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必定得知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获得的。夫子这种获得的方法,大概和别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吧?”
【读解】
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行为的风范;植根于内则是人格的修养,文化的积淀。
孔子因为有这样的修养和风范,所以别人会主动部政于他,请求他的指点。
当然,真要参与政事,治理国家,改造世界,仅有这种温、良、恭、俭让的风范是不够的。所以革命家毛泽东要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洋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近,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说到底,温、良、恭、俭、让是夫子的风范,儒者的本色。所以,即便是孔子本人,虽然别人都愿意问政于他,但他最终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好回国做一个教书先生了此一生。
猜你喜欢 佚文篇第六十一·王充 孤愤第十一·韩非 容遁·方以智 孟子字義疏證卷中·戴震 中庸朱子序·胡炳文 御制题此木轩四书説·焦袁熹 卷十·胡广 卷十·真德秀 卷十五·刘敞 卷五十·黄伦 卷十二·崔子方 左氏释卷上·冯时可 卷二·魏了翁 金刚仙论 第十卷·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