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十回 遘宫变妃嫔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

  却说嘉靖中年,有一位大奸臣,乘时得志,盘踞要津,秉政二十余年,害得明朝元气,剥削殆尽,几乎亡国败家。这奸臣姓甚名谁,就是分宜人严嵩。大忠大奸,俱用特笔。弘治年间,嵩举进士,有术士替他相面,说他后当大贵,但有饿纹入口,恐至枵腹亡身。嵩笑道:“既云大贵,又云饿毙,显见得自相矛盾,不足深信呢。”严嵩以进士成名,独不闻周亚夫故事耶?嗣是浮沉宦乡,没甚出色。他遂变计逢迎,多方运动,竟得了尚书夏言的门路。就职南京,洊任至吏部尚书。会值夏言入阁,遂调嵩入京,就任礼部尚书,所有一切礼仪,无不仰承上旨,深合帝心。又因建坛设醮,屡现庆云,遂仗着历年学问,撰成一篇《庆云赋》,呈入御览。世宗从头至尾的阅读一遍,觉得字字典雅,语语精工,就是夏、顾两大臣的青词,亦似逊他一筹,免不得击节称赏。未几,又献《大礼告成颂》,越觉镂金琢玉,摛藻扬芬,世宗遂大加宠眷,所有青词等类,概令严嵩主笔。夏、顾二人,转因此渐渐失宠。顾鼎臣不该遭祸,竟于嘉靖十九年,得病逝世,追赠太保,居然生荣死哀,完全过去。确是幸免。惟夏言自恃勋高,瞧不起这位严尚书,且因严嵩进阶,都由自己一手提拔,所以待遇严嵩,几与门客相等。严嵩与言同乡,科第比言为早,因须仗言援引,不得不曲意迎承。谁知言竟一味骄倨,意气凌人,嵩遂暗暗怀恨,不过形式上面,尚是格外谦恭。是谓奸臣。一日,置酒邀言,赍柬相请,言竟谢绝。嵩复自至夏第,入门求见,言复不出。这般做作,无怪速死。嵩不得已长跪阶前,手展所具启帖,和声朗诵,委婉动人,言乃回嗔作喜,出来应酬,遂偕嵩赴宴,兴尽乃归。言以为嵩实谦抑,坦然不疑。俗语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严嵩是个阴柔险诈的人物,阴柔险诈四字,真是严嵩的评。受了这等暗气,哪有不私图报复?凑巧翊国公郭勋,与言有隙,嵩遂与勋相结,设计害言。先是言加封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并蒙赐银章,镌“学博才优”四字,得密封白事。自世宗至承天谒陵,郭勋、夏言、严嵩等,俱扈驾随行,谒陵已毕,嵩请表贺,言请俟还京再议。世宗竟从嵩请,遽御龙飞殿求贺。嵩遂揣摩意旨,与郭勋暗伺言隙,一再进谗,顿时恼了世宗,责言傲慢不恭,追缴银章手敕,削夺勋阶,勒命致仕。既而怒意渐解,复止言行,把银章手敕,一并赏还。言知有人构陷,上疏谢恩,内有“一志孤立,为众所忌”二语,世宗复下诏切责。言再疏申谢,并乞归休,有旨不许。会昭圣太后病逝,世宗饬群臣酌议服制,言报疏未惬帝意,且间有讹字,复遭严旨驳斥。原来昭圣太后张氏,自世宗称为伯母后,奉待濅薄。后弟昌国公张鹤龄,及建昌侯张延龄,以僭侈逾制,为人所讦,先后下狱。张太后至席藁待罪,请免弟死,世宗不从。鹤龄瘐死狱中,延龄长系待决。张太后忿恚致疾,竟尔告终。世宗意欲减轻服制,偏夏言以礼相绳,仓猝间又缮错一二字,遂被世宗指毛索瘢,斥为不敬。言只好推称有疾,以致昏谬贻愆。世宗复勒令归田,言奉命将行,诣西苑斋宫叩辞。世宗又动了怜念,令还私第治疾,徐俟后命。夏言经此播弄,尚复恋栈,岂必除死方休耶?张太后的丧葬,草草完事,就是世宗父子,亦不过持服数日,便算了结。张延龄竟致弃市。第知尊敬父母,未及锡类之仁,安得为孝?插入张氏情事,以明世宗之负心。

  时言官交劾郭勋,勋亦引疾乞假。京山侯崔元新得主眷,入直内苑,世宗与语道:“郭勋、夏言,皆朕股肱,为什么彼此相妒呢?”元踌躇未答。世宗又问勋有何疾?元答道:“勋实无疾,但忌夏言,言若归休,勋便销假了。”世宗为之颔首。御史等闻这消息,又联名劾勋,有诏令勋自省,并将原奏发阅,勋辩语悖慢,失人臣礼。给事中高时,乃尽发勋贪纵不法十数事,遂下勋锦衣狱。勋既得罪,言复被召入直。法司审瓛勋案,多由言暗中指授,狱成议斩。世宗尚有意宽贷,饬令复勘,不意复勘一次,加罪一次,复勘两次,加罪两次,一个作威作福的翊国公,不被戮死,也被搒死,盈廷称快。只严嵩失一帮手,未免心中怏怏。

  明代冠制,皇帝与皇太子冠式,用乌纱折上巾,即唐朝所称的翼善冠。世宗崇尚道教,不戴翼善冠,独戴香叶冠,嗣命制沉水香冠五顶,分赐夏言、严嵩等。夏言谓非人臣法服,却还所赐。严嵩独遵旨戴着,且用轻纱笼住,借示郑重。世宗遂嫉言亲嵩,适当日食,因诏称:“大臣慢君,以致天象告儆,夏言慢上无礼,着即褫职,所有武英殿大学士遗缺,令严嵩补授!”这诏颁发,嵩遂代言入阁,跃登相位。时嵩年已六十余,不异少壮,朝夕入直西苑椒房,未尝一归洗沐,世宗大悦,赐嵩银章,有“忠勤敏达”四字。寻又陆续赐匾,遍悬嵩第,内堂曰延恩堂,藏书楼曰琼翰流辉,修道阁曰奉玄之阁,大厅上面独擘窠大书忠弼二字,作为特赏。嵩遂窃弄威柄,纳贿营私。长子世蕃,得任尚宝司少卿,性尤贪黠,父子狼狈为奸,朝野侧目。世宗之所谓忠者,得毋由是。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宫中竟闯出谋逆的大变来。谋逆的罪首,乃是曹妃宫婢杨金英,一个宫婢,也入国史中,传播百世,可谓值得。原来世宗中年,因求储心切,广置妃嫔,内有曹氏,生得妍丽异常,最承宠爱,册为端妃。每遇政躬有暇,必至端妃宫内,笑狎尽欢,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差不多有这般情形。修道者固如是耶?端妃侍婢杨金英,因侍奉未周,屡触上怒,几欲将她杖死,还是端妃替她缓颊,才把性命保全,金英未知感恩,反且衔恨。可巧雷坛告成,世宗往祷雷神,还入端妃宫中,同饮数杯,酒酣欲睡,眠倒榻上,竟入黑甜。端妃替他覆衾,放下罗帏,恐怕惊动睡梦,因轻闭寝门,趋至偏厢去了。不料杨金英觑着闲隙,悄地里挨入寝门,侧耳细听,鼾声大起,她竟放着胆子,解下腰间丝带,作一套结,揭开御帐,把带结套入帝颈,正在用力牵扯,突闻门外有履舄声,不禁脚忙手乱,掷下带子,抢出门外。看官听着!这门外究系何人?原来是另一宫婢,叫作张金莲。又是一个救星。金莲正从寝门经过,偷视门隙,见金英解带作结,不知有甚么勾当,她本欲报知端妃,转思金英是端妃心腹,或由端妃遣入,亦未可知,不如速报皇后,较为妥当。主意已定,遂三脚两步的趋至正宫,禀称祸事。方皇后闻言大惊,忙带着宫女数名,随金莲赶入西宫,也不及报知端妃,竟诣御榻前探视,揭帐一瞧,见世宗颈中,套丝带一条,惊得非同小可,忙用手向口中一试,觉得尚有热气,心下始放宽三分,随即检视带结,幸喜是个活结,不是死结。看官,这杨金英既欲弑帝,何以不用死结,恰用活结呢?小子想来,料系世宗命不该绝,杨金英忙中致误。所以带结不牢,当用力牵扯时,反将带结扯脱一半,又经张金莲觑破,不及再顾,所以世宗尚未毕命。方后将带解去,端妃才闻报进来,这时候的方皇后,瞧着端妃,不由的柳眉倒竖,凤眼圆睁,用着猛力,将丝带掷向端妃面上,并厉声道:“你瞧!你瞧!你敢做这般大逆事么?”平时妒意,赖此发泄。端妃莫明其妙,只吓得浑身乱抖,还算张金莲替她辩明,说是杨金英谋逆,方后即令内侍去捕金英,一面宣召御医,入诊世宗。至御医进诊,金英已是拿到,方后也不及审问金英,先由御医诊视帝脉,说是无妨,立即用药施治。果然世宗苏醒转来,手足展舒,眉目活动;惟项间为带所勒,虽未伤命,究竟咽喉被逼,气息未舒,一时尚不能出言。方后见世宗复生,料知无碍,便出外室严讯金英。金英初尚抵赖,经金莲质证,无从狡辩,只好低首伏罪。偏方后不肯罢手,硬要问她主谋。金英一味支吾,待至用刑胁迫,恰供出一个王宁嫔。方后遂命内监张佐,立将王宁嫔牵至,也不问她是虚是实,即用宫中私刑,打她一个半死。随召端妃入问道:“逆犯金英,是你的爱婢,你敢与她通同谋逆,还有何说?”端妃匍伏地上,诉明冤屈。方后冷笑道:“皇上寝在何处,你还想推作不知么?”便命张佐道:“快将这三大罪犯,拖将出去,照大逆不道例,凌迟处死便了。”拔去眼中钉,快意何如?端妃闻言,魂灵儿已飞入九霄,几至不省人事,及惊定复苏,还想哀求,已被张佐牵出宫外。可怜她玉骨冰肌,徒落得法场寸磔,暴骨含冤。为美人恃宠者鉴。王宁嫔及杨金英,依例极刑,不消细说。世宗病痊,忆着端妃的情爱,遍诘宫人,都为称冤,哀悼不置。嗣是与后有隙,至嘉靖二十六年,大内失火,世宗方居西内,闻着火警,竟向天自语道:“莫谓仙佛无灵,看那厮妒害好人,今日恐难逃天谴呢。”宫人请往救方后,世宗默然不答。及火已扑熄,接到大内禀报,皇后为火所伤,抱病颇重,世宗亦不去省视,后竟病殁。已而世宗又追悼亡后,流涕太息道:“后尝救朕,朕不能救后,未免负后了。”又要追悔,愈见哀怒无常。乃命以元后礼丧葬,亲定谥法,号为孝烈,预名葬地曰永陵,这是后话慢表。

  且说世宗既遭宫变,并将杨金英族属,逮诛数十人,遂以平定宫变,敕谕内阁道:“朕非赖天地鸿恩,鬼神默佑,早为逆婢所戕,哪有今日?朕自今日始,潜心斋祓,默迓天庥,所有国家政事,概令大学士严嵩主裁,择要上闻。该大学士应曲体朕心,慎率百僚,秉公办事”等语。严嵩接到此谕,欢喜的了不得,遇事独断,不问同僚,内外百司,有所建白,必先启嵩,然后上闻。嵩益贪婪无忌,恃势横行。大学士翟銮,以兵部尚书入阁办事,资望出严嵩上,有时与嵩会议,未免托大自尊,嵩竟因此挟嫌,阴嗾言官,疏论翟銮,并劾銮二子汝俭、汝孝,与业师崔奇勋,亲戚焦清,同举进士及第,营私舞弊,情迹昭然。世宗震怒,命吏部都察院查勘。翟銮上疏申辩,语多侵及严嵩,世宗益怒道:“銮被劾待勘,尚敢渎陈么?他二子纵有才学,何至与私人并进,显见得是有情弊呢。”遂饬令翟銮父子削籍,并将崔奇勋、焦清,俱斥为民。一场欢喜一场空。又有山东巡按御史叶经,尝举发严嵩受赇事,嵩弥缝得免,怀恨在心,适经在山东监临乡试,试毕呈卷,嵩摘录卷中文字,指为诽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世宗遂逮经入京,加杖八十,创重而死。试官周鑛,提调布政使陈儒,皆坐罪谪官。御史谢瑜、喻时、陈绍,给事中王勰、沈良材、陈垲,及山西巡抚童汉臣,福建巡按何维柏等,皆以劾嵩得罪,嵩自是气焰益横。世宗命吏部尚书许瓒,礼部尚书张璧,入阁办事,各授为大学士,嵩看他们不在眼中,仍然独断独行,不相关白。瓒尝自叹道:“何故夺我吏部,令我仰人鼻息。”遂上疏乞休,并言:“嵩老成练达,可以独相,无烦臣伴食”云云。明是讥讽语。嵩知瓒意,亦上言:“臣子比肩事主,当协力同心,不应生嫌,往岁夏言与郭勋同列,互相猜忌,殊失臣道,臣嵩屡蒙独召,于理未安,恐将来同僚生疑,致蹈前辙,此后应仿祖宗朝蹇夏三杨故事,凡蒙召对,必须阁臣同入”等语。以假应假,煞是好看。两疏皆留中不报。世宗自遭宫变后,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常不相见,只秉一真人陶仲文,出入自由,与世宗接见时,辄得旁坐,世宗呼为先生而不名。严嵩尝贿托仲文,凡有党同伐异的事件,多仗他代为陈请,一奸一邪,表里相倚,还有何事再应顾忌?

  不过大明的国脉,被他斫丧不少呢。

  既而张璧去世,许瓒以乞去落职,严嵩竟思独相,不意内旨传出,复召回夏言入阁,尽复原官。言奉诏即至,一入阁中,复盛气凌嵩,既去何必再来?且盛气如故,不死何待?一切批答,全出己意,毫不与嵩商议。就是嵩所引用的私人,多半驱逐,嵩欲出词袒护,都被言当面指摘,反弄得噤不敢声。御史陈其学,以盐法事劾论崔元,及锦衣都督陆炳,炳时已升都督。世宗发付阁议。言即拟旨,令二人自陈。二人煌惧,径造嵩家乞救。嵩摇手道:“皇上前尚可斡旋,夏少师处不便关说,两位只去求他罢了。”二人没法,先用三千金献纳夏第,言却金逐使,吓得二人束手无策,又去请教严嵩。嵩与附耳数语,二人领教出门,即至夏言处请死,并长跪多时,苦苦哀吁。言乃允为转圜,二人才叩谢而出。夏言已中嵩计。嗣因嵩子世蕃,广通贿路,且代输户转纳钱谷,过手时任情剥蚀,悉入贪囊,事被夏言闻悉,拟即参奏。有人报知世蕃,世蕃着急,忙去求那老子设法。严嵩顿足道:“这遭坏了!老夏处如何挽回!”世蕃闻言,急得涕泪交下,毕竟严嵩舐犊情深,踌躇半晌,方道:“事在燃眉,我也顾不得脸面了。好儿子!快随我来。”真是一个好儿子。世蕃应命,即随嵩出门驾舆,竟趋夏第,请见夏少师。名刺投进,好半日传出话来,少师有病,不能见客。严嵩听着,拈须微笑,曲摹奸态。袖出白银一大锭,递与司阍道:“烦你再为带引,我专为候病而来,并无他事。”阍人见了白镪,眉开眼笑,乐得做个人情,天下无难事,总教现银子。一面却说道:“丞相有命,不敢不遵,但恐敝主人诘责,奈何?”严嵩道:“我去见了少师,自有话说,请你放心,包管与你无涉。”阍人及导他入内,直至夏言书室。言见嵩父子进来,不便呵斥阍人,只好避入榻中,佯作病状,蒙被呻吟。严嵩走至榻前,低声动问道:“少师政体欠安么?”夏言不应。乐得摆架子。连问数声,方见言露首出来,问是何人?严嵩报明姓名,言佯惊道:“是室狭陋,奈何亵慢严相?”说着,欲欠身起来。嵩忙道:“嵩与少师同乡,素蒙汲引,感德不浅,就使嘱嵩执鞭,亦所甘心,少师尚视嵩作外人么?请少师不必劳动,尽管安睡!”言甘心辣。言答道:“老朽多病,正令家人挡驾,可恨家人不谅,无端简慢严相,老朽益难以为情。”嵩复道:“此非尊价违慢,实因嵩闻少师欠安,不遑奉命,急欲入候,少师责我便是,休责尊价。但少师昨尚康强,今乃违和,莫非偶冒寒气么?”言长吁道:“元气已虚,又遇群邪,群邪一日不去,元气一日不复,我正拟下药攻邪哩。”分明是话中有话。严嵩一听,早已觉着,急挈着世蕃,扑的一声,跪将下去。世蕃又连磕响头,惊得夏言起身不及,忙道:“这、这是为着何事,快快请起!”嵩父子长跪如故,接连是流泪四行,差不多似雨点一般,坠将下来。好一个老法儿。小子有诗讥严嵩父子道:

  能屈能伸是丈夫,奸人使诈亦相符。

  试看父子低头日,谁信将来被厚诬?

  未知夏言如何对付,请看官续阅下回。

  ----------

  本回以严嵩为主,夏言及世宗为宾,内而方后、曹端妃等,外而翟銮、叶经、许瓒等,皆宾中宾也。世宗与夏言,皆以好刚失之,世宗惟好刚故,几罹弑逆之变,夏言惟好刚故,屡遭构陷之冤,独严嵩阴柔险诈,象恭滔天,世宗不能烛其恶,夏言反欲凌以威,此皆为柔术所牢笼,堕其术中而不之悟,无惑乎为所播弄也。宫变一节,虽与严嵩无关,而世宗因此潜居,使严嵩得以专柄,是不啻为嵩添翼。端妃屈死,而严氏横行,天何薄待红颜,而厚待奸相乎?吾故谓本回所叙,处处注意严嵩,余事皆随笔销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观此文而益信神妙矣。

猜你喜欢
  臧榮緒晉書卷七·汤球
  第三十四回 齐嗣主临丧笑秃鹙 魏淫后流涕陈巫盅·蔡东藩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纪昀
  四一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交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佚名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卷一·吴大廷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五·佚名
  卷十九下·佚名
  卷八十二·张守节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 第二十四·班固
  孙慎行传·张廷玉
  伊犁条约·佚名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雅各宾主义的中国·辜鸿铭
  卷四十四·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闻耗·李渔

    〖步蟾宫〗(小生带净上)金瓯再奠知难说,无一处不忧残缺。竭愚忠把完处暂留些,过后终忧成屑!下官逃难回家,不想又在中途拜命,虽然时事难为,也只得勉强效力。是便是了,行兵是桩险事,自己无可奈何,没有把夫人带在身旁,也叫他担惊受怕

  • 序·汪精卫

    兆铭作诗之旨,具见于小休集自序中。往岁曾仲鸣为余刊行诗集,已非余所望;今者黑根祥作先生更为译之,则尤有非余之所敢望者矣。而黑根先生不惟译之,且从而加以笺注,其为之也至精且慎,余虽未尽见其全稿,然每与黑根先生接谈,知其属

  • 卷五百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九温庭筠车驾西游因而有作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陵伤温德彜【一作伤边将】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一作破】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一作别】人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六·杨仲良

      徽宗皇帝   当十钱   崇宁二年二月庚午,初令陕西铸折十铜钱并夹锡钱。左仆射蔡京奏:『据陕西转运使许天启申送到新铸铜铁钱样,已降指挥:铜钱于岁终,须管铸钱三十万贯;铁钱铸二百万贯。自来铸钱张官置吏,招刺军兵,所费

  • 卷二 淫十九案·丁耀亢

    一、楚平王纳妇鞭尸平王,楚灵王子,名弃疾。其在蔡也,郧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子建。王使伍奢、费无极为之师,如秦为太子建娶妇。妇好,未至。无极曰:“秦女好,可自娶之,为太子更求妇。”乃自取秦女。无极得罪太子,因怨伍奢

  • 卷八·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列卿嗣世【孟孙 叔孙 季孙臧孙 子叔氏】闵公二年共仲奔莒莒人归之乃缢【共仲即庆父】 僖公十五年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穆伯即公孙敖庆父子是为仲孙氏亦曰孟

  • 志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六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九。嘉礼。册王子王姬仪。○大观殿陈设。 册日质明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如常仪。 设书案于王座前又设印案于王座之左。 设门下侍中门下

  • 欧阳澈传·脱脱

    欧阳澈字德明,抚州崇仁人。年轻时是个美男子,善于谈论世事,崇尚气节和正大的言论,意气激昂不为屈服,而忧国悯时,出于他的天性。靖康初年,应对制策条陈弊政,上陈安边御敌十策,州官府不准传送,欧阳澈退下州府而又搜集朝廷的阙失,时

  • 李汉琼传·脱脱

    李汉琼,河南洛阳人。其曾祖父李裕,任过祁州刺史。汉琼体质魁伟,有臂力。后晋末期,补任西班卫士,升为内殿直。后周显德年间,跟从皇帝进攻南唐,率先登城,升任龙旗直副都知,改任左射指挥使。宋朝初期,再升至铁骑第二军都校、兼任饶

  • 卷一·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一圣徳一雍正元年癸卯七月丙午上谕诸王大臣及内外文武官员等朕惟自古帝王抚御寰区治化隆盛中外臣民纪功述徳颂祷情殷故天保之诗卷阿之什拟升恒于日月期

  • 周礼·张载

    周礼是的当之书,然其间必有末世添入者,如盟诅之属,必非周公之意。盖盟诅起于王法不行,人无所取直,故要之于神,所谓“国将亡,听于神”,盖人屈抑无所伸故也。如深山之人多信巫祝,盖山僻罕及,多为强有力者所制,其人屈

  • 《坛经》考之一·胡适

    ——跋《曹溪切传》精溪大师别传卜卷,中国已无传本。此本是日本所传,收在《续藏经》二编乙,十九套,第五册,负四八三——四八八。有日本增祖芳的书后云:昔于东武获《曹溪大师

  • 卷三·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三宋 黄干 撰士防礼下三 防礼二之下【郑目録云既夕礼士防礼之下篇也既已也谓先葬二日已夕之时与葬间一日凡朝庙日请啓期必容焉此诸

  • 杂宝藏经卷第八·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拘尸弥国辅相夫妇恶心于佛佛即化导得须陀洹缘  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大力士化旷野群贼缘  辅相闻法离欲缘  尼乾子投火聚为佛所度缘  五百白雁听法生天缘  提婆达

  • 卷七十三·佚名

    释阿毗跋致品第五十五【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以何等行、何等类、何等相貌,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若菩萨摩诃萨,能知凡夫地、声闻地、辟支佛地、佛地;是诸地,如相中无二无别,亦不念,

  • 卷五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雪峰存嗣) 因雪峰召曰。备头陀何不徧参去。师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峰然之。 蓦然趯倒便知休。百粤青山更不游。从此七闽江上月。至今空照钓鱼

  • 玻璃球游戏·黑塞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主人公约瑟夫·克纳西特是个孤儿,被卡斯塔利恩宗教团体收养。他聪明、刻苦,后来被送进卡斯塔利恩最高学府——瓦尔特泽尔学院,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

  • 台湾通志·唐景崧

    台湾省志。不分卷。清唐景崧修,蒋师辙、薛绍元撰。书稿修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唐景崧,字维卿,亦作薇卿。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广西灌阳人。同治进士。中法战争期间会同刘永福黑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