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915───中華民國四年乙卯

  1﹐1(一一,一六)

  (1)授徐世昌為上卿,趙爾巽、李經羲、梁敦彥、楊士琦、錢能訓、孫寶琦、朱啟鈐、周自齊、張謇、梁士詒、熊希齡等為中卿,章宗祥、湯化龍、董康、莊蘊寬、梁啟超、楊度、孫毓筠等為少卿。

  (2)科學社之【科學】雜誌創刊(任鴻雋等主之)。  (3)吳淞廣州無線電報開始接受電信。

  (4)公布附亂自首特赦令。

  (5)福建金門縣設治。  1﹐2(一一,一七)清皇室裁慎刑司。

  1﹐4(一一,一九)

  (1)北京日使館書記官小幡酉吉晤外相加藤高明,商對華要求修正案(加藤仍採原議)。

  (2)駐美公使夏偕復報告與美國簽定解紛(仲裁)條約。

  1﹐5(一一,二0)  (1)以忠孝節義為立國精神,訂施行辦法。

  (2)任命胡仁源署北京大學校長。

  (3)國民黨人鍾榮光、謝英伯之【民氣週報】

  在紐約發刊,鼓吹討袁世凱。

  1﹐6(一一,二一)公布權度法。

  1﹐7(一一,二二)外交部照會英日公使,取消前所劃定山東特別行軍區域。

  1﹐8(一一,二三)日本外務大臣加藤高明電令日置益儘速照二十一條原案向袁世凱進行交涉。

  1﹐9(一一,二四)

  (1)日使照覆外部認中國取消山東特別行軍區域為未當,日軍不受影響與約束。  (2)前重慶都督四川民政長張培爵在天津被捕(培爵組織志城團及討袁同盟,3﹐5被殺)。

  (3)任命楊度為國史館副館長(王闓運/離京不返)。

  (4)參政院參政地理學家楊守敬卒於北京,年七十七歲(1839至1915)。

  1﹐10(一一,二五)  (1)俄使庫朋斯基密告梁士詒,德擬聯日,中國應預防日本自由行動。

  (2)蒙古與俄國訂立銀行條約。

  (3)南潯鐵路竣工(2﹐3通車)。

  (4)禁縣知事入政黨。

  (5)川邊兵變,佔鄉城。

  1﹐11(一一,二六)日外相加藤高明對日置益發出最後訓令。

  1﹐13(一一,二八)

  (1)模範團第一期團員在關岳廟宣誓,總統府侍從武官長蔭昌代表袁世凱監誓。  (2)任命黎天才為湖北襄鄖鎮守使。  (3)奉天新民人民反對清丈,暴動。

  1﹐16(一二,二)

  (1)外交部覆日使,中國有單獨取消山東特別行軍區域之權。

  (2)北京日使館書記官小幡酉吉離東京返任所(1﹐23到北京)。

  (3)特任蔡鍔督辦經界局事務。  1﹐18(一二,四)  (1)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共五號),並請保守秘密。

  (2)袁世凱召國務卿徐世昌、外交總長孫寶琦、次長曹汝霖、陸軍總長段祺瑞、稅務督辦梁士詒等商日本要求(1﹐19至21復連續會議)。

  1﹐19(一二,五)

  (1)袁世凱告日人阪西利八郎,斥日本對華要求。

  (2)曹汝霖告日置益,日本要求難以承受,日置表示期其必成。  1﹐20(一二,六)

  (1)日使日置益正式向外交部致送二十一條要求。

  (2)外交部電駐日公使陸宗輿,告以日本要求內容,及政府為難情形。

  (3)梁啟超主持之【大中華】雜誌在上海創刊(1916﹐9﹐20停刊)。

  1﹐21(一二,七)陸宗輿電外交部,日本所提條件蓄意已久,決非口舌所能解決,惟有推誠/相商,又稱日本宣傳中德聯盟,德助華練兵。

  1﹐22(一二,八)

  (1)美使芮恩施得知二十一條大概。

  (2)日駐英大使井上以二十一條(一至四號)

  通知英外部。  (3)陸宗輿電外交部已向英俄聲辯中國並無聯德之事。

  (4)日本時事新報論【日華兩國之親善】,謂不許以日本土地為革命黨之策源地(1﹐29順天時報譯載)。

  (5)北京報紙刊出日本要求消息。  1﹐23(一二,九)  (1)陸宗輿電外交部,對日交涉至不得已時,始請第三國說話。

  (2)外交部電陸宗輿,中德並無交好之事,聯盟之說,更屬謠傳。

  (3)日本使館參事小幡酉吉自東京返抵北京。

  1﹐24(一二,一0)

  (1)美使芮恩施電國務院,日本對華要求危及中國獨立及西方國家之機會均等。

  (2)英法俄三使訪日置益,探詢對華要求內容。  (3)陸宗輿電請袁世凱嚴誡左右少與德使館往來。  1﹐25(一二,一一)

  (1)美國務院商討中日問題,認為日本行動違反門戶開放主義。

  (2)陸宗輿電袁世凱,不可決裂,宜通情英美。

  (3)日外相加藤高明電令日置益警告中國政府不可洩露條件內容。

  (4)外交部電告駐外使館,否認中德聯盟。

  (5)新任德國駐華公使辛慈呈遞國書。

  (6)曹汝霖赴日使館,商中日會議事。

  1﹐26(一二,一二)日外相加藤高明電令日置益迅速解決中日交涉,並要求中國政府對全部條款作原則上之諾否表示。

  1﹐27(一二,一三)

  (1)調孫寶琦為審計院長,以陸徵祥為外交總長(孫原擬請假二星期)。

  (2)美使芮恩施向國務卿白萊安建議,要求中國將二十一條通知美國,美應與英取得諒解。

  (3)日本對英美否認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4)美國總統威爾遜函國務院,注意日本目前在華地位及意向。

  (5)駐俄公使劉鏡人電外交部,德使表示將與日本聯盟。  (6)善後借款停止四省(直、魯、豫、蘇)保息。  (7)陝西宜君開辦石油。

  1﹐28(一二,一四)新任外交總長陸徵祥到部。

  1﹐29(一二,一五)

  (1)陸徵祥拜會外交團。

  (2)各省將軍馮國璋等聯電反對日本要求。

  (3)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籌備處成立。

  1﹐30(一二,一六)追贈趙秉鈞為上卿,宋教仁、沈秉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班固
  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欧阳修
  卷一百十五 景祐元年(甲戌,1034)·李焘
  ●卷第二十五·胡三省
  卷四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二·徐紘
  九二三 军机大臣奏覆据各省续行送到应毁重本等书缴进销毁片·佚名
  慕容俨传·李延寿
  吕蒙正传·脱脱
  韩邦奇传·张廷玉
  卷三十六·徐一夔
  礼三二·徐松
  卷十一·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起造一座墙·徐志摩

    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

  • 卷七十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抄卷七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朝天集钞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清泥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未放人扶下江柁却教眼看上江帆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澁沙

  • 山谷内集诗注卷六·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六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春皇赋上瑞来宁黄屋忧【王子年拾遗记曰伏羲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是谓太昊文选谢惠连雪赋曰盈尺则呈瑞于丰年汉书高帝

  • 第五十回 辱谏官特权停科举 尊太后变例晋徽称·蔡东藩

      却说秦王右丞相伯颜,自削平逆党后,独秉国钧,免不得作威作福起来。小人通弊。适江浙平章彻里帖木儿,入为中书平章政事,创议停废科举,及将学校庄田,改给卫士衣粮等语。身非武夫,偏创此议,无怪后之顽固将官,痛嫉学校,动议停办

  • 卷第二十三·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六黄道周(赵士超等、王加封、洪京榜)黄道周(赵士超等、王加封、洪京榜)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之铜山人也。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自幼坐卧其中,故其门下士称为石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四·徐乾学

    宋纪【起上章涒滩正月尽闰十二月凡一年】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春正月乙丑以华州观察使曹玮为宣徽北院使镇国军留后佥署枢宻院事佥署兼领藩镇自玮始也【以使兼领自彬始】 丙寅开州运河

  • 卷之二百一·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春正月。辛丑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诣储秀宫问慈

  • 提要·解缙

    【臣】等谨案古今列女传三巻明解缙等奉勅撰先是明太祖孝慈皇后马氏每聴女史读书至列女传谓宜加讨论因请于帝命儒臣攷订未就永乐元年成祖既追上马后尊諡册寳仁孝皇后徐氏复以此书为言因命缙及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杨

  • 西粤语二(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查继佐

    ●西粤语二(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杨畏知、王运开、王连闳、刘廷标、王祚、吴贞毓(张镌、蒋干昌、李欣、李元开、徐■〈木丞〉、杨锺、胡士瑞、赵赓禹、蔡缁、郑允元、周允吉、朱议昶、朱东旦、任斗垣、易士佳、内监张福禄

  • 移剌捏儿传·宋濂

    移剌捏儿,契丹人。幼有大志,膂力过人,沉着多谋。辽亡后,金任命他为参议、留守等官,均推辞不受。闻太祖举兵南下,为报金灭辽之国仇,率领其同伙百余人投归蒙古军,太祖赐名赛因必..赤,因他出生于霸州,便号为“霸州元帅”。太祖十年

  • 卷一百十·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第一百十歌颂【三十】万寿叙徵篇【集五经】翰林院编修【臣】钱栻惟天惠民【书】天生民而立之君【春秋传】奄有九有【诗】後天而奉天时【易】兼利万物【

  • 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三征榷考坑冶宋理宗端平三年九月诏诸路州县坑冶毋扰害民先是孝宗淳熙十年六月广西运司奏昭州金坑五递年所入不多乞废罢以裕民遂罢昭州岁贡金光

  •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一·拜住

     医药  医学大德八年十月,中书省湖广行省咨:湖南道廉访司申训诲医生等事,礼部移准太医院关,如准所言允当。都省准拟。 一、各处应设学校大小学生,今后不令坐斋隶业。有名无实者,初次,教授罚俸壹月,正录各罚中统钞柒两

  • 学庸正说卷中·赵南星

    中庸正说上天命之谓性章中庸首章眀道之原以示人谓理必知所本而后可以共学名必知所自而后可与尽义今夫性道教之名人皆知之而鲜知其所以名也夫太极浑沦无外而理为之纲维主宰以成夫造化曰天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自已者

  • 第二十四章·王夫之

    一或问所云&ldquo;术数推验之烦&rdquo;,正以破至诚之不以祥妖、蓍龟为知。其云&ldquo;意想测度之私&rdquo;,正以破至诚之不缘四体之动而知。子贡知二君之死亡,而夫子以为&ldquo;不幸&rdquo;,以其为测度也。 小注所载朱子

  •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孔子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

  • 火车集·老舍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桂林上海杂志公司1939年8月初版。收短篇小说9篇。其中《“火”车》描写一列客车因军人强带的鞭炮起火而造成60余人死亡的惨剧;《我这一辈子》描写“我”从当裱糊匠到当巡警、巡长、缉私队长的经

  • 宁古塔村屯里数·佚名

    记行著作。清佚名纂。一卷。据书内容推知,当成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后。凡三千余字。所记宁古塔城周围村屯、名称、距城距离、户数诸事。最后叙述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清政府立“倭、那、玛、拉、喀、亦”字界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