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求野录

永历十二年(戊戌)正月,诏以原督师兵部尚书程源为礼部尚书,都御史钱邦芑掌院事;赐故辅臣吴贞毓,范矿等赠恤。

矿总督云贵,驻扎黔省时,孙可望两使李定国,一使白文选将兵赴黔,与矿盟,共申信义扶明之约。矿因从容为定国,文选开陈大义,且曰:“万一可望渝盟奈何?”定国曰:“可望扶明,我则奉之;若其渝盟,我则杀之,无难也!”迨后帝跸安龙,可望强横自恣,无人臣礼,文选燕见矿,有惭色。邦芑巡抚四川时,文选与忠国公王祥盟于乌江,邦芑为执牛耳。后可望袭遵义,王祥走死,文选晤邦芑,亦汗愧不能仰视。邦芑曰:“非公卖国,乃他人卖公耳!”因时间燕言,帝在安龙,主辱臣死,两人泣数行下也。于是文选对邦芑折箭自誓,必杀可望。会定国自粤西入安龙,拥帝而南,居间调护,文选之力居多。可望疑其有阴谋,夺其兵权,幽之别室。而矿已愤卒,莫有为之解者。

可望胁程源为兵部尚书。时邦芑为僧矣。亦传之至,授詹事府正詹。两人遂密连行在旧臣,皆交欢可望镇将。此辈朴鲁武人,酒酣耳熟,辄指可望骂曰:“剥一张贼皮,又生一张贼皮耶!”源又乘间言于可望:“文选骁勇可用,使功莫如使过。”文选以得还兵权。迨交水战胜,文选马宝虽为功首,而开导于平日,与离间逆党,奋发忠义于临时、矿、源、邦芑,其功咸不可泯。至是,帝皆旌之。

时马吉翔用事,颇忌源,芑之来。源功名自许,入朝即发吉翔奸状,吉翔嗾言者劾源曾,臣事可望,非纯臣,源发愤杜门不视事。芑虽掌宪,而督理晋王李定国之军事者为金维新,秩左都御史,位在芑上。以故都御史待命阁下不发,芑亦郁郁浮沉,朝请而已。贞毓与吉翔,仇也,矿亦非吉翔所善。赠恤皆不副望,公论惜之。二月清师取湖南,入武靖、沅、辰,遂至贵阳,安顺巡抚冷孟饪死之。

于是粤西之南太,四川之川南、川东,皆失。自可望败走,朝廷论功行赏,(设)官设吏,率皆宴饮恬愉,争功修怨,绝不以国事为念。部官二人(一名金简字禹藏,越人,入[灵皋按:原本“禹藏人越人……”今姑妄易之]蛮中。其一人惜失其姓名,后死焉)次第进谏,谓:“内患虽除,外忧方棘,伺我者方雁行顿刃,待两虎之一毙一伤以奋其勇,而我酣歌于漏舟,熟睡于积薪之上,能旦夕否乎?二王老于兵事者也,胡亦泄泄如是!”定国疑其劾己,遽于帝前激切陈诉,帝拟杖二臣以谢之,朝士交论共执不可,移时未决,失陷之报踵至,定国始逡巡引罪,二臣乃得免。

四月蜀王刘文秀薨。

文秀之追可望至贵阳也,尽收其溃兵可三万人,练以备边,渐有成局矣。而晋王不悦,请召之还,并召诸将之在边者,与从可望之南犯者,论功罪为分兵多寡之地。是以边警猝至,兵失其将,将不得兵,迄于大溃。文秀先以正月还滇,抑郁不自得,每屏人语曰:“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至是病革,上遗表曰:“我死,国事可预知!臣精兵三万人皆在黎雅建越之间,尝窖金二十万,臣将郝承裔知之。臣死之后,若有仓猝,臣妻操盘以待,臣子御驾勺以备{执目}御,请驾幸蜀,以十三家之兵,出营陕洛,庶几转败为功也!”乃薨,晋王恶之。

七月晋王李定国秉黄钺出师。

令李承爵出左路,壁黄草坝,祁三升出中路,壁鸡公背,白文选出右路,壁遵义之孙家坝。自三方告急,屡促定国师期,辄云“有待”盖随妖人贾自明之惑也。自明善幻术,多大言,言上帝助兵,当以某日下为木偶人数百长丈许,执幡幢为行阵,久而无验,时已初秋。定国怒而斩之,而讳其事,乃出兵。帝授以黄钺,凡古命将之礼无不备。先由中路出关岭,后李承爵告急,乃移师黄草坝。有以兵事谏者,曰:“守石关,一夫之力能制胜!”久之逾石关,营于炎遮河。祁三升壁鸡公背之绝顶,粮少运艰,士不宿饱,孙家坝孤悬滇蜀之表,声援不及,识者俱以为忧。

十月,晋王李定国告炎遮河之捷。

十二月,晋王李定国兵溃于炎遮河。于是鸡公背,孙家坝之师俱大溃。

十五日帝出奔。

李定国与清师战于炎遮河之右,小胜,遂不设备。清师骤至,压其营而垒。明日决战,南兵枪炮,北兵弓矢,日中不决。忽大风北来,金枪失火。其地山茅野草,烟焰障天,北兵乘风驰射,定国惊惧,弃众先奔,遂大溃。十三日,变服还滇,请帝出幸,言战守计者,以为书生不足听也。十四日,帝大集诸臣共议所之,蜀王刘文秀之将陈建等举文秀遣表,请幸蜀,定国曰:“蕞尔建昌,何当十万人之至,不如南楚。缓出粤西,急入交趾。”难之者曰:“清兵乘胜逾黄草坝,则临、沅、广南道路中断,且丧败之后,焉能整兵以迎方张之势?不可!”黔国公沐天波进议曰:“自迤西达缅甸,其地粮糗可资,出边则荒远无际,万一追势稍缓,据大理两关之险,犹不失为蒙段也。”帝可其议。明日驾遂发滇,官兵男妇马步从者数十万人,从古乘舆奔播,未有若此之众者。时定国以大兵殿后,国势既摇,人心里叛,艾能奇之子承业纠狄三瞍等数人以骁卒千余伏大寺中,谋劫定国而北。定国觇者知其谋以告,十八日晡时,定国遽率兵千人严队西走,承业等不敢追。

永历十三年(己亥)正月初四日,帝至永昌。

帝发滇时,百官护从,军民泣随者,日行不过三十里。其后兵士乏食,恣取民间,以至所在逃避,御前供奉顿缺,而庶僚贫病,扈跸离次不前者甚众,崎岖过大理,而定国亦至。明日帝行,定国请坚守大理,许之。后数日,白文选以孙家坝南溃之兵至,列阵下关,众尚万余。定国以数百骑赴之,文选愤涕叱定国曰:“人主以全国全师畀王,一旦至此,谁执其咎!”定国惭,南向叩首曰:“帝幸赦臣!”谓文选曰:“上既赦我,愿身一死以赎前罪!”文选收涕谢曰:“王几许人!死敌何益!王行矣!”定国遂行。又数日,清帅平西王吴三桂追文选及之,战于下关,又战于丁当山,文选败,南走入山。晋王李定国败续于磨盘,弃其军走,清师引还。

先是定国闻文选败,遂渡潞江(即古怒江),至磨盘山下(即古罗泯山,蛮云高丽贡),诸将他趋者皆会,胜兵万人,因设三伏以待之。以泰安伯窦民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总兵王国为三伏。令曰:“须敌至三伏,举炮首尾横击之。”清师至山下,得降者卢桂生言其计,清师乃释马而步,搜伏者。望菁莽丛,积中矢炮雨发。民望不得已举炮出战,三伏亦发炮趋下救之,战于山下,短兵相接,自卯迄午僵尸堵垒。民望血战不己,中流矢死。南兵气沮,犹踞险而守。及闻定国走,将士失望,半夜散去。定国当日坐山颠上,闻信炮失序,大惊曰:“兵败矣!”遂先走。既逾险,问帝安在,知者曰:“帝西行去,去腾越已百里,路界茶山缅甸之间!”定国曰:“我焉从彼跸?而追者及之,君臣俱死无益也!姑他往,以图再举!”遂弃帝而奔。二十四日,帝南行,尚未知磨盘之溃,野次未定,而总兵杨武至,言定国远逃,追者将及,帝遂接淅而行。时渐昏黑,行数里,失道途大谷中,时距故处仅一望耳。宫人窜失,公私囊橐多为杨武劫夺。

二十五日,扈将孙崇雅劫掳杀害尤烈。

二十八日,扈卫靳统武引其众叛去。

以从臣多叛,决意入缅,遂出铁壁关,关外即缅地矣,缅酋使使迎之,自称于国也,曰:“金楼白象王”盖处则楼居,出则乘象,足不履地也。进贡天朝,则称:“缅甸宣慰使臣某,国人称之,则曰:‘某某法,此言而公道主人也。’”至是奉迎具表如常仪,复奏曰:“天王远临,百蛮警畏,请从官以下勿佩戎器!”马吉翔传旨从之。诸从臣皆谏曰:“猛虎所以威百兽者,以有爪牙故也。奈何自弃其防,以启戎心!”不听。是日,帝至芒漠,缅人执礼甚恭,并进衣衿食物。华亭侯王维恭谋拥太子还入关,由茶山出鹤丽,不果。

二月初一日,帝至水次。

缅人舣四舟以待:帝一,后及太子一,司礼监李国泰一,文安侯马吉翔一。浮水东下,即大金沙江,其南与海接,古称黑水,此其一也。从官无舟,或水或陆,听其为计。先在腾越,从官以下及妇寺数尚四千,及至蛮漠,止一千四百五十余人,至是仅六百四十六人而已!十八日帝至井梗,驻跸。

因缅人奏宫室未备,故暂憩也。

二十日,缅酋迎大臣议事。

帝遣马吉翔弟雄飞,及邬昌琦往。及至,酋亦不见,令通事传话,所问者皆神宗时事。二人未习中朝典故,竟不能答,缅人哂焉。最后出神宗时敕书相示,其宝文较今微异,以为伪,又以黔国公沐天波征南将军印验之,无异,遂不言。是役也,行人不才,遂开远蛮以不恭之渐!

三月黔国公沐天波等谋奉帝往就晋王李定国之师,不果。

天波及绥宁伯蒲缨,总兵王启隆等,谋奉帝往护撒孟艮,以就定国,马吉翔不从,遂止。是月也,缅人戕我从官以下数百人:通政司朱蕴金、姜承德,自缢死。自定国率残溃之众,分道入缅,焚掠劫杀,千里相望。缅人遂大发兵守隘,与官军忿怨益甚。至是,从官以下从陆者,不知帝尚为井梗也,竟抵缅都之亚哇城。缅人以为寇至,发兵围之。被杀者过半,余安置远方,后竟无存焉。

四月咸阳侯祁三升帅师迎跸。

三升上表迎帝,缅人请敕止之,谏者曰:“此我君臣出险之一时也!”不听,使丁调鼎及部司杨生芳往,以敕书止之,曰:“朕已航闽,将军善自为计!”三升捧敕痛哭,以为帝真航闽也,遂撒师。

五月初四日,缅人以龙舟鼓乐迎帝次于者梗。

亚哇城下有地名者梗,即大鹧鸪城旧地也。界大金沙大盈沙之间,地饶而险。缅人结草为庐,编竹为城,帝入居之,百官咸聚草次。

初八日,缅人来贡礼仪甚腆。

自溃众四掠,百蛮受荼毒之惨,然未敢诮人主也。三升奉敕撤师之后,缅人以帝威令尚行,恐一旦移跸,纾祸无计,故迎帝优奉,以为缓急自救之策。且潜阻内外,声闻不通,而帝益困矣!

八月十五日,缅酋胁黔国公沐天波执臣礼以见,学士杨在,行人任国玺疏劾之,不报。

缅俗:八月十五日,群蛮贽见,酋张嘉会以享之。至是,寻天波至,胁令从缅制,白衣,椎髻,跣足,领诸海郡及棘夷酋长而拜,以夸示远近。天波归而自白,且曰:“我为皇上屈也!”在等以天波贪生辱国,疏劾之,留中不发。

九月,缅人进禾,帝以廪给从官。

永历十四年(庚子)巩昌王白文选帅师迎跸,次亚哇城,不克而还。

文选自大理之败,间道渡陇川潞江,踵帝以后,以帝且入亚哇城矣。二月中临江,不知帝之所在,还兵南甸者久之。至是,招集流亡,有精兵万余人。是年七月,复至江浒,谕缅人假道迎帝,不许,遂攻之,垂克矣。缅酋惧,求敕止之,文选不奉诏,谓使者曰:“前者祁将军来,诏云:‘已航闽。’若前诏为真,则今敕为赝;使今敕为真,则航闽之后何自而来?君非臣何以威众?臣非君何以使人?蛮人不足信也!”使者曰:“诺!”既去不复至,缅人守益坚,文选望鹧鸪城痛哭引兵去。

九月,帝椎御宝以颁从官之不能举火者。

先是杨武孙崇雅之叛,乘、舆辎重散亡殆尽,至沙漠,惟中宫余金盆银碗各一,又为舆夫盗逃,而庶僚之贫者饥寒褴缕,鸠鹄不足喻也。马吉翔、李国泰以语激帝,怒掷皇帝之宝,令碎之,以济从臣。典玺李国用叩头不敢奉诏;吉翔、国泰竟錾以分饷焉。时吉翔等拥赀自赡,且纵博酣饮,高歌达旦,安寝咫尺,不顾也!更值蛮人来市,无尊卑少长皆短衣岸帽与蛮妇坐地交易,杂以谑笑。中国纪纲荡然,蛮人视之齿冷矣!

永历十五年(辛丑)二月,巩昌王白文选会晋王李定国之师,大败缅兵于锡波。

先是,定国入缅中,余众不过千许,檄调诸将皆以磨盘山之败,心实不相附,遂引而南。至顺蒙界外,界地而食,势实窘迫。会庆国公贺九仪,以全师自广南渡江龙江赴之。精兵万人,攻孟艮,拔其城。地饶鱼稻,诸将稍集,军声复振。久之,九仪以文选先居木邦之南甸,相去二千里,不相闻也。迨攻缅兵还,以不克为耻,知定国取孟艮,并有九仪之众,乃为书诮之,责以大义。定国遂全师而西,会文选于半途,相与刑牲歃血,誓必克缅。缅人知之,拔其豪边牙、边牙果为大将,集兵十五万人,遇于锡波江上。临战,巨象千余,夹以枪炮,阵横二十里,鸣鼓震天,大噪而进。二王之兵不及什一,且戎器耗失,所操惟长刀、手槊、白而已。定国警众横击之,大败缅兵,僵死万计,杀其将边牙果。而边牙犹收余众,栅大榕树林中。荫可百里,其夕鸣鼓竟夜,如列阵,比晓竟走还,无一存者。二王遂渡锡波江,临大金沙江,以垄缅城。

四月,晋王李定国等迎跸不果,引兵还。至亦渺赖山,师大溃。

先是,定国等兵临大金沙江,谕缅人假道入觐,并责其象马行粮为入边之计,缅人不听,尽烧其江船,沿江据险设炮以守。月余,定国等以粮少气阻,缅中耆者曰:“从此而北,至鬼窟山,有大芭蕉林,伐之,作筏可渡。既渡,尚有大居江阻之地饶材木,居民数百家,烧矿冶铁,舟可立具也。”定国从之,浮蕉为梁汔济,伐材设厂,造舟焉。未几缅人断浮桥,捣厂所,而军饥疫作,死亡相继。时军行皆挈眷以行,老幼累累,为累不堪,不得已为还军之策。或曰:“缅中瘴疠,夏秋写甚,加以千里无烟,人何以济?孟艮不可得而返矣!省地民风沙摆古者,在西南海上,行月余可至。其地高凉,其产鱼稻,盍往诸!”定国等乃从之,行至亦渺赖山下,其山亘数百里,登峰一览,竟其西南大海矣。是夕,文选卑将赵得胜憾其拥众,白文选还,且曰:“王毋为贺九仪之续!”文选入山,据险自保数日后,定国不得已引余兵三千间道还孟艮,断后,文选入边,遂迎降于清师。

五月,缅人弑其酋弟为缅王。

自溃兵躏入缅地,其民罹兵火之厄死者几半,国人怼其酋曰:“王迎帝,故帝阶之为祸者,王也。”酋曰:“我迎帝,不迎贼也!贼祸我,帝不祸我,奈何以是为怨乎?”于是上下相猜忌。今定国等来攻,酋之弟守景、迈景,线引蛮众五万人入援,并大出金帛以犒其众,诸蛮奋发。凡为战守,其略一出于酋之弟,国人爱之,遂归心。十三日缚酋置舆中,投之江,立其弟为王,遣弟来告,且索金贺,不报。

六月缅人招大小从臣尽杀之,并围行在,汉人多遭其祸。

前年八月黔国公沐天波屈礼缅酋,其后外来兵迎,缅人大恐,又札迎天波,乞诏谕止之,且许资象马粮糗相助入边。而外兵飘忽,既进速退,是以蛮益轻我。及二王亦渺赖山之溃,蛮尤肆志,然尚未敢为逆也。时清帅平西王吴三桂既留镇,其□固山杨坤谋效黔国公世守滇土,以为磐石之计,必入缅取帝以献,乃可。遂上疏固请严檄缅酋,令获帝自效。缅人于是谋杀从官,以孤帝势,使人来曰:“贼众溃矣,缅土安矣,请天朝大臣诅盟以相信也。”天波欲辞,马吉翔、李国泰曰:“蛮人敬鬼重誓,可往也。”乃行。日向午,缅人以兵三千围行在,索汉无少长贵贱皆饮刃而死,有窜入帝所伏匿者,亦搜而杀之。宫中两贵人及命妇自缢,死者相望,伏尸枕藉。良久,缅人护驾官大呼曰:“毋得惊害老皇帝!”乱始定,移帝他所,缅僧使其徒来进食,数日,帝乃得进。是日赴咒水之会,死知名者:松兹王某,黔国公沐天波,文安侯马吉翔,都督马雄飞,绥宁伯蒲缨,华亭侯王维恭,侍郎蔡士廉、杨在,御史任国玺、邬昌奇,部司杨生芳、郑居诏,学录潘潢,典簿齐应选,总兵魏豹、王起隆,内臣李国泰等。二十四日其自缢行营者:吉王慈煌,王妃张氏,宗臣□漆,戚臣王国玺,锦衣卫官赵鸣鉴、王大雄等二十三人。呜呼!行在诸臣虽贤不肖间殊,其崎岖守死则一。至是同为一邱之貉,而帝已为三桂几上肉矣!缅人何足恨耶?明日,帝惊悸致病,缅人恐帝又不测,无以致辞于三桂,乃迅洁行宫,迎帝复入居之,复贡衣被锦布等物。

十二月初三日,清帅平西王吴三桂帅师临江,缅人执帝以献。

三桂既以大兵临缅城大江,缅人奉金盘一十六枚置馔以迎,即日缅蛮来绐帝曰:“李定国兵又至矣!马步军数万列江浒,索帝甚急!”语未竟,蛮人遂舁帝所坐以行,后宫号哭震天,步从五里外,乘舟渡河,舟大不及陆,三桂使将负帝登岸。帝问曰:“卿为谁?”对曰:“臣平西王前锋章京高得捷也!”帝默然。

初九日,清帅平西王吴三桂以师拥帝还滇。

帝既还滇,三桂遂以捷闻。

晋王李定国薨。

缅自万历中绝贡,且据有木邦,麓川及八百媳妇之地,雄视西南,然与古刺、暹罗两国为世雠。帝自蛮漠舟行,从官云散。有入古剌者,马九功、江国泰等;有入暹罗,绝爱之,妻以女如珍,之已以女为定国计妃(灵皋按:“有入暹逻”至此,语意不明定有脱误,句读未能,姑阙疑待考。)于是间道通殷勤,谋连兵伐缅。九功等亦为古刺招到溃兵,得三千人,亦□书致定国,相与犄角。两国之兵将发,会三桂执帝旋滇,谍者以告。定国闻之,踊号哭,自掷于地者百计,不食三日,自表于上帝以祈死,愤郁致病,七日而薨,暹罗古刺之师失望而返。

永历十六年(壬寅)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帛进帝所,帝遂崩,皇太子及皇侄殉之,明亡。

时在寓中,忽大风霾,黄雾弥天,雷电交作,空中有二龙蜿蜒而逝,滇民无不悲悼焉。是年三桂即进爵为亲王,益甲万余人,移家口于汉中,美厥功也。其后缅蛮至者云:晋王李定国所葬地,至今春草不生,蛮人过之,辄跪拜而去。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欧阳修
  卷七·龙衮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红颜异儿得妻·蔡东藩
  ●卷二·赵翼
  卷十五·六朝(梁)·蒋一葵
  ●卷五·法式善
  卷二十九·张九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佚名
  ◎知事施非刑·李定夷
  七一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李焘
  卷之五十四  謇齋瑣綴錄二(明)尹直 撰·邓士龙
  六·钱穆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卷六十·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子发·唐圭璋

      子发字君举,燕王德昭五世孙,官保义郎。   鹧鸪天   约略应飞白玉盘。   明楼渐放满轮寒。   天垂万丈清光外,   人在三秋爽气间。   闻叶吹,想风鬟。   浮空仿佛女乘鸾。   此时不合人间有,   尽入

  • 卷八·魏元旷

      予乙未出都,伯琴送以诗云:“金风西北来,归客东南征。子行谅自慰,我留若为情。念子磊落才,四十初成名。匣中老干将,抚事心怦怦。奈何麟阁士,为郎西曹厅。致君岂无术,遭时竟何成。乾坤日震荡,四郊鼓鼙声。馁肉饱豺虎,蛔

  • 第一齣~第十齣·徐元

    第一齣 家门大略【满庭芳】〔末上〕左氏春秋。晋灵当国。赵盾七世忠臣。岸贾谗佞。杀害赵家人。驸马将身逃匿。遇灵輙一处安身。把公主冷宫囚禁。生下小郞君。程婴。藏出禁。韩厥自刎。杵臼遭刑。十八年孤儿观画。夫

  • 卷五十四·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槀卷五十四 宋 陆游 撰 湖上急雨 谿烟一缕起前滩急雨俄吞四面山造化等闲成壮观月明却送钓船还 夏日独居 平生本清净垂老更萧然已罢客载酒亦无僧说禅空庭朝下鹊密树晚鸣蝉长日君无厌新秋近眼边

  • 东皋集补钞·管庭芬

    东皋集补钞戴敏才初夏游张园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句人行踯躅江边路,日落秭规啼处山。

  • 御选明诗卷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帝制太祖皇帝神凤操钧天奏兮列丹墀俄翩翩兮凤凰仪敛翺翔兮栖梧枝彼观德兮真为我辞钟山赓呉沉韵嵯峨倚空碧环山皆拱伏遥岑如劔防迩洞非茅屋青松秀紫崖白石生?谷岩畔毓灵芝峯顶森神木时时风雨

  • 卷七·陈衍

    ●元诗纪事卷七侯官陈衍辑戴表元熊朋来吴澄倪南杰胡长孺黄泰亨龙仁夫罗志仁白珽张瑛俞伯奇仇远鲁仕能吴釿李应春罗太岊罗太亨林清◆戴表元表元字帅初,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官临安教授,入元为信州教授。

  • 卷二十二 睿宗·王夫之

      〖一〗   国无正论,不可以立。睿宗表章死于武、韦之祸者,太子重俊与焉,韦湊斥之为乱贼,请夺其节愍之諡,论之正者也。  重俊之恶,非但蒯瞆之比也。或曰:韦氏不诛;而中宗弑,祸深于南子;三思逸产、禄之诛,而乱天下,恶剧于宋

  • 卷七·陆以湉

    ◎陈忠愍公同安陈忠愍公化成,由行伍积军功,官至提督,封振威将军。故例,提镇不得官本乡,上以非公莫能膺海疆重任,破格授厦门提督。道光庚子,英夷扰浙东,命沿海严防,特移公江苏。抵署甫六日,闻舟山失守,即帅师驰赴吴淞口,审度险要,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年八月戊子朔升四川副使叶云礽为山东右参政工部郎中吴鸿洙为浙江右参议原任南京湖广道御史陈杨善复补南京江西道○日讲官礼部左侍郎韩世能乞假迁葬并请三品满考荫叙诏予假驰驿回籍给路费二十两纻丝二表里考满

  • 十国春秋卷六十四·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汉七列传陈偓 卢膺 邓伸 李璵陈偓史失其世系歴官至户部侍郎干和二年知政事越王昌旣遇害中宗于是择相于朝臣遂以偓同平章事偓居职无所短长充位而已卢膺仕髙祖为工部侍郎大有中加太尉与谢宜清等出使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四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相应差别。而未显示现前多少。今欲显示唯一刹那。故作

  • 御定分类字锦·佚名

    六十四卷。康熙六十一年官撰。清圣祖康熙皇帝御定。本书采集古籍中成语,裁为骈偶,分类编辑而成的。每类之中,以二字,三字,四字为顺序。每条之下,又详引原书。类书全用对句的形式,始于隋朝杜公瞻的《编珠》。但《编珠》在《隋

  • 数度衍·方中通

    中国清代数学书。方中通撰,共24卷,附录一卷。成稿于顺治辛丑(1661),但到康熙丁卯(1687)才刊刻于广东思州。全书二十三卷,分订八册。大致内容如下:卷首:数原、律衍、几何约、重学解;卷一:珠算;卷二、三:笔算;卷四:筹算

  • 豪谱·高承勋

    笔记。清高承勋撰。一卷。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是书因辑历代名豪事迹成书,故名。内容分议豪、谊豪、气豪、辩豪等二十四类。凡一百三十三人,一万四千余字。语言洗炼,寥寥数语,人物声貌跃然纸上。如对狂豪刘伶、奇豪王子猷、侠

  • 周礼全经释原·柯尚迁

    十四卷。明柯尚迁撰。柯尚迁字乔可,自号阳山石人,福建长乐人。嘉靖中由贡生官邢台县县丞。《周礼全经释原》六官分十二卷,附《周礼通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书中训解,标“释者”是采辑古注,称“原者”是柯尚迁自注

  • 拘虚晤言·陈沂

    一卷。明陈沂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如:“刀剑,凶器也,而可以

  • 五经异义·许慎

    《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东汉许慎著。《后汉书·儒林传》:“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其后,郑玄针对许慎,著《驳》。《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记与《隋书》同,但言许慎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