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六

  徽宗皇帝

  当十钱

  崇宁二年二月庚午,初令陕西铸折十铜钱并夹锡钱。左仆射蔡京奏:『据陕西转运使许天启申送到新铸铜铁钱样,已降指挥:铜钱于岁终,须管铸钱三十万贯;铁钱铸二百万贯。自来铸钱张官置吏,招刺军兵,所费不少,而军兵之役,最为辛苦。官得至薄,率三钱得一钱之利。盖是久矣[1]。擘画今陕西、河中府等处,民间私铸最多,召募私铸人令赴官,充铸钱工匠,广为营屋,许其一家之人在营居止,不必限其出入,官给物料,尽其一家人力鼓铸,计其工直,率十分中支若干分数充其工价,又可收私铸人在官。盖昔人招天下亡命即山铸钱之意。欲令许天启相度,疾速准此施行,仍与旧来军工相兼鼓铸。今来所铸铜钱,陕西、四川、河东系铁钱地分,更不得行使外,诸路并令折十行用。其钱惟令陕西铁钱地分铸造,却于铜钱地分行使,贵绝私铸之患。如有私铸,并以一文计小钱十科罪。又陕西铜钱至重,每一钱当铁钱三或四。今夹锡铸造,样制精好,欲一钱当铜钱二支用,令许天启相度,依此施行。』从之。

  九月癸卯,尚书省言:『提举陕西铸钱许天启起第一运乌背折十铜钱五千缗至京,乞自禁中先用,然后颁之四方。』从之。

  十月戊申,尚书省言:『乞降当十钱样于天下。』诏各降一千,分布晓示,使人识认,有司觉察,如稍异,许越诉,论如和钱法,以钱计赏。甲戌,诏改折二、折十钱并作当二、当十钱称呼。

  十一月癸卯,初令江、池、饶、建、舒、睦、衡、鄂州八钱监依陕西样铸当十钱。江淮、荆浙等二路发运司言:『自熙宁以来,鼓铸当二大钱盛行民间,而于条不许起发上京,以故目今诸州军官库见管当二钱甚多。乞将当二大钱改铸造当十大钱,四文可得三文,约四十万贯,寔计三百万贯。工部欲依所乞,仍依陕西见铸钱样,于钱背铸「十」字,以示所当小平之数。其当二铜钱更不鼓铸。』从之。

  三年正月戊子,诏:『江、池、饶、建州罢铸小平钱及当五钱,并依陕西当十大钱样制、模规、大小、轻重,次第改铸当十大钱。』

  戊戌,诏:『江淮荆浙等路所管当二钱尽拘收,改铸当十大钱。癸卯,诏京城外置钱监,并复徐州宝丰监、卫州黎阳监并改铸当十大钱,其当二限一年更不行使。』

  四月丙寅,户部言:『舒、衡、睦、鄂、韶、梧州六监,岁铸小钱共额一百五十三万,内韶州从来专充岑水买铜本钱,余五监以给本路常用。今欲并行改铸当十钱,除一切费用外,可得见钱四百八十万五千余贯,以助本部经费。仍自崇宁四年力始。』诏从所乞。

  四年四月癸酉,尚书省言:『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十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一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十钱重三两。』诏颁样于诸路,仍令赤仄乌背,字画分明。

  六月丙寅,尚书省言:『访闻东南诸路盗铸当十钱,率以船筏于江海内鼓铸,当职官全不究心,纵奸容恶,理须别行措置。除广南、福建地里遥远,其当十钱逐路今后更不行,使旧有者限一月具数,经官验非私铸,听官司因事受纳,转运使兑换,于别路行使。余东南诸路,乞依画一措置。』从之。

  七月丁巳,尚书省言:『广南、福建路最系产铜去处,已降朝旨,逐路更不行使当十钱,其本路自合铸小平钱外,有所合应副上供及起发、往行使当十钱路,钱数并合依旧铸当十钱,乞专委逐路转运判官措置。』从之。

  十一月丙辰,尚书省言:『私铸当十钱利重,不能禁,深虑民间物重钱滥。乞荆湖南北、江南东西、两浙路并改作当五钱。旧当二钱依旧。又虑冒法运入东北,宜以江为界。』从之。

  五年正月甲辰,尚书省言:『两浙路官司弛废,纵容从民间尽将小平钱销铸当十钱,致民间小钱数少,买卖阻滞,深为非便。』诏两浙路将应上供小平钱并兑诸官司,御书『通宝』、『当十重宝』、『当五大钱』,上供赴京。其小平钱,仰留充本路买卖给散,仍仰本路钱监疾速依旧铸小平钱行用。丙午,尚书省言:『通宝、当十钱,东南私铸甚多,民间买卖阻滞。其荆湖、两浙、江南、淮南路已降指挥,并改作当五行使。尚虑民间盗铸不已,其当十钱并行罢铸。其已在官私当十钱,依已降指挥行用外,所有铸当十钱监,并仰铸小平钱。』从之。己酉,诏:『诸路铸铜钱监,可将逐监工料计定,分为十分,自崇宁五年为始,内八分铸小平钱,二分铸当十钱』。乙卯,尚书省言:『契勘元降指挥:正月十三日、十六日改铸当十钱去处,上系江、池、饶、建、韶州已上供路分,窃虑诸路疑惑,今欲依下项:一、江、池、饶、建、韶州,仰将逐监合得铜料,以十分为率,八分铸小平钱,一分铸当十、通宝,并依条限起发上供。内韶州止系二分当十钱上供,小平钱充本路买铜等支用。一、广南、荆湖路,除已降指挥铸夹锡钱行使外,并许用逐路合得铜料兼铸小平钱支使。一、除广南、荆湖路兼铸夹锡钱行使外,其非上供路分旧钱监去处,并依旧铸小平钱支使。一、广南、福建、两浙、荆湖、淮南路用当二钱改铸当十钱指挥更不施行。其京畿、三路、京东、京西路,并各依元降指挥。一、勘会江淮、荆浙路小平钱稍阙,民间以拣选私铸钱太急,及见行便认样制,及许人告陈等,罪赏严紧,致当五钱未得通行。盖缘元初铸造诸监样制不一,今来难于拣辨。窃虑枉陷平民,悉遭刑罚,欲令逐路州县量行拣选,如大段轻小,即不得行用。』并从之。壬戌,诏:『近降指挥。铸当十钱监并依旧改铸小平钱,所有先降指挥计定工料分数内,二分铸当十钱指挥更不施行。』

  二月甲子,诏荆湖、江南、两浙、淮南路重宝钱作当三,在京、京东、京畿、京西、河北、河东、陕西、熙河作当五行使。通宝钱所铸未多,在官者并随处封桩,在民间者小平钱纳换。』乙亥,尚书省言:『检会今年正月二十二日朝旨,广南、江南、福建、两浙、荆湖、淮南路用当二钱改当十钱指挥更不施行。正月二十九日朝旨,创制当十钱监,罢铸当十钱,可令就见物料改铸小平钱,候了日,分拨结绝前项朝旨,罢铸当十钱,将见在物料改铸小平钱,止为见在铜锡料,其当二钱自合依旧行使,窃虑逐路疑惑,却将当二钱改铸小平钱。』诏令工部疾速依详上件事理申明行下。丙子,蔡京罢相。是春,监察御史沈畸言:『臣闻小钱之便于民间也久矣,未有知其所由来也。古者军兴,锡赏不继,或以一当百,或以一当千,此权时之宜,岂可行于太平无事之日哉?谁为当十之议?不知事有召祸,法有起奸,游手之民,一朝鼓铸,无故有数倍之恩,何惮而不为?虽日斩之,其势不可遏也。往往鼓铸,不独闾巷细民,而多出于富民、士大夫之家,未期岁,而东南之小钱尽矣。钱轻则物重,物重则贫下之民愈困,此盗贼之所由起也。夫使民嗷嗷然,日望朝廷改法,此岂经久计哉?伏乞睿聪详酌,速赐寝罢。』

  五月丁酉,左正言詹丕远进对,论当十钱。上曰:『当十并行,本以便民,今却反为民害如此。非卿有陈,朕不知也。便直欲改作当三亦不难,只远方客人有积货钜万以上者,陡镌之,不无胥怨否?』丕远曰:『陛下行法要改,则草薙而禽弥之。或圣虑哀矜,耻一夫不获,欲且改从当五亦可。』上慨然曰:『终痛革之者,犹谓以利不以义。』丕远对:『安石岂好利者?秉政许多,有尚及茶监榷取。京引用匪人,贻害无穷,岂可比安石?』上曰:『京失京失!与其有聚歛之臣,宁有盗臣?听此等人语言,不为国家久长计。人臣事君以利,只此便可见京相业!天启待行遣。』(天启盖创为当十钱者)

  六月乙亥,诏:『官所铸当十钱,已令诸路以小钞换易其私钱。若不立法,使尽归官,须冒法私用,陷民深刑,朕所悯焉。可令亦限一季内,细当计铜价加二分,以小钞还之。如或隐藏不换,以私有法论。』

  七月壬辰[2],诏:『已降指挥:当十钱行于三路,余路以小钞换易。若能悉力遵行,不致违戾,公私俱弊。深虑内怀顾望,沮坏灭裂,有害良法。可依下项:一、小钞与钱相为轻重。法行之初,虑民间未信,或有违慢欺弊,或奸猾强抑买卖,并觉察施行。一、当十钱在京已听行用,其畿内自合行使,所有检点公据,并依京城法先次申明,行下畿内,纳给当十钱换少钞指挥更不施行。』己亥,诏近当十钱指挥可依下项[3]:一、民间纳当十钱请钞者,访闻官私惮于书造,止给一贯小钞,致细民难于分擘行用。应以一贯请一百文小钞,十缗以下者听从便。一、当十钱许京师与陕西、河北、河东行用。陕西不与府界连接,虑未至通快,可令郑州、西京亦许行用,并依前后条制施行。』辛亥,诏:『已降指挥:当十钱给以小钞,候铸到小平钱,渐次归还。可令东南钱监额外增铸小平钱封桩,以备将来给还之用,疾速措置施行。』壬子,诏:『当十钱法系御前处分,若有人怀奸乱议,沮坏已行之令者,当寘典刑。』

  十月丁丑,诏:『访闻当十钱私钱甚多,盖是官司禁戢不谨,公然容纵,物价暴长,细民不易。可依下项:一、外路私钱,可计小平钱三文足,以小钞换易入官。欲依中卖铜价者听。一、在京官司出纳,并以大钱、小钱中半支给。民间买卖一贯以上,亦中半行用,或分数用大钱、小平钱者听,各不得减三分以上。一贯以下大小钱行用,听从便。一、在京私铸,窃虑官司既行,拣选小薄粗恶私钱不行,致误纳官。其行用私钱,自合有罪,可与免放,仰于榷货务计小平钱四文足,换纳私大钱一文,依外路给小钞。或愿支度牒,并东北盐钞者听。』

  十二月壬戌,中大夫、龙图阁待制、知苏州蹇序辰落职、提举洞霄宫,以序辰容纵私铸,本州市肆所用皆私铸小钱,已差官前去制勘故也。辛未,臣僚上言:『访闻得两浙盗铸之奸,因州县容纵,不严禁戢,间有告获,又置不问。部使者怀私观望,不时举发,以至私钱盈积,散流民间,延袤江淮,充满畿甸。诏转运使孙虞丁、判官胡璞、提点刑狱马■〖土召〗等并放罢。』癸酉,监察御史张茂直言:『被旨体量沿汴知县、佐官容纵当十钱之人具名闻奏,续又被旨体量淮浙监司及措置止绝私铸盗贩,救京畿三路钱法之弊者。臣契勘今年六月十一日敕:当十钱可于京师、陕西、河东、河北行用,余路不行,并限一季,于州、县、镇、寨送纳,当日给小钞还之。又准八月十九日勅:诸路纳换当十钱,限今来指挥到日,展限两月,臣今体访得民间所有当十、当五、当三钱尚自靳惜,多不赴官送纳请钞,往往衷私就小钱贱价博易,以致转贩入京畿、三路,或只依旧收藏在家。若以一州一县计之,为数不少。近蒙颁降觉察搜检,朝旨甚严。体量监司、知县、佐官,民间为见指挥紧急,虽欲赴官纳换小钱,然已限满,不敢将出,致有抛弃江河,无所顾藉。臣契勘元符勅并今年六月十六日续降朝旨:私钱隐藏不换,以私有法论,并博易罪赏,并止为私钱立法。所有官铸当十、当五、当三钱,若限满隐藏不纳,或衷私以小钱博易,即未有立定条法。若不擘画,窃虑盗贩滋多,愈难禁止。伏望圣慈详酌,更赐量展日限,下不行使路分,许依元降指挥纳换小钱。如内有私钱,即依旧支给铜价,仍令州、县、镇、寨、廂巡、村保递相觉察,必使尽归官府。如限满依前不纳换,或限内博易般贩,除私钱自依元降勅条外,官钱虽未入行使路分,亦乞比类私钱法严立罪赏,许人告捕。庶使贪利之徒有所畏惧,而盗贩之弊,自此息矣。』诏:『已降指挥:私当十钱,展限一季,限内不纳入官,依私铸法外,官铸当十钱亦准此。』甲申[4],诏:『访闻福建路民间尚敢私铸当十钱,转入淮浙及京东路,迤逦般至行使地分,有害钱法[5],显是逐路监司并不究心断绝。令福建、淮浙转运、提刑司依京东,专委王旉措置,应于州县及捕盗官司,将前后所降条法格式多出文榜,召人告捕,仍常切往来巡察收捉,不得少有透漏[6]。』

  大观元年正月甲午[7],蔡京复相。丁未,尚书省言:『勘会外路当十等钱,诏不行使路分民间私有当十、当五、当三钱,并限今来指挥致到日,限一月纳换。除官铸钱以小钞给还外,其私铸钱,计小平钱三文足,或愿依中卖铜价者听,并以小钞给之,如限满不纳入官,或限内私相交易者,依私有钱法施行。』

  二月甲子,诏:『淮南、两浙应私铸钱,限一季首纳。限满不首,并依私钱法。其纳到私钱,并许发赴京畿钱监,改铸御书当十钱。』

  三月甲午,御笔:『比因改元,更铸大观通宝钱,当崇宁通宝兼行,即无更改虑,致奸人乘兹改铸,造言摇众。可申明行下,俾民听毋惑。』监察御史张茂直奏:『体量得两浙路容纵私铸小平钱起于苏州。自去年六月不行使当三钱,立限令民间赴官纳换,其知州蹇序辰并不用心拘催,其本路转运副使孙虞丁等并不检点按治。』诏蹇序辰先次勒停,孙虞丁等并先次依冲替人例施行。

  四月壬戌,诏:『江北昨铸夹锡当五钱,其样制大小类当十铜钱。若或用行,奸民趋利,染为铜色,私作当十,难于检察,宜改铸当二。自今可令计备物料,广铸当二,以足一路之费。』

  六月乙未,诏不行使当十钱路分,限半年听民首纳私钱。

  七月丙午,诏江东、福建路监司督州县巡捕官,于两界首及相接处捕逐贩私铸当十钱人行使路分者。容纵失察,并当加等责罚。臣僚上言:『苏州坏钱法始于蔡渭,成于序辰,二人之罪惟均,而小平钱之害又出序辰。渭除名勒停,送蔡州羁管,而序辰止降三官,安居善郡。罪同罚异,士论咸疑。』诏蹇序辰责授单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癸丑,臣僚上言:『伏见侍御史沈畸罢苏州制勘事,于沿路听候指挥。窃为惟畸为耳目之官,不能尽公究寡,奏牍语言,自为同异,无以副朝廷任使之意。』又言:『沈畸去春尝上封事,疵毁朝廷法度,意在迎合大臣。其怀奸异意之心可见也。』诏:『宣德郎沈畸特降两官,仍展四年磨勘,令吏部与远小处监当差遣。』

  方勺《泊宅编》:崇宁更法,以一当十。小民嗜利亡命,犯法者纷纷。或捕得数大缶,诬以枢密章楶之子綎之所铸也。初遣监察御吏张茂直就平江鞫之,案上,綎不伏,再遣侍御史沈畸。既至,系者已数百人,尽释之。阅寔以闻。时宰大怒,别遣官锻炼,竟坐刺配、籍没其家。沈畸既得罪,归乡以死。张再迁,亦不显。令三十年间,沈氏有子登科,张氏不复振矣。

  九月丁亥,诏:『合铸当十铜钱路分,每文重三钱,令崇宁监疾速铸样,并锡母申纳尚书省颁降,余依已降指挥。』丙申,诏东南依已降分数指挥,铸小平钱。崇宁监只铸当十钱。刑部奏苏州重行制勘所勘到承奉郎、西安州签判章綎盗铸事。诏章綎除名勒停、刺面配沙门岛。

  二年正月癸酉,诏:『当十钱与小平钱,官库并合中半支遣。访闻近日支遣当十钱数少,虑日后大钱渐少[8],阻碍中半支遗指挥。可令江、池、饶州上供钱监,将合铸小平钱所得铜料,依旧样制,并铸当十钱起发上供[9]。余监依旧。』

  三月辛未,诏:『不行使当十、当五、当三钱路分,将朝廷封桩及提举司当十、当五、当三钱,并限一月起发赴大观库,据数拨还。』

  八月庚辰,河北西路提点刑狱许良肱、张叔元、转运判官张翚各降一官,坐失于禁戢本路小民以药染擦夹锡钱如铜色,与当十钱混淆故也。

  三年二月庚子,臣僚上言:『伏见降授朝请大夫、知和州胡师文昨为发运使,独御建议[10],将当二铜钱改铸当十铜钱。自古积山之利,以铜铸钱,不闻以钱铸钱。当二钱法,与小平钱轻重相等,故私铸不禁而自止,民间便之,此神宗皇帝之良法也。师文谄奉大臣,妄乱变,更将已行当二钱毁而改铸,识者痛心。』诏胡师文提举万寿观。

  六月丁丑,蔡京为太师、中太一宫使。内降札子:『大观钱法令旧文:诸当十钱,在京、京畿、四辅、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路并许行使,河北缘边登、莱、潍、密州缘海镇城寨堡及四榷场不在行使之限。今增入下项:诸当十钱在京、京畿、四辅、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路并许行使,河北缘边州、军、县、镇、城、寨、堡及四榷场并登、莱、潍、密等州、缘海县、镇、城、寨、堡等,并不在行使之限。』

  九月庚戌,诏广南东路英、连等六州铸钱院只铸夹锡并小平钱,更不兼铸当十钱。

  四年正月癸卯,诏:『钱与物同,少则贵,多则贱。当十钱法行之方定,今铸不绝,源源而来。钱数既多,法随而弊。私铸复兴,混淆无别。其法必坏,非长久之术。旧铸钱监,并依旧额,止鼓铸小平钱。其后降指挥改铸当十钱数等并罢。京畿大观东监亦闻无物料,可罢,新置河东、河北、陕西诸监鼓铸当十铜钱、夹锡钱可罢铸当十铜钱外,仍尚书省取索。如新边无铁炭不可鼓铸去处,相度减罢外,有合存留者,拟定将上取旨。恐愚俗无知,将谓不行当十钱,乱有鼓惑群听,仍令开封府立法行下。』

  二月壬辰,诏当十钱已降指挥罢铸,其河东等路见铸造夹锡铁钱,亦依此施行。其余路并依此。』

  六月乙亥,张商英拜相。

  七月己未,张商英言:『当十钱自唐以来,为害甚明。行之于今,尤见窒碍。盖小平钱出门,有限有禁,故四方客旅、物货交易,得钱者必入中来盐钞,收买官告、度牒,而余钱又流布在街市小民间,故官私内外,交相利养。自当十钱行,一夫负八十千,小车载四百千。钱既为轻赍之物,则告牒难售,盐钞非操虚钱,布得实价则难行[11],重轻之势然也。今欲权于内库并密院、诸司借支,应干封桩金银物帛并盐铁等,下令以当十钱盗铸伪滥害法限年更不行用。今民间尽所有,于所在州军送纳,每十贯官支金银物帛四贯文。择其伪铸者,送近便改铸小平钱;存其如样者,俟纳钱足十贯,作三贯文,各拨还元借处,然后京城作旧钱禁施行,乃可议榷货通商钞法。』

  此据《初草》七月二十二日张商英进呈《再论钱法之弊》,今全录。《初草》盖因商英家所供文字,今史院已不可寻矣。八月四日,商英又论『令下五十日而犹未大孚』,恐此奏不在十月二十二日,必在已前矣。须细考之。蔡絛《史补》:国朝铸钱,沿袭五代及南唐故事,岁铸之额日增。至庆历、元丰间为最盛。铜、铁钱岁无虑三百万贯。及元祐、绍圣而废弛,崇宁初,则已不及祖宗之数多矣。鲁公秉政,思复旧额,以铜少,终不能得。考夫古人之训,子母相权之说,因作大钱,以一当十。至大观,上又为亲书钱文焉。盖昔者鼓冶,凡物料、工火之费,铸一钱独十,得息者一二,而赡官吏、运铜铁悉在外也。苟稍加工,则费一钱之用,始能成一钱。而当十钱者其重二钱,加以铸三钱之费,则制作极精妙,乃得大钱一,是十得息四矣。始亦通流,又以其精致,人爱重之。然利之所在,故多有盗铸。如东南盗铸,其私钱既锲薄,且制作粗恶,遂以猥多成弊。大观三年,鲁公既罢,朝议改为当二、当三,则折阅备焉。虽县官,亦不能铸矣,而大钱遂废。初议改当三也,宰执争辇钱而市黄金。在都金银铺未知之,不两月命下,时传为讪笑。

  八月庚午,张商英言:『陛下奋发英断,慨然欲救钱轻物重之弊。一旦发德音,下明诏,捐弃帑藏数千万缗,钱宝改当十为当三。令下之日,中外欢呼,万口一舌。历考史策,自二帝、三王以来,未见如此之举也。然而奸邪之在内者,密唱其说曰:「不久必复旧,可畜以待也。」奸邪之在外者晓民以掠美曰:「当三则亏汝,当七则折中矣。」是以小民听而和之。令出五十日,而犹未大孚也。伏望陛下固志不移,使正议卒行,奸邪愧服,而渐消其凶悍不平之气。』

  政和元年五月丁卯,降札子:『累据臣僚上言钱法之弊,内一项,其当十钱官铸例重三钱,私铸率皆锲薄沙蜡。既作当十钱行使,即有虚钱,几及两倍,遂致物价高。奸民冒禁,公私受弊,首尾十年。若不别行措置,显见盗铸不息,为害滋多。其官司见在当十钱宝,可自今来指挥到日,并作当三,依旧地分行使,以为定制。虽公私稍有折阅,行之既久,物价自平,岂不为利?』戊辰,手诏:『自我祖宗用十钱为两之制,法度一定,人心作孚,百五十年,天下蒙利。比者建议之臣不深计利病轻于变法,行之数年,钱益轻,物益重,公私受害,不可胜言。朕咨询群议,博采众言,皆愿改更,以平物价。今朝廷内外府库,无虑数千万缗。议者或谓折阅数多,有亏邦计。朕念为民父母,倘可以救弊,便安元元,府库之捐,又何爱焉?可自今应公私当十钱,并改作当三。』

  六月乙未,臣寮上言略曰:『以一当其十,其为天下之害,中外汹汹,皆归罪于献议

  之人。臣常考求其原,定自许天启倡之,而胡师文和之。陕西之铜未尝生发,天启妄以坑冶烹采之说取悦大臣,穿凿山谷,歛取器用,以资鼓铸。铜尚不纳,遂乞铸大钱当十行使,务盖前愆。重弊之害,自兹始矣。是时师文为发运使,乘时观望,冀幸进擢[12]。请以当二钱改当十钱,设官置监,盛于东南。数路骚然,不胜其困。重弊之害,自兹广矣。仰赖陛下睿智有临,灼见其弊,考察物理,参以人情,皆愿改更,平物价,于是断之无疑。十年之害,一举而革,此诚社稷之福、生灵之幸也。然而献言之人尚此偃然,未加宪典。师文官至朝议大夫,联事妄作[13],谄奉权臣,驯致于此,皆古所谓民贼者也。今既罪状显著,众皆切齿,则其官职,岂容叨冒?』诏胡师文落集贤殿修撰、提举崇道观。

  七月癸酉,诏:『昨更重弊作当三,与小平钱一等行使,更无区别。屡降诏旨,戒敕丁宁,务在安便民庶。通行悠久,尚虑中外臣寮不体府库折阅,邦计有亏,私相交易,买物支给当三,卖者须纳小平钱。怀奸害法,莫此为甚。日后有违,重行典宪。』

  二年三月乙亥,太师蔡京赴阙。

  五月己巳,朝请郎、知永嘉县虞防言:『朝廷昨行当十钱,最富国便民之良法也。所贵乎推行之得其人而已。前日异议之人,务快一时之私,上欺天听,改为当三,亦误国之一也。欲望特许兴复,以便上下。』诏虞防除名勒停,送循州编管。

  校勘记

  [1]盖是 原本『是』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二十一补。

  [2]七月 原本作『十一月』,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六改。

  [3]诏 原本此上衍一『指』字,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六删。

  [4]甲申 自此句至『少有透漏』凡十四句,《长编拾补》漏辑。

  [5]钱法 原本无『法』字,据文意补。

  [6]不得 原本『得』字作墨丁,据文意补。

  [7]大观 原本无此二字,据《长编拾补》卷二十七补。

  [8]日后 原本无『后』字,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八补。

  [9]起发 原本作『起法』,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八改。

  [10]独御 原本『御』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八补。《拾补》原校:『毕作「衔」。』谓毕沅《续资治通鉴》作「衔」也。』

  [11]布得 原本『布』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二十九补。《拾补》原校:『布字,毕《通鉴》作「而」字。』

  [12]冀幸 原本作『翼幸』,据文意改。

  [13]朕事 原本『朕』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三十补。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 景德二年(乙巳,1005)·李焘
  ●卷六十二·徐梦莘
  雍正上谕 一、我雍正是将遗诏的“十”改成“于”字而·雍正
  卷九十二·国朝·蒋一葵
  郑延平王受明官爵考·陈匪石
  卷六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一·佚名
  ◎第二个升降机——“党统”与军阀·恽逸群
  五四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再行严搜徐首发沈成濯家并访查其更名情节·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目録·允秘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五 在封锁中·溥仪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上·佚名
  卷三十八·杨士奇
  孙毅庵奏议巻上·孙懋
  袁履登·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远道·唐圭璋

      独脚令   墙头梅蕊一枝新。宋玉东邻算未真。折与冰姿绰约人。怯霜晨。桃李纷纷不当春。

  • 曹文贞公诗集卷九·曹伯启

    (元)曹伯启 撰○七言絶句题廉文正公画像正学孤高践履淳虞廷元凯汉星辰咸阳事业荆南传百世中朝有重臣题通通平章画梅卷画出孤山清絶景谁其作者四王孙何当更假和羮手添就西南月一痕饯高显卿参政辞职北归二首邑宰无心见督

  • 巻七·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堂卷七元 顾瑛 编郑东字季明温州之平阳人幼酷嗜书明春秋后生学徒为举子业者一经指授皆就绳墨作文为诗防趣高逺别有文集行于时今所载者特与予家题品者耳题宋高宗画扇头自题云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

  • 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魏徵

    彭城郡旧置徐州,后齐置东南道行台,后周立总管府。开皇七年行台废,大业四年府废。统县十一,户一十三万二百三十二。 彭城旧置郡,后周并沛及南阳平二郡入。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有吕梁山、徐山。蕲梁置蕲郡。后齐置仁州,

  • 第八十二回 揽内权辣手逞凶 劝过宫引裾极谏·蔡东藩

      却说孝宗末年,金主雍亦病殂,号为世宗。这金世宗却是一个贤主,即位后,以故妃乌林荅氏死节,终身不立后,已好算作世界上的义夫。至南宋讲和,偃武修文,与民休息,所用人士,多半贤良;性尤俭约,命宫中饰品,毋得用黄金;稍有修筑,即以宫

  • ●卷第十四·胡三省

    【汉纪六】起阏逢困敦,尽重光协洽,凡八年。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公元前一七七年)①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②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③诏曰:“前遣列侯之国,〔事见上卷上年。〕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

  • 第九卷·况周颐

    除蟒公,姓氏里居皆不传。少年任侠,好击刺,父为人陷死,除蟒公年十六七,逃去,学于少林僧,十年而成。归,手扌甚仇人,抉其首,告父墓,遁居吴会空山中。久之,徙居松之峰泖间,筑草屋两楹,佣山民之田以自食。郡之南,朱泾者,巨镇也,属华亭辖。时

  • 卷三十八·杨士奇

    永乐三年春正月戊戌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赐宴○己亥○赐朝鲜安南使臣及来归鞑靼并云南等处土官宴于会同馆○庚子 谕天下文臣曰朕惟治天下以爱民为本爱民之道使其衣食给足

  • 信及录·林则徐

    ○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 戊戌十一月廿三日为传知事: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驿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

  • 南唐书卷五·陆游

    宋 陆游 撰周徐查边列传第二周宗字君太广陵人少遇乱孤穷事烈祖为给使闲于摈相辞令方时艰难每使四方輙称职端敏可仗恩顾日洽烈祖镇金陵为都押衙时用宋齐丘议迎呉让皇都金陵缮府治为宫马步都虞蔡业为宫城营奉使

  • 61.周勃夺军·林汉达

    汉惠帝没有儿子,吕太后从外面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是惠帝生的,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吕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临朝执政。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要立吕家的人为王,问问大臣们可不可以。右丞相王陵是

  • 卷十三·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十三宋 黄干 ?丧变礼 丧礼十一补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荅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亲父母也以哭荅使者惊怛之哀无辞也问故问亲丧所由

  • 思惟品第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精舍。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咸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一切犹如大龙。所作已办众行具备。弃舍重担不受後生。行於平等获真己利。安住正教得到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一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身見品第一百三十   五陰中我心名爲身見。實無我故說緣五陰.五陰名身於中生見名爲身見.於無我中   而取

  • 陶渊明集·陶渊明

    诗文集。东晋陶潜(365—427)撰。七卷。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四十一岁任彭泽令,在任八十余日,毅然解官归稳田园,躬耕自资,卒,私谥靖节。

  • 梁京寺纪·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此记无著述时间。此记升元寺条中,记载李玉时期升元阁仍存在,此梁朝文物,故推断此记为宋代初年手笔。是篇记梁代诸寺院,文笔雅洁。唐代释清澈著《金陵寺塔记》30卷,收入《唐书·艺文志》中,是现存最早

  •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佚名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假托元始天王命太上大道君笔录,言诵九天诸真名讳及佩符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九天真王和五老上帝名讳及符,劝人佩符,称若妄示人,将遭风刀之拷,“一

  • 道德真经次解·佚名

    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 《道经》注下称: “此本 (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而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