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六

凶礼

总叙

周官凶礼之目有五曰丧曰荒曰吊曰禬曰恤秦汉以来载籍残阙惟丧礼粗备至唐恶凶礼徙其次第於五而李义府许敬宗辈又以为凶事非臣子宜言遂去国恤之条故开元制礼惟着天子赈恤问疾举哀除服临丧册赠及中宫东宫东宫妃举哀成服奔丧临丧之仪而已宋兴因之微加损益元有赈恤之典而丧葬各因其俗今拟国朝自赈抚以下凡十有七篇其行事各见於仪注

赈抚

遣使赈抚各府水旱虫灾

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以保息六养万民故其属有司救之官凡岁时天患民病则以节廵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汉文帝元鼎元年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秋九月诏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吏民有赈救饥民者具举以闻成帝河平四年三月遣光禄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行举濒河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赈贷其为水所流压死不得自葬者令郡国给槥椟葬埋已葬者与钱人二千避水他郡国在所冗食之晋成帝咸康元年二月诸郡饥遣使赈给唐太宗贞观七年八月山东河南三十州大水遣使赈恤十三年自去冬不雨至於五月分使赈恤宋太宗雍熙三年八月劒州言谷贵诏遣使以官粟赈饥民真宗咸平二年十月以两浙荆湖旱命库部员外郎成肃等往体量赈恤元成宗大德三年春正月遣使问民疾苦五年秋八月诏以夏秋以来霖雨风水为灾南北数路民罹其害遣官分道赈恤国朝凡遇各处水旱则遣使分道赈恤

问疾

遣使劳问王公公主以下疾

礼曰卿大夫疾君问之无筭士壹问之汉东平宪王苍还国疾病明帝驰遣名医小黄门侍疾使者冠盖不絶於道湼阳公主疾令从官古霸往问晋宗正卿王览以疾乞骸骨赐钱二十万遣殿中医疗疾给药唐员外散骑常侍禇亮寝疾诏遣医药救疗中使候问不絶宁王宪寝疾玄宗令中使送医药及珍膳相望於路宋诸王公主宗室将军以上疾皆乘舆临问宰相使相驸马都尉疾亟幸其第或赐劳加礼而亦有遣使劳问之节至若皇后皇太子於诸王妃主宗戚问疾之礼唐宋以来并与天子遣使劳问之仪同

讣奏临吊会丧

乘舆为王公以下举哀

周制王哭诸侯大宗伯为上相檀弓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缁衣自周以降天子为诸王妃主大臣宗戚外祖父母后父母内命妇及蕃国主之丧皆有举哀之礼汉东海恭王薨明帝幸津门亭发哀晋长乐长公主扶风王亮薨武帝并举哀三日唐永安王孝基薨高祖为之发哀宋汝南郡王晋王夫人苻氏薨天子皆为之素服举哀此为诸王妃主而举哀也魏大司马曹真薨帝幸城东张帐而哭之唐太子右卫率李大亮卒太宗为之举哀於别殿宋太师赵普薨太宗为之素服举哀乐安郡公惟正薨仁宗素服发哀於後苑此为大臣宗戚而举哀也魏明帝外祖母安成郷敬侯夫人之丧张帷幄端门外之左帝黑介帻进贤冠皁服哭之十五举声後魏肃宗外祖父胡国珍薨为之服小功举哀於太极东堂此为外祖父母后父母而举哀也唐三夫人以上薨设大次於肃章门外皇帝素服哭十五举声其日仍晡哭九嫔以下一举哀而止宋宸妃李氏贵妃沈氏薨天子皆为之举哀此为内命妇而举哀也唐突厥什鉢苾可汗卒大宗为之举哀吐蕃弄讃卒高宗亦为之举哀并张帷幔於城外向其国而哭之宋契丹隆绪卒夏国主曩霄卒仁宗皆为发哀於苑中此为蕃国主而举哀也

乘舆临王公以下丧

周制王为三公六卿锡縗为诸侯缌縗为大夫士疑縗其首服皆弁经注云君为臣服吊服也又丧祝王吊则与巫前故礼记云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自汉以下天子於诸王妃主大臣宗戚外祖父母后父母之丧皆有亲临之礼魏任城王薨高祖亲临哭之唐诸王以下丧皇帝素服亲临哭十五举声宋雍王元份薨真宗临丧奠哭曹王夫人王氏薨楚国大长公主薨仁宗皆临奠之此临诸王妃主之丧也汉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薨帝及皇后亲临丧成武孝侯顺卒光武临吊唐太子太师魏徵薨太宗亲临恸哭宋太尉王旦薨真宗临奠此临大臣宗戚之丧也唐外祖父母后父母丧皇帝素服亲临哭十五举声宋钦圣宪肃皇后父向经卒神宗素服临丧哭十五举音此临外祖父母后父母之丧也

遣使吊赙王公以下丧

周制宰夫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供者又太保掌三公孤卿之吊劳疏云王有故不得亲往故使太仆也由周以降天子於诸王妃主大臣宗戚外祖父母后父母及蕃国主之丧并有吊赙之礼汉诸侯王薨天子遣使者素服往吊皇子始封者薨赙钱三千万布三万匹嗣王薨赙钱千万布万匹唐诸王妃主丧吊使与賵赙者俱至丧者第使以吊书授主人賵赙者陈舆物及马於庭主人迎受宋制使者常服诣丧所以诏书授主人主人跪受若致賵及赙如受吊书之仪此吊赙诸王妃主之丧也汉司空杨赐薨赠以东园梓器襚服赐钱三百万布五百匹唐尚书左仆射张九成卒令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歛中使三至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宋太师赵普薨于西京以范杲为吊祭使赠绢布各五百匹余物有差此吊赙大臣宗戚之丧也唐皇亲外戚之丧赙物并凖职品天子为外祖父母服小功赙物凖三品物百数粟百石为后父母服缌麻赙物凖从四品物六十数粟六十石其遣使之仪并同诸王宋孝明皇后母秦国夫人薨赙钱百贯绢百匹余物有差此吊赙外祖父母后父母之丧也汉南单于比薨遣中郎将段郴将兵赴吊祭以酒米比弟左贤王莫立帝遣使者镇慰赐绢四千匹其後单于薨吊祭慰赐以此为常唐突厥毗伽可汗薨玄宗诏宗正卿李诠往申吊祭回纥毗伽阙可汗薨以鸿胪卿摄御史中丞李通充吊祭使宋交趾李公藴卒命兵部员外郎章频为吊祭使赐绢布各五百匹余物有差夏国主曩霄卒命工部郎中直史馆曹颖叔为祭奠使达州刺史邓保吉为吊祭使此吊赙蕃国主之丧也

制遣百官会王公以下丧

古者王公以下之丧天子有遣百官会丧会葬之礼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卒於军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会於丧所唐礼部尚书王珪卒太宗诏魏王泰率百官亲往临哭鄂国公尉迟敬德薨高宗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宅哭之宋王公以下丧制遣百官集於丧者之庭哭十五举音此会王公以下之丧也汉左将军孔光薨公卿百官会吊送葬唐肃王详薨发引之日百官於通化门外列位哭送内史令窦威卒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此会王公以下之葬也

遣使册赠诸王大臣

周制有谥无赠汉孔光为左将军成帝召光当拜巳刻侯印书赞光薨使九卿策赠後汉杨赐薨策赠特进唐诸王大臣外祖父母后父母薨皆遣使册赠其仪使副并公服从朝堂受册载於犊车往丧者大门外以案迎册入使者立於柩东北厢南面读册主人哭拜稽颡受册奠於柩东宋有赠官之典而不行册礼元有赠谥而亦无遣册之制

遣使致奠诸王以下丧

唐诸王妃主大臣宗戚外祖父母后父母丧皆遣使致奠其仪使者公服至丧者第升自东阶立於柩东南面执事者陈牢馔於柩东酌酒西面奠於席使者称亡者官封云制使某奠主人北面哭拜稽颡於阶间宋制因之使者常服至丧者第升自东阶立於柩前之左有司陈牢馔於柩前使者称亡者官封及谥云诏使某奠主人降诣阶间举哭再拜稽颡

中宫为祖父母父母以下举哀

隋制皇太后皇后为本服内亲一举哀唐制后为祖父母父母并设哭位於别殿哭必尽哀其日晡哭如初三日乃成服为外祖父母则设次於别宫其日晡後临凡三朝临而止宋钦圣宪肃皇后父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後向经卒举哀成服於私第此为祖父母父母以下而举哀也唐诸王妃主薨皇后为之服大功者其日晡再哭而止服小功以下者一举哀而止宋诸王以下丧皇后为之并素服诣次哭十五举音此为诸王妃主而举哀也至於为内命妇举哀之礼惟见於唐其仪三夫人以上日晡再哭而止九嫔以下一举哀而止

中宫为祖父母父母成服

後魏灵太后之父胡国珍薨太后成服於九龙殿唐皇后为父母祖父母成齐衰期之服并设位於举哀别殿其日皇后即位服衰哭尽哀退舍别殿日晡哭临如初既成服之明日乃奔丧若为外祖父母成服临丧并与为祖父母之仪同宋皇后为父母祖父母成服则於外氏私第设次於正寝之东皇后至次成服哭十五举音为外祖父母成服之制无所考

中宫遣使吊诸王以下丧

周制内宗凡卿大夫之丧掌其吊临又寺人掌内人之禁令凡内人吊临则帅而往立于其前而诏相之唐诸王妃主之丧皇后遣内给事二人为使素服至丧者第立於阶间南面以吊书授主人主人哭拜稽颡受吊书奠於柩东宋制因之以内给事一人为使常服至丧者第立於阶间南向以令书授主人主人哭拜稽颡受令书奠於柩东

东宫为诸王以下举哀

唐皇太子为诸王妃主举哀设次於宜秋门外其日皇太子素服腰舆诣次哭十五举声日晡哭如初若本服期者三朝哭而止服大功者其日晡哭而止服小功者一举哀而止为外祖父母服小功为妃父母服缌麻并设举哀位於东宫别殿皇太子素服即位哭十五举声乃变衰又哭其日晡哭如初三日而止为良娣举哀则设位於内别殿三朝哭而止为良媛一举哀而止为师傅保宗戚宫臣礼同诸王但一举哀而止宋制皇太子为诸王以下皆素服即位哭十五举音

东宫临诸王以下丧

唐皇太子为诸王妃主外祖父母妃父母及师傅保宫臣宗戚之丧并临哭之其仪设哭位於丧者第堂上皇太子至即位举哭尽哀前执主人手抚慰复位哭又尽哀凡所临非本服五属之亲则一举哀而止宋为诸王以下临奠先设次於丧者第之厅西皇太子常服就次内侍引诣灵几上香奠酒主人诣前拜哭皇太子抚慰毕乃降出

东宫遣使吊赙诸王以下丧

唐制与乘舆遣使吊赙之礼同宋不着其仪

东宫遣使致奠诸王以下丧

唐制与乘舆遣使致奠之礼同宋不着其仪

东宫妃为祖父母父母以下举哀

唐制皇太子妃为祖父母父母并设哭位於别殿哭必尽哀其日晡哭如初三日乃成服为外祖父母则设次於别宫其日晡後临凡三朝临而止为诸王妃主服大功者其日晡临而止小功以下一举哀而止为宗戚良娣与为诸王妃主同为良媛以下一举哀而止宋制为祖父母父母举哀於外氏私第其为外祖父母以下则素服诣哀次哭十五举音

东宫妃为祖父母父母成服

唐制皇太子妃为祖父母父母成齐衰期之服并设位於举哀别殿其日妃即位服衰哭尽哀退舍别殿日晡哭如初既成服之明日乃奔丧为外祖父母无成服之制而临丧则随时禀旨其仪与奔丧同宋制为祖父母父母成服并於外氏私第设次於正寝东阶下皇太子妃至诣次服素服哭十五举音为外祖父母成服之制无所考

遣使问王公大臣疾病仪注

是日使者奉命至病者家摄受问者【或尊长或子弟】出接於大门外之右引礼引使者入至正厅东南面立引摄受问者入就厅下拜位北向使者前称有制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摄受问者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跪摄受问者跪使者宣制曰皇帝闻某官某疾遣臣某劳问宣制毕赞礼唱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摄受问者入告於病者出复命引礼引使者出摄受问者送出於大门之外使者还奏如问公主疾病则遣内使监官礼同【驸马或子孙摄受问】

乘舆为王公大臣举哀仪注

凡王公薨讣报太常司告示百司拱卫司前期於西华门内壬地设御幄南向陈御座於正中上置素褥侍仪司设讣者位於御幄前之南设文武官陪哭位於幄前东西相向奉慰位於讣者位之北北向设赞礼二人位於讣者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讣者二人位於赞礼之南东西相向引文武官四人位於文武官之北东西相向其日拱卫司备仪仗於奉天门奉迎车驾引礼引文武官百官素服由西华门入就陪哭位引讣者亦由西华门入立位于西南侍仪版奏外办皇帝素服乘舆诣幄仪仗分列於幄前之左右和声郎陈乐於御幄之南设而不作太常卿於幄西跪奏某官来讣某年某月某日臣某官以某疾薨请举哀皇帝哭【古十五声】文武官在位者皆哭【其哭音随上为节】太常卿跪奏请止哭皇帝止哭百官在位者皆止哭引礼引文武官就奉慰位北向立引班首诣御前唱跪赞礼同唱跪班首及百官皆跪班首奉慰引礼同赞礼唱俯伏兴平身班首及百官皆俯伏兴平身引礼引文武官父班立引礼引讣者就拜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引礼引讣者退太常卿跪奏礼毕皇帝兴御舆还宫引礼引讣者及文武百官以次出【东宫为王公举哀仪同但设幄於东宫西门外陪哭者皆东宫官属】

乘舆受蕃国王讣奏仪注

凡蕃国王薨使者讣奏至京太常司告示有司拱卫司前期於西华门内壬地设御幄南向陈御座於正中上置素褥侍仪司设讣者位於御幄前之南设文武官侍立位於幄前东西相向设赞礼二人位於讣者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讣者二人位於赞礼之南引文武官四人位於文武官侍立位之北东西相向其日拱卫司备仪仗於奉天门外奉迎车驾引礼引百官素服由西华门入就侍立位引礼引讣者亦由西华门入立於御幄前之西侍仪奏外办皇帝素服乘舆诣幄仪仗分立於幄前之左右和声郎陈乐于御幄之南设而不作太常卿跪奏某国世子遣陪臣某官某奏某国王臣某薨俯伏兴引礼引讣者入就拜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讣者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承制官前跪承制由中道出至使者前称有制赞礼唱使者跪听制承制官宣制曰皇帝致问尔某国王某得何疾而逝使者答【云云】赞礼唱俯伏兴平身承制官由西道入跪奏宣制毕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讣者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太常卿奏礼毕赞礼唱礼毕皇帝兴御舆还宫仪仗导卫如初引礼引讣者及文武百官以次由西门出

乘舆临王公大臣丧仪注

讣奏毕太常司移文太史监择皇帝临丧日以择到日期奏闻告示拱卫司前期於丧家大门外设大次南向中设御座置素褥又设御座於丧家正厅之中南向有司设文武官次於大次之左右侍仪司设文武官陪立位於厅前之左右引礼四人位於文武官之北东西相向设丧主以下拜位於厅前北向设主妇以下妇人哭位於殡北幔中其日侍仪奏请銮驾出宫侍仪兵卫导从如常仪驾至丧者门外大次侍仪跪奏请降辂皇帝降辂御舆侍仪导引入大次仪仗兵卫陈列於大次之左右御用监令奏请易服皇帝易素服文武官亦於便次易素服引礼先引文武官入就厅前分班侍立皇帝御舆出次侍卫如常引礼引丧主以下免经去杖衰服出迎於大门外望见乘舆止哭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引礼先引丧主以下入立于门内之西皇帝御舆入门将军四人前导将军四人後从入至正厅侍仪跪奏请降舆皇帝降舆升自中阶太常卿跪奏诣灵座前导引皇帝至灵座前文武百官随从立於其後太常卿跪奏举哀皇帝哭【以恩深浅为节】百官皆哭太常卿跪奏止哭皇帝止哭百官皆止哭太常卿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立上香毕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皇帝立祭酒毕太常卿请诣御座导引皇帝至正厅御座将军分立于左右引礼引主丧以下诣厅下拜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承制官前跪承制兴诣丧主前云有制赞礼唱跪丧主以下皆跪承制官宣制【云 云】赞礼唱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以下皆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引礼引丧主以下退立于厅西太常卿跪奏礼毕皇帝兴侍仪奏请升舆皇帝升舆御舆以出导从侍卫如初丧主随从出立于大次之前文武官以次出皇帝至大次侍仪奏降舆皇帝降舆即御座御用监官奏请释素服皇帝易服讫御舆以出引礼引丧主以下诣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引礼引丧主以下退拱卫司进辂侍仪跪奏请降舆升辂皇帝升辂百官导引仪仗侍卫导引如来仪丧主杖哭而入

遣使吊王公大臣丧仪注

讣奏毕太常司奉旨遣官往吊前期有司设使者宣制位於丧家正厅之北南向设丧主受吊位於正厅之南北向设主妇以下妇人立哭位於殡北幕下其日使者至丧家引礼引丧主去杖免絰衰服止哭出迎於中门外复先入就厅前拜位赞礼引使者入内外止哭使者入就厅上位立定称有制【东宫使则称有令下同】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跪丧主以下皆跪使者稍前宣制曰皇帝闻某官薨遣臣某吊宣毕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礼毕内外皆哭赞礼引使者出引礼引丧主随出至中门外拜送使者引礼引丧主杖哭而入使者还奏

遣使赙王公大臣丧仪注

前期有司於丧家设使者宣制位於厅上之东北设主丧者以下拜位於厅前设主妇以下妇人哭位於殡北幔下其日使者於午门前以龙亭盛赙物用仪仗导引至丧家引礼引丧主以下去杖免絰衰服止哭出迎於大门外执事与龙亭先入就厅上置於正中南向引礼引使者入立於东北引礼引丧主以下入就位使者称有制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跪丧主以下皆跪使者稍前宣制曰皇帝以某官薨遣臣某赙赠以助丧事宣制毕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拜毕内外皆哭执事者受赙物赞礼引使者出执事舁龙亭以出引礼引丧主随至中门外拜送使者还引礼引丧主杖哭而入使者还奏

遣百官会王公大臣丧仪注

前期有司於丧家殡前设百官位又设丧主以下立哭位於殡前之东又设主妇以下妇人立哭位於殡北幔下其日百官应会吊者素服至丧家引礼引丧主以下就东阶哭位主妇以下就殡北哭位赞礼以次引百官入就殡前位赞礼唱哭百官哭主丧主妇以下皆哭赞礼唱止哭百官及主丧主妇以下皆止哭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百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主丧以下皆答拜拜毕引礼引班首诣丧主前展慰毕引百官以次出引礼引丧主随至大门外拜送百官还引礼引丧主杖哭而入【会葬仪同】

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注

前期礼部奏准制册翰林院取旨制文【如不用册则吏部用诰命】中书省礼部奏请某官为使发册之日祠部设龙亭香亭於午门前正中执事於受册者之家设宣制官位於正厅之东北南向丧主代受册命者位於厅前北向至期礼部官封册文以盝匣盛之黄袱包裹置於龙亭中用仪仗鼔乐前导至受册者之家代受册者出迎於大门外执事与龙亭置于厅上正中南向引礼引使者立于东北引代受册者入拜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代受册者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使者前称有制赞礼唱跪代受册者跪使者宣制曰皇帝遣臣某册赠故某官某为某勲某爵宣讫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代受册者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使者於龙亭取册授代受册者代受册者受册捧置于灵座前使者出代受册者送至大门外使者还奏丧主代受册者以册文録黄设祭仪於灵前引礼引代受册者至灵前拜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代受册者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上香上香三上香丧主三上香毕赞礼唱祭酒祭酒三祭酒丧主三祭酒毕赞礼唱读黄执事者展黄立读於灵座前之左读毕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丧主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焚黄引礼引丧主诣燎所执事捧黄置於燎中焚讫赞礼唱礼毕

遣使致奠王公大臣仪注

前期有司於丧家灵前陈设祭仪几案设使者致奠位於灵前读祝文位於灵右丧主以下立位於灵右读祝文位於灵左设主妇以下妇人立哭位于殡北幔下陈设其日执事者陈设祭仪使者至丧家引礼引丧主去杖免絰止哭出迎使者於大门外复先入立於灵前之右引礼引使者入就致奠位读祝文者入就位引礼引使者进诣香案前司香捧香进於使者之左赞礼唱上香上香三上香使者立上香司酒者以爵酒进於使者之右赞礼唱祭酒祭酒三祭酒使者立祭酒讫引礼引使者退复位立定赞礼唱读祝读祝者取祝文立读讫赞礼唱焚祝读祝者捧祝文诣燎所燎尽引礼引使者出丧主以下拜送於大门外引礼引丧主杖哭而入使者回奏

中宫为父母祖父母举哀

凡中宫父母薨讣报太常司太常司报内使监官讣奏讫内使监官前期於别殿东壁下设荐位皇后举哀设内命妇以下哭位於皇后别殿内使监官导引皇后出诣别殿哭位内使监令跪奏考某官以某月某日薨【母则云妣某夫人祖则云祖考某官祖母则云祖妣某夫人】皇后哭内命妇以下皆从哭尽哀皇后问故又哭尽哀乃变素服内命妇皆易素服内使监令跪奏请止哭皇后止哭内命妇以下皆止哭内使监官导引皇后还宫内命妇随从如常仪如本日未即奔丧则临晡复於别殿哭位【如为诸王外戚举哀仍於别殿南向不设荐位】

中宫为父母祖父母奔丧仪注

举哀毕内使监令奏闻奉旨皇后奔丧前期於丧主之家设荐席为皇后哭位於丧寝之东设从临内命妇哭位於皇后哭位之下设主丧以下哭位於丧寝之西主妇以下妇人哭位於丧寝之北幔下是日内使监进垩车备仪仗如常导引皇后素服出宫升舆三面周以白布行帷至合外降舆升垩车导从如常内命妇皆乘车从行皇后至丧家大门内降车哭入仍以行帷围护从临命妇皆哭入仪仗列於大门之外丧主以下降诣西阶下立哭侍女扶引皇后升自东阶进至尸东凭尸而哭从临命妇皆哭於左右丧主升自西阶俱哭於尸西皇后哭尽哀侍女扶引至荐席哭位从临命妇亦退于位内使监令跪请止哭皇后止哭诸命妇皆止哭应奉慰者诣皇后前奉慰如常礼如皇后候成服而还则依时临尸哭仪仗及从临命妇应还者先还其应从者留

中宫为父母祖父母成服仪注

前期内使监令尚服制皇后齐衰及应从临命妇孝服俟丧家成服之日尚服奉齐衰进於皇后服讫侍女扶引皇后哭诣灵前从临命妇亦服孝服立哭於其後赞礼唱拜兴拜兴皇后与命妇皆拜兴拜兴皇后诣灵前司香以香进于皇后之左赞礼唱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后上香讫复位赞礼唱拜兴拜兴皇后与命妇皆拜兴拜兴侍女扶引皇后复哭位如还宫则内使监告示仪仗垩车御舆行帷导引如来仪

明集礼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太宗子·欧阳修
  ●卷八十三·徐梦莘
  御抛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四·乾隆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王祎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九三六 盛京兵部侍郎伯兴奏参领运头拨全书懈弛之广宁县知县杨鹏翮折·佚名
  三四七 军机大臣奏进呈江西陕西解来应毁书籍片·佚名
  钦定执中成宪卷二·佚名
  五十五、重印仁学·包天笑
  姓文的秘书·沈从文
  一三二、春申君乃顷襄王弟不以游士致显辨·钱穆
  卷一百二十六·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三·彭定求

        卷893_1 【西溪子】毛文锡   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金尊满,   听弦管。娇妓舞衫香暖。不觉到斜晖,马驮归。   卷893_2 【何满子】毛文锡   红粉楼前月照,碧纱窗外莺啼。梦断辽阳音信,   

  • 卷六·刘克庄

      白居易《原上草》云:&ldquo;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dquo;《清明》云:&ldquo;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rdquo;《扇》云:&ldquo;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rdquo;《太湖石》云:&ldquo;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rdquo;又云

  • 卷三百八十六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八月乙巳盡其月   八月乙巳,六部言:「皇帝問皇太妃起居合用牋,皇太妃答皇帝用書,今來明堂宿殿當用上儀。」從之。   丙午,詔:「將來明堂,刑部留郎官一員免赴受誓戒,專一行遣斷敕文字,其支賜依例給,今後準

  • 卷之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四二九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查明实无应留应还书籍折·佚名

    四二九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查明实无应留应还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广西巡抚臣吴虎炳跪奏,为遵旨覆奏事。本年六月廿三日钦奉谕旨,令总裁等查检应发还各书,开单行知该督抚,酌委便员赴翰林院领回,给还本家,永远珍藏

  • 馥芬居日记·王汝润

    (旧抄本)[清] 王汝润子雨著余生自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正月初六日巳时。生八日,至十三,即丧母俞氏,赖祖母庄氏收育。旋父百里公(元增谨按:百里公讳嗣学,字震远。鹤溪公长子,诸生。)雇乳母养活至三岁,乳母去,仍祖母抚养。至九岁,祖母亡

  •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 第十五·班固

    (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原文】蒯通,范陽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陽令徐公曰:“臣,范陽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余年

  • 韩林儿、刘福通传·张廷玉

    韩林儿,栾城人,有人说他是李氏之子。他的祖先利用白莲教烧香惑众,被流放到永年。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颍州人刘福通与

  • 第七卦:《师卦》·佚名

    师:贞,丈人吉,无咎。【白话】《师卦》象征兵众(师指军队):坚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经验的长者统帅军队可以得到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白话】《象辞》说:《师卦》的卦象是坎

  • 四事品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不可计。一切大圣神通以达。辩才无碍慧不可量。诸根寂定见一切本。应病与药靡蒙济。为法桥梁度脱三界也。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

  • 卷六·佚名

    △佛作神通品第七尔时世尊,自袈裟内出金色手。摩彼不空见菩萨摩诃萨顶复出广长舌相。即告不空见菩萨言:善哉善哉!汝不空见。汝今乃能为诸众生。如是叹说如来应供等正觉真实功德也。不空见。若有说言世间众生无救护时。是

  • 禅苑瑶林注卷上·志明

    燕京大万寿寺无诤德谏注少林乐真子志明撰No-A嵩山少林错庵志明禅师。字伯昏。雅号乐真子。安州郝氏子。性忽绳墨。外简朴而内精慜。始为糠禅四祖。作贯花标月集。有洁首座者激砺。乃雉发。师香林净公受具。日夕咨参咨

  • 与慈云法师书(四通)·太虚

    一慈云法师座下:函悉。用意虽不无理由,而印度瑜珈学派之说,未足为凭。华严及密宗等大乘经典,固多重礼拜。然按人间佛化之原本,可寻之阿含,不重礼拜,亦不无礼拜;造像始佛时,优填王造佛旃檀像,其他‘弟子菩萨诸天像’皆后起,百丈初

  • 文化人与阿赖耶识·太虚

    ──十八年十月国庆日在汉口文化学院讲──今天是我们中华民国的国庆日,在此欢欣鼓舞的日子,到贵院来与诸位谈谈,使我得到分外的快慰,分外的荣幸!今天就与诸位谈谈文化罢。题目是“文化人与阿赖耶识”。去年,我到德国的时候

  • 檆溪居士集·刘才邵

    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