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八回 忧中忧英使索复文 病上病清后归冥箓

  却说俄蒙交涉,尚无头绪,英公使又来一照会,催索要求条件。看官不必细猜,便可知是西藏交涉了。先是英国驻京公使,曾奉到英政府训令,向中政府提出抗议书,外交总长梁如浩,得过且过,并没有放在心里,因此未曾答复。至此英使又来催逼,俄要规取蒙古,英自然觊觎西藏。乃由外交部检出原书,内开五大条件云:

  (一)中国不得干涉西藏之行政,并不得于西藏改设行省。(二)中国政府,不得派无制限之兵队,驻扎西藏各处。(三)英国现已认定中国对于西藏有宗主权,应要求中国改订新约。(四)英政府前曾遵据条约,特设通信机关,后经中国军队擅行截断,以杜绝印藏之交通。(五)如中国政府,不承认以上各条件,英国政府,亦绝不承认中华民国之新共和政府。

  陆征祥览毕全文,暗想五条件中,只第三四条,尚可答辩,此外三条,关系甚是重大,虽比俄蒙协约,稍为简单,但欲争回西藏领土权,亦很费事。况中俄交涉,正当紧急,专顾一面,尚恐不及,偏又来了这道催命符,这正所谓祸不单至呢。当下皱着双眉,踌躇了好一会,才到总统府中,呈明袁总统。袁总统方阅外电;面上恰含有三分喜容,一见陆徵祥入内,便起身邀坐,徵祥行礼毕,尚未开口,袁总统已笑语道:“日前科布多全境,已报克复,今又得热河来电,开鲁县也克复了。”说毕,即将电文递示。陆征祥接过一瞧,无非是各军会攻,毙匪颇众,余匪败走,复将开鲁克复等情。随笔带过蒙事,是省文之法。因将电文复缴案上,随答袁总统道:“东西蒙尚称得手,外蒙或容易办理,但英使又来要求藏事,为之奈何?”袁总统道:“日前有抗议书到来,我已与英使朱尔典说明,俟俄、蒙交涉就绪即当酌商,难道今又来催逼么?”袁与英使朱尔典氏交好颇密,故借口中叙出。陆征祥闻言,便即取出照会,呈与袁总统详阅。袁总统阅毕,便道:“他既如此催逼,我不能不答复了。明日开国务会议,酌定复词,可好么?”徵祥唯唯而出。次日复至总统府,各国务员也陆续到来,会议半日,方裁决答复各词,大致如下:

  (一)中国按照一千九百零六年之中英西藏条约,除中国外,其他国皆无干涉西藏内政之权,今谓中国无干涉西藏内政之权,理由甚无根据。至于改设行省一事,为民国必要之政务,各国既承认中华民国,即不能不承认中国改西藏为行省。况中国对于西藏,并无即时改设行省之意,此中颇有误会。惟现在中国认定不许其他一切外国,干涉西藏之领土权及其内政。

  (二)查中国并无派遣无制限军队驻扎西藏之事。惟按照一千九百零八年之通商条约,英国以市场之警察权及保护印、藏交通委任于中国,故中国于西藏紧要各处,当然派遣军队。(三)中英关于西藏之交涉,已经两次订立条约,一切皆已规定明确,今日并无改订新约之必要。(四)中国政府从前并无有意断阻英、藏交通之事,以后更当加意保护,断不阻碍英、藏交通。

  (五)承认中华民国是另一问题,不能与西藏问题,并为一谈,深望英国先各国而承认中华民国。

  复书发出,交付英使馆,英使朱尔典氏,当去呈报英政府,一时未有复文。中国政府,乐得眼前清净。嗣由川边镇抚使尹昌衡来电,报称:川边肃清。政府诸公,越觉心慰。袁总统也放下了心,好安稳过年了。怎奈蒙、藏两区,风潮暗紧,哲布尊丹巴原顽抗如故,就是达赖喇嘛,已复原封,心下尚是未足,也想与库伦活佛,同做皇帝。皇帝是人人要做,怪不得汉高有言,今而知皇帝之贵。外蒙得此消息,乘机遣使,到了西藏,先拟迎达赖至库,共商独立事情。达赖不肯应允,乃协议彼此联络,双方称帝。当订定蒙藏协约九条,其文云:

  (一)西藏国皇帝达赖喇嘛,承认蒙古构成独立国,且将一千九百十一年十一月九日所宣言之黄教首领哲布尊丹巴喇嘛,认为蒙古国皇帝。(二)蒙古皇帝哲布尊丹巴喇嘛,承认西藏构成独立国,且承认达赖喇嘛为西藏国皇帝。(三)蒙、藏两国和衷共济,互行谘询,以讲求黄教繁荣之方法。(四)蒙、藏两国将来若有内忧外患时,互相援助,永矢不渝。(五)两国政府,对于游历领土之公私人,互相设法保护。(六)两国政府,自由贸易产物及家畜,从新设立商业机关。

  (七)所有商业上债权,以政府及商业机关所承认者,定为有效。若未经允许而争讼者,两国政府,决不考察。但缔结本条约以前之买卖,暨因本条约第七条结果被损害者,按照政府所规定,可以要求代偿。(八)

  若将本条约再行修订时,由两国简派代表,预先规定日期及地点,以便协商。(九)本条约自签约之日起,发生效力。

  下文署明年月日,一是西藏子岁十二月四日,一是蒙古共戴二年十二月四日。原来西藏仍沿用阴历,民国元年,岁次壬子,所以西藏称为子岁。外蒙古已建年号,所以直书共戴二年。外国新闻纸上,已是刊录全文,明明白白,中国政府,尚谓未得确实报告,且过了新年,再作区处。于是全国舆论,多抱不平,有几省激烈的将士,也欲投袂请缨,通电全国,主张武力解决;今日说要征蒙,明日说要征藏,甚至招兵募饷,枕戈待命,那袁总统却从容镇静,不肯轻动;且令国务院电饬各省将吏,严戒躁率。又抬出总统名义,申令各都督,教他防范军人,毋惑浮言。当时热心边事的人物,统说袁总统专务羁縻,太属畏葸,其实老袁方面,也自有一种难处。自从六国银行团,与熊总长等会议借款,始终无效,连每月垫款数百万两,也未肯照允,借款谈判,竟至中止。应十一回。熊希龄旋即辞职,应十二回。袁总统虽已照准,乃命经理借款事宜,与继任总长周学熙等,向六国团声明别借,另外设法,暗托顾问洋员莫理逊,赴英运动,借到伦敦债款一千万镑,议定本年交三百万镑,明年交七百万镑。以盐课作押,利息五厘,因此政府用款,才有来源,勉强度日。补出此条,才得归束第十一回文字,否则民国下半年如何过日,连我也生疑问了。惟借款陆续到手,即陆续用去,一些儿没有余积,哪里来的闲款,可拨付军饷征剿蒙、藏?这是袁总统自知为难,也似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衷,看官也须原谅三分呢。

  熊希龄既办到借款,尚是留住都门,待至年暮,袁总统因热河紧急,恐昆源无能,办不下去,当将昆源召还,改任熊为热河都统,熊即告辞去讫。转瞬间已是民国二年,元旦这一日,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纪念日,各处机关,统行休假,除悬旗结彩外,却也没有什么大典。南京成立政府,与北京却是无涉。过了数日,惟将各海关监督,各省司长,及司法筹备处长,任用了许多人员。又改府州厅为县,划一各省行政官厅、警察官厅,以及文官任免法、文官考试法与惩戒甄别各法,并外交官服制、陆海军服制,蒙、回、藏王公爵章等件,公布了许多规则,小子也不胜记忆,但略述数项名目,算作随录,挂一漏万,看官休笑。本书以演述大事为主,各种法规自有专书可稽,阅者应知分晓。惟山西观察使张士秀及旅长李鸣凤,盘踞河东,居然拥兵自卫,潜谋独立,经都督阎锡山委任南桂馨为河东筹饷局长,并令解散该处军队,劝导张、李二人。张、李不肯从命,反将南桂馨拘住严行拷掠。阎督闻报,即电报中央,经袁总统派委第一旅长孔繁蔚前往接管军队。张、李复抗不承认,竟将孔旅长逐出。张士秀自为民政长,李鸣凤自为都督,于年内宣言独立。袁总统乃饬参谋、陆军两部派兵往剿,正月初旬,由陆军部派驻保定第六旅长鲍贵卿,及驻潼关统领赵倜,各率所部军前往河东。看官!试想这河东一隅能有多大凭借?

  张、李二人,能有多大本领?螳臂当车,自不量力。后来赵军一到,张、李知不能抗,束手归命,被赵统领拘禁起来押解进京,褫职治罪,便算了案。河东事关系稍大,所以随事插入。就是蒙古问题,经陆总长提出议案,与俄使商榷一番,并无效果。不过双方议定,各不进兵,再期磋商就范,免至决裂。

  一天过一天,已到二月十二日了,这日为北京政府成立期,也曾由参议院议决,作为纪念日。应十六回。各衙署放假休息,自不消说,惟袁总统纪念旧勋,特授梁士诒、胡惟德、姜桂题、段芝贵等,均勋二位;谭学衡、熙彦、王占元、曹锟、陈光远、李纯、倪嗣冲等,均勋三位;吴景濂、汤化龙等,一第嘉禾章;那彦图、张勋等,亦一等嘉禾章;杨度、阮忠枢、叶恭绰等,二等嘉禾章。无非因声北统一,著有勋绩,所以酌量酬庸。何不于元旦赏功,必待至二月十二日耶?

  又越三日,系阴历正月十日,为清隆裕太后万寿节,袁总统特遣梁士诒为道贺专使,赉送藏佛一尊,及联额数幅,并总统放大相片一座,相片上署“袁世凯敬赠”五字。这是何意?前用军役导着,后由梁士诒乘着黄舆,昂然前进,直至乾清门前,方才下舆,徐步入内,至上书房。清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出来迎接,导入乾清宫正门,殿宇依然,朝仪已改。梁财神至此,未知有今昔之感否?隆裕太后端坐殿上,两旁虽有侍女护着,并清室近支王公,两旁站立,怎奈望将过去,只觉得一片萧飒气象,更兼隆裕后形容憔悴,带着好几分病容,见了梁士诒,尤不禁触目心伤,几乎忍不住两行珠泪。梁士诒却从容不迫,行了三鞠躬礼,又呈递国书,内称:“大中华民国大总统,谨致书大清隆裕太后陛下,愿太后万寿无疆。”前见某报中,载着慈禧太后万寿时,把无疆之疆字,训作疆土之疆,不料至此,竟成实践。隆裕太后答词,由世续代诵,略称:“万寿庆辰,承大总统专使致贺,感谢实深”云云。

  世续念一句,隆裕太后泪下一行,等到世续念毕,隆裕太后的面上,已不啻泪人儿一般。梁士诒亦看不过去,当即退出。嗣闻隆裕太后,瞧着袁世凯相片,益觉怨恨交集,恸哭了一昼夜。次日即卧床不起。原来隆裕太后,自诏令退位后,心中悒悒不欢,尝谓:“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等语。袁总统曾否闻知?以此积成肝郁,尝患呕逆。至民国二年正月中,胸腹更隆然高起,日渐肿胀,经御医佟质夫、张午樵二人诊治,稍觉轻减。二月十五日御殿受贺,起初却还有些兴致,嗣见梁使到来,用着外国使臣觐见礼节,免不得悲从中来。且宗室王公大臣,多半避匿,不肯入贺,既无赏赐,又无优差,贺他做什么?殿中不过寥寥数人。看官!你想人非木石,到这地步,能不格外伤心么?古人说得好:“忧劳所以致疾”,况隆裕太后已有旧恙,自然愁上加愁,病中增病。或谓:“万寿节内,天气晴暖,宫中所用薰炉,热气太高,感受炭气,因致病剧。”

  其实隆裕后致死原因,并不是伤热症,却是袁总统送她归阴的。直言不讳。

  徐世昌尚为清室太保,因监督崇陵工程,崇陵即清德宗陵。

  久在京外,此次闻故后病笃,乃入宫谒见,且力辞太保职务。隆裕后再三慰留,甚至哽咽不能成声了。徐亦陪了三四点老泪,至退出后,即往谒袁总统,备陈清后病重形状。袁总统再属徐为代表,入宫慰问,隆裕后闻了袁总统三字,几似勾命的无常,阿哟一声,昏晕过去。好容易叫她醒来,尚是喘个不住。徐世昌瞧这情形反一时不能脱身,只好与世续、绍英提议隆裕后身后处置,一面叫入宣统帝,令他侍立床侧。二月二十一日,隆裕后已是弥留,到了夜间,回光返照,开眼瞧见宣统帝在侧,不觉呜咽道:“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国已亡了,母又将死,汝尚茫然,奈何奈何?”说至此,喉间又哽咽起来,好一歇复发最后的凄声道:“我与汝要永诀了。沟渎道涂,听你自为,我不能再顾你了。”言讫,已不能言。世续入省数次,但见隆裕后双目直视,口中很想说话,偏被痰塞住喉中,只用手指着宣统帝,眼眶间尚含泪莹莹,霎时间阴风惨栗,烛焰昏沉,有清末代的隆裕太后,竟两眼一翻,撒手归天去了。陆续写来,不忍卒读。

  小子有诗叹隆裕太后道;

  孤儿寡妇总心伤,到死犹留泪两行,

  让国终存亡国恨,徒劳后史费评章。

  清后已逝,一切丧葬事宜,待小子下回再表。

  ----------

  蒙事方迫,藏事随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难以袁总统之雄鸷,陆总长之才辩,卒不能屈服英、俄,弱国无外交,良可痛慨。若隆裕太后之病逝,实为袁总统一人逼死。石勒谓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不宜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袁总统其有愧斯言乎?总之对内勇,对外怯,为中国人之陋习。阅蒙、藏诸要约而不变色者,凉血动物是也。阅隆裕太后之病逝,而不伤心者,吾谓与凉血动物,相去亦无几耳。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四·文艺下·脱脱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四·赵尔巽
  卷一百三十七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李心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八·佚名
  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旧人魂附新人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怨气所郁当有此变)·李定夷
  第七卷 商业·缪荃孙
  第4章 我在郑州见蒋介石·冯玉祥
  张济传·魏收
  梁元帝本纪·李延寿
  卷二百九·佚名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出 错怪·李渔

    〖夜行船〗(外上)一诺未堪称季布,同好友怎别亲疏?妓女堪寻,闺人难觅,心下自怀忧虑。我江怀一生平极喜的是朋友,极重的是然诺。自从那日董太史、陈征君见了两个女人的画,因怜才而动好色之心,我面许替他作合。如今眉公的亲事,倒喜

  • 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蔡东藩

      却说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自与晋连和后,得一强援,因乏外患,他不免居安忘危,因佚思氵㸒,大治府第,广选妇女,又宠信方士王若讷,在西山盛筑宫宇,炼丹制药,求长生术。居然一刘仁恭。每一往游,辄使妇人维系锦绣,牵持而上。既入离宫,

  • 第三节 英国·老舍

    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一、头一天那时候(一晃几十

  • 二百五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原单无日期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恭进单: 鱼翅贰箱 金腿肆拾只 东洋鲮鱼拾匣 糟鹅蛋拾坛 虾鲞饼壹百个 制榄脯肆瓶金柑酱肆瓶 杨梅酱肆瓶 小菜拾陆瓶 [宫中.杂件.进贡单]

  • 一四一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一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各该

  • 学史卷四·邵宝

    (明)邵宝 撰○已【凡二十九章】齐晏桓子卒晏婴屦缞斩苴绖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左传襄公十七年】日格子曰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今曰礼卿大夫士异何居斯礼

  • 钦定辽史语解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辽史语解卷七【按辽以索伦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索伦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订之】人名锡【尔】格 【满洲语丝也卷一作辖剌哥】摩哩 【蒙古语马也

  • 刘行本传·李延寿

    刘行本,刘..兄之子。其父瞔,任职于梁朝,为官清正。行本初任武陵王国常侍。后遇萧修以梁州北附于周朝,遂与叔父刘..一起归顺周朝,寓居在新丰。常常把诵读书籍作为自己的事情,精力旺盛,不知疲惫,虽然缺吃少穿,亦怡然自得。性情刚

  • 觐礼第十·佚名

    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使者不答拜,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 

  • ●八、经学变古时代·皮锡瑞

    经学自唐以至宋初,已陵夷衰微矣。然笃守古义,无取新奇;各承师传,不凭胸臆,犹汉、唐注疏之遗也。宋王旦作试官,题为“当仁不让于师”,不取贾边解师为众之新说,可见宋初笃实之风。乃不久而风气遂变。《困学纪闻》云:&l

  • 春秋世族谱原序·陈厚耀

    往余比次左氏春秋欲求释例十五卷备杜氏一家之学访诸南中藏书家讫无传本乃私拟采摭羣书用补先儒坠绪防蒙特恩入史馆领书局直庐余暇稍得纵览于一行姜郭之书先成长厯六卷质诸善算家或蒙见许其元凯释地虽杂见史注家中猝

  • 德光太子经全文·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鸟顶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五百人俱。尔时贤者赖吒和罗。止顿舍卫国尽夏三月。更新具衣钵著其被服。与百新学比丘俱。所作已办共游诸国。往诣王舍大城灵鸟顶山。

  • 卷上·学蕴

    嘉兴大藏经 知空蕴禅师语录知空蕴禅师语录序滇楚九台山知空蕴禅师语录卷上嗣法门人通(□□□)等编上堂辛亥年三月十五日师于楚雄府福城寺接湖广衡州府开峰山南云禅院密行老和尚书并法拂真仪合楚宰官居士设斋请师开堂

  • 沉默的证人·阿加莎·克里斯蒂

    《沉默的证人》又名《哑证人》,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1937年于英国首次发行,以著名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和他的朋友阿瑟·黑斯廷斯上尉为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没有用笔墨去描写凶杀的场面,也没有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

    1884年出版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世纪末美国杰出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作品表达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民主理想,由于对美国现实深刻幽默的批判,遭到政界、宗教界、教育界的恶毒攻击,并被政府列为禁书,

  • 惠氏易说·惠士奇

    六卷,清惠士奇著。此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儒,以说《易》象为主。为矫王弼以来空言说《易》之弊,征引极繁博,失之稍杂。并多引庄子之说,以为庄周精于易,故善道阴阳,先儒言《易》皆不及。其书大体精深,说有根柢。

  • 汉武帝外传·佚名

    汉武帝外传,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东晋南北朝道士所作。原为《汉武帝内传》之续篇,唐初《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已引其文。《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洞真部记传类。书中记述东方朔、拳夫人(即钩弋夫人)、

  • 笔梦叙·佚名

    笔记。清佚名撰。一卷。作者姓氏事迹均不详。约九千字。内容叙述清侍御钱岱一生富贵逸乐生活及最终风流云散的凄凉境况,旨在阐发人生如梦思想。文笔凝炼、叙事生动。有民国年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