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

英殿总裁官教习庶吉士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三库事务管理刑部事务加二十三级纪录十六次臣周祖培总裁官太子少保管理内繙书房事务对引大臣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户部尚书管理三库事务加四级随带加五级纪录十二次臣宝鋆总裁官经筵讲官弘德殿教习清文谙达上书房总谙达国史馆总裁官正蓝旗蒙古都统礼部尚书管理太常寺鸿胪寺事务加二级军功加四级随带加八级纪录五次臣倭什珲布等奉敕修  

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讳奕詝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第四子也。母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符天笃圣成皇后钮祜禄氏、原任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追封承恩公颐龄之女。淑慎安贞。仁慈恭俭。事宣宗成皇帝恪襄内治。懋着坤仪。毓圣延厘。以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初九日。丑时。诞上于御园之湛静斋。后更为基福堂者是也。上生有圣德。神智内充。发音铿洪。举步岳重。甲午。三月。宣宗成皇帝恭谒昌陵。随侍行礼。御制诗曰。初携幼子祈慈佑。并识语云。祥呈姬瓞。福衍孙枝。慈佑无疆。欣感曷其有极。盖恩勤鞠育。隐然祖武克绳。默祈诒翼。天章流播。已可知圣心之所属焉。六龄就傅。受书于洗马杜受田。聪明天亶。学问日新。经史淹通。圣藻炳蔚十余年间。与杜受田昕夕讲求。履信书屋诗文。积有卷帙。虽宸脩念典。不尚词章。而春苑行搜。则歌赓吉日。灵坛展祀。则句咏同云。援笔成吟。胥垂典则。陈经偶暇。练艺习劳。常制枪法二十八势。曰棣华协力。刀法十八势。曰宝锷宣威。皆宣宗所赐名。而上在潜邸时。与恭亲王奕所讲肄者。博慈颜之愉悦。勖同气以匡襄。惟孝惟友。乃武乃文。非甚盛德。其孰能与于斯。庚子。正月。当孝全成皇后大事。悲深罔极。擗踊哀伤。宣宗俯鉴肫诚。每值忌辰周年。必命躬亲行礼。用展孝思。上孺慕衔悲。屡形章什。二十余年如一日焉。丙午。六月。十六日。宣宗遵密建家法。亲书上名。缄置秘函。豫立储贰。元良慎简。胥寓深心。越戊申。祈谷大祀。特命恭代行礼。盖默示以神器攸归。豫祈昊贶。精禋对越。景福灵承。由是北郊礼神。则代陈琮币。东陵敷土。则代谒桥山。以至太庙荐新。奉先殿拜。寅承主鬯。圣眷日加隆矣。是年二月。辛未。赐成大婚礼。是为孝德显皇后。三月。宣宗恭谒西陵。至龙泉峪大殿。召上至御座旁。命读朱谕。藏诸东楹。盖圣意深远。默定陵名。而亦以付托得人。俾无忘先志。上恪遵遗训。恭镌诸慕陵石牌坊南。善继善述。不益见圣人之大孝乎。十月。癸卯。宣宗幸上所。进膳。上捧觞鞠<月卺>。怡色趋承。问视婉愉。欢心允惬。己酉。十二月。己亥。孝德显皇后升遐。适值孝和睿皇后大事。维时宣宗圣寿臻古稀矣。万几劳垂耄之躬。七秩抱靡依之痛。衔哀积慕。圣体违和。至庚戌正月。疾大渐。特召上至寝宫并召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继入。手宣朱谕。立上为皇太子。命诸臣同心辅政。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并亲赐御用冠服朝珠。为上加诸顶项。上辞逊再三。而圣意弥坚。即宣遗诏。命即皇帝位、以嗣大统。缅维高宗仁宗。授受一堂。禀承三载。论者谓开辟未有之隆上以出震乘乾。面荷宣宗付畀。仰视丙辰受玺。辉映后先。虽茂典崇仪。未遑备举。而亲承顾命。诞荷丕基。用是寰海归心。天人协应。贻万亿年无疆之庥。乃益叹道协揆一。而祖武之绳。信有徵也。夫摹天绘日。纵拟议而难工。撮壤酌蠡。于高深乎何补。谨就宣宗实录。暨御制诗文集。条次临御以前之事实。敬胪简端。  

道光三十年。庚戌。春正月。甲午朔。  

○丁未。宣宗成皇帝宾天。时宣宗居圆明园慎德堂孝和睿皇后苫次。卯刻。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内务府大臣文庆、宣示朱谕。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午刻。宣宗疾大渐。上哭诣慎德堂。少顷。宣宗升遐。上稽颡哀恸呼号。擗踊无算。扈从近臣等、遵奉朱笔遗旨。请上即正尊位。上恭视小殓毕。奉大行皇帝灵驾进城。戌刻。奉安乾清宫西次间。上翦发成服。亲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宗室、觉罗、及三旗内务府官员、俱成服。齐集举哀。亥刻。上敬视大殓毕。奉安梓宫于乾清宫正中。行殓奠礼。  

○上呼号哭泣。哀伤笃至。竟日水浆不入口。群臣伏地环跪。恳上节哀。上悲恸不能自已。左右皆弗忍仰视。  

○上以上书为倚庐。席地寝苫。每日诣几筵前、供奠三次。自是日至初祭以前。有常礼。哭必尽哀。  

○谕内阁、朕受皇考大行皇帝鞠育训诲深恩。昊天罔极。圣寿年届七旬。精神强固。方谓期颐可卜。爱日弥长。上年入夏以来。偶尔违和。虽气体稍逊于前。犹复躬亲视事。内外奏牍。披览如常。嗣因皇祖妣大事。哀慕毁瘠。以致气血大亏。本日卯刻。力疾召见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亲降朱谕。立朕为皇太子。圣训周详。谆谆以国计民生为念。朕痛哭受命。哀迫战兢。方冀朝夕有所禀承。慈躬稍节劳勚。永保康和。讵意亲奉顾命后。病势增剧。遂致大渐。龙驭上宾。抢地呼天。攀号莫及。敬思皇考御宇三十年。宵旰忧勤。万几鲜暇。举凡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文德武功。不可殚述。至于覃敷闿泽。轸念痌瘝。各直省偶遇偏灾。发帑蠲租。恩膏立沛。以及筹思积贮。廑念河防。无非为保卫苍生之计。深仁沦浃。凡有血气者。其悲哀自必出于至诚。朕泣血椎心。尚忍言乎。惟念付畀至重。凡所以勉绍前猷。仰承先志者。实藐躬之责。茕茕在疚。惶惧日深。朕忍痛抑哀。兢兢即位。尚赖内外文武大小臣工。共矢公忠。弼予郅治。至丧服之制。钦奉皇考遗诏。令依旧制、二十七日而除。朕心实所不忍。仍当恪遵古制、敬行三年之丧。庶几稍尽孺慕之诚。至于郊庙祭祀大典。自不应因大丧而稍略其礼。其应如何遣官恭代、及亲诣行礼之处。着各该衙门查照向例、集议以闻。其天下臣民应持服制。仍照定例行。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命礼亲王全龄、定郡王载铨、吏部尚书文庆、工部尚书特登额、恭理丧仪。  

○戊申。上诣弘德殿、问皇贵妃安。  

○谕内阁、载铨、文庆、现已改派恭理大行皇帝丧仪。前经派令前往昌西陵备料兴工之处。着改派魏元烺、吉伦泰、会同灵桂、彭蕴章、前往敬慎将事。  

○又谕、昨日已降旨特派礼亲王全龄、定郡王载铨、尚书文庆、特登额、恭理大行皇帝丧仪。惟详稽典礼。仪节繁多。着添派仁寿、奕志、阿灵阿、翁心存、会同敬谨办理。  

○又谕、御前侍卫中山、巴清德、特兴额、西淩阿、德崇额、皆系充当皇考御前压马顶马之人。今仍令其在朕前充当压马顶马差使。朕心实有未安。中山、巴清德、特兴额、西淩阿、德崇额、皆毋庸充当御前压马顶马差使。仍在御前侍卫上行走。  

○又谕、恭理丧仪之王大臣照例成服百日外。庄亲王奕仁、惠亲王绵愉、惇郡王奕誴、瑞郡王奕志、成郡王载锐、固山贝子绵岫、绵勋、奕缙、载鈖、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御前行走之喀尔喀扎萨克和硕亲王车登巴咱尔、柰曼扎萨克多罗郡王固伦额驸德木楚克扎布、固山贝子德勒克色楞、御前侍卫固伦额驸景寿、都统中山、前锋统领巴清德、护军统领特兴额、副都统德崇额、乾清门行走之和硕额驸恩醇等、俱着成服百日。其余王大臣官员等、俱于大祭后释服焚化。  

○又谕、据郑祖琛奏、剿捕楚匪叠获胜仗、现仍严密防捕一摺。湖南余匪窜入楚粤之交。丛山峻岭。东突西冲。势甚猖獗。经该抚督饬文武员弁。叠次歼捦。屡获胜仗。该匪等无路可奔。逃回深峒。尚复路险以守。当此贼势穷蹙。正可乘机追剿。以期净绝根株。前有旨令裕泰带兵督办。不日当可抵界。着郑祖琛。仍严饬文武员弁。会同楚兵分路兜剿。其要隘处所。确探路径。奋力夹攻。不难一鼓成捦。克期奏捷。首匪李沅发、及紧要各犯。久稽显戮。务即设法摉捦。毋令漏网。所需经费。着准其借用濠租监银两项。事竣分别筹补。  

○修湖北汉阳县堤坝。从总督裕泰请也。  

○己酉。上诣弘德殿、问皇贵妃安。  

○谕内阁、朕恭读朱谕遗命四条。内除无庸建立圣德神功碑、及斟酌各件供奉收贮、谨当遵行外。至谕令毋庸郊配庙祔二条。事关尊崇钜典。朕不忍遽从。不敢遽定。着王大臣会同九卿翰詹科道。敬谨详晰受议具奏。  

○又谕、朕痛遭大行皇帝大故。遵例安奉梓宫于乾清宫。悲深罔极。惟奉移陵寝。尚需时日。稽诸旧典。理宜殡宫移奉。以展哀诚。因念圆明园为皇考多年听政之地。清华静穆。神御所安。况皇祖妣梓宫。现方暂奉绮春园。仰维皇考哀切肫诚。自以近依慈灵。乃克隐慰在天之孺慕。虽乾隆年间存记。有正大光明殿不可改换黄瓦之谕。然礼贵因时。孝先承志。谨即定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敬设几筵。蠲吉二月初二日。举行奉移典礼。所有应行事宜。着各该衙门敬谨豫备。俟奉移后。朕即以圆明园之飞云轩为倚庐。以便朝夕侍奠。用申哀悃。  

○庚戌。上诣弘德殿、问皇贵妃安。  

○谕内阁、朕惟自古帝王功德丕着。必有隆称显号。昭示无穷。此万世不易之典也。钦惟我皇考大行皇帝御宇。三十年来。寅畏严恭。忧勤惕励。每岁郊坛大祀。躬亲昭格展敬陵庙。尽制尽伦。遇皇祖仁宗睿皇帝皇祖妣孝淑睿皇后忌辰。必追感洒泣。怆怀弥日。孺慕终身。侍奉皇祖妣大行皇太后。娱志承欢。三十年有如一日。尊养兼至。终始无亏。大孝肫诚。实千古所未有。至于圣谟广运。勤劳万几。夕惕朝乾。有加无已。节以制度。俭以持躬。当御极之初。即特颁手谕。严声色货利之诫。以身作则。垂训方来。寡欲清心。孜孜典学。一切游观玩好。概从屏斥。自居潜邸。智勇迈伦。躬御神枪。歼除贼匪。娴骑射而发必中的。诘戎兵而备豫不虞。戡定西陲。剿捦逆裔。四城克复。一鼓荡平。绥藩服而琛赆偕来。柔远人而烽烟永息。爱民如子。一视同仁。偶值水旱偏灾。无不恩膏立沛。蠲租发粟。惠泽滂流。肆赦省刑。好生德洽。整饬吏治。敦睦宗支。奖忠节而笃勋耆。育人才而厚风俗。天心助顺。有感必通。众志成城。无思不服。凡此难名之美善。宜扬盛典于尊亲。顾予冲人。嗣膺大统。虽圣德极谦冲之。而永怀承佑启之恩。详考彝章。宜升谥号。着大学士九卿会同敬谨拟议以闻。用副朕显扬谟烈、怙戴尊崇至意。  

○又谕、据王大臣等奏、三年之丧、难以举行、请仍依旧制以日易月一摺。览奏愈增哀痛。朕受皇考大行皇帝鞠育深恩。并亲承付畀之重。虽哀慕终身。尚难仰报慈恩于万一。岂持服三年。遽谓尽哀尽礼。且三年之丧。达于天子。礼经所载。振古如兹。若朕以日易月。于心实所不忍。除臣民服制、仍各钦遵旧例。朕恪遵古制。持服三年。稍伸孺慕之忱。至郊社宗庙祀典朝仪。仍可于持服中举行。并不相妨。其如何举行三年之丧。仍着各该衙门详稽典礼。妥议具奏。又谕、道光二十六年三月。皇考持降谕旨。以二名不偏讳。将来继体承绪者。上一字仍旧无庸改避。亦无庸缺笔。其下一字应如何缺笔之处。临时酌定。以是着为令典。朕敬遵成命。将御名上一字仍旧书写。毋庸改避。下一字着缺写末一笔。书作□言□一□字。以示改避之意。其奉旨以前所刻书籍。俱无庸议。  

○又谕、嘉庆二十五年。皇祖仁宗睿皇帝大事。皇考曾遵成例。停止各省将军督抚提镇藩臬、及盐关织造等、来京叩谒梓宫、今大行皇帝升遐。其各直省将军督抚都统副都统提镇城守尉、并盛京侍郎、奉天府尹、及西北两路将军大臣、并学政盐政织造关差等、均不必奏请来京叩谒梓宫。致旷职守。各该员等、惟当竭诚尽职。以期无负委任。不在仪节虚文也。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各游牧蒙古王贝勒贝子公等、俱系多年受皇考重恩之人。兹闻皇考大故。自必同深哀恸。各欲奏请迅即来京叩谒梓宫。若令其全行来京。往返跋涉。反失皇考体恤蒙古臣仆之圣意。且各游牧均有应办事件。所有各游牧内外扎萨克、青海、杜尔伯特、乌梁海、土尔扈特、和硕特等处之蒙古王公额驸台吉等、及回子伯克等、俱停止来京。着交理藩院迅即行文遵行。  

○又谕、各省督抚盐关。向有呈进方物。朕现在谅阴之中。食处皆所不安。着通谕各省督抚盐政织造关差等、一应贡献。概行停止。即食品亦不准呈进。俟三年之后。再候谕旨。  

○又谕、朕弟奕着封为恭亲王。奕譞着封为醇郡王。奕詥着封为钟郡王。奕譓着封为孚郡王。百日释服后。俱加恩准其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  

○辛亥。上诣弘德殿、问皇贵妃安。  

○谕内阁、朕惟致孝务极夫尊崇。隆称必臻夫美备。功齐覆载。无疆协健顺之符。德厚生成。罔极深阐扬之慕。钦惟孝穆皇后孝慎皇后孝全皇后作配皇考。懋着坤仪。孝全皇后诞育朕躬。亲承顾复。懿德咸孚于宫壸。徽音永式乎邦家。朕追念恩慈。弥殷感慕。兹恭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谥。宜并追崇。敬上尊谥。用展孝思。式垂万<衤异>。该衙门详察典礼具奏。  

○又谕、本日礼部奏、朕登极日期、及颁诏典礼一摺。览奏、朕心益增感恸。惟念皇考以祖宗丕绪。传付朕躬。勉从所请。依钦天监所择吉日。于本月二十六日己未。巳时。举行登极颁诏钜典。各该衙门遵照旧仪。敬谨豫备。  

○又谕、朕长兄大阿哥早年薨逝。皇考深为悼恻。蒙恩追封多罗贝勒。今朕嗣承大位。缅惟同气。倍切怆怀。着晋封为郡王。其有应行典礼。着宗人府会同礼部、内务府、酌议具奏。  

○谕军机大臣等、据冯德馨奏、余匪窜回湖南、添派官兵堵捕一摺。前已有旨交裕泰驰往督办矣。又据奏称、拏获癞子山纠抢匪徒首伙多名。着冯德馨严行究审。从重惩办。并着督饬文武员弁。将该处山内藏匿、及窜逸他处各余匪。认真摉捕。务期全数弋获。不准一名漏网。以期净绝根株。傥捕拏不力。致留余孽。贻患将来。一经发觉。该抚其何以副大行皇帝简任厚恩耶。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  

○壬子。上诣弘德殿、问皇贵妃安。  

○谕内阁、古称三年之丧。达于天子。持服特其一端。昨据王大臣等、请依旧制。以日易月。业经降旨明白宣谕。朕受皇考大行皇帝深恩罔极。今猝遭大故。哀痛方深。惟有恪守礼经。藉申永慕。非以持服三年。遂为尽孝也。今王大臣等、复援引旧章。合词奏请。览奏弥增感恸。敬稽嘉庆四年高宗纯皇帝大丧。皇祖仁宗睿皇帝系持服百日。嘉庆二十五年皇祖大丧。皇考大行皇帝亦持服百日。俱因臣工等吁请再三。未遂圣志。今朕孺慕虽殷。亦何敢有逾成宪。不得已勉从所请。缟素百日。仍素服二十七月。该王大臣等、不必再行渎请。至三年内恭遇郊社宗庙祀典朝仪。一切服色。着王大臣等、均查照成例。敬谨办理。  

○癸丑。颁大行皇帝遗诏。大学士恭奉遗诏。内阁官前引。引至几筵前乾清宫檐下。上跪恭受。安奉于黄案上、行礼。大学士入殿右门。至黄案前跪。行礼。奉遗诏兴。由中门出。上跪。哀慕涕泣。敬俟诏出。乃起。上还倚庐。礼部堂官宣读遗诏。颁示天下。王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跪听。举哀行礼。  

○诣弘德殿、问皇贵妃安。  

○谕内阁、据恭理丧仪王大臣等奏、二月初二日卯刻。大行皇帝梓宫奉移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请朕步送至东华门外。即乘舆出神武门、先至圆明园祇俟等语。朕仰受皇考顾复深恩。昊天罔极。且自揣年力正富。谨当恭随灵驾。亲送至圆明园。稍申哀恋之忱。  

○又谕、朕长兄大阿哥。昨已降旨追封郡王。因思二阿哥、三阿哥、早年殇逝。均系朕兄。谊切同怀。追念实深悼恻。二阿哥、三阿哥、均着追封为郡王。应行典礼。着宗人府、会同礼部、内务府、酌议具奏。  

○以捕盗不力。革山东登州镇总兵官德通职。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赵尔巽
  卷二百四十四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卷九十九 北燕录二·崔鸿
  卷三十七·唐·蒋一葵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通志巻一百二下·郑樵
  卷八十九·司马迁
  龙纪·周绍良
  周汉卿传·张廷玉
  卷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佚名
  八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无咎·唐圭璋

      无咎号龙坛居士。   失调名   一年一度春来,何时是了。花落花开浑是梦,只解把人引调。可怜浮世,等闲过日,却不识,绿水青山,四时都好。   遇笔题诗,逢人饮酒,世间万事,看尽多多少少。怎得似、羽扇纶巾,云屏烟障,几曾受

  • 列传第二十五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魏收

    司马休之,字季豫,本河内温人,晋宣帝季弟谯王逊之后也。司马叡僭立江南,又以逊子孙袭封。至休之父恬,为司马昌明镇北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天兴五年,休之为司马德宗平西将军、荆州刺史。为桓玄逼逐,遂奔慕容德。刘裕诛玄后,还建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回鹘·欧阳修

    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其部落曰袁纥、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凡十有五种,皆散处碛北。袁纥者,亦曰乌护,

  • 卷六 辩通传·刘向

      卷六之一 齐管妾婧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

  • 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紀七十·司马光

      起上章困敦(庚子)十一月,盡玄黓攝提格(壬寅)四月,凡一年有奇。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廣明元年(庚子、八八0年)   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榮作亂,剽掠坊市俱空。   宿州刺史劉漢宏怨朝廷賞薄,甲寅,以漢宏為浙東觀察使。  

  • ◎赵啸澜秽声四播·佚名

    旧剧盛行的北平,沦陷后仍然歌舞升平,在营业上讲,当然逊色多多,可是浑水摸鱼,利用机会之剧妖之类,却应运而生。除了梅兰芳息影上海,程砚秋弃歌务农,郝寿臣急流勇退,而保持其坚贞外,其余如马连良辈亦不足道,何况一群甫出茅庐的坤伶

  • 一百九十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散发御种稻谷情形并进新谷新米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二十日 臣李煦跪奏: 窃臣蒙万岁隆恩,特赐御种谷子一石,命臣苏州布种,又命臣谕知督府。臣至江南,即遵旨宣示。当有总河臣赵世显请去谷种五升,两江督臣赫寿、江宁织造臣曹(兆页)各请去一斗。又苏州乡绅原任工科

  • 卷九十九 下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下·班固

    (王莽)【原文】四年五月,莽曰:“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其封林为建德侯,逡为封德侯,位皆特进,见礼如三公。赐弟一区,钱三百万,授几杖焉。”六月,更授诸侯茅土

  • 吴一鹏传·张廷玉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1493)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编修。户部尚书周经因谗言外调时,他上书皇帝请予留用。正德初年,晋职为侍讲,充任经筵讲官。刘瑾把翰林都外放为部曹时,一鹏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转任礼部郎

  •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九兵考【十一】直省兵广东广西八旗驻防广州将军一人【驻劄广州府】满洲副都统一人汉军副都统一人统辖满洲协领四人佐领四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

  • 卷十六 季氏第十六·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论天下无道,政在大夫,故孔子陈其正道,扬其衰失,称损益以教人,举《诗》、《礼》以训子,明君子之行,正夫人之名,以前篇首章记卫君灵公失礼,此篇首章言鲁臣季氏专恣,故以次之也。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显学第五十·韩非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 重刻古尊宿语录序·赜藏主

      过去如是如是,见在如是如是,未来如是如是。幸自可怜生,无端黄面老汉拈花瞬目,金色头陀忍俊脱颐,不觉漏泄。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何时而已哉。人根有利钝,故机语有开敛。针砭药饵,膏肓顿起。纵横展拓,太虚不痕。虽古人用过,时无

  • 听讲“现代中国佛教”之后·太虚

    ──二十五年秋在上海中国佛学会分会讲──今天请本会监事常惺法师来讲演,这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机会,故我也来参加听讲。常惺法师在短促的时闻,讲演“现代中国佛教”,虽然语句不多,很能反映出全中国佛教为一般人士切实研究

  • 佛说鹿母经之二·佚名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水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怀妊独逝。被逐饥疲失侣怅怏。时生二子舍行求食。茕悸失错误堕猎者弶中。悲鸣欲出不能得脱猎师闻声便往视之。见鹿心

  •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彼果智分第十一之余论曰。复次诸佛法身甚深最甚深。此甚深相云何可见。此中有多颂释曰。于大乘中诸佛法身如甚深相。今当显示。以十二颂。显示十二甚深之相论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八·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上堂八上堂,「今日放一線道,還有問話者,請出來相見。」僧問:「還許學人棲泊也無?」師云:「霜月照寒夜。」進云:「恁麼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色長威獰。」師云:「旭日上高林。」進云:「也要和尚委悉。」師不理,驀

  • 第二十章 长老入灭·佚名

    正法阿育王之第十八年,于摩诃眉伽林精舍植大菩提树,(一)由此,第十二年,此王所爱正妃为敬慕正觉者之阿桑第米陀殁去,(二)其后第四年大地之王者正法阿育使心柔之提莎罗伽即正妃之位,(三)由此,第三年,此愚者夸容色之[妃思]:&ldquo;此王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