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三代世表第一

〔黃帝〕〔俈屬〕黃帝生玄嚣。〇按玄嚣卽少昊金天氏。

〔帝俈〕〔俈屬〕高辛生帝俈。〇按高辛卽俈,此誤。

〔帝杼〕帝杼。〇按舊本作予,系本作佇,左、國作杼。

〔帝中丁〕俗作仲丁。

〔昭王瑕〕〔曹〕太伯。〇按名脾,振鐸子。

按舊本此後載褚先生語一段,援殷、周以稱霍將軍,又謂堯知后稷子孫之後王,故益封之百里。索隱云:褚先生,蓋腐儒也。言之不經,蕪穢正史。又按索隱各表述贊,文義亦淺,故皆不録。

讀三代世表

讀三代世表,以黄帝為主,于顓頊屬、俈屬、堯屬、舜屬,于夏屬、殷屬、周屬,皆曰黄帝生。又曰起黄帝至顓頊三世,起黄帝至帝俈四世,起黄帝至俈子帝堯五世,黄帝玄孫之玄孫虞舜,明諸帝皆黄帝後也。于夏、殷、周,曰從禹至桀十七世,曰從黄帝至桀二十世,從湯至紂二十九世,曰從黄帝至紂四十六世,周武王伐殷,曰從黄帝至武王十九世,明三代皆黄帝後也。此必古譜諜,如帝繫姓本有成文,而史公据之以作表也。世表者,但次其世,不可以紀年故也。序言孔子次春秋,則紀元年,正時日月,序尚書則弗論次其年月,蓋可詳者詳之,不可詳者愼之。故但据繫諜、尚書作世表,亦愼而闕疑之意也。

索隱曰:三代皆出自五帝,故序三代要自五帝而起首也。

表起于五帝,而但曰三代世表,何也?正義云:五帝久古,傳記少見,夏、殷以來,乃有尚書略有年月,比于五帝,事跡易明故也。索隱云:三代之系長遠,宜以名篇。似正義說是也。

索隱曰:太史公作史記,宜應上自開闢,下迄當代,以為一家之首尾。三皇以還,載籍罕備,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論古史,不合全闕。近代皇甫謐作帝王代紀,徐整作三五曆,皆論三皇以來事,併採而補之。

按司馬貞補三皇本紀,以伏犧、女媧皆蛇身人首,神農人身牛首,以至煉石斷鰲之誕,皆筆之。又推之開闢之初,天、地、人三皇,以為圖緯所載,不可全棄。又推人皇以後,五龍氏以下十七君。又引韓詩以為自古封太山、禪梁甫者,萬有餘家。又稱自開闢至于獲麟,凡三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分為十紀,其可信乎?太史公託始黄帝,而其間猶不免牴牾,况欲論著開闢以降乎?故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乃知其澄汰者已多矣。

蘇轍曰:司馬遷紀五帝,遺羲、農而黜少昊,後世皆以為非。

按司馬貞補伏羲、女媧、神農,而後及黄帝。蘇轍作古史,去女媧進黄帝為三皇,以少昊、顓頊、帝俈、堯、舜為五帝,蘇勝于小司馬矣。

柯維騏曰:五帝之名,見于孔子家語及大戴禮。其說有二:其一孔子對季康子,以伏羲配木,神農配火,少昊配金,顓頊配水。此言數聖人革命改號,取法于五行之帝,非五帝之定名也。其一則孔子所答宰我五帝德,曰黄帝,曰顓頊,曰帝嚳,曰堯,曰舜,太史公所述五帝紀是也。〈見五帝本紀贊中。〉厥後皇甫謐作帝王代記,蘇子由作古史,鄭樵作通志,並祖孔安國,以伏羲、神農、黄帝為三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五峯雙湖胡氏又主秦博士天皇、地皇、人皇之議,而以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為五帝,〈主易繋詞。〉道原劉氏遂以為定論,竊謂皆不如太史公之說為有徵也。

楊慎曰:譙周古史以炎帝與神農各為一人。羅泌路史以軒轅與黄帝非是一帝。史皇與蒼頡乃一君一臣。共工氏或以為帝,或以為伯,而不王。祝融氏或以為臣,或以為火德之主。古云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夢若覺。蓋洪荒之世,存而不論可也。

索隱曰:漢書顓頊五世而生鯀。此及帝系皆云顓頊生鯀,是古史闕其代系也。

歐陽修曰:遷所作本紀,出于大戴禮、世本諸書。今依其說圖而考之,堯、舜、夏、商、周皆出黄帝。堯之崩也,下傳其四世孫舜。舜之崩也,復上傳其四世祖禹,皆壽百歲。稷、契于高辛爲子,乃同父異母之兄弟。而以世次而下之,湯與王季同世,湯下傳十六世為紂王,季下傳一世為文王,二世為武王,豈不謬哉!

按索隱五帝譜系圖契十四世至湯,稷二十餘世至文王,蓋得其實矣。

又按表舜、禹之世次亦有可疑者,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帝舜,世數何多!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文命,是為禹,世數何少!宜歐陽子深非之也。惟堯之世次與禹合,蓋皆四世,而舜更中歷四世,始與堯同時,必有牴牾。然此亦何足為太史公病哉!唐應德言秦興滅學,而宗譜不立,及漢司馬遷修史記,上述黄帝,下迄麟止,據世本、世系而作帝紀,採周譜、國語而作世家,由是人乃知姓氏之所出。然則掇拾于煨燼之餘,亦未可訾其鄙陋而不學,疎略而輕信也。

自成王誦至厲王胡,帝王世也;至共和而訖。下列諸侯凡十一國。初封而後各有世數,亦至共和而訖。然不冠于十二諸侯年表之前,而綴于三代世表之末,何也?明諸侯亦皆黄帝後也。魯、衛、燕、晉、曹、蔡,周之同姓,宋,殷後,陳,舜後,齊,為四岳伯夷之裔,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楚之祖,亦出顓頊。本紀云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是以附見三代世表也。

讀三代世表補

世表惟名三代,不言五帝者,索隱謂三代之系長,正義謂五帝傳訖少見,皆非也。夏為顓頊後,商、周為帝俈後,同出黄帝,則黄帝、顓頊、帝俈即表于三代。堯授舜,舜授禹,無帝系可表,故不得兼言五帝世表也。

夏、商表至桀、紂訖,周表不訖赧王,訖于共和者,太史公云:周自厲王始亂,共和行政。此後以彊乘弱,興師不請天子,則是時天下大勢在諸侯,不在王室。宣王中興之業,雖見于詩車攻、吉日諸章,據小序,祈父、白句、黄鳥、行野諸篇,則皆為刺宣王之詩。而國語所載,不藉千畝,敗績姜戎,建少奪長,諸侯不睦,料民太原,卒及幽王乃廢滅,則時事亦可知矣。年表雖冠周于上,實以諸侯為主,故不復曰周世表,但曰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而已。

夏表書帝啓作甘誓,見世變也。征苗之誓,惟曰一乃心力,其克有勲。甘誓則曰不用命,孥戮汝。故君子謂讀甘誓知唐、虞之風微,商、周之運至矣。

羿、浞簒立不書,削也。索隱曰:帝相既逐,中間歷羿、浞二氏,凡三四十年而史表不載,本紀直云帝相崩,子少康立,疎略之甚。按史之所以不載者,初帝相尚在灌、鄩,繼則少康生于有仍,故直削之。但夏本紀亦當敍其事,不應全闕。徐孚遠云:史遷時,左傳未顯,不知羿、浞事,此或然也。

商表書伊尹卒,書得傅說,特筆也。

表于五帝三王不繋一事,獨文王書益易卦,特筆也。

存疑

周懿王表云:周道衰,詩人作刺。周本紀同。十二諸侯年表序亦云:周道闕,仁義陵遲,鹿鳴刺焉。按詩小序,王風皆東遷後刺平王及桓王、莊王之詩,小雅有刺幽王之詩,大雅有刺厲王及幽王之詩,並未云刺懿王。即鹿鳴小序亦謂燕羣臣嘉賓之詩,非刺也,未審何據。當日詩不一家,或别有本耶?

宋表:湣公,丁公弟。按宋世家,湣公,丁公子。家語本姓解亦云丁公申生湣公共。「弟」字疑誤。

衛表孝公,一本作孝伯。按衛世家,康伯卒,子考伯立。古史考亦云考伯,「孝」字疑誤。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萧济 陆琼子从典 顾野王 傅縡 章华·姚思廉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二·徐乾学
  辽史拾遗卷十九·厉鹗
  卷之十二·佚名
  ◎交际花吴明芳如何勾结敌人·佚名
  卷之九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九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纪昀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卷五·章冲
  钱能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佚名
  17.愚蠢的宋襄公·林汉达
  卷41·陈邦瞻
  二十七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谷子敬

    (正末上,云)贫道吕岩。若不引小桃到此,怎能赚得老柳也到这里?我着小桃山洞相迎,眼见的老柳将小桃杀了。他如今已入长生之境,如何杀得他?老柳必然逃避。遮莫你走到那里,贫道要寻你,有何难哉!(唱) 【双调】【新水令】恰携的半堤

  • 楔子·高文秀

    (搽旦上,云)妾身是孙孔目的浑家郭念儿的便是。有孔目街市上寻护臂去了,我瞒着他,着人寻那白衙内来,有紧要的说话。可怎生这早晚还不见他来也?(净扮白衙内上,诗云)五脏六腑刚是俏,四肢八节却无才。村入骨头挑不出,俏从胎里带将来。

  • 可知·戴望舒

    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在月暗灯昏时候重重地兜上心来,啊,我底欢爱!为了如今惟有愁和苦,朝朝的难遣难排,

  • 石田诗选巻三·沈周

    (明)沈周 撰○居室【亭馆附】移榻西轩旧榻处幽暗耽睡固有因移之置西轩轩制焕以新其地不函丈虚明易知晨东方动初阳流光先枕茵破我黑甜境夙兴自然勤盥栉能及时亦足劝奴人尚有清夜景月出檐之唇照书仅可读老眼自不眞兹轩所

  • 卷四百七十二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癸丑朔,資政殿學士胡宗愈為禮部尚書,龍圖閣待制、知永興軍蔡京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府。(宗愈、京除命,政目在三月二十八日。)翰林院學士梁燾言:「元豐侍從可用者多,唯蔡京不可用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五·乾隆

      汉  世宗孝武皇帝  【辛丑】建元元年【师古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董仲舒为江都相  上初即位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亲策问之广川董仲舒对策【畧曰臣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

  • 卷二十九·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九 【起壬寅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尽壬子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凡十一年 【壬寅】三十年春正月振湖广灾 【湖广潜江沔阳石首巴陵华容广济景陵平江荆门安乡大冶

  • 目录·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古史目録       别史类本纪七三皇第一五帝第二夏第三商第四周第五秦第六秦始皇第七世家十六吴太伯第一齐太公第二鲁周公第三燕召公第四蔡叔曹叔第五陈第六卫康叔第七宋微子第八晋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吕中丞诲墓志铭司马光府君讳诲字献可其先幽州安次人曽祖父讳琦晋兵部侍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祖讳端相太宗真宗以太子太保薨谥正惠赠太师中书令伯祖讳余庆太祖时参知政事赠镇南军节度使各有功烈记于史官父

  • 孔克仁传·张廷玉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晋升为郎中。曾和宋濂一同侍奉太祖,太祖多次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陈友谅已被消灭,太祖志图中原,对克仁说“:元朝的国运已被摧毁,豪杰互争,有可乘之隙。我将督促两淮、江南诸郡的百姓

  • 卷十七·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十七宋 朱子 撰论语顔渊第十二【凡二十四章】或问克之为胜何也曰杨子固曰胜己之私之谓克矣而此书之説自刘发之其説曰克胜也己身也身有嗜欲当以礼仪齐之嗜欲与礼仪战使礼仪胜其嗜欲身得复

  • 论语觧卷五·张栻

    宋 张栻 撰子罕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夫子之言明其义之所当然耳义所当然则亦无不利者夫子特罕言之也至扵命与仁凡夫子之所言何莫非是理而何隠乎尔也在学者潜心何如耳然夫子未尝指言之也谓之罕亦可矣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

  • 无想品第十一·佚名

    佛告跋陀和菩萨。若有菩萨。欲学是三昧疾得是。当先断色思想。当弃自贡高。已断思想。已不自贡高。已卻当学是三昧。不当诤。何等为诤。诽谤於空是故不当共诤。不当诽谤空。卻诵是三昧。佛告跋陀和。若有菩萨学诵是三

  • 宗镜录卷第七十一·延寿

    夫心不孤起。托境而方生。还有不仗境质起不。答。有。护法菩萨云。心生不必有本质。正义者。若疏所缘缘。有无不定。不假本质。心亦得生唯识之境。若亲相分。若待外质方生。慈恩云。良恐理乖唯识。若第八第六有无不定

  • 卷之二十八·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八 临济第二十一世祖 讳时蔚。嗣圣寿祖。初住兰溪嵩山。后开法万峰。 戊戌至正十八年。 临济第二十一世万峰圣恩祖嗣宗统(二十四年)。 祖开法万峰。 祖卓锡苏州邓尉山。衲子奔集。遂成丛林。上堂。

  • 瓦妮娜·瓦尼尼·司汤达

    《瓦妮娜·瓦尼尼》是司汤达于1829年写的短篇小说,收录于《意大利遗事》。1829年发表的《瓦妮娜·瓦尼尼》,是一篇短篇。它通过烧炭党人彼埃特罗与罗马贵族小姐瓦妮娜的爱情,歌颂了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歌颂了为民族解放

  • 石山医案·汪机

    医案。明汪机 (1463—1539)撰。三卷,附录一卷。机另有《运气易览》已著录。此书乃汪氏弟子陈桷于正德十四年(1519) 编辑而成。上卷论述营卫气血、内科杂病医案,中卷为外、妇、儿病案,下卷为答银宋公书。汪氏持论多宗

  • 老莱子·老莱子

    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清马国翰辑。老莱子,楚隐士,生平与事迹均不详。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但又不能肯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