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臧榮緒晉書卷七

  王沉

  王沉字處道。少孤。為從叔司空昶所養。沉事昶如父。御覽百五十三。

  王沉為祕書監。正元中遷散騎常侍。侍中典著作。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書鈔引晉書。

  王浚沉子。字彭祖。書鈔。

  惠帝旋洛陽。轉為幽州刺史。書鈔。

  謠曰。幽州城門似藏戶。中有伏尸王彭祖。書鈔引晉書。

  荀顗

  荀顗字景倩。潁陽人也。魏太尉彧之第六子。文選為蕭揚州作薦士表。

  黃初末。以父勳、除中郎。高祖輔政。見顗異之。曰。顗、令君之子也。近見袁侃。亦曜卿之子也。皆有父風。擢拜散騎侍郎。同上又書鈔。 按書鈔引晉書。

  顗代陳泰為僕射。領吏部。綜覈名實。風俗澄一。文選褚淵碑文注。

  荀勖

  荀勖為安陽令。有遺愛。生為立祠。書鈔引晉書。

  勖參文帝大將軍軍事。同上。

  時官騎賂遺。求為刺客入蜀。勖言於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義以伐違貳。而名以刺客除賊。非所謂刑於四海。以德服遠也。書鈔引晉書。

  勖與裴秀、羊祜、共管機密。時將發使聘吳。並遣當時文士作書與孫皓。帝用勖所作。皓既報命和親。帝謂勖曰。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眾也。書鈔引晉書。

  勖以中書監領著作。書鈔引晉書。

  勖進位光祿大夫。命掌樂事。修律呂。勖路逢賈人牛鐸。識其聲。及掌樂。音韻未調。乃曰。得趙之牛鐸則諧矣。遂下郡國。悉送牛鐸。果得諧者。世服其明。書鈔引晉書。

  潁川荀闓。勖孫。藩子。字道明。有明稱。京師為之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大司馬齊王冏辟為掾。冏敗。暴尸已三日。莫敢收葬。闓與冏故吏李述、嵇含等。露板請葬。朝議聽之。論者稱焉。書鈔引晉書。

  荀組勖子。藩弟。字大章。弱冠。太尉王衍見而稱之。曰。夷雅有才識。初為司徒左西屬。補太子舍人。司徒王渾。請為從事中郎。書鈔引晉書。

  元帝欲以組為司徒。問太常賀循。循曰。組舊望清重。忠勤顯著。遷訓五品。以統人倫。實允眾望。書鈔引晉書。

  賈充

  賈充字公閭。文選河陽縣作注。

  充拜尚書郎。典定法一作科。令。兼度支考課。辯章節度。事皆施用。書鈔引晉書。

  晉太祖為大將軍。以充為司馬右長史。文選答賈長淵注。

  封臨潁侯。及世祖受禪。文選答賈長淵注。封魯郡公。為司空。轉太尉。文選河陽縣作注。

  太康三年。薨。贈太宰。諡武公。文選閑居賦注。

  潘岳賈充誄云。年踰知命。位極人臣。家無餘祿。貴而食貧。書鈔引晉書。

  昂昂公侯。實天誕育。八元斯九。五臣茲六。揜討逆節。折衝江湖。走欽擒儉。梟誕弊吳。公於出征。爰整其旅。壘未越郊。麾不及舉。秦涼獲乂。西戎即敘。他人之賢。譬彼邱陵。邈矣公侯。如日之升。泰山其頹。寢疾不興。遐邇曷仰。社稷焉憑。生榮則易。終哀實難。靡不春華。鮮克歲寒。於呼公隕。率土含酸。趙喪望諸。列國同傷。秦亡蹇叔。舂者不相。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按此誄自必全載。故姑依見於類聚者。錄附以俟攷。

  使大疑廟定於神算。文選五十九。

  充無嗣。以外孫韓謐為後。謐父韓壽。河南尹。母賈充少女也。充平生不議立後。充後妻郭槐。輒以外孫諱謐為黎民子。襲封。槐自表陳。是充遺意也。帝許之。以謐為魯公。文選答賈長淵注。

  賈充前妻李氏。生二女。荃、濬。以父豐坐流徙。禁錮解。荃等屢請充迎其母。而父不判。充當鎮關中。屯軍城西。為供帳受百官餞。荃、濬、遂突出於坐中。叩頭流血。訴充。并陳說群客。以母應還之意。荃是齊獻王之妃。眾賓皆驚起散出。充甚愧愕。御覽一百五十一。

  充後妻郭氏。又生二女。少有淫行。年十四五。通於韓壽。充未覺。時外國獻奇香。世祖分與充。充以賜女。充與壽坐。聞其衣香。心疑之。充家嚴峻。墻高丈五。薦以枳棘。周行東北角。有狸鼠行跡。充潛殺知婢。遂以女妻之。類聚三十五。

  魏舒

  魏舒字陽元。書鈔。

  舒年四十餘。郡上計掾察孝廉。宗黨以舒無學業。勸令不就。可以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於是自課百日。習一經。因而對策升第。書鈔引晉書。

  轉相國參軍。封劇陽子。朝府碎務。未嘗見是非。至於廢興大事。眾人莫能斷者。舒徐為籌之。多出眾議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會坐罷。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書鈔引晉書。

  為舒為司徒。所得俸散之九族。家無餘財。書鈔引晉書。

  舒徙司徒。年過致仕。有遜讓意。而無居宅。乃僅以俸秩散餘。為第一所。同上。

  舒為司徒。年老。每稱疾遜位。同上。

  後因正旦。朝罷還第。表送章綬。帝手詔敦勉。而舒執意彌固。乃下詔曰。□□□□□□□□□□□□□□□□□□□□□禮令皆如舊制。於是賜安車駟馬。門施行馬。舒為事、必先行而後言。遜位之際。莫有知者。時論以為晉興以來。三公能辭榮祿終者。未之有也。書鈔引晉書。

  李熹

  李熹字季和。書鈔。

  遷御史中丞。當官秉直。二字新作正色。不憚強禦。書鈔引晉書。

  熹為太子太傅。在位累年。訓導盡規。書鈔引晉書。

  劉寔

  劉寔字子真。書鈔。

  少貧苦。賣牛衣以自給。然好學。手約繩。口誦書。博通古今。清身潔己。行無瑕玷。書鈔引晉書。

  寔為吏部郎。坐選稽遲。免官。書鈔引臧書。

  寔以祭酒遷廣陵王師。書鈔引晉書。

  懷帝即位。寔拜太尉。自陳年老。固辭。上不許。書鈔引晉書。

  懷帝三年。詔聽以侯就第。賜几杖。宅一區。不朝。書鈔引晉書。

  王渾

  渾為安東將軍。鎮壽陽。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勞謙接納。一作虛懷綏納。坐無空席。門不停賓。於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王濟渾子。

  和嶠性儉。家有好李。帝求之不過數十。王武子因其出。率少年將斧詣園。飽啖畢。伐樹而去。事類賦注。李。引晉書。濟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乾障泥。前有水。終不肯渡。濟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預謂濟有馬癖。書鈔引晉書。

  王濬

  武帝謀伐吳。詔濬修舟艦。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又畫鷁首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舟棹之盛。自古未有。書鈔引晉書。

  唐彬

  彬持節、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丸校尉、右將軍。彬既至鎮。訓卒利兵。廣農重稼。震威耀武。宣喻國命。示以恩信。書鈔引晉書。

  山濤

  濤為尚書吏部郎。文帝與濤書曰。足下在事清明。雅操邁時。念多所乏。令致錢二十萬。穀二百斛。魏帝嘗賜景帝春服。帝以賜濤。又以母老。并賜藜杖一枚。書鈔引晉書。

  轉北中郎將。督鄴城守事。書鈔引晉書。

  濤轉尚書。表辭才下年老。詔曰。方今多事。嘉謀良圖。委以老成也。初學記十一引晉書。新無。

  咸寧初。濤為太子少傅。書鈔引晉書。

  帝嘗講武于宣武場。濤時有疾。詔乘步輦。書鈔引晉書。

  袁毅為鬲令。賂遺朝廷。以營虛譽。遺山濤絲百斤。濤不欲為異。乃受之。命內之閣上。後毅事露。吏驗至濤所。濤於梁上取絲。塵埃黃黑。封印如初。以付吏。事類賦注。絲。引晉書。

  山濤子淳元。一作允。尪疾不仕。世祖聞其短小聰敏。欲見之。濤面答。淳元自謂形容。宜絕人事。不肯受詔。論者奇之。御覽三百七十八引臧書。

  簡濤五子。字季倫。書鈔。與譙國嵇紹、沛郡劉謨、宏農楊淮、齊名。初為太子舍人。累遷太子庶子。書鈔引晉書。

  王戎

  戎少阮籍二十餘年。相得如時輩。遂為竹林之遊。御覽五十七引臧書。

  戎為荊州刺史。有司奏戎上四字新作坐字。遣吏修園宅。免官。詔以贖論。遷豫州刺史。書鈔引晉書。

  戎子萬。有美名而大肥。戎令食糠。而肥愈甚。書鈔。

  郭舒

  郭舒始為領軍校尉。坐擅放司馬彪。繫廷尉。世多義之。刺史夏侯含辟為西曹。轉主簿。含坐事。舒自繫理。含事得釋。刺史宗岱即命為治中。書鈔引晉書。

  樂廣

  樂廣字彥輔。書鈔。

  性沖約有遠識。寡嗜欲。與物無競。尤善談論。每以約言析理。以厭人心。裴楷嘗引廣共談。自夕申旦。雅相欽挹。王戎為荊州刺史。聞廣為夏侯玄所賞。乃舉為秀才。辟太尉掾。轉太子舍人。書鈔引晉書。

  鄭袤

  魏武帝初封諸子為侯。精選賓友。袤與徐榦俱為臨淄文學。書鈔引晉書。

  時廣平太守缺。宣帝謂袤曰。賢叔大匠。垂稱於陽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盧子家、王子雍、繼踵此郡。使世不乏賢。故復相屈。袤在廣平。以德化為先。善作條教。郡中愛之。書鈔引晉書。

  默袤子。字思元。書鈔。

  默為東郡太守。值歲荒人饑。默輒開倉賑給。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憂國。詔書裦歎。比之汲黯。頒告天下。若郡縣有此比者。皆聽出給。書鈔引晉書。

  遷太常。山濤欲舉一親為博士。謂默曰。卿似尹翁歸。令吾不敢復言。默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類也。書鈔引晉書。

  李胤

  李胤字宣仲。當作伯鈔書。

  容貌質素。頹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沈邃。言必有中。初仕郡上計掾。州辟部從事治中。舉孝廉。參鎮北軍事。書鈔引晉書。

  胤遷御史中丞。恭恪直繩。百官憚之。書鈔引晉書。

  胤為吏部尚書。清慎選舉。號為廉平。書鈔引晉書。新無。

  華表

  華表字偉容。御覽二百二十八。

  泰始原作咸熙。五年。詔曰。華表清賢履道。內貞外順。歷位忠恪。言行不玷。其以表為太常卿。御覽二百二十八引臧書。

  石鑒

  石鑒以才榦。習於從政。敢斷無疑。再為司隸校尉。書鈔引臧書。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八十四·赵尔巽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世宗实录一·佚名
  刘孝绰传·李延寿
  张胄玄传·李延寿
  贺知章传·刘昫
  蔡确传·脱脱
  曾樱传·张廷玉
  满桂传·张廷玉
  张永明传·张廷玉
  ●雪交亭正气录卷八·高宇泰
  食货三·徐松
  卷三十八·孔毓圻
  卷五十五·佚名
  同治五年四月十七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雪遗音卷三·华广生

    ○九连环△五更我的嗳,乾郎儿咿呀哟,咿呀咿呀哟,情人儿嗳,送我的九连环,九连环九连环,双双手儿解,解又解不开,解不开咿呀哟,情人儿嗳,解开我的九连环,九连九连环,我与他做夫妻,是我的男,男儿汉嗳咿呀哟,变一对鸟儿飞上天,飞嗳飞上天,飘

  • 第三十一出 李婆催亲·佚名

    【菊花新】(外)着仔割吊(刈吊)心憔懆,算得来做★(左人右再)得好?仔儿不愿嫁林厝,那畏姻缘不朝罗。金井梧桐叶落枝,返头不觉又一年。一年一岁人易老,更无二度再后生。那因仔儿不愿嫁林厝,冥日苦切,做★(左人右再)得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六·汪楫

      崇禎三年七月   ○崇禎三年七月   三年庚午七月戊寅朔孟秋帝親享太廟免朝   兵科給事中降一級管事張鵬雲會同廵關張學周核恢復四城功次上聞帝以灤永等處復城文武將士勞績可嘉敘捷大典應不踰時今查勘已明

  • 卷之九十二·佚名

    洪武七年八月甲午朔 上躬祀历代帝王于新庙自伏羲至元世祖凡十七帝为五室每室各用牛羊豕各一祝一每位用笾豆各十簠簋登铏各一爵各三帛各一白色共设酒尊五于殿之西阶又设酒尊三于殿之东阶先期 皇帝斋戒二日陪祀执事官

  • 卷之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四三二票光绪八年十月二十六日一二二二一--七·佚名

    新竹县正堂徐,票仰三头役购线拿解匪首林盛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特饬购拿解究事。本年十月十七日,准彰化县正堂朱移开:「敝县访闻:匪徒林盛聚党结会滋事,当经禀蒙臬道宪委员,会同查办。该犯林

  • 第一三七札光绪十二年八月九日一一三一八—一·佚名

    台北知府层奉吏部咨,札饬新竹县:厉行缉官揭参札新竹县署理台北府、候补府正堂、军功随带加二级、纪录五次雷为札饬事。本年七月二十四日,蒙本道宪陈札开:「本年七月初九日,奉爵抚宪刘宪案:『光绪十二年

  • 梁毗传·魏徵

    梁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人。 祖父梁越,西魏泾州、豫州、洛州三州刺史,合阝陽县公。 父亲梁茂,北周沧、兖二州刺史。 梁毗性格刚直,颇有学问。 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次升迁,到当布宪下大夫。 平定北齐时,以梁毗为行军总管长史。 攻

  • 卷七十三之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三之二 朱批王士俊奏摺 雍正七年四月二十日署理广东布政使【臣】王士俊谨 奏爲遵 旨明白回奏事雍正七年四月初二日署抚【臣】傅泰传 【臣】入署宣读 皇上谕旨此吴如译所奏四摺孔毓珣傅泰

  •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林语堂

    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这个名词为惟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

  • 和氏·韩非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

  • 三论《老子》成书年代·钱穆

    《老子》书之晚出,今日已成定论。顾或主在庄子前,或主在庄子后。余夙主后说,昔曾造论两篇,一曰《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成于民国十二年夏,刊载于《燕京学报》之第八期。一曰《再论〈老子〉成书年代》,成于民国二

  • 卷第二十二·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二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元和十一年。台山隐峰禅师自衡岳之五台。道由淮右。属吴元济阻兵蔡州违拒王命。官军与贼交锋未决胜负。师曰。吾当少解其患。乃震锡空中飞身而过。两军将士

  • 临济宗旨·惠洪

    明白庵居沙门 慧洪 撰汾阳昭禅师示众曰。先圣云。一句语须具三玄。一玄中须具三要。阿那个是三玄三要底句。快会取好。各自思量。还得稳当也未。古德已前行脚。闻一个因缘未明。中间直下饮食无味睡卧不安。火急决择

  • 铁壁机禅师语录引·铁壁慧机

    铁壁机禅师语录引宗门语句有遮有表随表随遮随遮随表遮何以故原无言说故表何以故私通一线故表随遮何以故使人自悟故遮随表何以故发人疑情故祖庭秋晚波旬议横语录盛行未摸宗旨以为遮则呕尽心脾以为表则茫无消息一盲众盲

  • 松阳钞存·陆陇其

    二卷。清陆陇其 (见《古文尚书考》)撰。陆氏为灵寿知县时,于官事之暇,取其所著《问学录》、《日记》二书,摘选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乃古松阳地,故以“松阳钞存”为名。共七十五条,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

  •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彭耜

    一卷。宋彭耜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有的只重注释不重音读。彭耜认为应该仔细研究老氏之学的一句一读,据其于卷首序所述,“安有辞义之未通,而理道之顿悟?惟览者互考焉。”由此可知,其观点明确,即重视句读。该书依《

  • 佛说意经·佚名

    佛说意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中阿含四十五,心经同本。说心意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