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慎行传

孙慎行,字闻斯,江苏武进人。年轻时听到外祖父唐顺之的绪论,就十分喜好读书。万历二十三年(1595),考中进士第三名,授职编修,积官至左庶子。几次请假定居乡里,闭门绝交,精心钻研理学。有人求见,都不接纳,有人向他询问政事,他也不回答。

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月从少詹事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本部事务。正在这时,城郊祖庙大规模宴享各礼节,皇帝有二十多年没有亲自主持,东宫太子停止讲读已有八个年头,皇帝长孙九岁了还没有请外面的老师,瑞王二十三岁尚未成婚,楚王同族的人禁锢很久没有释放,代王废除大儿子立小儿子,好久都不更正,臣子的奏章上疏全部扣留禁中,福王府庄田超过四万顷。针对上述情况,孙慎行痛切进谏。此后,考虑到东宫太子开讲,皇帝孙子请老师,关系到宗庙社稷的安危,上疏多达七八次。代王废除长子朱鼎渭,立爱子朱鼎莎,李廷机当侍郎的时候主持这事,这以后,大臣们上疏一百多道争论,皇帝都不省悟。孙慎行多次上疏力争,才得以改正。楚王族人打死巡抚赵可怀,为首的六个人处以死刑,又将朱英女蕉等二十三人囚禁在监牢里面,将朱蕴钫等二十三人关押在很远的地方。孙慎行极力辩白他们并非谋反,各人因此得以释放。皇太子虽已确立,福王还滞留京城,需要四万顷庄田才离开,势利小人多暗中侦察。朝臣请求让福王回王国的人越多,皇帝就越推迟他的行期。孙慎行上疏十几次,都不见省悟。最后,贵妃又请皇帝挽留福王庆贺太后七十年的寿辰,大家的议论更加纷扬。孙慎行于是联合文武大臣跪在宫殿前极力请求,大学士叶向高也竭力争辩。皇帝不得已,答应明年阴历三月让他回王国,大家的情绪才安定下来。

韩敬议论科举考试,孙慎行准备废黜韩敬。他在家乡居住时一向在东林讲学,韩敬的同党很忌恨他。正好吏部侍郎空缺,朝廷议论让李志改任吏部左侍郎,孙慎行为右侍郎,任命都还没有下达。御史过廷训于是说李志未到任,何必再推举孙慎行,给事中亓诗教附和他。孙慎行于是四次上疏请求回家,到城外等候命令,皇帝于是同意了。不久考核京官,御史韩浚等人因为催促福王回国,认为孙慎行求取功名,把他的名字写进纠察过失的上疏中,皇帝清楚他无罪,孙慎行幸免于难。

熹宗即位,征召授官礼部尚书。当初,光宗皇帝病情加重,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红铅药丸,不久皇帝驾崩,朝廷大臣轮流上书弹劾他。大学士方从哲草拟圣旨让他称病回家,赠送给他金币。天启二年(1622)四月,孙慎行回到朝廷,上疏说:

“先皇帝死得这么快,虽然说有旧病,实际上是治病的人用药不慎重。读官府的报纸,得知李可灼的红丸是首辅方从哲进献的。李可灼不是宫内太医,红丸不知道是什么药,却竟敢那么快地进献给皇帝。往昔许悼公喝太子药而死,太子就自杀了,《春秋》还记载为弑君。然而方从哲应该如何处置?快点拿剑自杀向先皇帝谢罪,是上等行为;关了门躺在草席上,等候司法部门处理,是次等行为。他却竟敢如此凶狠不加任何考虑。等到满朝大臣一起攻击李可灼时,方从哲只是命令他回家休整,难道不是因为自己举荐了李可灼,恐怕跟他一起受处分吗?我以为方从哲纵然不是有心弑君,却造成了弑君的事实;想要洗刷弑君的罪名,难逃弑君的事实。《实录》中如果想要替君父避讳,不得不直接写上方从哲连续进献二颗药丸,皇帝片刻驾崩,恐怕到了后代,要想真相大白于天下,是不能够了。

“然而方从哲的罪行实在不止于此。首先有皇贵妃想立为皇后的事情。自古以来没有皇帝一死就立皇后的。倘若不是礼官上疏,言路极坚持,岂不是要嫁祸于国家吗!其次有谥号皇祖为恭皇帝的事情。遍考晋、隋、周、宋各朝,凡是末代亡国的君主都谥号为“恭”,方从哲却将它加在我朝皇祖的头上,难道真是不学无术,实际是在诅咒我国已经快要亡国了,其居心何在?最后有选侍垂帘听政的事情。刘逊、李进忠这二个些微小臣,何至于如此大胆,口出狂言。或以为二小臣早就把黄金宝物送到方从哲家,如果不是九卿、台谏极力请求移宫,选侍一旦得志,陛下将无立足之地。听说那时方从哲迟迟不肯进奏,科臣催促他,他却说迟几天没关系。放任太监肆意嚣张,忍心看着皇上不安,做大臣的应该像这样无动于衷么?

“我在礼部说有关礼的事情。他罪恶滔天,毫无生路可言。至于其他督战误国,欺上徇私,纵情声色,践踏国法,冒犯天下名义,酿成国家灾害的罪行,我不能一一列举。陛下应立即声讨这贼臣,以雪不共戴天之仇。不要问身旁的人,身旁的人都是方从哲巴结好了的。不要拘禁忌讳的人,那些人都是方从哲布置好了的。请求皇上立即诛杀李可灼,以泄神人之共愤。”

当时全国都痛恨方从哲,孙慎行的言论虽过于尖刻,然而大家都认为他说得对。看到身边亲侍多为方从哲说话,皇帝于是说:“方从哲一向忠诚小心,李可灼进药本是先皇帝的意思。你的话虽出于忠诚爱护,事情却是传闻。连同进封、移宫等事情,当天九卿、台谏官亲眼看到的,当据实上报,用以释解大家的疑虑。”于是方从哲上疏辩解。刑部尚书黄克缵偏袒方从哲,也为他曲意辩解。孙慎行又上疏驳斥,说:“此前过于相信李可灼,罪在轻视进药;此后曲意庇护李可灼,罪在不声讨盗贼。二者都不能开脱弑君的罪名。方从哲说移宫有真凭实据,但各臣的请求是在初二,方从哲的请求是在初五。那时奏章上疏送到乾清宫不送到慈宁宫已有三天,国家大事几乎中断,不是其他辅臣调查获悉,与朝臣极力请求,其危害真是一言难尽啊!臣恭敬拜读皇帝的诏书,其中说:‘辅臣的意义在于分管国事,替朕分担忧愁。现在这种局面,为何不代朕传一句话,平息各种意见纠纷,君臣之间的大义到哪里去了?’又说:‘朕不能忍受侮辱虐待,六七天都在日夜哭泣。’方从哲是顾命元老重臣,假使他能稍微有所行动,何至于让至尊的皇帝如此忧愤危险!他阿谀奉承太监是那么多,感戴皇帝的圣明是如此少,所以胆敢侮辱皇帝的祖先,违抗皇帝的父亲,而欺负皇帝陛下啊。”最后又极力说明黄克缵的荒谬。二疏章一起交朝廷讨论。不久上报皇帝,只是将李可灼下狱发配边地,方从哲不问罪。

山东巡抚报告,五月中旬,大白天月亮和星星一齐出现了。孙慎行以为非常怪异,上疏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言非常直率中肯。秦王朱谊氵患由庶受封,排行老四按规矩不应该封为郡王,重礼贿赂皇帝近臣,才得圣旨批准。孙慎行坚决不接受诏书,三次上疏争辩,没有结果。七月称病离职。

这一年冬天,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以孙慎行第一,吏部侍郎盛以弘第二。魏忠贤压制不任用,任用顾秉谦、朱国祯、朱延禧、魏广微,朝臣大吃一惊。叶向高接连上疏请求任用孙、盛二人,最终没有效果。此后,魏忠贤气焰嚣张,讨论编写《三朝要典》,孙慎行列为“红丸案”的首犯。同党张讷于是上疏极力诋毁,下诏剥夺官籍。不久,刘志选又两次上疏追查揭发,下诏抚按调查审讯,发配宁夏充边,没有出发,庄烈皇帝即位,赦免了他。

崇祯元年(1628)命令以原来官职协助治理詹事府,极力推辞不到任。孙慎行操守严峻,品行纯洁,为一代官吏之宗师。朝士多数推举他进入内阁,吏部尚书王永光极力排斥他,终究不被任用。八年,推举内阁大臣,几次皇帝都不满意。最后把孙慎行、刘宗周、林钅干的名字上报,皇帝立即召见他们。孙慎行已经患病,刚到北京就死了。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本纪第六 敬帝·姚思廉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三·李心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九·佚名
  二百一十三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四一○分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三·佚名
  第七十卷 儒林 二·缪荃孙
  袁督师斩毛文龙始末·陈洪范
  回忆鲁迅先生·许寿裳
  高道穆传·李延寿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二·长孙无忌
  卷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先生·唐圭璋

      苏幕遮  气随神,神随气。神气相随,透入泥丸里。长把金关牢锁闭。捉得金晶,暗地添欢喜。  下辛勤,须髮志。十二时中,莫把工夫弃。阴尽阳全神出体。功行成时,名列神仙位。  丑奴儿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

  • 卷三十六·陈廷敬

    目  录 二十调五十三体,起一百十三字至一百二十五字玉山枕一体 期夜月一体 轮台子二体 沁园春七体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丹凤吟三体 紫萸香慢一体 瑶台月三体又名瑶池月 宣 清一

  •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赵尔巽

      ◎地理九   △河南   河南:禹贡豫及冀、扬三州之域。明置河南布政使司。清初为河南省,置巡抚。雍正二年,升陈、许、禹、郑、陕、光六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升陈、许为府,郑、禹仍属州。乾隆九年,许复直隶。光绪末,郑复

  • 卷十·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 纪年 熙宗孝成皇帝二 【戊午】天眷元年春始诏改元 帝即位三年尚仍天会之号是岁始改天眷 时诸将相官职依旧多居汴京【按此谓刘豫之诸将相也诸将相土当有刘豫或亡齐字盖文脱耳】帝

  • 通志卷一百二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四十一晋王舒【子允之】王廙【弟彬 彬子彪之 彬从弟棱】虞潭【孙啸父 潭兄子】顾众 张闿 陆晔【晔弟玩玩子纳】何充 褚翜 蔡谟诸葛恢 殷浩【顾悦之蔡裔】孔愉

  • 卷十九·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十九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齐五公子争立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 十七年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

  • 卷十七·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七元 胡一桂 撰李唐既亡司马氏通监直接朱梁繋年纪事以唐晋汉周为次欧阳公【修】五代史亦然而文公纲目自唐天佑四年丁卯迄于己未五十余年间惟两行分注以见其皆不预正统之列而分注之中先後予

  • 澄斋日记 宣统二年庚戌·恽毓鼎

    庚戌宣统二年正月初一日晴。国恤,罢朝贺。自通籍以来,年年入贺。正旦晨起无事,兹为第一遭也。恭诣先师神位行礼,祖先前行礼。出城至三兄处,二世父母神像前行礼。归寓午祀,举家食扁食(北方谓之饺子)。午后唯至北城长亲两处拜年

  • 张宗琏传·张廷玉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

  • 中英北京条约·佚名

    一八六零年十月二十四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北京。兹以两国有所不惬,大清大皇帝与大英大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后不至失和。为此大清大皇帝特派和硕恭亲王奕訢;大英大君主特派内廷建议功赐佩带头等宝星会议国政世职上堂内世

  • 理学类编原序·张九韶

    古之学者即事以穷理谨乎彛伦日用以脩身不敢骛乎髙逺也故曰道不逺人性也者人所得乎天以为德具于人心宜至切矣孔门颖敏莫先子贡而其言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则圣人之设敎可知矣道絶于战国经燔于秦汉儒专门授受惟事口耳千

  • 卷二十一·段昌武

    <经部,诗类,段氏毛诗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十一宋 段昌武 撰甫田之什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倬彼甫田取十千我取其陈食【音嗣】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畆或耘或耔黍稷薿薿【鱼起反】攸介攸止烝我髦【

  • 覆陳伯嚴書·欧阳竟无

    承詢漸身體學術,敢悉備陳,為長者告。漸雖年未及老,而精力已衰,夜多溺、多夢。食飽夢,盛怒夢,勞思夢,大聲讀書夢,作文夢。夢高險或幽深。已三年,醫皆不知症。細審察久久,是丹田冷,以手溫之,夢即止。節勞平氣,夢亦止。然不能斷病根。

  • 卷十八·赞宁

    ◎感通篇第六之一(正传十五人附见三人)○后魏西凉府檀特师传释檀特师者,一名慧丰,不知何许人也。身虽剃染,率略无检制,饮酒啖肉,语嘿无常。逆论来事,后必如言。居于武威,肆意狂逸。时宇文仲和为刺史,请之入州,历观厩库,乃云:“何意

  • 中本起经卷下·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昙果共康孟详译  须达品第七  佛从本国。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游于王舍国竹园中。长者伯勤承佛降尊。驰诣竹园。五心礼足。逡巡恭住。整心白佛。唯愿世尊。顾下薄食。佛法默然。已为许可。长者欣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上王佛 南无星宿王佛 南无无量弥留佛 南无虚空轮清净王佛 南无无量声佛 南无宝山佛 南无种种宝拘苏摩花佛 南无胜众佛 南无无尘离尘放发佛  归命如是等无量无边诸佛应知。

  • 成唯识论 第八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八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差别故立为十因。云何此依十五处立。一语依处。谓法名想所起语性。即依此处立随说因。谓依此语随见闻等说诸义故。此即能说为所说因。有论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李华

    简称《善无畏行状》。佛教传记。唐李华撰,撰时不详。此文六百余字,扼要记述唐代密宗奠基人善无畏的生平事迹。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