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916──中華民國五年丙辰

  1﹐1(一一,二六)

  (1)袁世凱公布【洪憲元年】度預算。  (2)袁世凱改總統府為【新華宮】。

  (3)袁世凱策令孔令貽仍襲封衍聖公,並加郡王銜。

  (4)雲南都督唐繼堯誓師討袁。  1﹐2(一一,二七)

  (1)策令外交次長曹汝霖儀同特任(中日交涉之酬)。

  (2)李純電請早登帝位。

  1﹐3(一一,二八)  (1)袁世凱令各機關對外仍稱民國,對內則書【洪憲】。  (2)陸宗輿與日外務省談派遣特使來日事。

  1﹐4(一一,二九)

  (1)北京統率處,決對滇三路進兵,以第六師長馬繼曾為第一路司令,出湘西(除第六師外,唐天喜之第七混成旅,范國璋之第二十師之一部,及安武軍倪毓棻,鄭均屬之);以第七師長張敬堯為第二路司令,出四川(除第三師、第七師外,第八師王汝賢旅屬之)  ;以第三師長曹錕為兩路總司令。另以粵桂軍為一路,出桂西,以龍覲光為總司令。

  (2)農商部設地質調查局。

  1﹐5(一二,一)  (1)袁世凱申令各省長官,曉諭人民以帝制之利。

  (2)袁世凱申令近滇各省嚴籌防剿。  (3)馮國璋、張勳、王占元、李純、朱瑞、閻錫山、陸建章、陳宧、靳雲鵬等通電討唐繼堯。

  (4)倪嗣沖電請早正大位。

  1﹐6(一二,二)

  (1)革命黨人佔博羅河源,攻惠州,鄧鏗攻奪九龍附近稅關(  均陳炯明主持,炯明與柏文蔚、林虎、李烈鈞、熊克武、譚人鳳等在新嘉坡組織【水利促進社】,謀/在西南諸省舉事。帝制事起,炯明自任廣東都督謀/驅龍濟光,共分十路十八支隊)。  (2)周自齊訪梁士詒,商赴日事,梁勸其俄延時日,以觀事變(梁並以英使與袁密談紀錄示周)。

  1﹐7(一二,三)

  (1)袁世凱申令各省選拔精銳,聽候調用。

  (2)貴州巡按使龍建章電請另行表決國體,參政院議決駁復。

  (3)廣州發現陳炯明檄諭,革命黨人占領龍川淡水。  1﹐8(一二,四)

  (1)袁世凱以王占元為襄武將軍,代張錫鑾督理湖北軍務,並於漢口設軍事運/輸局,以王為督辦。又任命王金鏡為第二師師長。

  (2)段芝貴、陸榮廷、趙倜、孟恩遠電請袁世凱早正大位。

  (3)上海黨人攻擊漕河涇警察分所。

  (4)上海交通銀行總理張紹蓮被刺殞命。

  (5)綏遠包頭鎮稅關及薩拉齊縣城為匪所陷。  1﹐9(一二,五)

  (1)孫中山電告上海總機關部,日政府派青木海軍中將來滬,囑與聯絡。

  (2)進步黨東京分部通電反對帝政。

  (3)陸榮廷電請袁世凱迅撥加餉,以安軍心。

  1﹐10(一二,六)

  (1)參政院奏請袁世凱速正大位。

  (2)王占元、湯薌銘、靳雲鵬等電請袁世凱早登大寶。

  (3)陳籙電奏,外蒙活佛及官府已遵用洪憲年號。  (4)袁世凱令征滇軍隊嚴守紀律。

  (5)任命伍祥楨(陳宧部第四混成旅長)為川南鎮守使(駐敘州)。

  1﹐11(一二,七)

  (1)朱慶瀾等電請明詔正位。

  (2)閻錫山電請早登大寶。  1﹐12(一二,八)

  (1)黔軍分向湘川邊境出動。

  (2)革命黨人在廣州長堤擲置炸彈,擬炸電燈廠。

  (3)河南巡按使田文烈等奏請將袁崇煥從祀關岳廟。

  1﹐13(一二,九)  (1)湖南葉德輝、符定一等請討伐蔡唐,立頒登極詔書。

  (2)陳宧電請迅即舉行大典。  1﹐14(一二,一0)

  (1)海軍總長劉冠雄赴上海及長江一帶視察。

  (2)張勳電請早膺大寶。

  (3)日本公使日置益舉行歡送周自齊會。

  1﹐15(一二,一一)

  (1)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電日置益,拒絕中國特使周自齊。

  (2)唐繼堯致書梁啟超,盼長江下游發動,並請策劃外交及今後建國問題。

  (3)貴州巡按使龍建章離任,改以劉顯潛署理。

  (4)以宜昌發現石龍,命妥為保護,並付史館紀錄。

  (5)中華學術研究會之【民鐸】雜誌創刊(留日學生李石岑等主之,初為季刊,後改月刊,原在東京,後移上海)。

  1﹐16(一二,一二)

  (1)日使日置益照會外交部,請慶賀日皇加冕專使周自齊暫緩起行。  (2)新華宮發現圖謀/暗殺袁世凱案,內尉勾克明、內史沈祖憲、機要局主事沈進善被捕(袁乃寬之子袁英主謀/)。

  (3)蔡鍔自昆明率顧品珍、趙又新兩梯團取道黔境進向四川。

  (4)熊希齡應袁世凱召到北京(擬請熊疏通蔡鍔,2﹐8熊南返)。  1﹐17(一二,一三)

  (1)廣州日本總領事館書記藤村赴雲南視察。

  (2)綏遠土匪由包頭東進,晉北大震。

  1﹐18(一二,一四)  (1)護國軍第一軍第一梯團劉雲峰克四川橫江場(次日克安邊場)。

  (2)武昌南湖駐軍第一師謀/舉事不成。  (3)日本使館副武官阪西利八郎奉參謀/次長田中義一之命,要求晉見袁世凱。

  (4)袁世凱申令停止貢獻。

  (5)袁世凱派內史阮忠樞赴徐州、南京,商調張勳、馮國璋部赴湖南。

  1﹐19(一二,一五)日本內閣會議決嚴重警告中國政府,延緩帝制,否則實力干涉(1﹐15參謀/次長田中義一曾建議不論他國態度如何,日本不應承認中國帝制,並應準備採取自衛行動)。

  1﹐20(一二,一六)

  (1)護國軍左翼劉雲峰部克四川敘州(川軍師長劉存厚先行引退),北軍旅長兼川南鎮守使伍祥楨退走。

  (2)四川第二師師長劉存厚在敘永響應護國軍(一作1﹐31在納溪)。

  (3)美使芮恩施謁袁世凱,商行政改革及聘用外國專門人才等事。  1﹐21(一二,一七)  (1)外交部通告各國公使,袁世凱暫緩登極。

  (2)日外相石井告陸宗輿,謂日本閣議不承認中國帝制,應予延緩實行,如不見聽,即自由行動,派兵駐中國要地,承認雲南為交戰團,宣告中國政府妨害東亞和平。  (3)美使芮恩施電美國務院,主即行承認中國帝制政府。

  (4)梁啟超致書蔡鍔,商迎岑春烜入滇(岑於四月前自新嘉坡經香港到上海)。

  1﹐22(一二,一八)外交部電駐美公使顧維鈞,宮中內尉勾克明、內使沈祖憲因洩漏機密被詢,並無受賄行刺之事。

  1﹐23(一二,一九)

  (1)日本海軍中將青木奉命來華,考察時局。

  (2)改京張、張綏鐵路為京綏鐵路。

  1﹐24(一二,二0)

  (1)護國軍右翼戴戡率滇軍千人到貴陽。

  (2)美國使館武官赴雲南視察。

  (3)添設川邊道尹。

  (4)改江西廬山森林局為官商合辦林業股份有限公司。  1﹐25(一二,二一)

  (1)袁世凱令各軍分途進剿蔡鍔。

  (2)黑龍江索倫大火,蔓延五六百里。

  1﹐26(一二,二二)

  (1)袁世凱公布【洪憲元年】度路電郵航四項特別會計預算。

  (2)駐美公使顧維鈞向華盛頓吉羅廠訂購飛機發動機二十架(  1﹐15參謀/本部來電命購,本年12﹐21交運/十架,1917﹐5﹐5運/到)。

  (3)任命黎天才為第九師,張永成署第十一師,陳光遠署第十二師師長。

  1﹐27(一二,二三)

  (1)貴州護軍使劉顯世宣告獨立,自任都督,以戴戡為護國第一軍右翼總司令進向四川,王文華為東路軍總司令,進向湖南。

  (2)任命陳樹藩署陝北鎮守使,殷鴻壽為蘇常鎮守使。

  1﹐28(一二,二四)  (1)梁啟超派周善培自上海赴日本,晤犬養毅(梁初擬自往,謀/借款購械,未果)。

  (2)岑春烜到東京。

  (3)以惠州亂平,加龍濟光郡王銜。

  1﹐30(一二,二六)龍覲光到南寧,準備進攻雲南。

  1﹐31(一二,二七)

  (1)護國軍中路趙又新、顧品珍入四川永寧,左翼劉雲峰擊敗反攻敘州之北軍馮玉祥。

  (2)第三師曹錕部到重慶。  2﹐1(一二,二八)護國川軍劉存厚部佔領江安、南溪。

  2﹐2(一二,二九)

  (1)劉存厚宣布就任四川護國軍總司令。  (2)護國軍第一軍右翼總司令戴戡自貴陽進向四川。

  2﹐3(一,一)

  (1)護國軍東路總司令王文華克湖南晃縣,敗北軍第十八混成旅盧金山。

  (2)留美學生胡適致書友人梅光迪,論文學改良。

  2﹐6(一,四)護國川軍劉存厚敗北軍熊祥生(原為劉部)馮玉祥旅,會合滇軍進攻瀘州。

  2﹐7(一,五)

  (1)革命黨人朱執信等襲攻廣州石湖村附近之兵工廠(2﹐9為龍濟光軍所敗)。  (2)第八師長李長泰率部自北京南下赴鄂轉往四川。

  2﹐8(一,六)  (1)特任龍覲光為雲南查辦使,免劉顯世職,以唐爾錕為貴州護軍使,暫署督辦貴州軍務。

  (2)任命龍裕光為廣惠鎮守使。

  2﹐10(一,八)

  (1)護國軍劉存厚在瀘州失利,劉第一路司令團長陳禮門戰歿。

  (2)四川將軍陳宧派秘書胡鄂公赴湖南、江蘇,聯絡湯薌銘、馮國璋,謀/反袁。

  (3)第七師長張敬堯到重慶。

  (4)准都肅政史莊蘊寬辭職,以張元奇繼。

  2﹐12(一,一0)

  (1)第二十七師師長張作霖自奉天到北京,商出兵湖南事。

  (2)闢奉天錦/縣為商埠。

  2﹐13(一,一一)派蔣雁行到南京協辦軍務(監視馮國璋)。  2﹐14(一,一二)  (1)日本臨時閣議決定向俄提議將中東鐵路之一部(哈長段)讓與日本,及日俄同盟商訂方針(2﹐18)。

  (2)護國軍右翼(黔軍)熊其勳團自貴州松坎進攻四川綦江(

  此後成相持勢)。  (3)護國軍王文華部三路(共三團)進攻湘西。

  2﹐15(一,一三)  (1)日本閣議拒絕袁世凱所派專使。

  (2)護國軍王文華部克湖南黔陽(翌日克洪江,團長吳傳聲陣亡)。  (3)北軍第七師張敬堯襲擊四川納溪,為川滇軍所敗。

  2﹐16(一,一四)

  (1)護國軍王文華部團長盧燾克湖南麻陽。

  (2)新疆督軍楊增新殺其副官長夏鼎、砲兵營長李寅(傳夏、李謀/響應雲南)。

  (3)袁世凱告美使芮恩施,將制訂憲法。

  2﹐17(一,一五)

  (1)公使團質問外交部,平定內亂是否有期。

  (2)護國軍王文華占領湖南芷江,與袁軍第六師馬繼曾相持。  2﹐18(一,一六)

  (1)日本駐俄大使本野一郎向俄外部提議以中東鐵路哈長段讓與日本,日本願供給俄國武器,訂立同盟。

  (2)蔡鍔以羅佩金為護國第一軍左翼總司令。  2﹐19(一,一七)

  (1)英日俄法四使集議,對南北雙方取公平態度。  (2)袁世凱設臨時軍務處於統率辦事處。

  (3)革命黨人襲擊長沙將軍署。

  (4)陝西匪陷延川。

  (5)駐英公使施肇基與比國電車鐵路合股公司訂立隴海鐵路短期借款合同,總額一千萬佛郎。

  (6)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宋漢章出走(以存款為政府提用)。  2﹐20(一,一八)

  (1)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自昆明出發,取道蒙自進向廣西。

  (2)孫中山與日人久原房之助訂立借款七十萬日元。  (3)外交部奏准設英屬北婆羅洲總領事。  2﹐21(一,一九)

  (1)袁世凱特封川軍旅長熊祥生二等男,北軍旅長李炳之、吳佩孚三等男,王承斌為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2)蔡鍔電促唐繼堯添發子彈。

  2﹐22(一,二0)陸榮廷之代表唐紹慧及唐繼堯之代表李宗黃晤梁啟超於上海,邀梁赴廣西。

  2﹐23(一,二一)  (1)袁世凱申令緩正大位,並不許呈遞籲請早正大位文電。

  (2)蔡鍔抵四川納溪督戰,趙又新、顧品珍部會同川軍劉存厚與北軍熊祥生、李炳之旅、張敬堯師、川軍周駿師激戰。

  2﹐24(一,二二)

  (1)蔡鍔再電唐繼堯補充彈藥士兵。

  (2)湖南將軍湯薌銘殺中華革命黨人楊玉鵬。

  (3)任命馮國璋為第二十師師長。

  (4)擴充京師師範學校。

  2﹐25(一,二三)

  (1)陸徵祥將變更國體照會底稿咨送駐外各使密存,俟皇帝即位定期,再照會駐國政府。  (2)頭山滿召集日本各政黨代表,會議對華方針。

  2﹐26(一,二四)北軍第一路司令兼第六師長馬繼曾在辰州自殺。

  2﹐27(一,二五)

  (1)陸榮廷電請袁世凱速撥餉械,並希征滇黔軍隊勿經廣西。

  (2)北軍張敬堯援瀘州,與護國軍趙又新、顧品珍激戰。

  (3)令各省平治道路。

  2﹐28(一,二六)  (1)袁世凱定五月一日為立法院議員召集期。

  (2)袁世凱令以國民會議復選當選人為立法院復選當選人。

  (3)令於北京設立高等警官學校。  2﹐29(一,二七)

  (1)參政院代行立法院閉會。

  (2)護國軍敗北軍張敬堯部於四川納溪。

  3﹐1(一,二八)

  (1)日本駐滬武官青木中將晤梁啟超,商討袁事,並為設法赴廣西。

  (2)中日吉長鐵路條約簽字。

  (3)奉天興業銀行連日擠兌。  (4)停發大典籌備費。

  3﹐2(一,二九)

  (1)龍覲光軍第一路司令李文富攻占雲南剝隘。

  (2)公布外交官領事官官制。

  3﹐3(一,三0)北軍馮玉祥旅再占四川敘州,滇軍劉雲峰退橫江。  3﹐4(二,一)梁啟超自上海乘日船密赴香港轉廣西,湯叡、藍公武、蔣方震、吳貫因、黃群(溯初)等同行(梁等均冒充日人)。  3﹐6(二,三)

  (1)北軍第一路司令第六師師長周文炳攻佔湖南麻陽。

  (2)蔡鍔以納溪戰事未能得手,補給困難,敘州又復失守,所部自納溪南退敘永。

  3﹐7(二,四)

  (1)袁世凱特派陸榮廷為貴州宣撫使,以陳炳焜兼護督理廣西軍務(分化陸陳)。

  (2)北軍第二路司令張敬堯,旅長吳佩孚佔四川納溪。

  (3)以克敘州功,特封馮玉祥三等男。

  (4)革命黨人朱執信攻廣州長洲砲臺及【肇和】軍艦。

  (5)梁啟超抵香港(未登岸。3﹐12赴海防)。

  (6)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樹立在華霸權,推翻袁世凱,承認中國南北兩軍為交戰團體,默許日本民間援助南軍。

  (7)日本派崛內為駐雲南領事。

  3﹐8(二,五)

  (1)日美報載袁世凱中風。

  (2)川軍第一師周駿部團長劉湘佔四川江安(明日護國軍退出南溪)。  (3)司法部通飭各廳寬遇女犯。

  3﹐9(二,六)

  (1)以克復納溪,授張敬堯勳三位,加上將銜,旅長熊祥生、吳佩孚、吳新田升中將。

  (2)龍體乾之定滇軍合匪陷雲南箇舊。

  (3)革命黨人在廣東順德起事。

  3﹐10(二,七)

  (1)蔡鍔、劉存厚兩部分別退集敘永大洲驛及古宋安寧橋。

  (2)龍體乾之定滇軍進攻蒙自。

  (3)袁世凱特派熊希齡為湘西宣慰使。

  (4)公布【洪憲元年】六釐內國公債條例,債額二千萬元。

  3﹐11(二,八)

  (1)公布頒爵條例。  (2)袁世凱特派曾鑑為川南宣慰使。

  (3)李根源、楊永泰訪梁啟超於香港,商與岑春烜合作。  3﹐12(二,九)

  (1)護國軍第二軍李烈鈞聯合桂軍旅長馬濟、陸裕光大破龍覲光於百色(是日袁世凱任命龍督理雲南軍務兼巡按使)。  (2)四川第二師師長鍾體道在順慶宣布獨立。  (3)任命林長民為立法院秘書長。

  3﹐13(二,一0)

  (1)廣西將軍陸榮廷、桂林鎮守使陳炳焜及梁啟超等電請袁世凱即日辭職。

  (2)孫中山令居正速在山東起事,占領濟南,並告以山西閻錫山、孔庚亦可相助(時居在大連)。

  (3)蔡鍔電促北軍旅長馮玉祥、伍祥楨迫陳宧獨立。

  (4)北軍第一路司令周文炳攻佔湖南麻陽。

  3﹐14(二,一一)梁啟超之代表湯叡到廣西梧州。

  3﹐15(二,一二)陸榮廷、陳炳焜等宣布與滇黔聯合維持共和(自梧州發出)。  3﹐16(二,一三)

  (1)梁啟超自香港密抵越南海防(即赴廣西)

  。

  (2)滇軍張開儒、趙世銘敗龍體乾,解蒙自圍。  3﹐17(二,一四)

  (1)袁世凱召見梁士詒,商撤消帝制。

  (2)龍覲光通電辭去雲南查辦使,贊助共和。

  (3)代理奉天日本總領事矢田七太郎電告外務省,日人策動宗社黨起事。

  3﹐18(二,一五)護國黔軍佔湖南永順。

  3﹐19(二,一六)

  (1)滇軍趙世銘克箇舊(進擾元山、邱北、師崇、彌勒之龍覲光部亦為黃毓成所敗)。

  (2)革命黨人謀/於通州舉事不成。

  3﹐20(二,一七)

  (1)袁世凱發現馮國璋、張勳、李純、靳雲鵬(山東)、朱瑞(浙江)等聯合各省速行取消帝制之密電。

  (2)袁世凱召國務卿、各部總長、參政等商撤消帝制(原擬即下令,袁克定阻止)。

  (3)特任龍覲光督理雲南軍務,兼署雲南巡按使。

  (4)授馮玉祥為陸軍中將。

  (5)護國川軍自敘永大宋反攻納溪江安。

  3﹐21(二,一八)

  (1)袁世凱召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會商(黎不到)。

  (2)特任李厚基為建武將軍,仍督理福建軍務。

  (3)護國滇軍顧品珍、趙又新再敗北軍張敬堯師,進圍納溪(

  一說佔領納溪)。  3﹐22(二,一九)

  (1)袁世凱撤銷承認帝位案,發還各省區推戴書,所有籌備事宜,立即停止。

  (2)召集代行立法院臨時會。

  (3)特任徐世昌為國務卿。

  (4)護國川軍劉存厚部再佔江安。  (5)陸榮廷自南寧到梧州。

  (6)山東肥城縣因清賦苛嚴,聚眾暴動(東平、東阿、平陰等繼之)。

  3﹐23(二,二0)

  (1)袁世凱廢止【洪憲年】號,仍以本年為民國五年。

  (2)特任段祺瑞為參謀/總長。

  (3)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電陸榮廷、唐繼堯、梁啟超、蔡鍔請先取消獨立,撤回滇黔桂三省部隊,派遣代表來京,共圖善後(

  該電係袁世凱所發)。

  (4)四川將軍陳宧之代表劉一清、雷晤蔡鍔於敘永大洲驛,商停戰。

  (5)孫中山自東京電告山東居正,即匯款並運/械。

  3﹐25(二,二二)  (1)袁令朱啟鈐退還皇帝推戴書於參政院。

  (2)代行立法院(參政院)議決因推戴皇帝案失效力各法令仍舊回復其效力。  (3)護國黔軍王文華部再佔湖南麻陽。  (4)護國川軍劉存厚部再佔南溪。  3﹐26(二,二三)

  (1)護國軍提出停戰條件,要求袁世凱應即日退位。

  (2)唐紹儀電斥袁世凱不得再居總統之職,總統繼承應依約法規定。

  (3)梁啟超自海防赴廣西南寧。  (4)護國軍攻佔四川彭水。  (5)陝西匪陷白水。

  3﹐27(二,二四)

  (1)袁世凱愧憤成疾(日報謂袁病失音,疑係中毒)。

  (2)申令民國所有現行各法令,仍一律繼續施行。

  (3)唐繼堯之代表李宗黃晤馮國璋(李得日武官青木之助,乘日軍艦自上海來南京,事先由孫洪伊代為安排)。

  (4)何海鳴聯合團長莫擎宇攻入潮州。

  (5)交通總長梁敦彥、財政總長周學熙與俄國道勝銀行簽訂濱黑(哈爾濱至黑河府璦琿)鐵路合同,總額五十萬盧布。

  3﹐28(二,二五)

  (1)梁啟超自鎮南關電陸榮廷等,請堅持袁世凱退位主張。

  (2)蔡鍔電促唐繼堯、劉顯世增援。  (3)廣東欽廉鎮守使隆世儲、道尹馮相榮宣布獨立。

  3﹐29(二,二六)

  (1)袁世凱焚燬關於帝制文書八百四十件。

  (2)任命陳樹藩為陝西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

  (3)日本派領事駐廣西桂林。

  3﹐30(二,二七)

  (1)四川將軍陳宧電蔡鍔,贊成倒袁,行聯邦制,舉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一人為總統。

  (2)粵軍團長莫擎宇在潮汕宣布獨立,稱潮梅護國軍總司令,鎮守使馬存發逃。

  (3)日本太倉喜八郎以百萬日元濟前清肅親王善耆之宗社黨。  3﹐31(二,二八)

  (1)湘境護國軍失利,退出沅州。川境護國軍劉存厚部佔南溪。

  (2)蔡鍔、陳宧商定川省停戰。

  4﹐1(二,二九)

  (1)袁世凱令國民會議與立法院議員選舉,仍分別辦理。

  (2)川湘邊境停戰。

  (3)第十二師陳光遠(模範團改編)由京漢鐵路南開。  (4)北京拱衛軍一部譁變。

  (5)日本派駐雲南領事崛內到任(唐繼堯開會歡迎)。

  (6)改派都護使陳籙為冊封庫倫活佛專使。

  4﹐2(二,三0)

  (1)代行立法院撤銷國民總代表名義及其決定之君主國體案。

  (2)四川北軍旅長馮玉祥與蔡鍔聯合,謀/倒袁擁馮(國璋)。  (3)蔡鍔電復黎元洪等,勸袁世凱引退。

  (4)蔡鍔電唐繼堯速與日本訂約購械,並派員駐日本。

  (5)任命殷恭先署皖北鎮守使。

  4﹐4(三,二)  (1)孫中山電山東居正,如能佔領濟南,即親來。

  (2)梁啟超到廣西南寧。

  4﹐5(三,三)

  (1)廣東兵艦【寶璧】、【江大】、【江固】

  歸附護國軍,由魏邦平統率,準備會同民軍徐勤、王和順等攻廣州省城。

  (2)蔡元培、李煜瀛等之【華工學校】在巴黎開學。

  4﹐6(三,四)廣東將軍龍濟光被迫宣布獨立。

  4﹐7(三,五)

  (1)蔡鍔陳宧各派代表在納溪會議繼續停戰。

  (2)廣東民軍佔領英德,截劫粵漢鐵路火車。

  (3)駐美公使顧維鈞與美商利希格金生公司成立借款五百萬美金。

  4﹐8(三,六)

  (1)陸榮廷、梁啟超自南寧東赴梧州。  (2)徐勤自香港到廣州。

  4﹐10(三,八)特任張勳兼署督理安徽軍務,倪嗣沖為長江巡閱副使。

  4﹐11(三,九)駐日公使陸宗輿商請日外相石井援助袁世凱。

  4﹐12(三,一0)  (1)廣東護國軍領袖徐勤、譚學夔、廣州警察廳長王廣齡、廣西代表湯叡與龍濟光之代表濟軍統領賀文彪、潘斯凱、蔡春華、警衛軍統領顏啟漢等會議於海珠,湯、譚、王等被顏等槍殺,徐勤走沙面(此係梁士詒之弟士訏及龍濟光預謀/)。

  (2)浙江第二旅旅長童葆暄、警察廳長夏超、營長陳肇英逐走將軍朱瑞。推屈映光任總司令(原推為都督,屈不受,僅允以巡按使名義兼浙江總司令,並密電袁世凱報告,至4﹐17始被迫改稱都督)。

  (3)四川第二旅長鍾體道在南充獨立。

  (4)准參政楊度、孫毓筠、張鎮芳辭職。

  4﹐13(三,一一)  (1)陸榮廷、梁啟超自南寧到梧州。  (2)任命顏惠慶兼駐瑞典公使。

  4﹐14(三,一二)

  (1)楊虎、蔣中正奉陳其美命佔領江陰砲臺,宣布獨立,蕭光禮、尤民為司令。

  (2)袁世凱勉屈映光,加將軍銜,命兼署督理浙江軍務。

  (3)廣東巡按使張鳴岐到梧州,代龍濟光向陸榮廷、梁啟超解釋海珠事變。  (4)岑春烜自日本歸,本日過香港,秘密赴肇慶,李根源、章士釗、溫宗堯、周善培、楊永泰同行。

  (5)任命黃國瑄署四川巡按使。

  4﹐15(三,一三)吉林分設寶清縣治。

  4﹐16(三,一四)

  (1)馮國璋電袁世凱,語多憤憤,並隱諷其退位。

  (2)梁啟超電復梁士詒,勸袁世凱勿怙權位。

  (3)匪陷湖南平江,戕縣知事。

  4﹐17(三,一五)

  (1)馮國璋、張勳宣布調停時局辦法大綱八件(承認袁仍居總統之位,慎選議員,重開國會,懲辦奸人,編定軍隊,遵守元年約法,各省將軍巡按使照舊供職,撤回川湘前敵各軍,大赦黨人)。

  (2)日本外務大臣石井菊次郎對陸宗輿表示,如袁世凱下野,可在日本居住,並予以保護。

  (3)准免參政院副院長汪大燮職。

  (4)革命黨人在安徽大通起事,失敗。  4﹐18(三,一六)  (1)唐繼堯、劉顯世、陸榮廷等宣布袁世凱已喪失總統資格,應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  (2)四川將軍陳宧電告徐世昌等,調解不成。  (3)革命黨人何嘉祿在江蘇吳江獨立。

  4﹐19(三,一七)

  (1)張鳴岐與陸榮廷、梁啟超商定推岑春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 河间王弘(子庆)·魏徵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刘昫
  第一百三十一回 启争端兵车络绎 肆辩论函电交驰·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十七·何乔远
  卷二百七十三·杨士奇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二·佚名
  ◎造像石幢·李定夷
  第一五七乙批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八日一一三二三—二一·佚名
  一一○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历代职官表》底稿全竣协修等可否议叙折·佚名
  清代学人列传二·佚名
  李继岌传·欧阳修
  杨黼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六·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三十六    宋 陈起 编芳庭斯植采芝续稿 送故人之天台 新緑又成隂归期直到今人行芳草远犬吠落花深野店春寒雨江城橘树林无情名利事休系一生心 送敏上人归永嘉

  • 三体唐诗巻五·周弼

    宋 周弼 编詹事府詹事高士奇辑注四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栁渡江春【本集题云和晋陵丞早春游望此二句盖晋陵游望之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忽闻歌古调【古一作苦】归思欲沾巾游少林寺【

  • 卷四·本纪第四·脱脱

        太宗一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即位之二年改今讳,宣祖第三子也,母曰昭宪皇后杜氏。初,后梦神人捧日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于浚仪官舍。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时晋天福四年十月

  • 卷三 内篇三·章学诚

      ○史德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之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孟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义则夫子自谓窃取之矣

  • 卷十八·李斗

    ◎舫扁录扬州画舫,始于鼓棚。鼓棚本泰州驳盐船,至朽腐不能装载,辄牵入内河,架以枋楣椽柱。大者可置三席,谓之&ldquo;大三张&rdquo;,小者谓之&ldquo;小三张&rdquo;。驳盐船之脚船,枋楣椽柱如瓜架者谓之&ldquo;丝瓜架&rdquo;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隆庆元年四月丙戌朔孟夏享 太庙○是日陪祀官多不至有旨查奏罚定西侯蒋佑等一百五十余员禄俸各一月○吏部上给事中张卤御史陈联芳等会荐起废诸臣南京户部尚书刘采礼部尚书吴山兵部右侍郎吴嘉会都御史方廉郎中刘尔牧知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王彦威

    直督李鸿章奏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买回自办折闽督文煜等咨呈军机处闽省电线买归自办文闽督文煜等奏审明谋毙英人各犯分别定拟折闽抚丁日昌奏西班牙

  • 汉纪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前13)·司马光

    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1]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大赦天下。三月,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2]夏,大旱。 [2]夏季,大旱。 [3]四月,癸

  • 卷一百四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八雍正十二年十月上谕十五道初三日谕刑部江苏秋审册内情实之曹坤致和等数案乔世臣向在江苏巡抚任内并拟缓决经九卿等改正甚是从来姑息长奸为害於民生最大刑官断狱失入失出皆

  • 卷八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三太常寺祝文冬日至大祀圜丘祝文维乾隆   年岁次  十一月  朔越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於皇天上帝曰时维冬至六气资始敬遵典礼谨

  • 第一章 11·辜鸿铭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辜讲孔子说:“当父亲在世的时候,儿子应该听从父亲的教诲去做事;当父亲不在世的时候,应该牢记父亲是如何做事的;在父亲去世三年之后,仍能终生保持父亲的做事准则,这

  • 卷十四·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十四    明 湛若水 撰僖公【襄王八年】十有六年【齊桓四十二年晉惠七年衛文十六年蔡莊二年鄭文二十九年曹共九年陳穆四年杞成十一年宋襄七年秦穆十六年楚成二十八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四   復次云何識藴差别。此亦五種應知.一由安住故二由雜染故三由所依故四由住故   五由異相故。云何安住。謂習欲者欲界諸識執外色塵名色

  • 石雨禪師法檀總目·石雨明方

    原敘(祁彪隹 黃端伯)卷第一住紹興府天華禪寺語錄卷第二住紹興府雲門顯聖禪寺語錄住杭州府寶壽山光孝禪寺語錄住福州府怡山西禪禪寺語錄卷第三住福州府雪峰禪寺語錄住汀州府靈山禪寺語錄住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第四住

  • 美好的旅行·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少男少女小说集,少男少女小说系列”是川端康成别具特色的作品,主要以大中学生为读者对象。作品展示了少男少女丰富的感情世界,无论是学友情、师生情、兄弟姐妹情、父母子女情等,都饱含着青春的纯爱。请打开一副

  • 荆楚岁时记译注·宗懔

    南朝梁宗懔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三》、《四部备要 ·史部》及《旧小说 ·甲集》等均有收录。今存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译注出版。宗懔字元懔,江陵 (今属湖北)人。先仕萧梁,后入北周,官拜车骑大将军、

  • 政和五礼新仪·郑居中

    二百二十卷。宋郑居中等撰。郑居中,字达夫,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中书舍人连擢至翰林学士。官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本书为其于议礼局官知枢密院时奉敕所撰。有宋徽宗御制序文,并题有“政和新元三月一日

  • 白话聊斋·蒲松龄

    《白话聊斋》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以让现代读者也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