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八十八

唐 张守节 撰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史记八十八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城臯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禆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己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衆北逐戎狄收河南【谓灵及胜等州】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辽东郡在远水东始皇筑长城东至?水西南至海之上】延袤万余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官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九原郡今胜州连谷县是】直抵甘泉【宫在雍州】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壍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羣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少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隂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事怨之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愈不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於代【今代州也因祷山川至代而繋之】前己囚蒙恬於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顔聚燕王喜隂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羣臣不相信而外使鬬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絶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於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緥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且自揃其瓜以沈於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於楚成王观於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於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於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於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壍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絶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为秦筑长城亭障壍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衆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正义卷八十八

 

猜你喜欢
  卷第五·一然
  第七十回 戮勋戚皇叔篡位 溺懿亲悍将逞谋·蔡东藩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陈邦瞻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第十五册 天聪颁发汉官臣敕书·佚名
  三二○ 大学士舒赫德奏进呈李卓吾《焚书》一部折·佚名
   三、我办《论语》①·林语堂
  陆树德传·张廷玉
  曹雄传·张廷玉
  唐纪十六 起旃蒙单瘀十月,尽玄勣阉茂七月,凡六年有奇·司马光
  卷八十九·雍正
  卷五十一·佚名
  卷三·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晚绣·孟称舜

    【一枝花】〔旦上〕杏花春雨谢,满眼飘香雪,昼闲天气冷,流清血。宝镜台前,懒画芙蓉颊。新愁难打叠,弄草拈花,辜负好天良夜。〔画堂春〕弄寒弄暖雨霏霏,雨余几遍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满院花飞。独坐空庭,悄悄无言,手拈花枝,枝头杜宇

  • 卷十三·邵雍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击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十三      宋 邵雍 撰天津敝居蒙诸公共为成买作诗以谢 重谢诸公为买园买园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嘉佑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劵遂能

  • 御选元诗卷五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十六七言律诗十四钱惟善送曹克明贠外之湖广省钱塘西望武昌城天际飞艎几日程三峡波涛下江汉九疑云雾接巫衡笑谈落落萧曹佐登览苍苍屈宋情更把文风变丹徼不须铜柱纪南征早发葑门得风直抵皁林泊

  • 卷一·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 庆湖遗老诗集卷一    宋 贺铸 撰歌行三十九首 丛台歌 按邯郸县谱丛台赵武灵王筑起地三百尺今故址犹十仭在县中东北隅元丰辛酉七月同邑令濮人杜俨仲观登杜先有此诗要予同赋 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

  •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九·宋濂

        答失八都鲁   答失八都鲁,曾祖纽璘、祖也速答儿,有传。答失八都鲁,南加台子也。以世袭万户镇守罗罗宣尉司。土人作乱,答失八都鲁捕获有功,四川省举充船桥万户。出征云南,升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特

  • 卷二百七十二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戊午朔,不視朝。   己未,廣南西路轉運司言交賊攻邕州,效用人禦敵,殺傷賊頗眾。詔降東頭供奉官空名宣與經略司書填,以賞獲首級及別有功之人,餘優與支賜。   辛酉,廣南西路都監張

  • 卷一百九十四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起仁宗嘉祐六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秋七月壬午朔,光祿寺丞、知長洲縣夏噩,坐私貸民錢,特勒停。噩中制科,本路提點刑獄王道古惡其輕傲【一】,捃其事而廢之【二】。   癸未,賜沂州草澤高太古粟帛。以轉運使言其行義推于

  • 第三章荆公之时代(下)·梁启超

    荆公所处之时势,虽极艰钜,然以其不世出之才,遭遇大有为之主,其于拨乱世反诸正也,宜若反手然。顾其成就不能如其所期者,何也?则朋党累之也。宋之党祸,盛于荆公以后,而实远滥觞于荆公以前,是不可不追论之。政党之为物,产于政治进化

  • 一百八十六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江宁雨泽摺·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八月十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本月初十日,家奴赍摺回南,伏蒙御批:将江宁雨泽情形,再速奏闻。钦此钦遵。奴才查得江宁自六月二十九日起,至七月初五日止,连日大雨,四野沾足。自七月初五日

  • 一八六 我的工作三·周作人

    一九五〇年一月承蒙出版总署署长叶圣陶君和秘书金灿然君的过访,叶君是本来认识的,他这回是来叫我翻译书,没有说定什么书,就是说译希腊文罢了。过了几天郑西谛君替我从中法大学图书馆借来一册《伊索寓言》,差人送了来,那是希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六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四年十一月初八日浙闽总督【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事窃查台湾田土向当台湾初定之始止台湾一县之地原有

  • 卷四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钦定大清通礼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一军礼大军出征奏防上所获于京师乃献俘于太庙社稷祗告成事献俘太庙之礼前期有司诹吉以闻翰林院撰祝文【祝辞随时撰拟】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阁恭书受而

  • 墨子閒詁卷九·孙诒让

    非樂中第三十三

  • 卷十·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   明 傅逊 撰鲁陪臣交叛【南蒯之叛 阳虎之乱 侯犯之叛公孙宿之叛】昭公十二年 季平子立而不礼于南蒯南蒯谓子仲吾岀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

  • 现代佛教周刊之路向·太虚

    现代佛教月刊,由现代僧伽嬗蜕而来。现代僧伽先为半月刊,作改良僧制之运动,而注重采载佛教之时事要闻,加以深刻敏锐之评议,此亦今日中国佛教所不可少之一事。然改为月刊后,渐偏重学理研究,而变失原有之功用。兹再改办为周刊,应

  • 十地经论 第五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五卷天亲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论曰。依第三明地差别有四分。一起厌行分。二厌行分。三厌分。四厌果分。起厌行者。谓十种深念心。厌行者。观一切行无常乃至未入禅。厌者四禅四空三摩跋提

  • 卷二十一·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一晁王文富张赵传晁明远名迥。世为清丰人。父俭。徙家彭门。明远幼能文。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至道末官翰林学士。性乐易淳固。服道甚笃。历官临事未甞挟情害人。真宗数称为长者。初受学於刘海蟾。得炼形

  • 满宫残照记·秦翰才

    1946年4月26日,秦翰才回到上海,结束了他长达八年半的征途,并接任中国纺织机械公司职务。在与家人欢度团聚短短的一周后,他又立即投入写作。他利用公余的分秒时间,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有关溥仪的著作。秦翰才在前言中写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