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邦奇传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邦奇考中正德三年(1508)榜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为员外郎。
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不足和过失,不合武宗的心意,武宗未予理睬。后来恰好给事中孙祯等上书弹劾大臣和幕僚中不称职的人,一并提到了邦奇。在吏部已决定继续留用的情况下,武宗竟因为以前那篇奏疏,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升为浙江佥事,管辖杭、严二府的事务。宸濠派遣宦官假扮作游脚僧,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一千人左右,邦奇立即就疏散了他们。宸濠的女婿托名进贡要借路过衢州,邦奇质问说:“到北京上贡应当沿江而下,为什么要从此处借路?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好蒙骗的。”
当时宦官在浙江的共四个人,王堂当镇守,晁进管织造,崔王缶管市舶,张玉管建筑。他们的爪牙四处活动,弄得民不聊生。邦奇上书请对他们加以禁止,还几次压制了王堂。邦奇同情宦官指派在富阳采茶、打鱼的百姓,写了一首诗歌表示感伤。王堂于是上书说邦奇阻挠给皇上的供给,写诗歌埋怨、诽谤。武宗恼了,把邦奇逮到北京,关进了诏狱。朝中大臣上书挽救,武宗都不听,最后邦奇被罢官为民。
嘉靖初年,起任山东参议,他请假回乡去了。不久因为别人推荐,又以参议之职到山西做官,他又请假回去了。后来又起任山东副使,升为大理丞、少卿,然后以右佥都御史的名义巡抚宣府。而后入朝助理按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邦奇一向很有声望,请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事变。世宗当时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没有听宗明的意见,而是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做了对调。邦奇到山西后,把政治风气搞得很严肃,官府给他提供的用品他一样不要,自己家里每隔一天用自己的禄米换一斤肉吃。
他在山西当了四年巡抚,然后告病回乡了。由于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出来主管河道事务。后来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当吏部左侍郎,而后担任南京右都御史,提升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廷的军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发生大地震,邦奇在地震中丧了生。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恭简。
邦奇天性好学,从经、史、诸子之学到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各种书籍无不深入进行钻研,生平著述很多。他所撰写的《志名》,尤其受人称道。
他的弟弟邦靖,字汝度。十四岁就乡试中举,后来和邦奇一起考中进士,担任工部主事。一次到浙江购买木料,回来后数额不足,被人弹劾,最后因为他做官清廉才免于追究责任。以后他升任员外郎,碰上乾清宫发生灾祸,他很尖锐地上书批评当时政治状况,武宗大为恼火,把他关进了诏狱。给事中李铎等为他说了话,才罢官为民。世宗即位后,他起任山西左参议,负责防守大同。有一年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邦靖上书请打开国库赈灾,世宗不同意。他又抗言上书,写了一千多字,世宗根本不予理睬。他于是上书请假回乡,不等朝廷批复就起了程,大同军民拦路哭泣着挽留他。他回到家中病死,终年三十六岁。不久以后,邦奇也来大同当山西参议,当地的父老乡亲因为邦靖的缘故前往迎接他,都掉下了眼泪,邦奇也哭了。
邦奇曾经住在草庐中,病了一年多不能起来。邦靖送药一定亲自尝过才送,并亲自给他喂水喂饭。后来邦靖病危时,邦奇日夜抱着弟弟哭泣,三个月都没有脱下衣服睡觉。等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在整个丧期里都坚持不懈。所以家乡的人们为他们立了一块孝悌碑。
猜你喜欢 汉末英雄记 全文·王粲 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宫截发 征缅甸大将丧躯·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七·徐乾学 路史卷二十六·罗泌 卷二礼政·郑观应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杨士奇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三·佚名 卷七·王晫 第六章相续·佚名 艾毓初传·张廷玉 卷一百六·阿桂 卷七十九·佚名 卷五十九·徐天麟 250.史可法死守扬州·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