无刀斧痕。还他本色住山人。无端节外生枝者。惹得平空祸到门。(孝如元)

鸟窠因白居易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法林音云。趁出淫房。未还酒债。自不契他。居易如今一般汉。坐在明白地上。唤作鸟窠为他说一上佛法得么。

恶无相貌善无形。皆自心田长养成。不动锋铓轻剔破。菩提烦恼等空平。(无量寿)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五祖忍嗣)

因趁六祖卢行者至大庾岭。祖置衣於石上。师举之不动乃曰。我为法来。非为衣来。愿行者开示。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师大悟。作礼曰。上来密语密意外。更别有意旨否。祖曰。我今为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法林音云。行者深无去就。被个孟八郎轻轻一拶。便自立地放尿。如今二千年来。大庾岭头底衣钵不知还在否。致今无限无限衲僧。个个瞠开眼睛。单单祇要见本来面目。真堪笑煞。

正当恁么时。历劫不曾迷。步步趋三界。归家永绝疑。(龙门远)

堂堂妙相绝锱铢。善恶都忘见也无。万里云收天界净。海心无浪月轮孤。(佛性泰)

夜深传付老卢衣。恨杀黄梅老古锥。向道赶人休赶上。果然落节一番归。(雪溪戒)

十八佳人入绣房。灯前无暇叙炎凉。风流不是言传得。端在侬家自主张。(六愚吉)

嵩山慧安国师(五祖忍嗣)

因坦然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取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然於言下知归。

阿[蠢-春+者]云。言下知归。者僧早负自己。乃合掌云。[蠢-春+者]侬不敢望诸人与安国师相见。

提镫觅火外边寻。指示分明在己身。蓦地顶门开正眼。不从自己不从人。(灵鹫诚)

嵩岳破灶堕和尚(安国师嗣)

因嵩山有庙甚灵。殿中惟安一灶。师以杖敲三下曰。咄。此灶祇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堕。须臾有青衣峨冠设拜曰。我本此庙神。久受业报。今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天。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我强言。僧问。某甲久侍左右。未蒙方便。灶神得何宗旨便乃生天。师曰。我祇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无道理为伊。僧伫思。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什么不会。僧作礼。师曰。堕也堕也。破也破也。后有举似安国师。国师叹曰。此子会尽物我一如。

祸福威严不在灵。残杯冷炙飨何人。一从去后无消息。野老犹敲祭鼓声。(龙门远)

倚灶为灵不自灵。灵踪断处一堆尘。野老不来敲祭鼓。打正因邪别是春。(佛灯珣)

摩天鸩鸟九头毒。护世那咤八臂长。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南崖胜)

遭他一击便低头。空戴儒冠学楚囚。好看云空山岳露。溪声不断水长流。(普慈云)

破灶因僧从牛头处来。师问来自何人法会。僧近前叉手绕师一匝而出。师曰牛头下不可有此人。僧乃过师左边叉手而立。师曰果然果然。僧却问。应物不由它时如何。师曰争得不由它。曰与么则顺正归原去也。师曰归原何顺。曰若非和尚几错招愆。师曰犹是未见四祖时道理也。见后通将来。僧却绕师一匝而出。师曰顺正之道古今如然。僧作礼而退。

汉雷见云。破灶垂手自在。纵夺临时。固是作家宗匠。者僧惯能作客。进退得宜。可谓亲见牛头。然检点将来。二俱败露。且那里是伊败露处。 三昧真云。者样伎死禅和也敢道从牛头来。破灶老人当时棒折那。

嵩山峻极禅师(破灶堕嗣)

因僧问如何是大修行底人。师曰担枷带锁。曰如何是作业底人。师曰修禅入定。僧无语。师乃曰汝问我善。善不从恶。汝问我恶。恶不从善。所以道善恶如浮云。起灭俱无处。僧契悟。后破灶堕闻举乃曰。此子会尽诸法无生。

荐福怀云。前头官不容针。后面私通车马。 昭觉勤云。穷善善自何来。究恶恶从何起。有问崇宁如何是大修行人。但云修禅入定。如何是大作业人。但云担枷带锁。且道是同是别。 径山杲云。怎奈在髑髅前作妄想。 乌石道别前语云。横身当宇宙。别后语云。赤脚上刀山。

带锁担枷招罪犯。安禅入定堕深坑。两头剔脱无依倚。一个闲人天地间。(别山智)

终南山惟政禅师(北宗嵩山寂嗣)

因唐文宗嗜蛤蜊。一日御馔中有擘不开者。帝以为异。因焚香祷之。俄化为菩萨。梵相具足。即贮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锦。赐兴善寺。因问群臣此何祥也。众言太乙山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帝召至问之。师曰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信心耳。契经曰。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帝曰。身已显矣。且未闻说法。师曰。陛下睹此为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之。师曰陛下已闻说法竟。上大悦。

涧南音云。蛤蜊说法即是。惟政注破却不是。

螺蛳蚌蛤类。大唐天子心。嗜好即深信。南无观世音。(西岩惠)

合水和泥底事忙。被渠点破大乖张。虽然默契君王意。已是全身陷镬汤。(北海心)

蚌蛤之中有应身。更言说法亦非真。补陀大士唐大子。横眼人无隔宿恩。(闲极云)

镬汤深处转身来。纵使轮槌击不开。蓦地豁开菩萨现。者回不必更疑猜。([、/(、*、)]三圆二)

政老当年不丈夫。妄言说法自糊涂。虽然赚得唐天子。笑倒西天碧眼胡。

西京光宅慧忠国师(六祖能嗣)

因肃宗问师在曹溪得何法。师曰陛下还见空中一片云么。曰见。师曰钉钉着。悬挂着。

五祖戒云。好事不如无。 磬山修云。且喜国师答话不涉离微。不落理路。可谓超今迈古。独步乾坤。倘肃宗若解转身一拶。不知者一片云又如何收卷。一堂风冷澹。千古意分明。 白崖符云。国师与么道是曹溪所得耶。不是曹溪所得耶。

无开口处却开口。有意归时即便归。赵州不在明白里。未是羚羊挂角时。(慈受深)

国师因肃宗问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乃起立曰会么。曰不会。师曰与老僧过净瓶来。

带雪含霜半倚篱。横邪影里露仙姿。前邨昨夜春来了。竹屋老僧犹未知。(心闻贲)

静把酴酥着意倾。少年公子那知情。临妆祇得涂赦粉。一任人讥太俗生。(浃水洽)

国师因肃宗问如何是无诤三昧。师曰檀越蹋毗卢顶上行。曰此意如何。师曰莫认自己清净法身。又复问。师都不视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师何以殊不顾视。师曰还见虚空么。曰见。师曰它还眨眼视陛下否。

径山杲云。要见国师么。祇在你眼睛里。开眼也错过。合眼也错过。既在眼睛里。为甚么却错过。妙喜恁么道。也错过不少。

一国之师亦强名。南阳独许振嘉声。大唐扶得真天子。曾蹋毗卢顶上行。(雪窦显二)

铁锤打碎黄金骨。天地之间更何物。三千剎海夜澄澄。不知谁入苍龙窟。

作者清规世莫俦。金鎞曾握上龙楼。良哉拨破毗卢顶。直得文殊笑点头。(沩山秀二)

宝月含虚列数峰。高低谁辨澹烟中。须弥击碎盐官鼓。降得毗卢在下风。

步步蹋着毗卢顶。亦非自己清净身。妙入空门得空相。祖师肝胆佛精神。(佛鉴懃)

国师因南泉参乃问甚处来。曰江西来。师曰还将得马师真来么。曰祇者是。师曰背后底。泉休去。

长庆棱云。大似不知。 保福展别云。洎不到和尚此间。 五祖戒云。和尚於此路熟。 云居锡云。长庆保福尽扶背后。祇如南泉休去。为当扶面前。扶背后。 天界盛云。南泉井底架高楼。国师漆桶里斫额。此外两两三三扶面前扶背后。正是扬州拾马粪。却去苏州卖合香。

国师因大耳三藏得它心通。肃宗命师勘验。师问汝得它心通耶。曰不敢。师曰你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曰和尚一国之师何得去西川看竞渡。师良久再问。藏曰和尚一国之师何得向天津桥上看弄猢狲。师至第三次问。三藏沉吟罔知去处。师叱曰者野狐精它心通在甚么处。藏无对。

赵州因僧问。第三度不见国师。未审国师在甚处。州云在三藏鼻孔里。后僧问玄沙。既在三藏鼻孔里。因什么不见。沙云。祇为太近。 仰山寂云。前两度是涉境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见。法林音云。要见国师则易。要见仰山则难。 玄沙备云。汝道前两度还见么。后雪窦显云。败也败也。 白云端云。国师在三藏鼻孔里有什么难见。殊不知国师在三藏眼睛里。 翠岩芝云。祇如三藏还见国师鼻孔么。 报慈遂云。前两度见。后来为什么不见。且道利害在什么处。 高峰妙云。大小国师平生伎俩总被者胡僧勘破。虽然。赖遇圣君证明。 报恩秀云。若在眼睛里。有甚难见。殊不知三藏通身是国师。虽然。也祇道得一半。若要全道。三藏未离西天时早已与国师相见了也。 佛川宗云。三藏待国师道即今在甚么处。但拍掌呵呵大笑。管教他一国之师分疎不下。 龙池珍云。大小国师被三藏逼得无地藏身则且置。祇如第三度因甚不见。龙池道非但三藏摸索不着。敢保国师自己亦未知落处在。乃呵呵大笑。 仙岩鉴云。当时待国师问。向道自首者免罪。

他心三藏太颟顸。猢狲观了看划船。对面国师寻不见。祇为从前被眼瞒。(冶父川)

日应群机必有方。未知何处觅南阳。自从失却猢狲后。桥上多时不作场。(懒庵枢)

藏锋避箭路千差。万古相饶老作家。好是鹭鸶无觅处。夜深和月宿芦花。(铁山仁)

国师因马祖遣西堂藏驰书至。师问汝师说甚么法。藏从西过东立。师曰祇者个更别有。藏却过西立。师曰。者个是马师底。仁者底作么生。藏曰早个呈似和尚了也。

保福展云。大小西堂埋没马大师不少。 法林音云。保福祇知西堂埋没马大师。殊不知国师自己埋没更多。

国师问僧近离甚处。曰南方。师曰南方知识以何法示人。曰南方知识道。一朝风火散后。如蛇退皮如龙换骨。本尔真性宛然无坏。师曰苦哉苦哉。南方知识说法半生半灭。曰未审和尚以何法示人。师曰。我者里身心一如。身外无余。曰和尚何得将泡幻之身同於法体。师曰汝为什么入於邪道。曰什么处是某甲入邪道处。师曰。不见教中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云门偃云。身心一如身外无余。山河大地何处有耶。 神鼎諲云。国师与么道。龙头蛇尾。前来身心一如向什么处去也。 静慈昌云。者僧当时待国师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云苦哉苦哉。大小国师半生半灭。 东禅观云。国师与者僧即色声相见。离色声相见。若离色声何异南方知识半生半灭。若即色声。又道色见声求是行邪道。莫有为国师作主者么。我要问你。既是身心一如身外无余。泡幻之身为什么不同法体。 元洁莹云。大小国师前不构村后不迭店。既道身心一如。为什么又道色见声求是行邪道。国师意在什么处。

国师因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文殊堂里万菩萨。曰不会师。曰大悲千手眼。

时年蔬菜贱。满地萝卜头。一文买一个。得者饱齁齁。(佛鉴懃)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断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埽。(棘田心)

国师因虞军容问师住白岩山如何修行。师唤童子。以手摩顶曰。惺惺直言惺惺。历历直言历历。向后莫受人瞒。

保福展云。国师着一问。直得手忙脚乱。 法林音云。赖遇军容轻轻放过。倘若再一拶。国师恁么住山直是不易。管教他一国之师有口也要哑却。

国师一日唤侍者。侍者应诺。如是三唤三应。师曰将谓我辜负汝。却是汝辜负我。

赵州谂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雪窦显便喝。愚庵盂云。者一喝有宾有主。有照有用。径山杲云。者一喝在国师侍者分上。在赵州分上。随后一喝。庵云相骂饶你接[此/束]。 理安问云。妙喜老人前不构村后不迭店。要见国师侍者。三生六十劫。 投子同云。抑逼人作么。雪窦云。躲跟汉。 玄沙备云。却是侍者会。窦云。停囚长智。 云门偃云。作么生是我辜负汝处。若会得也是无端。窦云。原来不会。门又云。作么生是侍者辜负国师处。粉骨碎身未报得。窦云。无端无端。 法眼益云。且去别时来。窦云。瞒我不得。云居锡云。法眼恁么道。为复明国师意。不明国师意。 兴化奖云。一盲引众盲。窦云。端的瞎。有人问。雪窦便打。也要诸方点检。 报慈遂问僧云。甚处是侍者会处。僧云若不会争解与么应。慈云汝少会在。又云。若於此见得便识玄沙。 翠岩芝云。国师与侍者总欠会在。 雪窦云。国师三唤。点即不到。侍者三应。到即不点。将谓我辜负汝。却是汝辜负我。瞒雪窦不得。 云居锡征云。且道侍者会不会。若会。国师又道汝辜负我。若道不会。玄沙又道却是侍者会。 浮山云。国师好肉剜疮。云门炙瘢上着艾。雪窦大似随邪逐恶。殊不知鼻孔总在侍者手里。 笑岩宝呵呵大笑云。诸人还知者笑落处么。若知。国师直得瓦解冰消。若不知。侍者依然四棱着地。还委悉么。一阳已度先春信。腊夜寒梅破雪开。 愚庵盂云。山僧居平亦唤侍者。侍者随应。侍者擎杯递盏。山僧随手应接。山僧与侍者两不相负。亦不相瞒。夹路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

龙吟虎啸与谁同。天际云生洞下风。从此太平田舍老。儿孙携手贺年丰。(佛印元)

国师三度唤。侍者三度应。家富小儿娇。病多谙药性。吾负汝。陇西鹦鹉能言语。汝负吾。笑杀西来碧眼胡。欲会南阳端的意。大都年老觉心孤。(佛慧泉)

三呼三应诺。彼此不相辜。蹋断南阳路。馨香满道途。(五祖演)

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度应诺。若言负汝负吾。真个可知礼也。(智海清)

国师年老太多图。截鹤由来要续[枭-木+儿]。彼此无疮安乐甚。何劳伤损好皮肤。(祖印明)

宝剑连飞急。透顶便通神。有时轻按处。惊动五湖宾。(高庵悟)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花别是春。(鼓山珪)

哑子得梦向谁说。起来相对眼[序-予+(林/目)]迷。已向人前输肺腑。从教他自觅便宜。(径山杲)

三唤须知意不轻。平生肝胆一时倾。负吾负汝还知否。纵有丹青画不成。(水庵一)

一日君家把酒杯。几年波浪与尘埃。不知乌石岭头路。老去相寻能几回。(顽石空)

一箭射双雕。双雕随手落。波动岳阳城。月满滕王阁。(雪庵瑾)

铁枷无孔要人担。累及儿孙不等闲。欲得牚门并拄户。更须赤脚上刀山。(无门开)

一掷神桮定吉凶。再占重卜转灵通。分明见了今年事。却说明年事不同。(无准范)

翠萼香深绣户春。数声玉笛最关情。临轩不尽啼鹃泪。结打同心更属卿。(天章玉)

国师同肃宗到宫前。乃指石狮子曰。陛下。者石狮子奇特。下取一转语。帝曰。朕下语不得。请师下语。师曰老僧罪过。后耽源问师曰。皇帝还会么。师曰皇帝会且置。你作么生会。

玄沙备云。大小国师被侍者勘破。 颐石圆云。言中有响。句里藏锋。国师肃宗可谓得人一牛还人一马。美则美矣善则未善。当时若推倒石师子便行。非惟国师不敢正眼觑着。亦免见耽源落节。 东莲咏云。肃宗若是作家。待南阳恁么问。向道少卖弄。不惟使它国师结舌。亦不谬为一朝天子。

国师因马祖遣伏牛自在驰书至。师问马大师有何言句示徒在。曰即心即佛。师曰是甚么语话。又问。此外更有何言教在。曰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曰犹较些子在。曰马师即恁么。和尚此间如何。师曰。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

雪窦於犹较些子处便喝。又於曲似刈禾镰处云。是甚么语话。也好与一拶。见之不取。千载难忘。 沩山喆云。当时但呵呵大笑。复问国师此间如何。待云三点如流水。又呵呵大笑。教他国师进且无门退亦无路。何故。入虎穴。撩虎尾。须是其人。 姜山方云。大小国师有头无尾。待伊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亦向道是什么语话。岂不光前绝后。 古南门云。马祖国师鼻孔总被伏牛穿却了也。忽有个汉出来道是什么语话。劈脊棒云。三段不同。收归上科。

霜鬓老婆年七十。巧临妆次整花容。一回步出香闺外。赢得春风满面红。(其天浩)

国师因紫璘供奉注思益经。师乃问大德注经须会佛意始得。曰若不会佛意争解注得。师令侍者盛一碗水。内着七粒米。碗面安一只箸。乃问是什么义。奉无语。师曰。老僧意尚不会。岂况佛意。

沩山果云。供奉先锋有作。殿后无功。当时才见问是什么义。祇对云草本不劳拈出。踢倒便行。直饶国师通身是口也无说处。

国师因与紫璘论义。师升座。奉曰。请师立义。某甲破。师曰立义已竟。曰是什么义。师曰。果然不见。非公境界。下座。

广胤标云。善战者制人不制於人。紫璘当时若是个人。待道立义已竟。但云情知者老汉向鬼窟里作活计。管取因形措胜。纵越人之兵虽多。奚益於胜哉。

国师问紫璘。佛是什么义。曰觉义。师曰佛曾迷否。曰不曾迷。师曰用觉作么。奉无语。

径山杲云。若不入水。争见长人。 资福侣云。国师也是从井救人。 天岳昼代云。话堕了也。

国师问紫璘甚处来。曰城南来。师曰城南艹作何色。曰作黄色。师又问童子艹作何色。子曰作黄色。师曰祇者童子亦可帘前赐紫对御谈玄。

沩山喆云。国师恁么问。供奉与童子恁么答。且道还有利害么。若也辨得。许你亲见国师。若辨不得。城南草依旧作黄色。 径山杲云。你道国师拖泥带水说老婆禅得么。 海门涌云。国师虽惯压良为贱。检点将来也是草窠里辊。

惯使渡头船。如今不记年。爱他风浪恶。方是趁粗钱。(月堂昌)

欲把枯肠尽底倾。出门不觉又叮咛。劝君及早回头去。莫待春风柳眼青。(虚堂愚)

国师问紫璘大德所蕴何业。曰讲青龙疏。师曰是金刚经么。曰是。师曰经文最初两字唤作什么字。曰如是。师曰是什么。奉无对。

明招谦代云。昔日灵山今日亲见。 沩山果云。沩山要问明招。昔日灵山今日亲见。毕竟是什么。若下得者一拶。纵使明招通身是眼。也未免一状领过。 云溪挺代云。和尚人天之师。字也不识。

国师曰。语渐也。返常合道。论顿也。不留朕迹。

上无冲天之计。下无入地之谋。蔡州千个万个。打破祇在须臾。(雪窦显)

二六时中合返常。经行坐卧好参详。相逢不审人人会。问着依前未厮当。(本觉一)

国师问座主讲什么经。曰惟识论。师曰作么生会惟识。曰三界惟心万法惟识。师指帘子曰者个是甚么法。曰色法。师曰。座主帘前赐紫对御谈玄。何得五戒不持。

宝寿方代座主别前语云。者边是香台。那边是露柱。别后语云。国师大似不曾读论。

国师因丹霞来。才展坐具。师曰不用不用。霞退后三步。师曰如是如是。霞进前三步。师曰不是不是。霞绕禅床一匝而出。师曰。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个汉也难得。

保福展云。丹霞贪程不觉行困。 沩山喆云。丹霞可谓怀藏至宝。遇智者乃增辉。国师鸿门大启。陟者须是其人。如今还有为丹霞作主者么。出来与大沩相见。有么。不是龙门客。切忌遭点额。 泐潭准云。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登弥天释之门者须是其人。接待高宾应有孟尝君之度量。苟不如是。便见主宾道异。云泥不合。 大沩果云。丹霞一进一退。暗中赢得一着。国师倒东擂西。未免旁观者哂。 蒋山勤云。宾主相见欲展不展。退后进前礼过成谄。犹幸南阳老而不耄。 东禅观云。明镜当台。妍来妍现。媸来媸现。洪钟在架。大扣大鸣。小扣小鸣。一卷一舒一擒一纵。可谓照用两全行说俱到。且如国师末后恁么道。毕竟是褒是贬。 崇先奇云。国师当轩布鼓。难为击者。丹霞渔阳三弄。意气天生。众中总谓宾主穆穆。殊不知虽得场荣。刖却双足。 雪溪挺云。二老有纵有夺识咎识休。不愧一回相见。虽然。黄石公赖遇子房。若是汉高。未免遭他慢骂。 法林音云。汤武之世可谓明良。若论揖让之风犹欠都俞在。

不用不用。千圣不共。如是如是。蝮蝎蛇虺。不是不是。彻骨彻髓。进前退后绕禅床。掣电之机落二三。(印空叟)

密雨柴门鸟乱啼。日高红影射花枝。五陵年少风流惯。爱劝殷懃上马杯。(理安问)

嘉客临门惬素怀。肯将珠玉吝安排。话来胆露肝倾处。更与黄金十二牌。(位中符)

伯牙琴与子期耳。听不在音弹岂指。一种清声绝比伦。子期去后付流水。(慧鉴融)

洞口仙人骑白鹤。九天玉女跨青鸾。半随风雨半随雾。不是张骞谁解看。(法林音)

国师因肃宗问。百年后所需何物。师曰与老僧造个无缝塔。帝曰请师塔样。师良久曰会么。帝曰不会。师曰我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请诏问之。后召源问。源乃有颂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瑠璃殿上无知识。

雪窦显云。肃宗不会且置。耽源还会么。祇消个请师塔样。尽西天此土诸位祖师遭者一拶。不免将南作北。有旁不肯底出来。我要问你那个是无缝塔。 神鼎諲云。前来国师作用不能明了。次问耽源。源恁么颂。且道尽善不尽善。神鼎与你诸人下四转语。湘之南潭之北。君臣有路。中有黄金充一国。净妙体圆。无影树下合同船。千圣同辙。瑠璃殿上无知识。凡圣路绝。若与么会去。必不相赚。神鼎与么注解。祇是辜负国师。 保宁勇云。所谓非父不生其子。虽然如是。瞒肃宗一人即得。争奈天下衲僧眼何。且道那个是衲僧眼。便下座。 五祖演云。众中道国师良久。殊不知悬鼓待槌。当时肃宗若是作家君王。待伊教诏耽源。但道国师何必。后诏耽源。源呈颂毕。但云闲言语。 瀛山誾云。国师塔样太囫囵生。耽源塔样太玲珑生。且道国师底是。耽源底是。 金粟元云。好个塔样。从古至今。未尝有一人识得。耽源与么颂。非惟欺瞒皇帝。亦乃辜负国师。

无缝塔。见还难。澄潭不许苍龙蟠。层落落。影团团。千古万古与人看。(明觉显)

无缝塔从谁手造。虽然有样不堪传。如何强写无层级。永向瑠璃殿上悬。(白云端)

窣堵无缝立还危。宝铎玲珑八面垂。千手大悲扪不着。百重关锁下金槌。(罗汉南)

前面是珍珠瑠璃。后面是玛瑙珊瑚。左边是观音势至。右边是普贤文殊。中间有个旛子。被风吹着。道胡卢胡卢。(五祖演)

无缝塔兮不见影。廓然一片真如境。烁迦罗眼电光流。杳杳冥冥不见顶。(佛鉴懃)

孤迥迥。圆陀陀。眼力尽处高峨峨。月落潭空夜色重。云收山瘦秋容多。八卦位正。五行气和。身先在里见来么。南阳父子兮却似知有。西竺佛祖兮无如奈何。(宏智觉)

窣堵古形仪。未举已先知。巍然存海底。影落树头辉。(潜庵光)

湘南潭北影团团。面面檐楹风雨寒。突出虚空无缝罅。从教千古与人看。(无门开)

国师塔样最尖新。觌面拈来不露文。却被耽源添一线。至今描邈乱纷纷。(高峰妙)

月照芦花。霜风凛冽。渔歌一曲沧浪里。芙蓉栖老寒江侧。(三宜盂)

一潭舞出三江影。两岸清光照邪岭。霜重风高不可留。梧桐叶落沉金井。(伴我侣)

国师因麻谷来参绕禅床三匝振锡而立。师曰汝既如是何用见吾。谷又振锡。师叱曰者野狐精。

雪窦显代麻谷云。洎不到此。 白岩符云。宝符在握与夺从容。还他南阳老作。然终不免麻谷在背地里冷笑。

手握青锋建大功。红旗面面总玲珑。武矦智足能擒纵。司马谋多暂瞽聋。割据固由高捷足。知机那在并称雄。一天星斗和云乱。送入洞庭烟雨中。(天岸升)

温州永嘉真觉禅师(六祖能嗣)

初至曹溪。乃绕禅床三匝振锡而立。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师方具威仪作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师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尔甚得无生之意。师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师曰分别亦非意。祖曰。善哉。少留一宿。

雪窦显举至我慢处便喝云。当时若下得者一喝。免见龙头蛇尾。又向卓然而立处代祖云。未到曹溪与你三十棒了也。 浮山远云。先行不到。末后太过。 瑞岩愠云。永嘉承虚接响。祖师将错就错。雪窦龟背刮毛。浮山马头安角。绕禅床三匝兮。眼似铜铃。勉留一宿兮。头如木杓。松风江月少人知。南海波斯生白泽。

永嘉万里到曹溪。三拜云何略不施。却绕禅床三匝后。卓然振锡底威仪。(本觉一)

振锡曹溪。生大我慢。一宿少留。咄哉龊汉。永嘉城里阐宗风。江月松风无畔岸。(无禅才)

掀翻海岳求知己。拨转乾坤建太平。二老不知何处去。宗风千古振宗声。(正法灏)

永嘉证道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百丈雪云。我即不然。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车两轮。两轮未转车无用。两轮转处示车身。

又曰。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穷谷琏云。永嘉大似含元殿里更觅长安。殊不知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虽然如是。三十年后赵婆哈酢。

又曰。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径山杲云。者个阿师好与三十棒。过在甚处。不合将常住物入衣钵下。 荐福璨云。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顾示大众云。荐福门下若有个样衲僧。唤来洗脚。何故。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 报恩贤云。妙喜虽则捉贼献赃。棒不虚发。怎奈不顾自家失利。还知伊失利处么。不许他人富。甘得自家贫。

又曰。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一指海云。永嘉老头儿原来胆小。山僧则不然。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空摧佛祖心。早曾落却虚空胆。

宗鉴法林卷七

猜你喜欢
  林间录卷下·惠洪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佚名
  卷十(竺法护译)·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一卷(亦直云阿吒婆呴咒经贞元圆觉)·佚名
  金刚仙论 第六卷·佚名
  诸教决定名义论·佚名
  劝信愿真切·印光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六·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自序·慧开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四·智旭
  复罗阁英居士书·太虚
  卷第八·佚名
  卷第十六·道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孙吴会·唐圭璋

      吴会字楚望,淮安人,居京口。端平二年(1235)进士。宝祐间,沿江制置使参议。景定五年(1264),以朝请郎知常州。自号霁窗,晚年更号牧隋翁。诗文豪健。有煮石吟稿若干卷,不传。   摸鱼儿   题甘露寺多景楼   八窗空、展宽

  • 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八十一·脱脱

        何郯 吴中复陈荐 王猎 孙思恭 周孟阳 齐恢 杨绘刘庠 朱京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石介

  • 卷四百二十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閏十二月戊辰盡其月   閏十二月戊辰,詔以皇帝生辰年例度僧牒六十六,紫衣二十三,賜上清儲祥宮充修造費。(新削去。)   是月,右正言劉安世言:「臣四月以後凡十三次論列胡宗愈罪惡,乞行罷黜,至今未蒙施行。

  • 卷五十六·黄以周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九月甲子朔,(案:《四史朔闰考》:是年九月朔日无干支。据《三朝北盟会编》书九月一日甲子,知甲子乃朔日也,下宜有“朔”字,据增。) 金人陷太原。(案:太原之陷,《续宋编年通鉴》及《十

  • 卷四·孔克齐

    四民世业黄山谷曰:「四民当世其业,读书种子尤不可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可名世矣。」此石刻在荆溪岳氏,后为显亲寺僧有大方厓所得,石背刻一诗云:「渔家无乡县,满船载穉乳。鞭捶公私急,醉眠听秋雨。」皆山谷诗也。至正丙申以后,寺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正统十一年十一月乙丑朔钦天监进正统十二年大统历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诸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辽东总兵官都督同知曹议奏辽东各卫军士备倭防胡往来了守无时休息全倚官给冬衣布花钞锭之用洪武永乐间山东布政司委官运送

  • 首卷二·佚名

    目录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目录卷之一崇德八年八月卷之二崇德八年九月至十二月卷之三顺治元年正月至三月卷之四顺治元年四月卷之五顺治元年五月至六月卷之六顺治元年七月

  • ◎瓦石纷飞·李定夷

    济南南新街女子蚕业讲习所。一日晚间学生就寝后,院内忽淅沥有声,已复瓦砾纷飞,窗上玻璃,为其击碎数处。全校学生埋首屏息,不敢出声,后有女仆开户大呼。于黑暗中见有二人在院内东西奔驰,争掷瓦石,大声诘之,自应为鬼。女仆惶恐退

  •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 第三十二·班固

    (司马迁)【原文】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当宣王时,官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适晋。晋中军

  • 卷二十·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二十明 郭良翰 撰臣谥夫人淑人【普天率土皆王臣也故并列之臣】惠靖卫圣保母尹氏【宣德】恭靖佑圣保母张氏【正统】恭和辅圣夫人魏氏【成化】恭慎夫人韩氏【成化】庄懿辅圣夫人蔺氏【天顺】

  • 卷二十六·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二十六   元 程端学 撰昭公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婼如晋【婼勑略切公羊作舍下同】义见隠七年齐来聘又为晋执婼起文也癸丑叔鞅卒讥世卿也大意又见隠元年益师卒晋人执

  • 卷九下·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九下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

  •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颜之推

    序致第一〔一〕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二〕,慎言检迹〔三〕,立身扬名〔四〕,亦已备矣。魏、晋已〔五〕来,所着诸子〔六〕,理重事复,递相模效〔七〕,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八〕。吾今所以复为此者〔九〕,非敢轨物范世也〔一0〕,业

  • 解诸法品第四·佚名

    佛复告持心梵天。如来已度世间境界。示世俗教习乐于俗。欲度于世乐灭方俗。是谓世间之五阴也。其自念言:世我所度灭尽于世。求于五阴。游于道者,则名曰二所慕之径。复次梵天。所以名曰五阴者何。其五阴者方俗言耳。求诸

  • 卷第二十八·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定学 证悟科(二) 唐慧超 丹阳沈氏子。出家。以诵法华经为专务。时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悟一乘之理。明三观之。心超与江陵顗公。仙城命公。笃志相亲。积年请业。行优

  • 河朔访古记·迺贤

    游记。元郭罗洛纳新(一译葛罗禄乃贤)撰。三卷。纳新字易之,色目人,后移居鄞县(今属浙江)。曾为浙东东湖书院山长,后荐授翰林编修。于至正五年(1345)出浙,游历大河南北,经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考察古山

  • 闺墨萃珍·佚名

    古代女子文书合集

  • 周易爻变义蕴·陈应润

    元陈应润撰。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以古占法“之卦”爻变之例解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义蕴,各爻颇引史事以为证。并力破陈抟所传之学,于宋、元《易》家中独树一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