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宝藏经卷第八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拘尸弥国辅相夫妇恶心于佛佛即化导得须陀洹缘

  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大力士化旷野群贼缘

  辅相闻法离欲缘

  尼乾子投火聚为佛所度缘

  五百白雁听法生天缘

  提婆达多放护财醉象欲害佛缘

  (九五)拘尸弥国辅相夫妇恶心于佛佛即化导得须陀洹缘

  佛在拘尸弥国。有辅相婆罗门。为人狂暴。动不以道。其妇邪谄。亦复无异。夫敕妇言。瞿昙沙门。在此国界。若其来者。闭门莫开。于一日中。如来忽然在其屋中。婆罗门妇。见已默然都不与语。佛便说言。汝婆罗门愚痴邪见。不信三宝。妇闻此语。极大嗔恚。自绝璎珞。著垢腻衣。在地而坐。夫从外来。问言。何以尔耶。答言。瞿昙沙门。骂辱于我。作如是言。汝婆罗门。邪见不信。夫言。且待明日。明日开门。以待佛来。于后日中。佛现出其家。婆罗门即捉利剑。而斫于佛。不能得著。见佛在虚空中。便自惭愧。五体投地。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来下受我忏悔。佛即来下。受其忏悔。为说法要。夫妇俱得须陀洹道。时诸比丘。闻佛降化如是恶人。各作此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佛告比丘言。非但今日。过去之时。亦曾调伏。比丘白言。不审过去调伏云何。佛言。昔迦尸国有王。名为恶受。极作非法。苦恼百姓。残贼无道。四远贾客。珍琦胜物。皆税夺取。不酬其直。由是之故。国中宝物。遂至大贵。诸人称传。恶名流布。尔时有鹦鹉王。在于林中。闻行路人说王之恶。即自思念。我虽是鸟。尚知其非。今当诣彼为说善道。彼王若闻我语。必作是言。彼鸟之王。犹有善言。奈何人王。为彼讥责。傥能改修。寻即高飞。至王园中。回翔下降。在一树上。值王夫人入园游观。于时鹦鹉。鼓翼嘤鸣。而语之言。王今暴虐无道之甚。残害万民。毒及鸟兽。含气嗷嗷。人畜愤结。呼嗟之音。周闻天下。夫人荷克。与王无异。民之父母。岂应如是。夫人闻已。嗔毒炽盛。此何小鸟。骂我溢口。遣人伺捕。尔时鹦鹉。不惊不畏。入捕者手。夫人得之。即用与王。王语鹦鹉。何以骂我。鹦鹉答言。说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骂也。时王问言。有何非法。答言。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问言。何等为七。答言。一者耽荒女色。不务贞正。二者嗜酒醉乱。不恤国事。三者贪著棋博。不修礼教。四者游猎杀生。都无慈心。五者好出恶言。初无善语。六者赋役谪罚。倍加常则。七者不以义理。劫夺民财。有此七事。能危王身。又有三事。倾败王国。王复问言。何谓三事。答言。一者亲近邪佞谄恶之人。二者不附贤圣。不受忠言。三者好伐他国。不养人民。此三不除。倾败之期。非旦则夕。夫为王者。率土归仰。王当如桥济渡万民。王当如秤亲疏皆平。王当如道不违圣踪。王者如日。普照世间。王者如月。与物清凉。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者如天覆盖一切。王者如地。载养万物。王者如火。为诸万民。烧除恶患。王者如水。润泽四方。应如过去转轮圣王。以十善道。教化众生。王闻其言。深自惭愧。鹦鹉之言。至诚至款。我为人王。所行无道。请遵其教。奉以为师。受修正行。尔时国内风教既行。恶名消灭。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无不欢喜。譬如牛王渡水。导者既正。从者亦正。尔时鹦鹉。我身是也。尔时迦尸国王恶受。今辅相是也。尔时夫人。辅相夫人是也。

  (九六)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佛在迦比罗卫国。入城乞食。到难陀舍。会值难陀与妇作妆香涂眉间。闻佛门中。欲出外看。妇共要言。出看如来。使我额上妆未干顷便还入来。难陀即出。见佛作礼。取钵向舍。盛食奉佛。佛不为取。过与阿难。阿难亦不为取。阿难语言。汝从谁得钵。还与本处。于是持钵。逐佛至尼拘屡精舍。佛即敕剃师。与难陀剃发。难陀不肯。怒拳而语剃发人言。迦毗罗卫一切人民。汝今尽可剃其发也。佛问剃发者。何以不剃。答言。畏故不敢为剃。佛共阿难。自至其边。难陀畏故。不敢不剃。虽得剃发。恒欲还家。佛常将行。不能得去。后于一日。次守房舍。而自欢喜。今真得便。可还家去。待佛众僧都去之后。我当还家。佛入城后。作是念言。当为汲水令满澡瓶。然后还归。寻时汲水。一瓶适满。一瓶复翻。如是经时。不能满瓶。便作是言。俱不可满。使诸比丘来还自汲。我今但著瓶屋中。而弃之去。即闭房门。适闭一扇。一扇复开。适闭一户。一户复开。更作是念。俱不可闭。且置而去。纵使失诸比丘衣物。我饶财宝。足有可偿。即出僧房。而自思惟。佛必从此来。我则从彼异道而去。佛知其意。亦异道来。遥见佛来。大树后藏。树神举树。在虚空中。露地而立。佛见难陀。将还精舍。而问之言。汝念妇耶。答言实念。即将难陀。向阿那波那山上。又问难陀。汝妇端政不。答言端政。山中有一老瞎猕猴。又复问言。汝妇孙陀利。面首端政。何如此猕猴也。难陀懊恼。便作念言。我妇端政人中少双。佛今何故。以我之妇。比此猕猴。佛复将至忉利天上。遍诸天宫。而共观看。见诸天子。与诸天女。共相娱乐。见一宫中。有五百天女。无有天子。来还问佛。佛言汝自往问。难陀往问言。诸宫殿中。尽有天子。此中何以独无天子。天女答言。阎浮提内。佛弟难陀。佛逼使出家。以出家因缘。命终当生于此天宫为我天子。难陀答言。即我身是。便欲即住。天女语言。我等是天。汝今是人。还舍人寿。更生此间。便可得住。便还佛所。以如上事具白世尊。佛语难陀。汝妇端政。何如天女。难陀答言。比彼天女。如瞎猕猴比于我妇。佛将难陀。还阎浮提。难陀为生天故。勤加持戒。阿难尔时。为说偈言。

  譬如羝羊斗  将前而更却

  汝为欲持戒  其事亦如是

  佛将难陀。复至地狱。见诸镬汤。悉皆煮人。唯见一镬炊沸空停。怪其所以。而来问佛。佛告之言。汝自往问。难陀即往。问狱卒言。诸镬尽皆煮治罪人。此镬何故空无所煮。答言。阎浮提内。有如来弟。名为难陀。以出家功德。当得生天。以欲罢道因缘之故。天寿命终。堕此地狱。是故我今炊镬而待。难陀恐怖。畏狱卒留。即作是言。南无佛陀。唯愿拥护。将我还至阎浮提内。佛语难陀。汝勤持戒。修汝天福。难陀答言。不用生天。唯愿我不堕此地狱。佛为说法。一七日中。成阿罗汉。诸比丘叹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佛言。非但今日。乃往过去亦复如是。诸比丘言。过去亦尔。其事云何。请为我说。佛言。昔迦尸国王。名曰满面。比提希国。有一淫女。端政殊妙。尔时二国。常相怨嫉。傍有佞臣。向迦尸王。叹说彼国有淫女端政世所希有。王闻是语。心生惑著。遣使从索。彼国不与。重遣使语。求暂相见。四五日间。还当发遣。时彼国王。约敕淫女。汝之姿态。所有伎能。好悉具备。使迦尸王惑著于汝。须臾之间。不能远离。即遣令去。经四五日。寻复唤言。欲设大祀。须得此女。暂还放来。后当更遣。迦尸王即遣归还。大祀已讫。遣使还索。答言。明日当遣。既至明日。亦复不遣。如是妄语。经历多日。王心惑著。单将数人。欲往彼国。诸臣劝谏。不肯受用。时仙人山中。有猕猴王。聪明博达。多有所知。其妇适死。取一雌猕猴。诸猕猴众。皆共嗔呵。此淫猕猴。众所共有。何缘独当。时猕猴王。将雌猕猴。走入迦尸国。投于王所。诸猕猴众。皆共追逐。既到城内。发屋坏墙。不可料理。迦尸国王。语猕猴王言。汝今何不以雌猕猴。还诸猕猴。猕猴王言。我妇死去。更复无妇。王今云何欲使我归。王语之言。今汝猕猴。破乱我国。那得不归。猕猴王言。此事不好耶。王答言不好。如是再三。王故言不好。猕猴王言。汝宫中有八万四千夫人。汝不爱乐。欲至敌国追逐淫女。我今无妇。唯取此一。汝言不好。一切万姓。视汝而活。为一淫女。云何捐弃。大王当知。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欲为不净。如彼屎聚。欲现外形。薄皮所覆。欲无返复。如屎涂毒蛇。欲如怨贼。诈亲附人。欲如假借。必当还归。欲为可恶。如厕生华。欲如疥疮。而向于火爬之转剧。欲如狗啮枯骨。涎唾共合。谓为有味。唇齿破尽。不知厌足。欲如渴人饮于碱水。逾增其渴。欲如段肉。众鸟竞逐。欲如鱼兽。贪味至死。其患甚大。尔时猕猴王者。我身是也。尔时王者。难陀是也。尔时淫女者。孙陀利是也。我于尔时。欲淤泥中拔出难陀。今亦拔其生死之苦。

  (九七)大力士化旷野群贼缘

  尔时佛在王舍城。于王舍城毗舍离二国中间。有五百群贼。频婆娑罗王。慈仁宽善。以恩法治世。不害物命。即出募言。谁能往化五百群盗。使不作贼。当重爵赏。时有一力士。来应王募。往彼旷野。绥化群贼。即能令其不复作贼。既能调伏作大城池。而安置之。渐渐聚集。多人依附。遂成大国。其国人民。各作是言。我等今者。蒙大力士养育之恩。便共聚集。作是言要。从今已后。新取妇者。先奉力士。即到力士所。语力士言。我等作要。新取妇者。奉上力士。为二事故。一者欲得好子使似力士。二者以报力士之恩。力士答言。何用是为。众人殷勤。即从其意。唯行此法。渐经多时。有一女人。不乐此事。于众人前。裸立小便。众皆呵言。汝无惭愧。云何妇女在众人前。而立小便。女人答言。女人还在女前而裸小便。有何等耻。一国都是女人。唯大力士是男子耳。若于彼前。应当惭愧。于汝等前。有何羞耻。从是众人。转相语言。此女所说。正是道理。时舍利弗目连。共将五百弟子。经旷野中过。力士知之。请二尊者并五百弟子。安置止宿。供给衣食。过三日后。国中人民。聚集作会。饮酒过醉。详共围绕大力士舍。以火焚烧。力士问言。何故如是。众人答曰。妇女初嫁。都经由汝。我等是人。不忍此事。故来烧汝。力士答言。我先不肯。汝等强尔。诸人不听。便烧使死。垂欲命终。发誓愿言。持我供养舍利弗目连功德因缘。生此旷野中。作大力鬼神。灭诸人等。作是语已。其命即断。便于旷野。作化生鬼。放大毒气。多杀人众。往至中间。有智之人。共求鬼言。汝今自杀无量人民。食肉不尽。唐使臭烂。愿听我等。杀诸牛马。日以一人。供给于汝。于是国中。皆共拔筹。人当一日。如是次第。到一长者拔须陀罗。须陀罗生一男儿。福德端政次应鬼食。长者念言。如来出世。拔济一切苦恼众生。唯愿世尊。救护我子今日之厄。佛在王舍城。知长者心。即便来向旷野鬼神宫殿中坐。旷野鬼神。来见世尊。极大嗔恚。而语佛言。沙门出去。佛便出去。鬼适入宫。佛复还入。如是三返。至第四过。佛不为出。鬼作此言。若不出者。使汝心颠倒。当捉汝脚掷恒河里。佛语之言。我不见世间若天魔梵有能捉我作如是者。旷野鬼言。如是如是。如来听我使问四事。当为我说。一者谁能渡驶流。二者谁能渡大海。三者谁能舍诸苦。四者谁能得清净。佛即答言。信能渡驶流。不放逸者能渡大海。精进能舍苦。智慧能得清净。闻是语已。即归依佛。为佛弟子。手捉小儿。著佛钵中。遂名小儿为旷野手。渐渐长大。佛为说法。得阿那含道。诸比丘言。世尊出世。甚为希有。如此大恶旷野鬼神。佛能降伏。作优婆塞。佛言。非但今日。过去世时。亦复曾于迦尸国比提醯国二国中间。有大旷野。有恶鬼名沙吒卢。断绝道路。一切人民。无得过者。有一商主。名曰师子。将五百商人。欲过此路。诸人恐怖。畏不可过。商主语言。慎莫怖畏。但从我后。于是前行。到于鬼所。而语鬼言。汝不闻我名耶。答言。我闻汝名。故来欲战。问言。汝何所能。即捉弓箭而射是鬼。五百放箭。皆没鬼腹。弓刀器仗。亦入鬼腹。直前拳打。拳复入去。以右手托。右手亦著。以右脚踏。右脚亦著。以左脚踏。左脚亦著。又以头打。头亦复著。鬼作偈言。

  汝以手脚及与头  一切诸物悉以著

  余人何物而不著

  商主说偈而答言。

  我今手足及以头  一切财钱及刀仗

  唯有精进不著汝  精进若当不休息

  与汝斗诤终不废  我今精进不休息

  终不于汝生怖畏

  时鬼答言。今为汝等故。五百贾客。尽皆放去。尔时师子。我身是也。尔时沙吒卢。旷野鬼是也。

  (九八)辅相闻法离欲缘

  佛在王舍城。频婆娑罗有大辅相。数共其王。往至佛所。而听如来说离欲法。后于妇所。不大往返。妇生恶心。推求毒药。著饮食中。请佛欲与。夫觉其妇有怀恶意。从索饮食。妇不肯与。更与异食。佛已来至。夫白佛言。此食不可食。佛言。何以不可食。答言有毒。佛言世间有毒。不过三毒。我尚消除。有何小毒能中伤我。佛即食其食。都无有异。时辅相妇。便生信心。佛为说法。夫妇二人。得须陀洹道。诸比丘等。叹未曾有。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世。亦曾化彼。昔迦尸国王。有一智臣。名比图醯。常以道法。辅相国王。及诸群臣。悉使修善。时有龙王。名曰明相。数数往来比图醯所。听受法言。亦于其妇。往返希简。龙妇嗔恚。而作是言。得比图醯心祀火。得血而饮。然后可活。时有夜叉鬼。与此龙王并及其妇。往返亲善。闻龙妇语。便即答言。我能得之。于龙妇边。担如意珠。现作贾客。往诣迦尸国。至于王边共王樗蒲。赌如意珠。王以国土库藏比图醯等。复作一分。以对其珠。夜叉得胜。求不用其国土库藏。单取比图醯。以珠与王。王问比图醯。为欲去不。答言欲去。夜叉将去。比图醯问夜叉言。索我来者。有何意故。夜叉不答。如是殷勤。更问不已。便语之言。龙王夫人。欲得汝心。以祀于火。欲得汝血。而用饮之。比图醯言。若其杀我。担心血去。一切之人。心血一种。知是谁许。汝今莫杀我。为将我去。须我心者。欲得我智。须我血者。欲得我法。闻此语已。夜叉心念。实是智人。即将至龙所。龙见欢喜。即为说法。龙王夫妇。及诸眷属。生敬信心。尽受五戒。并夜叉众。亦受五戒。尔时阎浮提龙与夜叉。大赍珍宝。送比图醯。比图醯得是珍宝。用上于王。并与人民。于是阎浮提人。及龙鬼。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尔时比图醯者。我身是也。尔时明相龙王者。善见辅相是也。尔时龙妇者。辅相妇是也。尔时王者。舍利弗是也。尔时夜叉者。目连是也。

  (九九)尼乾子投火聚为佛所度缘

  佛在舍卫国。尔时如来降化外道邪见六师。及其眷属。悉使破尽。五百尼干作是念言。我等徒众。都破散尽。不如烧身早就后世。即集薪草。便欲烧身。如来大悲。欲拔彼苦。使火不然。佛在其边。入火光三昧。诸尼乾子。见大火聚。心生欢喜。而作是言。我等不须然火。皆共投中。既到火里。身体清凉。极大快乐。见佛在中。倍复庆悦。求欲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已落。法服在身。佛为说法。得阿罗汉。诸比丘言。希有世尊。乃能拔此尼乾子等自烧之苦。使得罗汉。佛言。非但今日。往昔之时。舍卫国中。有五百贾客。入海采宝。时有商主。名比舍佉。将诸商众。顺风而往。即到宝所。集著船上。诸贾客辈。贪取珍宝。船上极重。时比舍佉。语诸商贾言。莫重著宝。丧汝身命。时诸贾客。不用其言。宁共宝死。不能减却。商主即以船宝。投著水中。上诸贾客。著已船上。是诸宝船。都没于海。海神见是商主能舍珍宝救诸商贾。心生欢喜。取是商主所弃珍宝。担飞在前。既得出海。以还商主。诸商人言。我等何为。不于宝所即自并命。见是苦恼。时比舍佉。深生悲愍。所得珍宝。悉亦分与。便修外道出家之法。得五神通。诸商人言。如此大士。不贪财宝。自修其志。得大利益。我等应学。各舍珍宝。向仙人所。修习其法。皆获五通。尔时比舍佉者。我身是也。尔时五百贾客。五百尼乾子是。

  (一○○)五百白雁听法生天缘

  佛在舍卫国。尔时般遮罗国。以五百白雁。献波斯匿王。波斯匿王。送著只桓精舍。众僧食时。人人乞食。雁见僧聚。来在前立。佛以一音说法。众生各得随类受解。当时群雁。亦解佛语。闻法欢喜。鸣声相和。还于池水。后毛羽转长。飞至余处。猎师以网。都覆杀之。当网著时。一雁作声。诸雁皆和。谓听法时声。乘是善心。生忉利天。生天之法。法有三念。一者念本所从来。二者念定生何处。三者念先作何业得来生天。便自思惟。自见宿因。更无余善。唯佛僧边听法。作是念已。五百天子。即时来下。在如来边。佛为说法。悉得须陀洹。波斯匿王。遇到佛所。常见五百雁罗列佛前。是日不见。便问佛言。此中诸雁。回何处去。佛言欲见诸雁耶。王言欲见。佛言先雁飞去他处。为猎师所杀。命终生天。今此五百诸天子等。著好天冠。端政殊特者是。今日听法。皆得须陀洹。王问佛言。此诸群雁。以何业缘。堕于畜生。命终生天。今日得道。佛言。昔迦叶佛时。五百女人。尽共受戒。用心不坚。毁所受戒。犯戒因缘。堕畜生中。作此雁身。以受戒故。得值如来。闻法获道。以雁身中听法因缘。生于天上。

  (一○一)提婆达多放护财醉象欲害佛缘

  佛在王舍城。尔时提婆达多。放护财醉象欲得害佛。五百罗汉。皆飞虚空。唯有阿难。独在佛后。佛时举右手。护财白象。见五百师子。象时恐怖。即便调顺。五百比丘。尽弃佛去。唯有阿难。在于佛后。佛言非但今日。过去亦尔。昔迦尸国。有五百雁。共为群侣。尔时雁王。名曰赖吒。雁王有臣。名曰素摩。时此雁王。为猎者捕得。五百群雁。皆弃飞去。唯有素摩。随逐不舍。语猎师言。请放我王。我于今日。以身代之。猎师不听。遂以雁王。献梵摩曜王。王问雁王。为安隐不。雁王答言。蒙王大恩。得王清水。又得好草。以活性命。得常平安。在国土住。唯愿大王。放一切雁。使无所畏。五百群雁。在王殿上。空中作声。时王问言。此是何雁。雁王答言。是我眷属。王即施无畏。内外宣令。不听杀雁。雁王白王言。今当以正法治国。世间无常。如四方山。譬如东方大山。上无边际。一时来至。南西北方。亦复如是。磨碎世间。一切众生。及与人鬼。悉皆微灭。无可逃避。无可恃怙。不可救济。当于尔时。何所恃赖。惟念如是。宜应慈心普育一切。修行正法。作诸功德。大王当知。一切富贵。皆为衰灭之所摧碎。四方而至。为归丧失。一切强壮。又有诸病。从四方来。破灭强健。一切壮年。有病羸山。从四方来。破坏壮年。一切有命。有大死山。四方而来。坏灭生命。如是四山。一切共有。天龙人鬼有生之类。无得免者。以此义故。常修慈心。勤行正法。若能尔者。死时不悔。心不悔故。得生善处。必遇贤圣。得遇贤圣。得脱生死。王问素摩。何以默然。素摩答言。今雁王人王。二王共语。若当参言。非是仪礼。便无上下恭恪之心。王言实是希有。汝为雁身。能行如是忠臣之节。人所不及。能以身命。代于雁王。又复谦顺。不参言说。如汝雁王。君臣之义。世所希有。悉与金铔瑕。约其头际。以好白绢。著雁王首。而发遣之言曰。往时为我说善法。即便放去。

  尔时雁王。我身是也。尔时素摩。阿难是也。尔时人王。我父王净饭王是也。尔时猎师。提婆达多是。

    杂宝藏经卷第八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佚名
  叙东方大同学案·太虚
  苦行品第十七·佚名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印光
  六道集卷一·弘赞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三·怀感
  卷第一百七·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三·佚名
  折疑论卷第五·佚名
  卷第四十五·霁仑超永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少室六门·菩提达磨
  第二 罗陀相应·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五·静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程过·唐圭璋

      过字观过。   昭君怨   试问愁来何处。门外山无重数。芳草不知人。翠连云。   欲看不忍重看。心事只堪肠断。肠断宿孤村。雨昏昏。   满江红   梅   春欲来时,长是与、江梅花约。又还向、竹林疏处,一枝

  • 第三折·郑光祖

    (正旦同田能,净合眼虎跚马儿领卒子打旗号上)(正旦云)妾身无盐女是也。颇奈秦姬辇无礼,调各国名将,合兵一处,要与俺齐国交战。凭着我神机妙策,量他到那里也!(唱) 【越调】【斗鹌鹑】则我这阵布奎星,旗分箕尾,暗置虚危,明排翼壁

  • 卷1 ·佚名

    哀谦 句 时人不识田园乐,只羡相如驷马归。 艾丑 登立鱼山 杳杳灵岩洞府深,有人岩下振潮音。 龙天耸听生欢喜,留得神鱼立到今。 艾可叔 次韵赵绣使题金鳌稳处 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 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

  • 嵗时杂咏巻二十·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端午【古诗】五日望采拾 王 筠裁缝逗早夏防畵守初晨绡纨既妍媚脂粉亦香新长丝衣良节命缕应嘉辰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含娇起斜眄敛笑动防嚬献珰系洛浦怀佩似江滨须待恩光接中夜奉

  •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范晔

    皇甫规 张奂 段颎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民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

  • 列传第五十二 陈寿 王长文 虞溥 司马彪 王隐 虞预 孙盛 干宝邓粲 谢沉 习凿齿 徐广·房玄龄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沈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

  • 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沈约

    阿柴虏吐谷浑,辽东鲜卑也。父弈洛韩,有二子,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若洛廆别为慕容氏,浑庶长,廆正嫡。父在时,分七百户与浑。浑与廆二部俱牧马,马斗相伤,廆怒,遣信谓浑曰:“先公处分,与兄异部,牧马何不相远,而致斗争相伤?”浑曰:“马

  • 列传三·薛居正

    王周,魏州人。少勇健,从军事唐庄宗、明宗,稍迁裨校,以战功累历郡守。晋天福初,范延光叛于魏州,周从杨光远攻降之,安重荣以镇州叛,从杜重威讨平之,以功授贝州节度使。岁余,移镇泾州。先是,前帅张彦泽在任苛虐,部民逃者五千余户,及下

  • 补编一·佚名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紧要宜毖近患而豫远谋摺(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军机处密寄署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上谕(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筹备台湾防务摺(光绪十年正月初四日到)福州将军穆图

  • 世家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二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高宗二。○(辛卯)十八年夏四月旱。五月丙戌朔以久旱赦中外罪囚。戊子再雩。六月丙辰朔王如奉恩寺。秋八月丙子幸王轮寺。壬午蒙古元帅撒

  • 陈钢传·张廷玉

    陈钢,字坚远,应天人。成化元年(1465),乡试中举,授黔阳知县。楚地民俗,守丧期间好击鼓歌舞,陈钢教他们唱古代哀歌,民俗渐度。县城位于沅、湘两江汇合之处,多次决堤,毁坏房屋。钢募人采石筑堤千余丈,防止了水患。南山崖官道数里窄

  •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吕思勉

    中国和外国的交通,也有好几千年了。虽然彼此接触,总不能无相互的影响,然而从没有能使我国内部的组织,都因之而起变化的。其有之,则自近世的中欧交通始。这其间固然有种种的关系,然而其最主要的,还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东西文化

  • 既夕礼·佚名

    夕哭后,有司向丧主请示启殡的日期和时间,并告之宾客。次日早上起来,在祖庙门外设好盥盆。陈放三只鼎,都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一样,东边所设祭席也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相同。尸床设在堂下东西两阶之间。两支火烛点燃后置于

  • 第一品 蕴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五蕴者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此中,如何为色蕴耶?即诸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括此于一聚,总说为色蕴。此中,如何为过去色耶?即所有色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

  • 驴皮记·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巴尔扎克著。作于1831年。出身破落贵族的青年拉法埃尔,本想用诚实写作的方法在生活中找到出路。后结识了巴黎最时髦的女人福多拉,陷入情网而又遭遗弃,于是变得沉沦、放荡起来。正在这时,他偶然得到近东古国

  • 天演论·赫胥黎

    近代严复所译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前半部。分两卷,三十三篇。1897年译成,在天津《国闻报》增刊《国闻汇编》连载,次年正式出版。1931年收入商务印书馆《严译名著丛刊》。十几年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

  • 名山诗话·钱振锽

    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此书一卷,七十三则,上自《诗经》、《楚辞》,下迄钱谦益、袁枚,皆有所道及。然作学究之陋语多,谙诗道之行话少,如反复一“实”字,先谓:“君子之言,真实不妄,诗虽小道,亦言语之一种,多为不实之言,徒为人所轻

  • 窦氏联珠集·褚藏言

    五卷。唐褚藏言辑。褚藏言江西人,事迹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年间在世。此集收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每人一卷,共一百首。每卷各有小序,详其始末。窦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窦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